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唐安堯的團隊在接下來幾天卻開始有了大動作。
首先,唐安堯發表聲明,單方面與星皇娛樂解約,他的名聲太響,當初與星皇娛樂簽的是片約而不是賣身契,既然拟拍的劇本已經被公司高層冷藏,那麽他與星皇的合作便不再成立。而他發表的聲明中,與星皇解約的理由竟然明白寫上“未經查證,便聽任謠言中傷一名資深電影人而不作為,不僅令人失望,也令人遺憾。”
大家料他會反擊,但沒料到第一刀不是朝向那些給媒體亂爆虛假信息的所謂圈裏人,而是朝向星皇娛樂。唐安堯以強硬的解約姿态昭告世人,一個在關鍵時期無法信任他的公司,不值得他與之合作。
随後,他轉手拿出好萊塢著名電影公司的邀請,宣布将赴美國掌舵投資過億美元的大片。他以一個華麗的轉身,扇了華人娛樂圈只掃門前雪等姿态一記響亮的耳光,人們忽然想起,這個性醜聞事件的主角是否是個病态尚未知曉,但他卻無疑是個處于巅峰狀态的一流導演,華人圈還在就其性取向、性方式道德評判時;別的地方,別的國家卻總不乏有電影公司将這些個人問題當成他的隐私,而只看重他的執導能力和號召能力。換句話說,只要唐安堯還能坐在導演椅上,以他的才華和經驗,他就有可能拿大獎,有可能帶來巨大的票房利潤。
到此,沈濤完全明白唐安堯為何能如此處驚不變了,就如他自己所說的,再過幾十年,華人電影史一定會留下他的名字。只要他還在,站出去就是個活招牌。
唐安堯授意自己團隊運作的第二件事,就是将當天介入調查他性虐待事件的警局告上法庭。這一手同樣出乎人們意料,原本以為他要殺雞儆猴也該告某個個人,比如搜查網絡上爆出他性愛視頻的始作俑者,或者是對着媒體披露因不同意其交易條件而被踢出劇組的費文博。而是以查案細節洩露,誤導外界以為警局對唐安堯案已有論斷,給他個人名譽造成難以估量的惡劣影響,以構成诽謗、渎職等事實。
這個舉動再度轟動本港,唐安堯一身黑衣,神情肅穆站在鏡頭前,仿佛他電影中受盡冤屈無處讨公道的英雄主角,沉聲說:“我以個人名義提出這場訴訟,并沒想要贏,只是想用我自己不愉快的,甚至稱之為慘痛的經歷提醒警局,希望他們以後能對每個涉案人員公平點,在不能确定他是不是有罪前,盡量尊重他們的個人隐私,不管那個人是街頭賣菜賣生果的阿叔阿嬸,還是像我這樣為名所累的電影人。”
他此舉博得許多人的好感,而事實上,該警局的調查結果也無法以間接證據就用來證明唐安堯非法禁锢、虐待他人。他的案件始終沒能真正成為一樁可提出公訴的案件。唐安堯告警局诽謗、渎職未必能成立,因為官司要打起來過程漫長,但他來這一下,卻将一個有力的信息傳遞出去,那就是連警察都沒法證明他唐安堯是個變态,網絡上那點捕風抓影的視頻,幾個男明星似是而非的證詞,又能證明什麽?
唐安堯做的第三件事,卻是給影帝周景晖拍了一條宣傳片,這條片子由他執導,用來獻給香港金像獎開幕式用。在片中,周景晖一口氣飾演十個角色,時而青春陽光,時而深沉內斂,時而狂躁焦慮,時而頹唐潦倒。熟知香港電影的人都知道,周景晖實際上複制了往昔銀幕中一個個經典的角色,而令人拍案叫絕的是,他在這條短片中從頭至尾都是穿着普通的白襯衫,臉上一點妝沒化,愣是靠出神入化的演技,将那些人們熟知的書生、大俠、賭徒、大亨演繹得入木三分。
在最後一個片段裏,周景晖忽然扮了一個偶像劇中的男主角,講了幾句俗套的肉麻臺詞,卻硬生生将一個簡單而刻板的人物賦予了靈魂和情感。這個片段一晃而過,但眼尖的人卻發現,周景晖在這時戲仿的是費文博成名的偶像劇中扮演的男主人公。同樣一段戲,同樣的對白,費文博只懂得一個勁表演深情款款,但到了周景晖這,卻多了難以比拟的無奈和渴望。
看到周景晖,你才會意識到費文博演得有多爛。
在短片最後,鏡頭搖向場外,一身唐裝的唐安堯導演坐着端看回放,周景晖問:“導演,這條過了嗎?”
他頭也不擡,答:“不過,重來。”
周景晖怒,道:“不是吧,還來?”
鏡頭慢慢拉近唐安堯的臉,他目光慵懶,帶着笑意說:“我要的是演員,不是明星。”
這條短片播出後反響很大,它透出的信息,是一代又一代電影人在這片田地裏辛苦而真實的努力,唐安堯這句“我要的是演員,不是明星”,更是令許多人肅然起敬。他在片中确實有貶低費文博的意圖,但更多的,他讓人們看到他為何會不選費文博參演自己的電影。對一個嚴肅的導演來說,明星沒有意義,演員才是重要的,除非他要自砸招牌,否則怎會舍影帝周景晖不用,卻去用一個什麽偶像明星?
所以費文博在媒體前說什麽因不肯答應唐安堯的過分條件才自己辭演他的戲之流,根本站不住腳。對別的拍商業片的導演可能有這層潛規則,可對唐安堯,這層潛規則顯得太不符合他的要求。
于是網上開始流出“費文博因演技太爛被唐導拒絕而懷恨在心”的傳聞開始悄然而生。這其中當然有唐安堯團隊運作的原因,但觀衆也不是瞎的,費文博與唐安堯不在一個檔次上,一旦人們開始懷疑費文博在唐安堯的事件上有作假的可能,則他那層偶像明星的分量顯然就不夠看了。
沈濤看到這條短片的時候,霎時間就明白了一個事實:無論唐安堯僞裝得再人模狗樣,他骨子裏都是個小心眼、愛記仇的老男人。
不是不屑于與費文博對質麽?那這條片裏周景晖演那個角色又算怎麽回事?這還不過瘾,臨到片尾他還要加一句“我要的是演員,不是明星”,這是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在針對費文博麽?
但他針對費文博的方式卻甚為巧妙,完全是以己之長攻彼之短,人們驟然想起,唐安堯就算真是個變态,他也是個首屈一指的華人導演。
他不去跟費文博争論我有沒有要潛規則你,卻利用自己的專業性優勢,給了對方重重一擊。
來自知名導演的這樣一句公開評語,足可以不動聲色地為費文博定性。對一個野心勃勃的偶像明星而言,沒什麽把他釘在不懂演戲只靠臉的偶像位置上更可怕的了。
可以預見到,未來十幾年,費文博不知要花費多少努力才能拜托頭頂這個帽子,而娛樂圈殘酷現實,新的偶像一波一波宛若潮水,一個轉型不當,他分分鐘都可能變成過氣明星。
與此同時,香港的兩家主流報紙均不約而同在醒目位置刊登對“唐安堯性醜聞事件”的評論。這兩家報紙不同八卦周刊,也不同x果日報,其面目要嚴肅得多,報道的可信度也高得多。
兩家報紙中一家選擇将這起事件的始末進行追蹤回顧,并就此采訪許多不同身份的人。這些人中,既有唐安堯多年的老友、合作過的演員、也有唐安堯電影圈中的競争對手,更有其資深影評人、社會知名文化人與普通市民等。也許因為是實名采訪,也許是因為事件已經過了最躁動熱鬧的時機,現在開始降溫,被采訪的對象皆比較态度冷靜。電影圈人士都承認,這麽多年沒聽過唐安堯與圈內人發生過任何緋聞,性虐一事不好判斷,但圈內性交易什麽的與其一貫為人不符。而他的競争對手,另一位香港著名導演的說法甚為引人深思,他指出,這樣不講證據就以最大惡意揣測、诋毀一位資深電影人的行為,令所有做電影的都感到兔死狐悲、唇亡齒寒,因為大家都不知道下個會輪到誰。
另一家媒體卻是專訪了唐安堯,這也是他繼一年多前在HT接受專訪後,首次接受香港紙媒的采訪。話題圍繞他多年的電影作品、電影理念、與周景晖等演員在拍戲過程中發生的趣事、對香港電影的期許等。采訪不可避免提到本次性醜聞事件,唐安堯終于第一次正式對媒體做出回應,他只說了三個字“我不是”,便不願再多回應。但編導将這三個字用來做醒目的标題,配上唐安堯略帶疲倦卻微笑的大幅照片,導致當期報紙被搶買一空。
無論性醜聞對唐安堯的電影事業造成多大的打擊,他的影響力始終在那,而且從頭到尾,不采取任何不當的危機公關處理,而是靜觀其變,再伺機而動,反而顯得無愧于心,坦坦蕩蕩。
人們對他的态度霎時間微妙了起來,前一秒鐘恨不得落井下石的同行,這一秒鐘紛紛三緘其口。網絡上開始興起一個問題,若唐安堯是被污蔑的呢?
那就不是蒼蠅不叮無縫的雞蛋這麽簡單粗暴的反向推斷了,而是引發對電影導演污名化的思考。
這場讨論當然是沒有最終結果的,因為拿出一個黑白分明的對錯結論并不是唐安堯團隊所期望的。但在不知不覺間,唐安堯已經将自己從衆人唾罵的性變态角色,演變成不知如何定性為好的人物。
有很多人相信他是被污蔑的,也有很多人堅持他就是個變态。
但那又如何?有話題才有影響力,唐安堯早就看透這個游戲規則,他要的就是一個不确定,而不是标榜做個道德完人。唯有不确定,才能留餘地,而有餘地,他便還是能做回獨一無二的唐安堯。
這回連沈濤的那個娛樂前線都要報道唐安堯了,在播出向金像獎致敬的短片後,Alison輕松愉快地說道“看了這條片後我不得不說,不管唐安堯導演前陣子被人街談巷議的那件事真相如何,但他拍的東西真是沒話說。”
照規矩,這時候沈濤要接一句“是啊,不過事情孰是孰非,現在還沒定論,讓我們拭目以待”之類,這個消息就算播完,可以插入廣告了。哪知道Alison等了幾秒,都不見沈濤接話,正要再度開口把這個沉默圓過去,忽然聽見沈濤莫名問了句:“如此一來,唐導算是雨過天晴了麽?”
她心裏一愣,面上卻不顯,立即笑着說:“這個說法相信唐導的影迷,喜歡他的觀衆最高興了。”
沈濤沒有接詞,Alison在桌子下狠狠踢了他一腳,沈濤擡起眼笑了起來,笑容極其燦爛,輕快地說:“是啊,讓我們衷心祝願唐安堯導演能盡量不受這此事件的影響,拍出更多更好的影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