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1.7號的更新】社會主義核……

皇帝一時間沒想起自己到底在哪見過這棋盤,還是轉過天,桂蘭過來向他禀報,說李餘換着各種花樣想從琅嬛殿裏出來,他才想起李餘曾經畫出過類似的紙棋盤。

不同的是,當時的紙棋盤上只有線條,沒有如此豐富的色彩。

皇帝召來秋水營的指揮使,從指揮使那得知是老九把李餘的棋帶出了琅嬛殿,如今飛行棋已在京中流行開來,莫說後宅婦人與閨閣小姐參加詩會雅集時愛玩,便是那些成日不着四六的纨绔子弟,也格外偏愛這項消遣。

誠然這裏頭有幾分老九的緣故——皇子喜歡的玩物,自然比尋常世家子喜歡的東西更招人稀罕,是個人都會想跟風試一試,但也不能否認,這棋确實不像皇帝最開始以為的那樣不值一提。

至少它做到了沒有門檻,上手就會,且還不用策略,更不用深思熟慮步步為營,只看擲骰子時的運氣。

也難怪能在京裏掀起這麽一陣潮流。

皇帝不由得扼腕:可惜這只是李餘不務正業弄出來的消遣,若是別的什麽正經物件就好了。

這麽一想,皇帝突然記起當時和紙棋盤一塊送到他這的,還有一支竹筆。

那竹筆同毛筆一樣需要蘸墨,雖然樣式小巧方便攜帶,但卻筆觸滞澀,還寫不出毛筆的韻味,在他看來與雞肋無異。

但他依稀記得,在他讓桂蘭把竹筆送回去後的第二天,秋水營指揮使來向他報備,說是秋水營的一個暗衛覺得竹筆有用,便仿造了幾支一模一樣的。

秋水營是皇帝私軍,營內除了暗衛便是探子,對外行事隐秘,對內有任何風吹草動都要向皇帝彙報,所以皇帝也沒把這事放心上,如今又想起來,皇帝便問指揮使,那竹筆對他們而言怎麽個有用法?說來聽聽。

指揮使一五一十細細道來:“陛下有所不知,秋水營的探子時常借用字條傳遞消息,竹筆小巧不起眼,平時可裝作簪子插在發間,亦可藏于袖中,被發現也不會有人認為那是一支筆,扔到地上也不過是一支竹管,不會惹人注意。需要寫字條的時候,拿出用瓶子裝的墨汁就能使用,遇到危險也可做利器或暗器殺敵……”

說完竹筆的多種用法,指揮使還說:“臣見其便利,便叫人大批量仿造,如今整個秋水營已是人手一支竹筆。”

皇帝有些意外,同時發現,自己的看法顯然是被自身的處境給限制了,所以才會在看到竹筆時,只想到拿竹筆寫字順不順手,寫出的字好不好看,沒想過對其他人——例如秋水營的暗衛探子來說,這是一樣非常方便的随身物件。

如此看來,他以後不能随随便便就覺得李餘弄出來的東西不中用,換個角度,或換個人來看,說不定能發現特殊的用途。

如此甚好!

Advertisement

皇帝欣喜萬分,半點不覺得李餘能弄出這些東西有什麽奇怪的。

因為早在李餘透露出活字印刷術時,他就找太醫問過了,其中一位太醫從他祖上傳下的醫書裏看到過類似的病症,說是一些人瘋掉或是變得癡傻後,此長彼消,會展現出不同于尋常人的才能,有的是過目不忘,還有的僅憑目測就能精準報出一棵樹有多高,一條河有多寬。

因此皇帝認為李餘也是其中之一,而她不同于旁人的地方,就是她那令人驚嘆的奇異想法。

皇帝問桂蘭:“你方才說,安慶趁你們不注意,又爬牆上去了?”

在一旁安靜等候的桂蘭低下頭:“回禀陛下,公主近來越發焦躁,已鬧了有許多日,幸好有殿外看守的神武軍在,及時把公主從牆上帶了下來。”

皇帝沉吟片刻,道:“你去和安慶說……”

……

“皇上說了,殿下您偷拿先太後的佛珠,設計陷害東平侯夫人,又在皇後舉辦的春日宴上着人引男賓入女席,污東平侯夫人的名聲不成,反而讓皇室因您蒙羞,這才被下令禁足。若真想出去,需得将功抵過才行。

桂蘭跟李餘轉達皇帝的意思時,着急想要出去的李餘正在烤肉解壓。

小爐子放桌上高度正好,點起炭火再加一面鐵絲擰成的網,就是架小巧的燒烤爐。

鐵絲網上刷了薄薄一層油防沾,片好的肉佐上色澤濃郁的醬料,在高溫下發出誘人的滋滋聲響。

李餘一手醬料刷,一手長筷子,聞言戰術後仰:“将功抵過?我連出都出不去,怎麽立功?還是他壓根就沒想讓我出去,故意拿這話搪塞我的吧?”

桂蘭:“……殿下慎言。”

桂蘭這些日子待在李餘身邊,非常清楚李餘有多口無遮攔,并發自內心覺得李餘還是被拘在琅嬛殿的好,放出去指不定惹出什麽滔天大禍。

可她有皇命在身,只能照着皇帝的意思,一步步誘導李餘:“奴婢看您做出的飛行棋就很是讓人喜歡,不如再弄出個別的什麽新鮮玩意兒,若能讓皇上高興,沒準你就能出去了。”

李餘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哦對,封建社會,讓皇帝高興也是功勞,就跟惹皇帝生氣會被砍頭抄家一個道理

可她惹皇帝生氣都來不及,怎麽可能反過來讨好皇帝呢。

但要不讨好皇帝,她就出不去,出不去琅嬛殿,她又如何作死?

李餘陷入了死循環中。

這時琅嬛殿的宮女來報,說是李文謙和小十一來了。

那日下過飛行棋後,拿走棋盤圖紙的老九再沒往李餘這兒跑過,倒是小十一,常和李文謙一塊過來找她。

李文謙同小十一看李餘在亭子裏烤肉,表情很是一言難盡。

李文謙倒沒說什麽,就是頂着一張無奈的小臉跟小十一借了扇子,坐到李餘身邊替李餘把嗆人的煙給扇走。

小十一搖着頭坐到一旁,很是不解地問李餘:“你要吃什麽讓尚食局做不就好了,何必自己動手。”

李餘把肉片翻了個個,說:“你懂什麽,烤肉就是自己動手才有樂趣。”

小十一确實不懂,但這并不妨礙他蹭李餘的烤肉吃。

李文謙看李餘光顧着烤,肉都放在碗裏沒來得及吃,小十一還在一旁拿着碗筷催她,便對李餘道:“姑姑,能讓我也試試嗎?”

李餘把手中的長筷子和醬料刷遞給他。

但怕小孩被油花濺着,李餘時刻用視線關注,并細心提醒:“烤熟了吧?”

李文謙眼睛都不眨地說道:“還沒呢,再烤一會兒。”

片刻後,李文謙的肉全烤糊了。

小十一笑他,還想把長筷與醬料刷拿去,說要給李文謙露一手。

李文謙不依:“十一叔,你再讓我烤一次,我保證不會再烤糊了!”

李文謙越想再試一次,小十一就越要從他手中把刷子和長筷搶走。

李文謙沒辦法,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小十一撸起袖子烤肉,眼神很是幽怨,但在桌下,李文謙晃動的小腿怎麽看怎麽歡快。

小十一年紀大些,李餘不用看着,就專心吃起了碗裏的肉。

結果小十一性子急,往鐵網上放太多肉片,左右顧不過來,和李文謙一樣把肉給烤糊了。

遇到挫折的小十一正要摔下筷子罷工,就聽見李文謙說:“十一叔也不會烤嘛,到我了到我了。”

小十一:“……想得美!吃你的去!”

小十一重整旗鼓,第二遍總算是把肉給烤好了。他得意洋洋地把肉分給李文謙和李餘,讓二人品嘗他的傑作,順帶感嘆一句:“自己動手确實別有一番趣味,可惜有火光,不然我也弄個小爐子到我母妃那,讓我母妃也嘗嘗我的手藝,免得她總說我只會氣她。”

小十一雖然熊,但對自己的生母——淑妃卻是格外上心。

李餘奇怪:“有火光怎麽了?”

小十一頓了頓,想起李餘什麽都不記得了,道:“我母妃怕火。”

說完,亭子裏陷入了詭異的寂靜,只能聽見桂蘭将解膩用的果盤子擱桌上的聲音。

李餘聽了小十一的話才想起來,書中有提到過淑妃怕火這件事。

男主林之宴攝政後,準備把當了王爺的皇子們一個個鏟除,不然就算弄死李文謙,皇位也落不到他一個外姓之人手上。

對付小十一的時候,林之宴就是從淑妃下手,利用淑妃怕火這點,挑撥小十一和小十一府中的謀士。

小十一是幾個親王中唯一對皇位沒興趣的人,府中謀士也是淑妃自顧自替他安排的,結果謀士為了給他争皇位,全然不顧淑妃安危,還說出:“太妃娘娘只是受了點驚吓,王爺若想成大事,自然得犧牲一二。”這樣的屁話,氣得小十一立馬上奏自請回封地,好帶淑妃遠離京城這片漩渦。

結果在回封地的路上,小十一的車馬遭遇山體滑坡,母子二人雙雙殒命。

林之宴自然沒這麽大的能耐左右老天爺,讓小十一途經之地大雨連綿,但卻可以在小十一和淑妃身邊安插自己的人,讓他們經過有危險的地段。

但是書中沒說,淑妃為什麽怕火。

李餘好奇,便問了小十一。

許多人都不敢在小十一和淑妃面前提淑妃怕火的事情,小十一沒那麽細膩的心思,覺得這事沒什麽不能提的,直接道:“我母妃曾有個庶妹,當年同她一起入宮,被冊封林貴人。後來林貴人沒了,就如前陣子東宮走水一般被燒了宮殿,只是她沒能像文謙和十三弟一樣逃出來,被活活燒死在了寝殿內。”

李餘正想:原來如此,淑妃的妹妹被火燒死,所以淑妃對火留下了陰影。

就聽小十一說:“偏偏我母妃和林貴人關系不好。”

李餘:……咦?

小十一:“林貴人死前,我母妃還曾同她起過争執,所以我母妃很怕林貴人記恨生前之事,死後會變成厲鬼回來找她。”

李餘:……謝謝,已經腦補出五十六集《淑妃傳》了。

小十一:“林貴人是被火燒死的,因此我母妃便覺得林貴人若回來,定然也帶着火,後來我母妃常做噩夢,半夜驚醒親眼見到那燈架子上燃着駭人的綠色鬼火。”

李餘身處異世,本就沒什麽安全感,聞言心裏發毛,張口就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

小十一愕然道:“你在念什麽?”

“我在……”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李餘的話沒說完,突然腦子靈光一閃,她怕那一閃跑太快抓不住,下意識将其說出了口:“焰色反應?”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