第18章 ☆、保衛大橋
“列兵波尼亞夫斯基向您報到。”一大早,和開拔命令一起來的,還有一位相貌陰柔,穿着嶄新士兵軍裝的新兵。
“您好,波尼亞夫斯基少将,您這是和我開玩笑吧?”伊琳娜連忙敬禮,結結巴巴的說。
“不,我是向你報到的,我已經被貶為列兵了……”波尼亞夫斯基一臉平靜的說。
由于他的失誤,導致布雷斯特要塞被波蘭人奇襲。要是讓庫圖佐夫将軍定罪,這個罪過夠槍斃半小時的了。但是架不住他有個好舅舅——比比科夫男爵——所以就從輕發落了。
由少将貶為列兵,發配戰鬥部隊,軍前立功。命令好下,可是接收部隊實在不好找。
前要塞司令,炮兵旅少将,皇帝寵臣,那個連長敢接收,願意接收?後來還是蒂森豪爾少校提了一句:“波尼亞夫斯基不是炮兵嗎……”
于是,他就被派給第四炮兵連了。
伊琳娜看着波尼亞夫斯基嘆了口氣,以前的少将,比比科夫的外甥,無論那一層關系,他都是個大麻煩。可是沒辦法,這是軍令。
服從軍令,是伊琳娜,或者說斯特魯維希家族的優良傳統。
命令第四炮兵連編入第三軍的快速縱隊,立即開拔。第一批進入西裏西亞,趕赴多瑙河,增援普魯士人。十天之內,伊琳娜和她的六門炮,要趕到塔波爾斯科大橋。
快速縱隊下轄三個連。伊琳娜的第四炮兵連,一個龍騎兵連和一個哥薩克連。(小科普:龍騎兵這個兵種聽起來威猛,其實就是騎馬的步兵)都是輕裝部隊。
杜肯多夫中校是這支快速縱隊的指揮官。他是第三軍的資深聯絡官,多次和普魯士、奧地利人合作,是個作風穩健的軍人。
要完成這項任務,需要的就是穩健。
第四炮兵連晝夜兼程,出波蘭,進入西裏西亞。有奧地利人提供的充足給養,人和馱馬都膘肥體壯,能忍耐這種高強度行軍。
波尼亞夫斯基列兵進入連隊之後很老實,确切的說是很頹廢。整天坐在炮車上,不說話也不動彈。要是沒人喊他,他連飯都不吃。
小道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據說克勞迪娅死的時候,是這位波尼亞夫斯基親自動的手。開槍打死他的情人之後,他就變成這個樣子了……
Advertisement
出于禮貌和責任,伊琳娜和他談了一次。具體說的什麽大家不知道,只是遠遠地看見,波尼亞夫斯基說着說着就哭了起來,抱着伊琳娜半天不撒手。伊琳娜離開的時候臉色也算不上很好……
這些貴族的風花雪月,真的搞不懂啊!
嚴酷的現實很快把波尼亞夫斯基那點小憂郁擊碎了。傳來的軍令,快速縱隊要加速,七天之內,趕到塔波爾斯科大橋。第二天,命令改為了五天。
士兵們惶惶不安,五天跑完剩下的路程。別說馬要累死一半,就是人,也要減員一成。
伊琳娜去杜肯多夫中校那裏問情況,繃着臉回來了。詳細的軍情,或者說小道消息很快傳遍部隊。三天前,法國人開始進攻,僅用了一天,普魯士人就崩潰了。卡爾.費迪南德親王向拿破侖投降,十五萬普軍,煙消雲散了。
十五萬人啊!就是十五萬頭豬,拿破侖也得抓半個月啊!一天就完了?說好的誓死抵抗呢?
各種小道消息滿天飛:達武将軍端着刺刀親自沖鋒在前;莫捷将軍揮舞軍旗第一個殺進普魯士的司令部;缪拉和古斯塔夫将軍的輕騎兵沖垮了普魯士人的鬥志;馬拉納将軍的炮兵,從始至終就沒有停止轟鳴;給予普魯士人最後一擊的,是一萬精銳的胸甲騎兵,在內伊元帥的帶領下踏破了普魯士人的陣地……
兵敗如山倒!普魯士人的将軍們争先恐後的向拿破侖投降,剩下的一哄而散。卡爾.費迪南德親王率司令部大約一萬人撤出戰場,倉皇逃走。半路上被古斯塔夫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