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狂士楚歌

呂布進攻前,他的謀臣陳宮一再反對。

“曹營起火的時間與我們約定的時間不符。為防止情況有變,我們應當耐心等待幾日,等內應将确切消息傳回,再行出兵。”

呂布聽不進他的話:“當初說放火的是你,說趁機燒毀曹軍糧倉、進兵攻打的曹操的也是你。現在曹營起火,燒的正是糧草的所在,此時不出兵,更待何時?我已照你說的等了兩天,再等下去,難道要等到曹操援軍帶着糧草過來嗎?”

陳宮只得強調:“時間不符……”

“時間時間,只是提早了一天而已。說不定是曹軍把關得嚴,那兩人找不到放火的機會,難得有一天找尋到時機,所以才提前放火。”

對于呂布的一根筋,陳宮亦有幾分不滿:

“将軍,軍/情不是靠臆想。”

就是差這一天,他們剛好去截袁術的馬草,來不及趕回,錯失了千載難逢的偷襲機會。

呂布本就對陳宮變來變去的主意感到不耐煩,一聽他竟然敢數落自己,不禁惱火道:

“陳宮,你不但反應遲鈍,還瞻前怕後。似你這般,如何成得了大事?”

勸解不成,反被人身攻擊,陳宮的臉色格外難看。

就在他想繼續說些什麽的時候,前方的傳令兵來到帳外報信。

這次報信與以往不同,士兵沒有當場大聲通禀,而是附在呂布耳邊,只對他一個人耳語。

呂布聽完,吩咐道:“帶他進來。”

傳令兵下去後,陳宮急不可耐地發問:“可是我們安置在曹營中的內應?”

呂布掃了他一眼:“不是那兩個放火的,只是一個送入外部的細作。”

Advertisement

陳宮不免失望。但有消息總好過沒有,等內應進門,他顧不上喧賓奪主,立即詢問曹營那場火的事,并詢問放火的那兩個內應為何遲遲沒有傳消息回來。

只聽這人回答道:“那一日極為混亂,曹營死了不少人。聽說曹操的兒子也在營中,險些被人抓走……因此曹操震怒不已,寧可錯殺不可放過。那二人應是被曹操捉住,已是兇多吉少。”

呂布道:“我就知道是這樣,若聽陳公臺(陳宮)之言,豈不是要等兩具骸骨回來替我們傳消息?”

陳宮沒時間和呂布犟嘴。他總覺得哪裏不對,但一時想不透。

他問內應:“除此之外,可還有別的消息?”

內應道:“有一個大消息……但是與戰局無關。”

“你且說說。”

得到呂布的應允,內應清了清嗓子:“這曹營中,有一人是曹操的私生子。”

呂布大驚,身子猛地前傾:“曹操竟然養外室。”

陳宮黑着臉:“這消息有何價值?”

呂布坐回原位,輕咳了一聲:“自然有價值……”随即閉口不言。

呂布二人又問內應,能否确定那一晚燒的是曹操的糧草。

內應回答,曹操當着所有兵士的面,說糧草無損,并把第一天的夥食奢侈地改成糜粥與烙餅,全部人飽食了一餐,第二天雖然沒有這麽奢侈,但夥食的量也比平時多了一勺。

陳宮斷定道:“這便是燒了。曹操用最後的糧草穩定軍心,打算背水一戰。”

呂布道:“那我們還不快點出兵。”

陳宮道:“曹軍突逢巨變,又吃了兩頓飽飯,正是戰力強勁的時候,我們再等等。”

呂布并不想等。他既然已經确定曹操糧草焚盡,又對自己這邊的兵力極有信心,在傻等了兩天的情況下,他哪裏還願意等。第二日曹軍停竈的消息一傳來,他立刻組織親兵,跑去與曹操對陣。

陳宮阻攔不及,只得同去。在對陣的時候,他終于明白呂布的那句“有價值”是怎麽回事。

呂布與曹操的軍隊分列兩段,主帥居中,遙遙相望。

比起眼下兩坨青黑,好似好幾天沒睡好覺的曹操,呂布高大英俊、神采飛揚,正是意氣風發之态。

他擡着方天畫戟,聲若洪鐘,對曹操笑道:“孟德,想不到你不但風流成性,喜好人/妻,還造出一個異姓的私生子,給旁人戴綠帽子?”

曹操正等着呂布入甕,冷不丁聽到這句話,臉色一黑。

好不容易曹營中的流言停歇了,又被呂布添油加醋地挖出,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呂奉先,飯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說,當心閃了舌頭。”

呂布剛才那句話只是圖個痛快,給曹操一個下馬威,曹操私生子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他一點也不關心。

然而他沒想到,就在曹操話語落下的瞬間,一枚利箭疾逼而近,直朝他的命門而來。

呂布雖然保持着戒備,卻也被這速度極快的箭矢一驚,他敏銳地偏頭,避開鋒銳的羽箭,沉聲道:“何人如此不懂規矩,竟在兩軍主将對陣之際暗放冷箭?”

鄭平駕着棕色馬駒慢悠悠上前,身上穿着曹丕找來的铠甲,腰間佩戴着青釭劍,與旁邊的曹軍隔開一小段距離:“我路過。”

呂布皺眉:“剛才的箭是你射的?”

鄭平牽着馬在原地繞了一圈,安然道:“我的箭也路過。”

呂布聞言大怒,他并不知道這人就是他剛才耍嘴炮提到的“曹操的私生子”,只覺得此人說話的方式格外可恨。

“既然你做出了挑釁,可敢與我單獨一戰?”

陳宮來不及阻止,就聽呂布想也不想地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若陳宮見過《吶喊》名畫,他此刻一定能清晰地形容出他驚恐欲抓狂的表情。

“将軍——”

他們是來打曹操的啊,不是來切磋武藝的。

呂布駕馬出列,避開陳宮的阻攔。

他站在軍/隊前方,将方天畫戟翻出一個花。

“如何?可敢應戰?”

鄭平還未應聲,就有一人高聲道:“呂将軍如有興致,我來奉陪。”

一個高大英朗的青年從人群中打馬而出,停在鄭平身側,正是李進。

呂布先是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已生出少許不好的預感;再一看到熟悉的臉孔,他臉頰一抽,第一次後悔自己為什麽沒聽陳宮的話。

——為什麽這人會在這裏?

鄭平察覺呂布的神态變化,想起《三國志》中極為不顯眼的一句話:布到乘氏,為其縣人李進所破,東屯山陽[1]。

前兩年,呂布與曹操争鬥,相持不下,後來因為饑荒而各自退兵,在經過乘氏的時候,被乘氏人李進打敗。

看來記載中的李進,就是他眼前的這個李季先。

呂布不像因為敵人強勁而怯戰的人。那麽,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麽,讓呂布重見“故人”竟是這麽一番反應?

呂布騎虎難下,接受到陳宮的眼色,他生硬地略過二人,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臺詞對曹操道:“孟德,糧草可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