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浠水之行(二)
明教衆人商議下來,決議由青翼蝠王韋一笑帶領從天鷹旗下選出來的五十名教衆陪同張無忌去一趟浠水。
張無忌特意從舅父殷野王所執掌的天鷹旗下選了五十個沒有去參加少林武林大會不識得宋青書的人随行。
不過韋一笑可是認得宋青書的,因此頭天晚上專門把韋一笑找了來,第一次擺出了教主的氣勢,鄭重道,“韋蝠王,我有件事要提前和你打個招呼。”
韋一笑以為他有什麽正事。肅然躬身道,“教主請說。”
張無忌咳嗽一聲,“我明日要帶個人一同上路,此人住在濠州城外東面葛橋鎮卞硖莊,咱們明天走時先彎到那裏去接他一下。他不是咱們教中之人,不過和我的關系不同一般,我帶他一起純屬私事,望你見到他不要驚訝,回來也不要對其它人說起。”
韋一笑摸下巴,“住在濠州城附近的?教主你的私事?”頓時就想歪了,嘿嘿一笑,“是不是教主你最近晚上經常去探望的那位?教主你想帶盡管帶上就是,放心好了,我不會回來亂說的。”
又笑道,“其實也沒什麽,教主你就是年輕人臉皮薄,你堂堂明教教主,出行時帶個人伺候也是應該。那人是不是十分美貌?長得比趙姑娘如何?”
張無忌随他亂猜,反正明天見了自然分曉,只希望明日韋一笑不要太過吃驚才好,仔細想一想誠懇答道,“他生得确實漂亮,但是不能和敏妹放在一起比較,兩人不一樣,沒法比。不過此人十分重要,這一路上我若照顧不到時,韋蝠王可要幫我保護好他。”
韋一笑大贊教主豔福不淺,看上的女子從趙敏,到周芷若,小昭,不是嬌美不可方物就是清麗脫俗,這個不能比的不知又是個什麽類型的美人。
出來碰到楊逍時還誇了張無忌幾句,說道咱們教主現在是越來越有威嚴風範了,以前對咱們這些屬下親厚有餘威嚴不足,除了教中的正經大事輕易不會吩咐誰做什麽,也不知擺擺排場,現在總算是有了些教主的架子,甚好甚好。
第二天看到了張無忌繞路去接的人之後,韋蝠王才明白為什麽說此人确實漂亮,但是不能和趙敏放在一起比較。心裏大惑不解,十分納悶,教主帶他幹什麽?
……
大元至正十一年底,明教徐壽輝在鄂東羅田一帶擁兵自立,登基稱帝,定都城在浠水縣,任命鄒普勝為太師,倪文俊為領軍元帥,陳友諒為元帥簿書椽,鑄銅印,發錢幣,定國號天完。
消息傳出之後天下震動。
明教教主張無忌此時正帶了一隊人走在去浠水的路上,剛過了皖西六安,忽然得探子報知了此消息,一時有些哭笑不得。
來報信的是楊逍屬下天地風雷四門中,風字門的門主杜偉能。風字門中多是釋家道家等出家人,便于四處游走,所以被楊逍派做打探消息之用,這次情況突然,杜偉能怕耽誤事,因此親自趕來禀報。
Advertisement
張無忌本是要去阻止徐壽輝稱帝的,不想他動作這麽快,前腳送了通書信給自己後腳就立刻登基稱帝,擺明了是讓教中這些首腦人物想阻攔也來不及,待到木已成舟就拿他沒辦法了。
張無忌從馬車裏出來,聽杜偉能禀報完後沉吟了一會兒,吩咐道,“杜兄,還要麻煩你再辛苦一趟,速速趕去濠州将此事報給楊左使知道,告訴他本座還是依照之前的計劃前往浠水,讓他派烈火旗掌旗使辛然帶五百人趕來浠水和本座會合。”
杜偉能作游方道士的打扮,四十五六歲年紀,随身一杆拂塵,牽着匹鞍上放了粗布褡裢的矮馬,馬看着不起眼,其實後勁很長,最善長途奔行,騎它往來各處報信正合适。
大概是扮道士扮得習慣了,杜偉能在教主面前答話也是先一甩拂塵,然後才躬身道,“屬下遵命。”說走就走,翻身上馬繼續往濠州城而去。
張無忌搖搖頭,看着杜偉能絕塵而去,又再坐回馬車內,“這個徐壽輝!我真要說他一句目光短淺,他現在統共才占住了黃州和浠水兩處,只這麽小一塊地盤就要做皇帝了!!名利心如此之強又如何是個心系百姓拯救萬民于水火之中的樣子!”
馬車寬敞舒服,是專門給宋青書準備的,不過張無忌自己也經常坐在裏面。一路上談談說說,行程頗不寂寞。
宋青書在車裏将杜偉能的話清清楚楚聽了一遍,這時就勸道,“你也別煩,這其實是意料中事,咱們不是早就想到徐壽輝會留有後手,不可能老老實實等着你這教主去下令不許他登基。”又問,“那你到了浠水準備怎麽辦?”
張無忌道,“我還沒想好。只不過不管徐壽輝登不登基,他都是我明教的弟子,他當初起義也是打着明教的旗號,除非他有膽量通告天下叛出本教,否則就要受明教的轄制。這次他自立稱帝這麽大的事我不露面那也太說不過去,所以浠水還是要去的,只是暫時還沒有什麽好辦法壓制他,等我晚上和韋蝠王商量商量。”
宋青書看張無忌就事論事并沒有很煩惱的樣子,波瀾不驚,很有大将之風,暗贊之餘就放下心,自己也動腦子替他想想要怎樣才能威懾住徐壽輝。
他卻不知張無忌自從推辭不過當上這個教主之後就困難重重,棘手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已經有些習慣了,所謂兵來将擋水來土掩,出問題了着急煩惱都沒有用,想辦法解決就是,所以能夠泰然處之。
馬車又行了一個時辰,有教衆到車外問道,“教主,前面有個茶肆,韋蝠王問您要不要停下來打尖?”
張無忌因怕宋青書成日坐馬車導致血脈不暢,所以路上會盡量多讓他下車走走,就道,“好,停下來喝杯茶歇一歇再繼續趕路。”
馬車一個拐彎,駛到岔道旁的一間小茶肆前停了下來。随行的幾十人已經紛紛下馬,大家各司其職,有進茶肆招呼夥計出來飲馬的,有圍過來護衛教主的,還有輪到休息的,看看茶肆裏已經沒有幾個空座,幹脆就席地而坐,拿出幹糧水囊,自己吃喝起來。
張無忌挑開車帷,剛一探身就‘咦’了一聲,回頭道,“宋大哥,你先別下車,峨嵋派的人坐在茶肆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