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短命探花郎3

六月一過,朝廷的重心都放在了太後的六十大壽上。

各個部門都忙碌起來,吏部安排人手,禮部忙着籌辦宴會,工部忙着修築新宮殿……而許至,這時候則帶着手下,在渭揚河吸了一肚子泥沙,風雨無阻,親自一條條安排任務,由于顏值高,成了廢墟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許多人對他這種務實的精神表示欽佩,要知道一般負責這種事的官員都只是坐在京裏發號施令,哪能做到衛員外這種程度,整天風裏來雨裏去,效果也是顯著的,至少沒人偷懶,全都勤勤懇懇幹活,再加上衛員外提出的新方針很有說服力,可行度高,成本低,效率也上去了,可見皇帝這次是選對人了。

其實關于治理渭揚河水患的“新方針”,不過是許至研究了一番古籍,再結合現代城市排水系統提出來的,他發現渭揚河之所以洪澇不斷,和位于渭揚河中下游的青明湖有很大關系,這時候的人們致力于治田,而輕視排水,甚至把決水看做“治水之失”,未免片面,而許至要做的,不僅是修好築圩,更要擴大青明湖水下洩量,暢通出海水路,只有這樣,渭揚河水患才會得到控制。

當然,這些都是大致的方向,許至并不是專業的治水人才,具體的事還得交給下面的人去辦,而他這些天都待在這裏,除了起到監督的作用,也是要好好安置沿岸的百姓。

等到一切都進入軌道,許至才回了京城,整個人都黑了一圈,臉部線條也凸顯了出來,讓衛母大呼心疼,但他自己照照鏡子,反倒感覺良好,比起以前,如今可顯得有男人味多了。

八月底便是太後的大壽,萬民同賀,辦的隆重喜慶,太後還特地誇贊了萬壽樓幾句,直把周敏樂的嘴都合不攏,魏榮看着他那副樣子,心裏有點委屈:怎麽從來就不見誇誇他們戶部呢?明明那銀子是嘩啦啦的往外流,看着就心疼!

這次壽宴劉昱也出席了,不過不是和許至坐在一起,而是在皇室那一邊,看起來很受太後的寵愛,祖孫倆有說有笑的,他看了一眼,就收回視線,欣賞起中央的歌舞來,時不時抿一口酒。

這種普天同慶的宴會對他來說并沒有多大吸引力,等到結束時,天色已經接近傍晚,劉昱在宮裏留宿,他一個人剛出了宮門,就被人叫住了。

一個小厮打扮的少年對他說:“衛大人,我家楊将軍有請,請大人移步。”

楊天沐?

許至在原地思索了一下,終是微微額首,被少年引着去見他家将軍了。

少年帶着他來到不遠處一家酒館,楊天沐已經在包間裏等着他了。

“楊将軍。”許至行了一禮。

“衛員外不必多禮,今天楊某請員外來此,實有要事相商,坐。”楊天沐回禮道,盡管表情很嚴肅,卻不會讓人不舒服,反而有種受重視的感覺。

許至在他對面坐下,也不想兜圈子,說道:“這麽晚了,不知将軍有何要緊事?”

Advertisement

不過他心裏也明白,除了劉昱,這位楊将軍叫他來,也不會有其他事了。

果然,只見楊天沐猶豫了一下,道:“不知衛員外對長公主一事有何看法?”

許至笑了笑,“将軍是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楊天沐眉頭一皺,很快又舒展開,說道:“說你想說的。”

“無論我說什麽,恐怕都不是楊将軍想聽到的,世事難料,沒想到我衛兆澤會遭此‘大運’,如今事已成定局,将軍有什麽話,不妨直說。”

楊天沐眼神淩厲起來,在戰場上歷練出的迫人氣勢徒然爆發,在他心中,面前這個人憑着一張臉,就贏得了他的小昱,如今竟然還如此态度,仿佛娶了小昱還很不樂意,那麽他一直默默護着的那個人,豈不是嫁過去受了委屈?

面對楊天沐氣勢上的壓迫,許至卻似乎全然沒有感覺,悠然的品了口茶,姿态優雅随意,等着對面的人開口。

不急不躁,氣質優雅,風采翩翩。

楊天沐不得不承認,這人确實容姿出衆,如果不是因為小昱的事,第一次見面他恐怕也會生出好感,喝了口茶,壓下心中的煩躁,楊天沐終于開口道:“公主身份特殊,不可能一輩子待在你的府上,我們需要你的配合。”

說完這句話,楊天沐便停下來,盯着許至,不放過他臉上的一絲表情,等着他的表态。

“将軍說的,我明白。”

答案沒有讓他失望,這是個識時務的人。楊天沐心下稍緩,又道:“你可知這意味着什麽?”

意味着你從此就站到了皇後一系的對立面,徹底卷入到皇室紛争,再也無法抽身。

許至挑眉道:“自然,我是站在公主這邊的。”

楊天沐還沒來得及感慨,就聽到對面的人又補充了一句:“一日夫妻百日恩的道理,我懂。”

楊天沐額上青筋一凸。

其實許至知道,楊天沐今天找他來說的這番話,無非就是需要他配合一下,好讓劉昱順利擺脫公主身份,在原劇情裏也是一樣,不過時間晚了些,至于上不上公主這條船,他只是說站在這邊,可并沒有把自己的身家都綁上去的打算。

接下來兩人又密談大約半個時辰,許至才告辭離開。

看着他的背影,楊天沐不由想,若不是這人如今是小昱名義上的“夫婿”,倒是值得他好好結交一番。

腦海裏閃過小昱近來如同變了一個人,喜怒無常的樣子,楊天沐抿了口茶,苦澀在嘴裏漸漸蔓延開來。

--

三個月的時限一到,渭揚河一帶的水患事宜許至已經基本解決,甚至連同青明河也好好整治了一番,皇帝對此非常滿意,在朝堂上大大贊賞了一番,趁着皇帝心情好,許至提出了外放的請求,大臣們都對他的這個請求感到非常不可思議。

京城是什麽地方?是天子腳下,國家的政治中心,所有當官的夢寐以求的地方!而這個衛員外倒好,自個提出要往外調,哪怕你品級升了,在大家眼裏,還不如京城一個七品官。

皇帝最後大筆一揮,準了!把許至派到了荊州做知府。

這下衆人愣了,荊州?那可是富得流油的好地方啊!還是正四品的知府?!當下原來心裏的諷刺一掃而空,覺得這衛兆澤算是碰上大運了。

許至可不管這些大臣們是什麽看法,外放是他深思熟慮後決定的,但沒想到皇帝居然這麽大方,直接把荊州這塊寶地給他了。

不過,反正出風頭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再多一次也無妨,周圍人的目光再熱烈,他也是不痛不癢。

更何況,一連升了兩級官,許至也很高興。

原本按照他的想法,皇帝估計會把他随便派到哪個荒郊去,正好供他歷練一番,因為他很明白,一直待在中央機構裏,真正的大事他是沒什麽機會插上手的,像這次的渭揚河水患一事,更多是一場皇帝心血來潮的意外,再說,他本質上是這個世界的外來者,思想上習慣于從現代的角度上看問題,如果外放,掌握一片地方的實權,他才會有更多的機會好好看看這個世界的風土人情,真正有當官為民的意識和能力。

除去這個主要原因,劇情也在他的考慮內,這幾年京城裏明争暗鬥不少,他如今一介小官,能起到的作用太少,再加上屋裏還住着個興風作浪的長公主,說不定自己一家都會被卷進去。

劇情裏的衛兆澤就是在這時候改變了自己,左右逢源,最後勾搭上了皇後,才度過了風波,但是對于許至來說,他可不想出賣色相,索性遠遠地避開。

許至也算是先斬後奏了,等到衛家父母和劉昱得到消息,上頭的任命已經下來了,衛母雖然很舍不得兒子,也只能打起精神為兒子收拾行裝,而衛父卻很理解兒子的決定,他一直知道兒子是有大志向的人,在這複雜的京城裏熬着日子,到底比不得外頭舒坦。

衛父拉着兒子進了書房,語重心長的囑咐了一番。

“你此次前去荊州赴任,雖說是一州之長,但初來乍到,荊州那地方魚龍混雜,你可得時刻注意着些,別被人抓了把柄,先安安穩穩的待上一兩年,不求做出什麽功績,只求不出差池……”

衛父年輕時也是科舉出身,在地方上當了幾年官,因為年輕傲氣,和人犯了沖突,本來只是一件小事,偏偏衛父氣不過,又比不上人家上頭有人,不等處置下來,自己就主動辭了官,但随着年紀見長,他時常後悔自己當年不該貪一時爽快,沖動做事,所以才有了這番話,希望兒子能踏踏實實的當個保守的官員。

衛父說的話有些道理,許至也理解他的苦心,點頭稱是,可他心裏頭卻有自己的想法。

知府是什麽?是一州之長,正四品的大官,相當于現代的市長,而且還是權力高度集中的獨立市長,在他的地盤上,除非對方真有很大來頭,是沒有人能越過他的。

況且,官場上最不缺的便是奉承“平庸之道”的官員,這類人往往一輩子混到頭了,也接觸不到中心權利,但皇帝最需要的,是有沖勁,有想法,忠心耿耿的能臣。

而不管是衛兆澤還是許至,都注定不是甘于平庸的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