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章節

有任何自己的想法。

孔家一向是書香世家,這種時刻自然是想要讀書的,就算周學治也是如此,不過兩個人還是有點擔憂,畢竟他們已經算是一個大了,可以有個二等勞動力,賺得工分了。這個時候,周學治母親也猶豫了起來,他的大兒子、大女兒都退學了,現在小兒子要上高中,她在猶豫,那個時候讓大兒子、大女兒幹淨利落的退學,現在小兒子,她又舍不得。

孔其然的學費一直都是他自己交的,在周家吃飯之類的,每個月也給錢的,對于孔其然是否上學,周家母親自然沒有半分意見。

“讓弟弟上學吧。”高中也是周學治的哥哥和姐姐一直向往的學校,他們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機會上學。現在弟弟突然有這種冒出來的原因,他們自然是願意的,工分的話,他們兩個人都已經長大了,可以拿到更加多了,而且弟弟一直也懂事,平時撿垃圾賣,周末還去稍微遠些的地方,釣魚之類的賣。平日裏,家裏的菜飯都是弟弟煮,他們看在眼裏,也疼在心裏。有的時候,有些人總是能夠把兄友弟恭實踐出來。

周學治自己也猶豫着,上高中,他自然希望,但是家裏的情況他也是知道的。不過,學校的校長過來了,他跟高中的校長聯系過了,這樣好的苗子,他們一致希望能夠接着受到教育。

最終兩個人還是來到了高中,那個時候與工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不單純的進行學習,周學治和孔其然算是一幫學生中的異類,他們不是靠推薦,而是單純拼着學習成績進入學校的,孔其然的體育特別好,因此在學校的時候,常常代表學校出賽。周學治因為家裏的緣故,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比許多老師都好。所以,常常早上在講臺上領讀的就是他。

兩個人在學校也算是風雲人物,不管從哪種意義上來講,都是如此。一個常常參加體育比賽,動手能力也十分強,學習物理電力知識的時候,甚至把學校裏面的燈泡維修,線路修建都承包了下來,學習農業知識的時候,就一起下田勞作,順便全校學生都能夠聯系實際,學習工業煉碳的時候,進入工廠,白天講課晚上就跟着工人勞作,學習雖然辛苦,但是學到的知識,卻不僅僅是書本上的,實打實生活裏面能夠用到的。一個文藝勞模,普通話講的好,演戲也十分厲害,學校裏面樣板戲的主演。

“好了,今天也晚了,聽了這麽長故事,不如我們明天繼續。你知道的,人老了,總是需要更多的休息。”周學治說道,才講到高中,按照現在的話說,故事不過才剛剛開始。既然主人已經決定休息,我自然是同意的。

學校總是能夠引起共同回憶的地方,晚上睡在床上,我想起了自己上大學的時候,我老爸是雜志主編,從小家裏的課外書就是不缺的,倒是沒有指定什麽樣的書籍,我們家的狀态是放養,家裏的書也是随意看的。

因此考上大學進入文學系,是我原定的目标,也就這麽沒有波瀾的實現了。我自小屬于比較乖巧的小孩,沒有什麽叛逆期,青春期的時候雖然突然發現自己喜歡男人,卻也沒有想過找個男人談戀愛。

上大學後,雖然離家遠了,也沒有感覺到立刻解放了。學校裏的圖書館是我最喜歡的地方,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我一樣比較宅。

和我現在男朋友熟悉起來,是因為他也常常上圖書館,雖然不知道什麽原因,抑或是我們上輩子踩的猿糞挺多了。導致我們常常見面,當然後來的事情證明了,猿糞這種東西基本不存在,他從一開始就喜歡我,摸清我的行動規律之後,有時間在我出現的地方晃動,我雖然有些臉盲症,但如果一直出現的人,我還是能夠認得出來的。

我們逐漸熟悉起來,偶爾也會一起吃吃飯,他說同類人之間會有感覺,但我沒有發現任何不同。

直到最後我表白,他點頭同意,确定是我這個人比較笨傻的羊入虎口,不過各自開心就是真理。

他大學先畢業,好巧不巧的進入了我老爸的雜志社,居然深得我老爸的喜愛,常常登門入室,順利進入我家,自然開始和我熟悉,他貌似就是常常玩這一手的高手,看似無害的進入別人的生活,等待別人的适應,然後就等着獵物入口。他并不強求我和家裏人說,可我能感覺他在為以後做準備。

窗外的月亮灑進來,偶爾也能看到幾顆星星,自從霧霾在我們生活中蔓延開始之後,這大概是我第一次看見星星,這裏的城市比較偏遠,這裏貌似只有一家全國有名的汽車公司,基本屬于無重大污染的地方。

Advertisement

第六節

以前總覺得清晨的陽光最美,偷懶太陽從雲層中一點點的爬上來,打開窗簾,陽光穿透手背的時刻,大概就是一天之中最好的時刻,陽光輕吻臉龐,一切都顯得有意義的多。

“小治,畢業之後準備做什麽?”三年的高中生活對于周學治和孔其然來說,顯得彌足珍貴,兩個人都是好學的人,這難得的基本自然是不會錯過,高中之後的大學對于兩個人來說都太過遙遠,商量是否準備回家。彼此不過十七八歲的少年,孔其然個子已經有一米八的模樣,因為常年營養不良的緣故,偏瘦。經常參加學校的運動隊,偏黑。而周學治也許是因為南方人的緣故,個子不算高,175左右,臉色常年偏白,他從高二開始跟着一名老中醫學習,兩年的時間,算是有些小成就。

“應該回去吧?”雖然這裏的學習,他并不想耽擱,可是他也擔心家裏的事情,上高中本來就已經是奢侈了,何況是上大學。

“你問過翁老了嗎?”孔其然問道,翁老是周學治跟着學醫的人,一個老中醫,基本在所謂的浪潮中心有所傷,急退了下來,當年的事情誰也不清楚,不過醫生的本領肯定是好的,他雖然以中醫為主,老早也是留過洋學過西醫的人。難得,和周學治遇到。說起那次,倒也十足的緣分。

周學治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籍,因為急救之類的知識也略懂一些,那次路上遇到一個受傷昏倒的人,周學治在等待醫生的過程中進行了簡單急救,周圍自然有說閑話的人,周學治卻沒有絲毫的退縮和耽擱,剛好遇上了翁老,也許就是這份敢有所作為的行為,讓翁老就決定收他為徒。為醫者,自然先要以救助人命為先。

“翁老希望我能夠留下來,說有機會的話送我去國外。”周學治說道。“我也不知道怎麽選擇,學醫自然是我的希望,可以出國之類的,我根本不敢想象,太困難。”

“家裏的事情,你可以放心。”孔其然說道,兩個人算從小一起長大,因此對于家裏的稱呼都是如此。“我畢業之後,就準備回家,你放心,我能抗。”

“恩,我先和你一起回去看看。”周學治說道。

從學校回家的路程不算遙遠,兩個人并沒有車輛,都是靠十一路來回,走上四五個小時,也就到家了,平日裏,周末的時候他們偶爾也會回趟家,基本上兩個人都在學校附近撿垃圾或者找些能夠賺錢的事情,賺自己的學費。

雖然孔其然和周學治是作為高學歷的人回家鄉,但是基本上沒有人看好這兩個人,讀書的娃,又長的比較瘦弱,能夠有什麽樣的出路呢。

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回家鄉種田基本挑不過同鄉之人,看不到出路的人能有幾分盼頭呢?

“媽,我回來了。”周學治一到家就先收拾起屋子來,母親并不知道周學治今天回來,也算是一個意外的驚喜。

“嬸,我回來了。”兩家的關系一直都是不錯的,寄住在周家的孔其然一般都是喊周學治母親嬸嬸的。

“小志、小孔回來了。”母親的個性要強,超他們點了點頭,又接着自己的縫扣子。

孔其然接下周學治的活兒,收拾了屋子,燒了些水,讓周學治先去洗澡,周學治也沒有客氣,學校條件差也沒有多餘的熱水,現在回家之後,自然把大木桶搬出來,先洗澡,這個基本是他們每次回來的行程。

裏裏外外打掃幹淨之後,周學治基本也就洗好澡了,孔其然接着洗澡,洗好之後,周學治的晚餐也就基本完成了。周學治的大哥大姐也回來了。

周學治的大哥——周學明,如今已經二十多歲了,到了該取老婆的時候,周學治的大姐——周學堯,年前已經訂婚,準備年後結婚。對于家裏并沒有什麽幫助的周學治真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