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張三北行

趙瑗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緩慢而堅定的吐出兩個字:“不放!”

蕭山開始認真的考慮張三的建議了:打昏之,拖牆角。

他将一只手藏在身後,給張三打了個手勢,示意張三去觀察一下周圍,有沒有暗哨什麽的好去掃蕩一下。他的手勢都是解放軍的用語,自我感覺簡單易懂,可惜張三根本看不懂,依舊呆在原處。

蕭山見同盟不給力,只能放棄打昏趙瑗這個想法,開始勸說談判:“那我們談一談條件吧,強行把我送到大理寺,對于殿下您個人的名聲和以後的前途來說,并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趙瑗:“……”

蕭山道:“因為被身邊的人出賣并且差點勒死,傳出去并不是什麽好聽的話,不明真相的人會認為您禦下無方……”

趙瑗打斷蕭山的話:“我不是來說這個的!你不用瞎揣摩我的心思!”

蕭山一愣,他去看趙瑗的臉色,黑暗中看得不是很清楚,只能看到對方緊緊的抿着唇,似乎有什麽話難以開口一般,便道:“還請殿下明示。”

趙瑗隔了半晌,才道:“你胸口被紮了一刀,半夜出城,走到半路要是傷口感染了怎麽辦?”

蕭山一時半會兒還不明白趙瑗到底想說什麽,他把趙瑗這番話在腦袋中過了一圈後,才恍然大悟,這是趙瑗在主動向自己示好,而不是要來抓自己。

蕭山撇了撇嘴,道:“沒關系,我已經處理過了,反正當時我躲閃了,傷口也不深,問題不大的。殿下如果沒有什麽別的事情,我就此告辭了!”蕭山見到趙瑗臉上神色猶豫,知道他心中肯定是有什麽為難的事情在糾結,生怕夜長夢多,再多說一會兒話了之後,趙瑗反悔,所以準備速戰速決。

是以他說完這番話後,轉身就走了,走到張三身邊,低聲道:“三哥,剛剛給你打手勢,讓你去看看周圍的情況,怎麽不動?”

張三道:“我看不懂!咱們是慢慢的走,還是趕緊跑?”

蕭山道:“不快不慢的走吧,我見到普安郡王心中還在猶豫,要是我們一跑,很可能會引得他不再猶豫追上來,這樣不好。等拐過前面的巷口,就快跑。”

張三點了點頭,兩人并肩而行,走了十來步的樣子,忽然聽到趙瑗在背後叫道:“蕭山,你等一等!”

蕭山一愣,這些日子以來,大家都稱呼他“秦山”,還是第一次有人稱呼他的本名。

Advertisement

蕭山停住腳步,趙瑗趕上前來,轉到他的面前,卻又不說話。

趙瑗來之前,就已經下定了決心要把蕭山留下來,可見到了人之後,卻不知道該怎麽開口道歉說話。他自小養在宮中,趙構對他十分喜愛,周圍的人都是對他唯命是從,只有別人向他道歉的,他還從未和別人認錯過。

此刻趙瑗微微擡頭,看定蕭山,對方的眼睛亮如點漆,正在等着自己說話。

趙瑗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道:“留下來!”見蕭山沒說話,趙瑗又重複道:“留下來幫我,我很需要你這樣的人!”

張三看看趙瑗,又看看蕭山,似乎有點緩過勁來了,他低聲對蕭山道:“小官人,我到一旁等你!”

蕭山點了點頭,張三走開幾步,離兩人約莫十來步的位置。

趙瑗見周圍沒有了旁人,便又放開了些,道:“記得我第一次見你的時候,曾經問過你,将來準備做什麽,你說要回去好好想想,想好了麽?”

蕭山點頭道:“心中早就拿定主意了!”但他卻不說自己到底拿定的是什麽主意。

趙瑗道:“我朝開國已經百年,自從當年真宗皇帝和契丹結下澶淵之盟後,便年年給異族貢上歲幣,數目雖不大,但卻是華夏從未有過的屈辱。後來又有靖康之變,金人攻破大宋都城,燒殺搶掠,使得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現今秦桧擅權,欺上瞞下,對于真正有才能的忠良之輩肆意打壓,說是議和已成,天下安定與民休息,卻将賦稅又加了一翻。再這麽下去,大宋亡國之日不久矣。”

蕭山默不作聲,趙瑗道:“若是春秋亂世争霸之時,我會選擇遠離戰亂,隐居山林,只圖自保。畢竟不論誰做皇帝,都會善待漢家百姓。但如今天下的局勢,如果大宋亡國,必然會被金人取而代之。金人非我族類,生性殘忍,如果讓他們奪得了天下,往好了說他們治國無方,幾十年後便被人推翻;往壞了說,若其中有那麽一兩個有點手段的人,能夠維持兩三百年天下的話,中原之民盡歸奴役,大興文字,打壓篡改我華夏文明,中華就會真的亡了。”

蕭山聽到趙瑗這一段分析,不僅心中暗暗的贊嘆,倒不是贊同趙瑗的話說的有多正确,倒是贊嘆趙瑗居然能夠看得這樣甚遠,對于未來百年,甚至幾百年後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居然都能夠推測出個大概來。蒙古入主中原,便是不會治國,幾十年便亡,雖然中原深受苦難,被奴役的思想卻不那麽嚴重;而後金入侵中原後,吸取歷代教訓,又出了幾個能主,知道要文化奴役,篡改歷史,閹割文化,這樣才能以少數人統治大多數,又害怕大多數漢人和海外聯系造反,于是閉關鎖國,導致了中國近代的落後和屈辱。

趙瑗道:“我自從懂事的時候,就跟在官家身邊,數十年來國家種種情況,不能不說讓人痛心疾首。我既然身上流着趙氏的血脈,便應當承擔起這個責任,使宋朝再振,中華安強。我不知道自己将來能不能登上大寶,更加不知道自己這個抱負能不能夠實現。你如果真的對我灰心失望,認為我不足以謀大事,決心要離開臨安的話,我也沒什麽好說的,只能希望你一路順利。如果我心中的想法恰好和你的一樣,如果你覺得我值得你交付信任,那麽留下來,幫我也是幫你自己實現心中的抱負!”

蕭山沒有即刻回答,過了一會兒,才道:“‘使宋朝再振,中華安強,’這是岳飛曾經說過的話。”

趙瑗道:“你的決定呢?”

蕭山覺得自己心中有什麽東西在湧動,在破繭而出。他不懷疑趙瑗說這番話的誠意,更不懷疑他的話中內容的真實性。因為據蕭山所知,趙瑗當皇帝後,也是這樣做的。

蕭山道:“這也是我心中的願望。”

趙瑗聽到蕭山這樣回答,心中大喜,先前的擔憂惶恐之色全然不見了,眼中透露出從心底的笑意來。

蕭山有些遺憾的想:那句“兄弟我們一起開創新未來吧!”居然不是自己的臺詞,有些美中不足。

趙瑗道:“我以前對你多有成見,現在想來真是不該,只因為戒心過強,卻忽視了你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今天還刺傷了你,想起來就覺得非常慚愧。”

蕭山道:“真沒事,我今天也是過于魯莽了。”

兩人在這邊互相道歉,旁邊的張三見這邊談話氣氛趨向輕松,便也走了過來,問道:“小官人,我們什麽時候走?”

趙瑗指着張三問道:“這位朋友高姓大名?你們原先準備去哪裏?”

蕭山便忙介紹張三給趙瑗認識,三個人之前都見過,現在不過是通報一下姓名。當趙瑗聽說張三改名為張志雄後,大大贊賞了一番,但當聽見兩人說準備前去江北,便道:“朝廷沿江禁衛森嚴,宋金兩國自從議和之後,不準互相收納流民。我看恐怕是去不了的!”

張三得知蕭山準備繼續留在王府,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他原本的希望是能夠投軍殺敵,結果國家議和了。後來又準備前去金人之處搞敵後根據地,平時沒有付諸實現就算了,現在已經開了個頭,就覺得一顆心已經飛到了江北,完全不想再呆在油鋪了。

張三在心中權衡了一番,并不以為渡江對自己是件困難的事情,再說困難什麽的他也不放在心上,便道:“無關系,我可以游泳渡江過去。當年李顯忠将軍,被金人追擊,尚且能夠翻越秦嶺過江投奔朝廷。他能夠做到,我比他差一點,但一不用翻越秦嶺,二身後又沒有追兵,一定也可以北渡的!”

張三話中提到的李顯忠,是這個時期的名人。金兵攻破延安的時候,他不得已投降,卻一直想要抓到金兀術後南歸。後來終于被他找到了機會,抓到了一名金人的大将,挾持其南下投奔趙構,在後有追兵緊逼的情況下,只身一人翻越原始森林秦嶺,跨過大江,最終歸宋。在前些年間的宋金之戰中,也屢立戰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将,現在仍在臨安。

張三此刻用他做比喻,說明自己的決心不可動搖。

趙瑗道:“中原并無豪傑,那裏歷年兵火,非常凋敝,你就算到了金國境內,也不見得就能得償所願!”

張三拍着胸脯:“我意已決,不必多勸了!”又回頭對蕭山道:“小官人,東家那裏……哎,可是對不起他的很了!”

蕭山道:“男兒當志在四方,你既然已經改名為志雄,就不要瞻前顧後。我爹那裏,我去說,他也一定會同意的!”

張三對蕭山深深地做了個揖,蕭山忙将張三扶起,忽然想到一個人,對張三道:“三哥,我知道北地有一個好去處,你可以去哪裏!将來一定會有一翻大作為的!”

張三和趙瑗都非常好奇,想知道蕭山說的是哪裏。

蕭山在心中默默的算了算時間,忽然間感覺淚流滿面。在江北幹土匪的辛棄疾,如今還不到十歲,離他能夠上山當土匪還有好幾年的時間,不過辛棄疾的土匪是在山東一代幹起來的。張三如果現在去,還能趕上時間收辛棄疾當小弟。

張三的目光中帶着期盼,蕭山想了想道:“山東一代丘陵起伏,又在沿海,且與江淮接壤,如果将來朝廷起兵北伐,定然會出兵江淮取山東。你何不就去山東謀劃,如果将來真有北伐的那一天,你在當地響應,一定會聲勢非凡的!”

張三朝着兩人抱了抱拳,道:“小官人說的話,我記住了。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就此別過,後會有期!”

蕭山原本已經将銀子送給張三了,此刻張三要還給他,他自然是不肯要的。

趙瑗見張三赤腳空拳的就要獨行千裏,便取下身邊佩劍,贈予張三讓他防身,又給了張三一塊令牌,好讓他通行南宋地界不會被人抓捕。

兩人将張三送出了城門,趙瑗也在城門處找到了他自己的侍衛,又命人前去傳話,讓在西湖搜尋的侍衛都可以回府了,自己卻未騎馬,和蕭山在街上走着。

蕭山道:“今天既然出來了,又正好路過家門,想回去見一見父母。”

趙瑗點頭道:“好,今天回府嗎?如果回來,我讓他們給你留個小門。”

蕭山想了想,道:“不知道,太晚的話,就不回來了。”

趙瑗也沒再多說什麽,便帶着侍衛轉身走了。

蕭山回到家中,秦重和王美娘都趕緊的迎上來,問蕭山在王府中一切可好,蕭山見到秦桧派來的那兩個間諜也在,便随便敷衍了兩句,等到晚上的時候,蕭山私下裏和父母說了張三的事情,秦重道:“走了一個老實肯幹力氣大的夥計,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再找到一個同樣的,他這個月的工錢都還沒拿呢!”

蕭山和父母又說了幾句話,王美娘忽然問道:“阿貓,你有沒有喜歡的姑娘?”

蕭山一愣,不明白義母為什麽忽然要這樣問,便道:“沒有啊,怎麽啦?”

秦重笑道:“我和你娘商量着,你也不小啦,過年就滿十六,該成親了。這兩天都有幾個人上門來給你說媒,姑娘都是好姑娘。但我想着,要是你自己有了意中人,還是娶意中人的好,所以先問問你。”

蕭山把頭搖的和撥浪鼓一般,連聲道:“我還小,不準備成親,三十歲之前不考慮!”

秦重道:“胡說,三十歲你都可以當爺爺了!要是你沒有意中人,我和你娘就把你的親事給定下來了。今晚別忙走,明天去見見媒人。”

蕭山唰的站起身:“爹,我有意中人了,還是非卿不娶的那種,所以你千萬別給我定親!我還有事情,今天要趕回王府去,不然殿下該責罵我了!”

說畢,轉身而出,忙不疊的跑出油鋪。

秦重看着蕭山離去的背影,自言自語道:“果然有意中人了,不知道他看上了那家的姑娘?”

王美娘猜測道:“這麽大半夜的都不肯在家裏歇息,非要回王府,是看上了王府的哪個丫鬟了?”

秦重嘆了口氣:“哎,要是這樣麻煩就大了。王府裏的人,咱麽也不好托人說媒,就算是說媒也要普安郡王同意才行。改天他回來,得跟他交代一聲,為了将來的媳婦,多和殿下走近些總是不錯的,人熟好說話嘛。”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