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午後,劉绮瑤在書房看書,天氣悶悶的,她擡頭望了望天,覺似将有雨,便命春春叫人去将曬在院中的玫瑰花收起來。

青蛙不知道在哪裏呱呱叫着,忽地又是一陣響雷,接着又一陣連一陣,擾得劉绮瑤再無心看書,她便将《漱玉集》放到案上,離開房中,走到廂房,看着簸箕裏那些曬得半幹的花骨朵,發了一會子呆。

沒隔多久,雨滴稀疏急落,須臾之間便成了瓢潑大雨。

春春見她呆呆的模樣,便趣問道:“姑娘可是在想三郎君?”

劉绮瑤被問中心事,卻不承認,回道:“比那呱呱叫的青蛙還聒噪,不講話沒人當你是啞巴。”

“這嘴巴,可不就是用來講話的麽?”春春見劉绮瑤悶悶的,因而語氣很調皮。

“瞧你伶俐的,讓我看看今兒你的牙是不是長尖了,舌頭有沒有變成簧兒?”劉绮瑤說着,便向春春伸手,作勢要掰開她的嘴巴。

“姑娘,我再不說了,”春春轉身便跑,“從今兒起,我只是個——”她一不留神,話還沒說完便被一旁的小矮凳子絆了一跤,随着“啊”的一聲,她整個人向前踉跄撲去,一頭撞到了陳列着簸箕的竹架上,架子吱吖一聲,一邊歪了下去,簸箕跌翻,規規矩矩的玫瑰花灑了一地。

春春一手揉着自己的頭,一手撫着自己的腳,狼狽地叫着。劉绮瑤自見她撞向架子的模樣,早已哈哈大笑起來,一旁的兩個女使也跟着笑倒。

她們的歡笑直沖破雨聲,傳了好遠。

這一天清早,李都勻與劉绮擇有約,他二人去了圖書展覽會。

李都勻本答應要帶劉绮瑤一起去,爾後,他又嫌她不太會騎馬,亦不願與她共騎一匹,因而便假意令她回房替他取扇,趁她一轉身,他便帶小厮溜了出去。

适才劉绮瑤心中煩躁的原因便是想起再一次被李都勻所騙,後想到他們是去看書,因而亦拿出她最喜愛李易安文集,只不過才看了一會子便被青蛙和雷聲吵得更加心慌意亂。

她們笑聲猶未停,便有一個小丫鬟來報:“三娘子,三郎君回來了。”

“嗯,你去罷。”劉绮瑤嘴上淡淡的,此時她不想見到李都勻。

“三郎君叫您去。”那小丫鬟見大家都擡起頭看她,便低下頭道。

Advertisement

“知道了。”劉绮瑤站起來道,依舊不為所動,繼續看女使們撿拾灑落在地上的玫瑰花朵。

那小丫鬟站了一會兒,見劉绮瑤沒有移步的打算,便低頭離去了。

這院子在西面,與劉绮瑤的院子前後相連,小丫鬟才走開沒多久,只見她又小跑着回來。

她還沒開口,劉绮瑤便知,一定是李都勻耍了少爺脾氣。

“三娘子,那個——”小丫鬟嗫嚅道,“三郎君說,要是沒能将你喊過去他就要打我一頓的。”

“好罷,”劉绮瑤應道,“既然他那麽執着,我且跟他秋後算賬去!”

女使們聽了,紛紛好奇,只恨不得跟了過去看熱鬧。

李都勻自與劉绮瑤成親後不久,便再不許其他人服侍他,每常将“從今往後,只有我娘子能親近于我”挂在口上,不輕易允許別人接近他。

劉绮瑤還未回到屋裏,便已計劃好如何質問他今早背信棄義的行為,剛一進屋,只見李都勻如同那才從水中打撈出來的模樣,全身到處都在滴着水,她不由得愣了,改口道:“唉呀呀,正所謂現世報,若你帶我去,斷不會被雨淋!”

“娘子,好冷啊!”李都勻瑟瑟發抖,已無心理會被她取笑。

劉绮瑤替他找來沐巾,後又為他找來幹的衣裳,道:“你快脫了擦幹先換上罷,做甚麽非要等我來?我去讓他們給你燒沐浴水。”看着他狼狽樣,她禁不住笑了,一邊笑一邊回頭,出了卧室。

待李都勻沐浴過後,雨已經停住,不久,太陽又破雲而出,院落之中散發着清新之氣,處處十分明亮。

“可還冷麽?你一再騙我,連老天都看不下去了呢!”經剛才那一番折騰,劉绮瑤已無心再鬧脾氣,只說一些輕松的。

“只可惜了,所買的書都濕了。”李都勻慘淡一笑,“娘子,下次斷不會的了。”

“別別,我現在已經沒什麽指望,你也不必跟我承諾什麽下次。倒是說說,你買了甚麽書?”劉绮瑤一邊道,一邊幫他束發。

“買了幾本書法要論,以及丹青美學。娘子,天色尚早,要不我們寫字罷,元宵那夜,我看你寫在燈籠上的字,像是練過字的,如何?”李都勻對着鏡子,看看自己的臉,又看看劉绮瑤的臉,“我們的臉,只怕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

“罷罷罷,這麽羞的話你別将我扯進去,況你要寫字你便寫,為甚麽也要拉上我?”

“古語有之:夫者倡,婦者随。我為甚麽不拉上你?”

“就只會說這句麽?夫唱婦随也可以,只是待會兒寫好了字,要讓大家評一評誰寫的好才有意思,你可敢跟我比麽?”劉绮瑤故意激他。

“娘子,你的行為很危險!”李都勻站起來,成劉绮瑤不注意,撓了她一把。

劉绮瑤生來怕癢,大叫一聲,拍開了他,“你再不正經,我就不寫了的!”

二人打打鬧鬧,到了書房,李都勻命小厮準備筆墨。

因他們大張旗鼓說要比賽,加之雨後無甚緊要的事情,于是衆女使和小厮們都齊聚到書房院前來看熱鬧。

這李家的書房臨着大花園,是三房打通的,最是寬敞,兩頭的書架高高的,分別摞着各種史書典籍、經文要論、詩詞歌賦文集,亦有不少字帖書畫。

中間原是念書的地方,早前,李都勻他們小的時候就在這兒跟着夫子讀書識字,如今家裏沒了小孩,桌子已換成一張大的,那些小桌已搬到書架旁邊。

劉绮瑤見到有一張桌子上,白絹蓋着的似是一把琴。

書房外的花園裏,有假山、有流水;有細竹,有羅漢松;有石榴花、蓮花,亦有不少前兩日采摘剩下的玫瑰……

此時偏午的陽光正照在濕。漉。漉。的花園上,有幾只花花蝴蝶趁着陽光,正在花叢裏飛來飛去,劉绮瑤回頭,見小厮尚在備着筆墨紙硯,她便走出書房,張着揚着手中的團扇,向那些翩跹采蜜的蝴蝶撲去。

幾個女使見劉绮瑤要捉蝴蝶,便紛紛加入。

園中蝴蝶本欲采花蜜,忽然好多人追來令它們一下子慌了神,失了方向似地在園子裏到處亂飛。

“春春,快,将它們趕過來。”劉绮瑤見蝴蝶朝呆呆站立的春春飛去,便向她招呼喚道,春春聞聲張開雙手,兩只纏繞而飛的蝴蝶被她一驅,又折了方向,結果碰上直面而來、揮着衣袖的兩個侍女,大家跑跑跳跳,一個女使道:“三娘子,你頭上飛着兩只黃色的!”

劉绮瑤仰起頭,果見兩只明豔豔的黃蝴蝶交織而飛,于是又用團扇一撲,結果只是将它們撲散開了。

一時間,這李家的花園熱鬧極了,衆女子都在抓蝴蝶,或舉扇,或揮袖;或跑或追,或跳或撲;或叫或笑……正此時,适才給劉绮瑤傳話的那個小丫鬟不知哪弄來一個網兜,道:“三娘子,用這個罷。”

劉绮瑤道:“這是個利器,有了它,我何愁抓不住它們?”她接過小丫鬟的網兜,将杆子伸向天空,飛快地揮舞,偏那些蝴蝶是機靈的,人動它飛,人撲它閃,劉绮瑤揮了幾個回合,依舊一無所獲。

這時春春見一只蝴蝶飛到她附近的石榴花上,因而蹑手蹑腳,就在她快撲向那只蝴蝶的時候,一個使女踩到石板上的積水,滑了一跤,劉绮瑤聽到聲響,一轉身,手中的杆子打到石榴樹上,石榴的花花葉葉都還挂着晶瑩透亮的水珠,被那杆子一打便急急墜落,正走到樹下的春春便被澆了一頭一身。

一時間,兩個女孩一個驚叫、一個尖叫,其餘人者,無不哈哈大笑。

便是連書房中的李都勻、小厮人等也都撐不住笑了。原來他們聽到女孩子們鬧騰,早已經停下來,饒有興致地看女孩們抓蝴蝶。

最後,想是蝴蝶們經不起這院中鬧騰,便一只只地飛走了,大家一無所獲,劉绮瑤失望地收起心思,回到書房,準備寫字。

短短時間兩次觸到黴頭的春春與劉绮瑤告了假,交代另外一個女使伺候,自己回房去換衣裳去了。

這時候,筆墨已經備好,紙張亦已經在桌上鋪就。

“三郎,這可怎麽比呢?”劉绮瑤望着對面正準備提筆的李都勻。

李都勻沒想到劉绮瑤當真了,既然是自己提起,因此他少不得認真起來,歪着頭,他想了想,道:“我們限時不限字數,最終比正确,比筆力,比風格,比整體美觀,如何?”

“是了,那我們以一炷香為限罷。”劉绮瑤見屋裏已有熏香,亦覺得屋裏點香少不得嗆人,“燃香放置門外罷。”

李都勻點頭依了。小樟便即刻去準備,小桂搬來小桌和敞開的香爐。

一會兒,點着香之後,二人便提筆,李都勻早想好了要寫的內容,他已開始蘸墨落筆,手起手落,無比從容,只劉绮瑤還不知道該寫什麽好。

相比喜歡書法的李都勻,劉绮瑤并算不上愛寫字,只是以前在家,她每一犯了錯或惹她父親不開心,劉礦主最愛罰她抄寫李太白之作。

李太白是劉礦主唯一推崇的詩人,他本欲藉此令劉绮瑤愛屋及烏,結果未能得償所願,然亦算無心栽柳,劉绮瑤因頑皮太過時常被罰寫,天長日久練出了一手好字。

李都勻自小讀書不認真,卻極愛寫字,加之很有天賦,他曾臨摹過很多名家筆跡字帖,尤愛學習蘇東坡的筆法,在臨安之時亦曾師從書法名家學過一二年,其習作已多得師長肯定。

當下,李都勻十分專注,下筆十分輕松;只有劉绮瑤,因屋裏的熏香和屋外的燃香是不同種類,那兩種氣味擾亂了她的心,因而将近半刻鐘,她還為書寫什麽內容舉棋不定。

“娘子,我已經好了的。”李都勻基本是一揮而就,如同那有了靈感的詩人一般,下筆無比順暢。

“啊?——”劉绮瑤像是神游歸來,慌了一下,“你怎如此之快?”她偏頭看到香才燃将到半,乃放下心來。

忽地,她想到雨前在看李易安的作品,心下立刻有了主意,于是便蘸墨準備下筆,她手法靈巧,揮筆輕盈。

李都勻看她寫字的熟練模樣,料定她是時常寫字的。

在香将燃盡之時,劉绮瑤放下筆,道:“我也好了的。”

衆人聽聞,便齊齊圍了過來,一使女忽然道:“三郎君與三娘子的字都是當今世上最好的了。”接着,并不懂行的衆人都不想掃他二人之興,亦衆口同聲,以為然。

只有李都勻自己很不服氣,想要解說一番,然心知他們都不是念書人,覺說來亦沒意思,便作罷。

劉绮瑤看看自己的字,又看看李都勻的字,深深覺得只有李都勻才配得上大家贊賞,自己十分慚愧,她不願開口承認自毀顏面,只暗中慶幸,料想李都勻并不常看李易安的作品,他并未察覺她慌亂之下的書寫錯誤。

這時,衆小厮和女使都已散去,只有劉绮瑤還在看李都勻的字,心中對他所寫的《寒山子詩:桃花欲經夏》愛得不得了,不禁看了又看,覺得李都勻确是個肚裏有筆墨的人,因看得入了迷,一時沒察覺李都勻在看她。

春春返回來,她先看了看李都勻寫的,接着又到對面看劉绮瑤寫的,忽驚道:“三娘子,最後一句可不是錯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