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觀影心得
以萊昂納多從影多年的經驗看,《奔騰年代》絕對是一部平均水準之上的作品。
傑夫·布裏吉斯演活了一個成功的汽車推銷員形象,克裏斯·庫珀的演技同樣一如既往的老辣,他們都是好萊塢實力派的代表人物,即便他們不是可以左右電影公司決定、主宰一部電影命運的巨星,可他們是好萊塢的中堅派,是每個導演都喜歡的勤勤懇懇卻發揮出衆的綠葉角色。
這兩人的發揮固然出色,可讓萊昂納多最為震撼的還是埃伯特的表演。
萊昂納多一直很清楚埃伯特究竟多麽适合當一個演員,他的外表優勢固然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還是他的演技與靈氣。
在演繹《白夜追兇》裏哈普這個角色的時候,埃伯特就完全摒棄了外貌的優勢,刻意把自己化妝成一個面貌滄桑的中年男人,果然,電影上映的時候,媒體上一片贊譽之聲,專業影評人們紛紛稱贊埃伯特有着與年齡不相符的成熟演技。
萊昂納多本以為這是埃伯特試圖獲得演技肯定的一種手段,就像妮可·基德曼、查理茲·塞隆等女星為了獲得奧斯卡影後而刻意扮醜那樣的手段,可當埃伯特在《奔騰年代》裏的表演完整的呈現在他面前的時候,他才發現所有的“他以為”都只是假象。
好的表演,是可以讓觀衆徹底沉浸其中而忘記演員樣貌的。
年輕時的馬龍·白蘭度是好萊塢首屈一指的大帥哥,他出演的《欲望號街車》讓無數少女如癡如狂,可真正讓馬龍·白蘭度成為影史最偉大演員之一的,卻是他出衆的演技。
馬龍·白蘭度一生一共獲得過8次奧斯卡提名,2次得獎,在1952——1955這四年間,他每一年都出現在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名單上,那時候30歲左右的馬龍正處于人生中最帥氣迷人的階段,玩世不恭、風流浪蕩、行為乖張,按理說,他應該是古板固執的學院評委最不青睐的演員,可在他出衆的表演下,學院的堅持并沒有持續太久,1955年馬龍就憑借《碼頭風雲》捧回了自己的第一座奧斯卡獎杯。
那一年他才31歲。
在萊昂納多看來,學院并沒有天生歧視外貌出衆的演員,他們沒有獲獎,只是因為他們的表演不足以擊敗比他們更加出色的對手。
外貌是上帝賦予他的子民最珍貴的禮物,而不是一些演員掩飾自己無能的借口。
盡管常年出現在各大媒體評選的最不受學院青睐的演員榜單上,萊昂納多心裏卻非常清楚,和那些備受學院寵愛的演員比起來,他的表演還太過稚嫩。
他選擇抛棄自己萬人迷的外表也并非如外界猜測的那樣是為了學院讓看重自己的演技而非外表,而是因為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未來該走的道路。
他不願意在《泰坦尼克號》取得的巨大成就上睡大覺,榮耀屬于詹姆斯·卡梅隆,不屬于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
靠外表取勝的演員總會犯一樣的錯誤。他們總能比那些外貌不出衆的演員更容易獲得觀衆青睐,更容易成名,更容易成為高票房電影的男主角……成功來的如此輕易,他們就會吝啬付出努力,對演技和藝術的追求就不會太過強烈。
Advertisement
湯姆·克魯斯曾經三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擊敗他的對手分別是丹尼爾·戴·劉易斯、傑弗裏·拉什和凱文·史派西,論名氣湯姆遠勝這三位,可讓學院評委做出最終抉擇的标準始終都是湯姆不占優勢的演技。
萊昂納多一直認為埃伯特選擇了一條最艱難的道路,可是從《白夜追兇》看到《奔騰年代》,他發現埃伯特可能比他想象的更接近成功。
在《奔騰年代》中,埃伯特扮演的瑞德·波拉德是一個年輕的騎師,桀骜不馴、暴躁、倔強、孤獨……有太多太多的形容詞可以用來修飾這個角色,而這個人物究竟是懷着什麽樣的情感和心态在生活,還是要看演員的演繹。
埃伯特的表演出乎意料的豐滿。
不僅僅表現在賽馬失敗後的暴躁上,更表現在墜馬入院得知比賽可能要取消的那一幕。
在電影屏幕上,瑞德·波拉德神色蒼白地躺在比他面色還要蒼白的大床上,眼中沒有悲傷、沒有憤怒,反而蘊着淡淡的笑意。
當查爾斯·霍華德說出比賽取消的話時,他也只是靜靜搖着頭,神情堅定地說着“不要取消。”
他的身體是脆弱的,但他的靈魂卻好似一團燃燒着的火苗。
當一個完整的單人鏡頭仔細地呈現出他所有的表情時,最細心的觀衆會發現,那雙倔強的藍眼睛裏似乎醞釀着淚意。
埃伯特的表演入微到連他臉上的每一個毛孔都演繹出了獨屬于瑞德·波拉德的情緒,這一刻沒人在乎埃伯特·道森是誰,觀衆們只知道這個人是瑞德·波拉德。
觀衆群中甚至出現了輕輕啜泣的聲音。
一位裝扮入時,領口點綴着青色領結,胸前別着胸針的老先生從口袋裏掏出手絹,擦了擦眼淚。他出生于1923年的一個富裕的家庭,1933年那年他才10歲,父親因為股市的慘敗跳樓自殺,母親從生活優渥的家庭主婦淪為洗衣工,因為缺乏食物,他失去了最年幼的妹妹,剛剛懂事就要偷偷摸摸的在工廠裏幹活,在垃圾箱裏撿食物,幸運的是,他挨過了最艱苦的年代。
瑞安·波拉德成為“海餅幹”的騎師之後的生活肯定比他幸福的多,可在這位老先生看來,瑞德·波拉德的命運和他極其相似,他們都失去了倚靠,年紀輕輕就得面對生活的殘酷面。
這位老先生後來成為了一位小有名氣的實業家,可在他有生之年他都從未進過股票交易所,也從未從事過任何股票交易,童年時的慘痛經歷于他而言仍然是一片陰影。
屏幕上,瑞德·波拉德正如數家珍地向他的代替者闡述“海餅幹”的習性和優點,提到這匹馬的時候,他的嘴微微往上彎着,表情虔誠得仿佛一個單純的孩子:“別鞭打左側,它小時候總是左側被鞭打。”
當他的代替者說出“我希望是你出賽”這樣的話時,他的眼神裏沒有怨怼,沒有沮喪,反而充滿了誠摯的鼓勵:“別這樣,我與你同在。”
他沒有大吵大鬧,沒有失望,沒有瘋狂,可對于現場的數位觀衆而言,他的平靜更加催淚。
《芝加哥太陽報》的影評人羅傑·埃伯特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記下這樣的內容:“這無疑是《奔騰年代》電影中最動人的一幕,埃伯特·道森的演技在這一刻被發揮的淋漓盡致,很難想象一位年僅23歲的演員會有如此出衆、老辣的表現。看似放手實際上極為不舍,他對‘海餅幹’的了解甚至超過他自己——他不憐惜自己的生命,無論是眼盲還是腿瘸,沒有什麽能打倒他,瑞德·波拉德是一位真正的戰士。”
連埃伯特自己都不知道原來自己在約翰·施瓦茲曼的鏡頭下是這個樣子的。
情感的爆發在一瞬間達到了極致,瑞德·波拉德那雙充滿渴望的眼睛仿佛會說話。
墜馬之後,傷痕在瑞德的臉龐上留下了痕跡,可是談到他的馬,他的胸口似乎醞釀着無限力量。
埃伯特的視線也被屏幕上自己的表演吸引住了,等畫面重新回到傑夫·布裏吉斯等人的表演上時,他總算有時間回味剛剛看到的鏡頭了。
毫無疑問,《奔騰年代》是他付出最多精力的作品,扮演瑞德·波拉德的時候,他比現在足足輕了十幾二十磅,每天重複性地進行肌肉訓練和賽馬訓練,甚至他還因為墜馬去醫院待了一段時間。
可是看到電影的成片時,他卻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拍攝瑞德·波拉德住院的那一幕時,他花了好幾天的時間細細揣摩瑞德·波拉德的心理,想象着一個人處于絕望的時候究竟會是什麽樣,電影鏡頭中呈現出來的每一個眼神他都力争做到完美,可以說,《奔騰年代》最終也沒有讓他失望。
他貢獻出了自己演藝生涯最出色的作品。
當電影的劇情逐漸往後推進的時候,埃伯特的嘴角仍然挂着滿足的笑意。
“海餅幹”在瑞德·波拉德的代替者喬治·伍爾夫的操控下戰勝“戰将”的那一刻,埃伯特也緊緊攥着拳頭,下一秒,拳頭松開,他咬着嘴唇,無聲地宣洩着自己的情緒。
現場觀衆卻在這時候給予了《奔騰年代》劇組最佳回應。在面積并不算寬廣的放映廳內,全場觀衆忽然齊齊送出了熱烈的掌聲,他們不止為“海餅幹”戰勝了“戰将”而鼓掌,也為劇組奉獻出一部如此優秀的作品而鼓掌。
在電影的最後20分鐘內,劇情的設置出現了一個最後的高潮,“海餅幹”的韌帶斷了,和他的騎師瑞德·波拉德一樣,他成了一匹瘸腿馬。
電影上映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個小時50分鐘,加上之後的20分鐘,這部電影足足要放映130分鐘之久。
這是這個年代的劇情片的特色,等到十幾年後,一般的電影都能把時間控制在2個小時之內,如果一部電影不是足夠優秀的話,觀衆們并不願意浪費過多的時間。
而現在,觀衆們顯然還很有耐心等待劇情的後續發展。
所有人都放棄了“海餅幹”,只有瑞德沒有,在他執拗的堅持下,他最終和“海餅幹”一起登上了最後的賽場,即便這一次沖動可能導致他終身殘疾。
紅色賽馬服的瑞德和“海餅幹”在賽道上肆意奔馳着,最後一位,倒數第二位,倒數第三位……這匹瘦小的、脾氣糟糕的、阿拉伯血統的小馬最終超越了所有對手,它所前進的每一步都是在創造傳奇。
瑞德·波拉德和“海餅幹”最終互相拯救了彼此。
電影最終落幕的時候,放映廳裏比剛才熱烈了數倍的掌聲讓埃伯特緊繃的情緒瞬間放松了下來——從觀衆的反饋來看,這部電影的表現應該已經征服了他們,這對環球影業、導演加裏·羅斯和一衆演員們來說無疑是個再好不過的消息。
觀衆們是帶着熱烈的回應離開的,可是首映結束的時候,難免還是發生了一點騷亂。
因為對于某個人來說,糟糕的事情才剛剛開始。
幾乎在觀衆退場的那一刻,埃伯特就看到十幾個幽靈般的影子以最快的速度沖到了門口,口中還高聲喊着:“每一個角落都要仔細找,別讓他溜了!”
也有十幾個記者突兀地沖到了參與首映式的伊麗莎白·班克斯面前,他們高高舉着話筒,試圖牽扯出伊麗莎白·班克斯和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之間任何隐秘的關系。
這位在影壇純屬新人的女演員幾乎吓了一跳!對于這種無妄之災,她試圖辯解自己和萊昂納多幾乎沒有任何關系,最重要的是,她今年已經打算和男友成婚了,男友是她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時的同學,他們的戀情已經持續了好幾年,即便和萊昂納多的緋聞能讓她的事業立刻上升一個臺階,她也只能堅定地說“不”。
但媒體不可能輕易放過她。
媒體們為了這次追堵可謂做足了功課。從伊麗莎白·班克斯的作品年表中他們輕易地找出了所謂證據:2001年班克斯出演了萊昂納多主演的《逍遙法外》,去年上映的《蜘蛛俠》班克斯也在其中出演了一個角色,而《蜘蛛俠》的主角是萊昂納多的好朋友托比·馬奎爾,這難道不是班克斯和萊昂納多有奸情的直觀證據嗎?
伊麗莎白·班克斯的頭痛還在繼續,一小撮記者卻已經趁着埃伯特身邊沒有人的間隙跑到了他面前:“埃伯特,請問你了解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和吉賽爾·邦辰分手的具體情形嗎?”
埃伯特和萊昂納多關系不錯這件事已經成了好萊塢人盡皆知的秘密。
但埃伯特可不是那些善于和媒體們打交道的家夥,從他真正走紅到現在,他可沒收到一家八卦小報的正面評價。面對記者們的疑問,他只是淡定地攤了攤手:“現在是《奔騰年代》的首映式現場,我不回答任何和電影無關的話題。”
記者們漸漸陷入了騷動。一個個子偏高,頭發微卷的中年記者忽然擠進了人群:“埃伯特,萊昂納多為什麽會出席《奔騰年代》的首映式呢,劇組給他發邀請函了嗎?”
“這是制片人和宣傳部門負責的項目,我只是一個演員,我不清楚他們的決定。”
埃伯特油鹽不進的态度讓記者先生們有些惱怒,他們幹脆堵住了埃伯特的出路,大聲地詢問他有關這部電影的事宜:“IMDb上一些影評人預測《奔騰年代》的最終票房可能連5000萬美元都達不到,因為這不是一部适合競争激烈的暑期檔的電影。據說它的成本就有8000多萬,如果虧本了,這會對你的事業産生影響嗎?”
埃伯特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那個記者話筒上的标志——《世界新聞報》,傳媒大亨魯伯特·默多克旗下的一家以編造假新聞聞名全球的報紙,2011年這家報紙将因為轟動全球的“竊聽醜聞”而徹底停刊,但現在,作為《太陽報》的星期日版,它是全球銷量最高的超市小報之一。
“《加勒比海盜》上映的時候,專業人士也是這麽預測的。《泰坦尼克號》上映的時候,專業人士也是這麽預測的。專業人士們以為自己無所不能,他們肆無忌憚地預測每一部電影,就像貝利預測每一屆的世界杯冠軍那樣,他們的做法把一部極有可能取得成功的電影推向毀滅。”
埃伯特雙目直視着那位記者:“他們既不是導演,也不是演員,他們沒有親自參與到任何電影的制作中來,卻只要動動嘴皮子就顯得他們是全世界最了解某一部電影的人,可他們的預測在多數時候都是錯誤的。在這個世界上我最相信的預測者是氣象專家,至少他們能預測出一些對生活有用的事情。”
“埃伯特,你并沒有回答我的問題。你覺得這部電影最終可以獲得多少票房呢?1億、2億或者更多?”
埃伯特無奈攤了攤手:“夥計們,我只是一個演員,并不是所謂的專業人士。就連威爾·史密斯都無法準确預測出他主演的每一部電影的票房數據吧?等到電影上映的時候你們會知道答案的,不過兩三天而已,為什麽不能給我一點喘息的時間呢?”
雖然被一圈記者包圍着,埃伯特還是憑借着自己的體力和身高優勢從兩個記者之間的縫隙中擠了出去。
尚覺得這不夠羞辱那些記者,他甚至拍了拍其中一個的肩膀,說道:“夥計,讓一讓,你擋着我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