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再回京城
等林如海面聖回來,一改路上的沉悶,心情開懷,就有心思關心女兒的情況了。等請了先生進府後,還親自帶着女兒和燦燦行拜師禮,将此事定了下來。
林黛玉與燦燦的日子瞬間就規律了起來,汀汀偶爾也回來旁聽,畢竟這位先生姓崔,學問見識都是難得的高。若不是年事已高,想來還在官場上揮灑汗水呢。他的孫子都已經入仕了,曾孫尚未長大,空閑下來的時間多,又與林如海相交,便答應來教導兩人一段時日。
家裏的事兒不多,林如海拖了友人,在京郊買了個小莊子,然後又在西市買了兩間鋪面,算上從前林家在京城的積攢,光是京城的這些産業的收入就能夠維持基本平衡。他是一家之主,姑蘇老家和揚州城多年的經營,全部都存着呢。
在賈敏死後,她的嫁妝已經漸漸移交給林黛玉,除了少部分交回賈府的之外,剩下的都跟林家的産業融合在一起了。反正林如海僅有林黛玉一女,這些東西日後自然都是留給她的。
算上燦燦這些日子給她置辦的,林黛玉能支配的絕不算是少數目。
或許也正是因此,她骨子裏頭的那點清高自持還是保留着,不為五鬥米折腰,自然就能有更多的選擇。在林如海的有意放縱,燦燦的支持下,她性格越來越開朗,一張嘴有時候真的能噎死人。
林黛玉從小身子弱,讀書習字又早,在江南的時候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她少有閨中密友。來了京城,進了賈府,卻僅僅不過大半年時間,又輾轉回江南,再度回來後,跟賈府的那些表姐妹們也陌生了許多。
她在外人面前向來都是一副娴靜自持的模樣,跟家裏人自然也是溫柔可人,貼心到極致。只是對上廣祿的時候,大抵就是最像這個年紀的小姑娘的時候了。
林如海的官職任免書也在冬日第一場雪下來之後頒發了,阖府都高興得不行。
從前林如海為巡鹽禦史,此乃是地方官職,即使手握鹽務重權,拿到京城來也是不夠看的。更何況,他是先帝心腹,新皇登基後,他即使表了忠心,到底比不上人家身邊的原班人馬。
如今因着廣祿整治江南而走進今上的視野內,林如海拿到的卻是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的職位。不算高,但好歹是有實權在手的,已經算是不錯的位置。
他先前待過翰林院,做過言官,後來去了江南才開始接觸實務,好生歷練了一番。回了京城,他年紀尚未有優勢,自然不能進養老部門,在大理寺熬一熬,接着就能進入六部了,等他隐退,估計能撐到二品去,也算是對得起列祖列宗了。
林黛玉讓林管家分發了上次下去,接了門房遞過來的帖子開始細看。眼下林家的宅院雖然不大,可來往送禮的人可不少了。大理寺少卿不是什麽高官,但林家卻像是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尤其家裏還有一個未出嫁的女兒。
大家可都打聽了,他的女兒還未定人家呢。
即使聽說跟裕王來往過密,但只要一日尚未定下來,就還有機會。小門小戶的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撞上來,可好些還是自诩認得清狀況,或者是不相信裕王會看上林家姑娘的,紛紛上門。
即使是已經将管家的事情斟酌再三,即使是有人指點,可當林黛玉直面這些事情的時候,心裏頭還是會暗暗嘆息。
這就是她日後的生活,嫁一個相對過得去的男人,成為一個合格的媳婦,能管家的管家,不能管家的就老實在後宅待着。生兒育女,等熬到年紀大了,成了婆婆,就可以開始自己享福的人生。
其實這樣的日子也無趣的很,就像她外祖母,林黛玉可真沒覺得這樣的日子有何樂趣可言。
她認識的人并不多,知道的所謂貴婦人的生活方式也并不多,但無疑很有參考價值。
比如她的娘親賈敏,未出嫁前是家裏的珍寶,老來得女的外祖父母對她的母親那是如珍似寶,選得佳婿,出嫁後與她父親琴瑟和鳴。可惜在子女緣上缺了些許,只得自己這麽一個女兒,且年紀輕輕就已經……
比如完顏錦,完顏家的嫡次女,嫁了老裕王為側福晉,即使身後站着整個完顏家族,日子還是過得憋屈。在蒙古草原長大的她拘在老裕王的後宅裏,學着跟那些女人争寵,忍氣吞聲養大了兒子,熬死了丈夫,過上了如今老封君的生活。
比如王熙鳳,比如王夫人和邢夫人等等,日子過得又怎麽能算是随心幸福呢。
……
家裏的仆婦們的生活她也參考過,觀察過,只可惜,這些人的婚後生活沒什麽可以借鑒的。很多時候她并不明白,嫁人的意義到底何在。
燦燦總說叫她随心就好,可從小學到的規矩裏,女子就該在合适的年紀嫁了人去,生兒育女,了此一生。林黛玉每每想到這些,都覺得頭皮發麻。她不願意患得患失,可實際情況叫她覺得不容樂觀。
在認真思考過自己的未來生活之後,林黛玉覺得選擇并不是很多。
先生到了林家開課之後,林如海就從教導孩子中脫身開來,這些日子他都在籌備自己的事兒,倒是忽略了女兒。等晚上跟孩子們一起吃了飯,看着跟往常有些許不同的林黛玉,到底是察覺了。
他将林黛玉留下了,燦燦本來還想一起留下來,他對別人的情緒感知是非常敏感的。林黛玉的變化他自然也察覺了,但是問了幾次都沒有答案,只能放棄。這會兒林如海既然是想要跟她深談,他當然得旁聽了。
只不過還沒等林如海拒絕,汀汀已經将他拎了出去。
人家父女之間說說話,他作為一個小男孩兒,不是什麽都要摻和進去的。汀汀看得出來,林黛玉并沒有發生什麽大事兒,也不需要自己和燦燦出手,有這回兒管閑事兒的功夫,還不如抓緊時間修煉。
他在這個世界待着有些乏味了,好好修煉,早日找到突破的契機,離開這兒才是他想做的事情。
至于燦燦,汀汀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壓着他好好修煉,是他現如今唯一能做的事情了。反正也還沒有眉目,他跟林家和裕王之間的牽扯也蠻深,若是不了了這段緣分,想來他就是有了契機也走不了。
等他們走了之後,林如海讓人上了茶水之後将下人們也都遣散了,看着林黛玉,語重心長道:“為父看你這些日子似乎心神不寧的,可是有什麽煩心事兒?”
說着,心裏暗暗嘆了口氣,若是妻子還在,何須女兒操心家裏的這些事兒,有何須自己來跟女兒談心。在林黛玉年紀越來越大之後,他下意識地跟她保持了距離,可這種距離感也很容易造成隔閡,這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林如海當然知道自己這樣直接問出來是有些不合适,可他也沒有其他辦法。他一個大男人,想跟女兒談心,卻怕女兒會不樂意跟自己交流,糾結極了。
“爹爹,我……”林黛玉看着他父親尚未恢複過來的臉色,不知道從何說起。自從上次受傷病危之後,林如海的身體就大不如前了,眼下不過是稍稍忙了兩日,身子就能明顯感到變化。
她熬了兩日的黨參黃芪雞湯,又托了裕王府的路子找了冬蟲夏草回來給林如海泡水喝,效果還不是特別明顯。
看着女兒遲疑的樣子,他也很是無奈,給林黛玉倒了杯茶遞給她,笑着說道:“跟爹爹有什麽不能說的,要不是你娘早去了,本該由她給你解惑。不過咱們父女之間不講究虛禮,哪怕不能為你解惑,也能為你分擔些。”
他不能說自己什麽都懂,但是人生經歷肯定要比林黛玉多些,眼界要寬些,很多事情上應該能稍稍給她一些建議。當然,即使他不行,跟他說說也比憋在心裏強多了。
林黛玉遲疑了一小會兒,整理了自己的思緒之後,才跟他開口道:“其實家裏的事兒并不難,女兒也能處理得來。可近日接了不少帖子,好些之前沒有來往過的人家,女兒不知道該不該去。”
畢竟她先前也去過一兩次,有些夫人直白的很,直接就當着她的面問她的婚事,叫她根本都不知道該怎麽回答。要知道,林黛玉自诩情商高,可這些機變在面對切身的事兒時,全都消散了。
她稍稍跟父親提了一下自己的困惑,也不想着林如海能夠回答了。“女兒只是不明白,未來該選一個怎樣的夫婿,過怎樣的生活。”她面不改色,毫無小姑娘家提及自己婚事時的羞澀感。
倒不是林黛玉已經看透了人生,而是真實的困惑着。
提到這事兒,林如海感慨不已,“一眨眼,為父的掌上明珠也到了要談及婚事的時候了。”他伸手摸了摸林黛玉的頭,“當年為父也曾問過你娘,為何會選我。”想到賈敏,林如海的目光不知道到了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