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準備進山

工具備好,剩下的就得準備食物了,不止要準備自己的,還要把奶奶小毛的食物預留充足。

準備的幹糧,必須是那種能夠放幾天壞不了的。這個時代是不會有壓縮餅幹,只能買燒餅。所謂的燒餅就是那種低價的、幹巴巴的的粗糧大餅。制作時只能放很少水,而且要在過程中把水分烘幹,才能做到簡單的防腐。

這種餅的有點就是存放時間長,吃的時候就着水就能填飽肚子。

蘇梨把買來的大餅分成三份,一份自己帶着上山,剩下的留給“家裏”這祖孫倆。

為了這看着就會口渴的幹燒餅,蘇梨不得不去買了裝水的容器,就是水囊。古代人雖然沒有塑料玻璃,之不成随身杯,但是人家有智慧啊。

有一種叫做水囊的東西,彌補不足啊。所謂水囊,其實就是用牛羊等家畜的皮制成的。但是牛羊價格貴,以至于牛皮水囊或羊皮水囊的造價很高。

幸而,豬便宜啊,豬皮水囊相比而言就顯得價廉物美了。所以,蘇梨經過各種讨價還價後買了一個豬皮水囊。

本來進山打獵是不用帶這麽多東西的。一來山上有野果,可以找野果充饑的,二來進山的目的本就是為了打獵而食。

但是鑒于寒陽山的傳說和交錯時空的原因,饒是已有不少進山經驗的蘇梨同志也不敢貿然而行。只有完善的準備,才能避免某些意料之外的傷害。

蘇梨将備好的東西都收到了一個布包裏,這布包也是荒宅順來的,不得不說,大戶人家遺棄的也有不少好東西啊!

身上還剩一個碎銀子,蘇梨去換成了銅板,一部分給奶奶留下,聲稱是預支的工錢,剩餘的自己帶在身上以防萬一。又交代了小毛和奶奶幾句話,順便去街角鐵匠大叔家告個別。做好這一切後,蘇梨滿懷期待地開始了古代生活的第一次進山之旅。

按照聽說的路線,蘇梨一路興奮地朝着寒陽山奔去。

途中處處是農家,經過了兩個村子後終于到了寒陽山腳下。

打量着山周圍,蘇梨發現山腳下的人也很少,只有靠近寒陽山腳下附近有幾個農夫在往田壟裏澆水。而貼近山邊處竟是雜草叢生,說明根本連農民都放棄這片地了。

這座山到底有什麽古怪?

仔細觀察整座山,遠觀林子極其茂密,但是鳥獸聲是幾乎沒有的,好像整個山林越發沉悶了。

Advertisement

傳言說人是進的去出不來,這種情況可以解釋為野獸兇猛,或者迷路,人才不能出來。久而久之,傳得太多,就沒人進了。

但是沒有鳥獸聲,這不合理啊。鳥兒一飛沖天,是不會被困在山裏的啊!就算困住了,也不能不發出聲音啊?

再者說,山上的野獸,那都是自小長在山裏的,而且它們是靠嗅覺的,更不可能沒有啊!

這是為什麽?蘇梨糾結了半刻鐘,便決定一探究竟。畢竟只有身臨其境,方能知曉答案了。

蘇梨稍作休息後,趁着晌午的好日光,趕緊進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