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真相
調查報告描述的很詳細,殺人動機行兇過程一一列出。
先說殺人動機,按照宋芸貼身婢女入畫的交代,當天宋芸看到胡蓉單獨離開,好奇之下跟了上去,她想知道胡蓉跟誰見面,便帶着入畫偷偷在旁邊樹叢躲了起來。
結果便聽到了胡蓉跟岳文彥的交談,沒想到胡蓉竟然早就跟岳文彥聯手,打算将她跟岳文彥送作堆,并且商量算計待會兒回家路上來一場英雄救美。
宋芸聽得怒不可遏,沒忍住,沖出去找兩人理論,胡蓉跟岳文彥看到她大驚,彼此争執起來。
入畫見自家姑娘被欺負,趁亂沖出去抽刀刺中了岳文彥,沒想到竟然一擊即中,直接刺入了心髒。
胡蓉見此驚吓要逃,卻被先反應過來的宋芸砸中了後腦暈倒。
是的,不是砸死而是砸暈,砸死胡蓉的是入畫,按她的說法,反正她已經殺了岳文彥,背了一條人命,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殺了胡蓉滅口,也算為宋芸出了氣。
事後兩人合力将胡蓉的屍體拖到岳文彥身邊,擺成兩人互殺的假象。
按這個供詞主犯是入畫,宋芸除了砸暈了胡蓉,幫忙遮掩外其它什麽都沒做。
但報告開頭的結語描述顯然是認為行兇的是宋芸,入畫是同謀跟幫手,這就很微妙了。
而且這裏面還有幾個疑點沒有解釋清,岳文彥的小厮趙賢怎麽那麽巧就偏偏在那個時候肚子疼,而且事後還不見了蹤影,到現在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按照蟬兒說的,她當時完全沒有聽到任何動靜,但按調查報告上顯示,當時幾個人明顯有争執,能争執到動刀子,那動靜肯定是不小的,沒道理蟬兒連一絲聲響都聽不到。
當然,或許她真的離得很遠沒聽到,這就需要情景再現實驗一次,但顯然,調查的人并沒有提到這點,只給了個大體結論。
還有,按照觀衆專業人士分析,那一刀應該是在岳文彥毫無防備的情形下刺入的,而這裏調查上卻說是混亂中誤刺,誤刺也就罷了,居然還刺得那麽準,一擊就中了心髒,也太勉強了點。
混亂中抽刀誤刺,怎麽樣的混亂才能讓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丫鬟完成從抽刀到一擊即中且岳文彥沒來得及絲毫反應?
胡蓉和宋芸都是受良好教育長大的名門閨秀,再憤怒也頂多是嘴炮,引經據典冷嘲熱諷而已,不可能鬧到動手撕扯打架,如果真的鬧到了這種地步,那動靜絕不會小。
綜上所述,這份報告頂多五成是真,剩下五成要麽是沒查出來但急于應付差事,要麽就是官官相護,或者裏面有什麽不能曝光的內情。
如果朱珏當初沒有在現場,也沒有專業觀衆作外挂,說不定就信了。
皇帝雖然九五之尊萬人之上,但很多事情畢竟不可能親力親為,看到聽到的只能依靠下面的大臣,所以這種時候就得看皇帝的禦下手段。
“如何?”延昌帝批完一封奏折,停下筆看他,臉上帶着一絲揶揄的笑。
朱珏就恍然,這果然是有後招,他就說,延昌帝可不是那種好糊弄的皇帝,當即将手裏的折子丢到一邊,把觀衆分析的猜想說出來:“……父皇可是知道什麽?”
延昌帝聽完有些驚奇:“原來朕的珠珠還是個小青天!”他含笑拉開禦案旁的抽屜,從裏面又取出一封奏折,遞給朱珏,“看看這個。”
朱珏接過來打開一瞧,是京衛統營的折子,京衛統營是殷朝設立的部門,相當于清朝的提督九門巡捕衙門,掌管京城守衛、稽查、巡夜、審案、緝捕等職責,跟禦前侍衛一樣,直屬皇帝管轄,。
這封折子形制跟前兩封大體相同,只是內容不同。
而按照這上面的敘述,兩個婢女蟬兒跟入畫都說了謊。
首先,胡蓉約的不是岳文彥一個,而是他跟宋芸兩人。她先到茉莉花園,然後才派蟬兒分別給宋芸和岳文彥遞了話。
原本她是可以離開的,但或許出于嫉妒或者是幸災樂禍的心态,她悄悄留了下來,蟬兒倒是如她所說,偷偷在外望風,只是望的不是外人而是宋芸跟岳文彥。
宋芸帶着婢女入畫先到,緊接着岳文彥到了。
岳文彥佯裝巧遇,接着借口有話要說,将宋芸引到一旁,正巧是那茉莉花叢邊,入畫被小厮趙賢攔住不得上前,只能遠遠看着宋芸與岳文彥交談。
然後便見兩人似乎發生了小争執,接着不知怎麽岳文彥從腰間解下了一把匕首遞給宋芸,再眨眼就見宋芸抽刀捅了岳文彥。
岳文彥倒地,趙賢吓得趕緊上前去看,胡蓉也受了驚吓,發出驚呼,被入畫發現,入畫心急之下撿起地上的石頭砸了她,然後就這麽跟宋芸一起落荒而逃了。
朱珏看到這臉色嚴肅了起來。
所以說,按照這樣的說法,宋芸跟入畫離開的時候,還不能确定岳文彥跟胡蓉究竟是死是活,也就是說,并不能判斷人就是她們殺死的。
宋芸跟入畫慌亂中從旁邊樹叢小路逃脫,才未被蟬兒發現,所以她并不清楚現場到底發生了什麽事,而且她覺察不對回去看的時候,确實是岳文彥跟胡蓉疊在一起,而刀柄握在胡蓉手中。
那麽這起案件的關鍵點就落在了最後留在現場的小厮趙賢身上。
然而趙賢至今沒有消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關于他的身世背景倒是調查的很詳細,幼時家逢大旱,一路逃難到川陝總督府所在的漢中,逃難中與家人失散,後為求生賣身為奴,進入總督府。
岳文彥六歲時調皮爬樹摔下來被他所救,之後調到了岳文彥身邊跑腿,因為為人有幾分機靈,慢慢成了岳文彥的心腹,兩年前岳文彥上京時将他一并帶了來。
所以現在就有兩種情況,要麽是趙賢背叛了岳文彥,在宋芸跟入畫逃走後布置了一切,甚至補了刀,所以真正的兇手是他,要麽是有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但趙賢的失蹤又說不通,當然,也有可能是被滅了口,暫時沒被發現而已。
那麽問題來了,究竟誰要設這樣一個局來害胡蓉跟岳文彥,包括宋芸,或者誰做了那個黃雀?
“是四公主!!肯定是四公主沒跑了!!”
“我猜也是她,因為不想嫁給岳文彥,所以誤闖案發現場後,便補了一刀!至于趙賢,我覺得是他逃了怕被抓到,所以才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慢着,那麽誰來告訴我,四公主是怎麽避開望風的蟬兒,又偏偏趕在宋芸跟入畫離開後到了現場的呢?按理說她是不應該知道這裏有人約會的,正常人思維過來肯定走大路,走正門,怎麽可能躲開蟬兒的視線?”
“可能蟬兒說謊了呢,她之前面對主播跟二公主就說謊了啊。”
“但如果她看到了四公主,肯定能猜到胡蓉的死跟她有關,沒道理幫忙隐瞞啊!”
“那如果蟬兒早就被四公主收買了呢?或者說這件事一開始就是四公主設計的,反正她不想嫁給岳文彥,他一死不是正好?”
“不會吧,四公主才多大,怎麽可能會設計殺人這種事。”
“或許她本意只是想給岳文彥拉個紅線,然後順勢捉個奸什麽的擺脫他,但沒想到會鬧出了命案?”
“這倒有點可能,殺人什麽的有點太過了。”
……
朱珏也想到了四公主,而且現在最重要的,延昌帝知不知道?襄嫔到底有沒有在他面前提過想撮合岳文彥跟四公主的事,四公主又有沒有跟他提過自己不願的事?
如果提過,那麽他肯定也會懷疑這件事跟四公主有關。
朱珏合上奏折看向延昌帝:“父皇如何以為?”
這件事到現在就看延昌帝的态度了,如果他堅持要查,那麽必定要将四公主牽扯進來,如果不查到此為止,那麽必定要有人為此事背鍋。
怪不得順天府跟刑部會上兩封折子,如果想要大事化小,對外就會宣布入畫是兇手,如果想要小事化無,那麽就是胡蓉失手殺了岳文彥,自己又意外身亡。
而京衛統營查出來的,順天府跟刑部未必不知,只是等延昌帝表态,如果他選擇息事寧人,那麽第三個折子就不必再上,如果他命令徹查,那麽真相很快會過明路,被衆大臣所知,尤其誠意侯及川陝總督岳岱。
延昌帝将他手裏的折子抽回來,重新放回抽屜裏,然後在之前的兩個折子裏選擇了第二個:“總要給誠意侯跟岳宗遠一個交代。”宗遠是岳岱的字。
朱珏不覺得驚訝,畢竟四公主是延昌帝的親女兒,別說是她補刀,就算是她親自動手殺了人,延昌帝也不會将她如何,不但不會揭穿,還會替她遮掩。
“朕打算将靜和交予靜妃撫養,等這件事過去後,你覺得如何?”延昌帝神色淡淡,辨不出喜怒,“襄嫔實在淺薄自大,朕本以為她對靜和還算上心,哪知……”
他頓了頓:“所幸她年紀還小,靜妃端雅內斂,讓她跟着靜妃也好将性子改一改。”
朱珏沒有接話,他聽得出來,延昌帝雖然是問他,但語氣神情顯然已經是下定了決心,只是知會他一聲,或者說,是想讓他做先鋒,透露給四公主一點,省的她到時候鬧。
朱珏就有點頭疼。
這都是什麽事兒,別說襄嫔還好好的活着,四公主都十二了,過幾年就該出嫁了,換來換去有什麽意義?何況都說三歲就能看老,性格豈是一時半會就能完全扭過來的?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四公主非常平靜地接受了這個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