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呂公車
第41章 呂公車
開封城歷經了宋金兩朝的修繕,城垣十分堅固,易守難攻,元将脫因打定主意要關起城門死守等待朝廷的援兵,宋青書一時之間還真是拿他沒有辦法。
張無忌臨走之時,很是不放心,問他,“你有什麽好法子攻城沒有?”
“暫時還沒有什麽取巧的法子,只能硬打,我打算讓祁天寶和汪大全兩個各領兩萬人攻打東西兩個城門,我自己帶人攻正面。”
韋一笑算着人數不對,插口道,“我們在濠州的時候就聽說天完的徐壽輝派遣定北将軍率領四萬人馬攻打信陽,那就是說你本來共有四萬人,連打了這麽多仗難道還有四萬人?一個都沒死?就算你一邊打一邊招兵買馬,還能湊出四萬人也不夠啊,前鋒軍兩萬攻西側,右路軍兩萬攻東側,那你自己光杆一人去攻正門不成?”
宋青書道,“韋蝠王不必擔心,我這裏有不到六萬人,左路軍宋武藝手裏還有一萬五六千人明日就能到,我分出四萬人馬東西夾擊,還有三萬多人可以正面進攻。”
韋一笑看張無忌一眼,見他也是一臉驚訝,脫口問道,“你小子哪來這麽多人?”
宋青書曉得這位韋蝠王向來桀骜,在江湖上見了各大派的掌門也不會有多恭敬的,便不去和他計較言辭無狀,只簡單解釋道,“天下亂成這個樣子,饑民遍地,我們有糧有錢還怕招不到兵麽?我當初那麽痛快答應陳友諒來信陽的一大原因也是因為此地富庶。”
韋一笑嘿一聲,暗道哪有你說的這般簡單,你就是把錢和糧交到老子手裏,老子自問也不能在短短幾月功夫裏招到數萬人,還要給他們操練成軍,能拉上戰場。怪道楊左使總要後悔不疊,說咱們放走了人才。
摸摸下巴,忽然客氣起來,“宋公子,我說句心裏話,若有莽撞之處還請勿怪。”
宋青書忙道,“韋蝠王請說就是,不用客氣。”
“當今的抗元之勢,雖然北有張明鑒,贛鄂之處有徐壽輝,陳友諒,南面還有個張士誠盤踞,但是細論起來,還當以我明教為正統,宋公子你和我們教主又頗有淵源,這個,親如兄弟,何必舍近求遠去給他陳友諒賣命?依我之見,還是歸順我明教為好,上次徐達将軍攻打徐城縣之事當真是個誤會,楊左使為此痛心許久,相信教主已經向你解釋過了,男子漢大丈夫,心胸開闊些,大家莫要因這些許小事傷了和氣。只要你來濠州,楊左使必然要當面向你致歉的。”說着就老實不客氣的替楊逍許下了願,料得這種小事自己替楊逍做主了他也沒話說。
宋青書看張無忌,只見他臉色有些尴尬,朝着自己做個無奈的表情,知道韋一笑這麽說應該不是他授意的,心裏舒服一些,暗道明教的人大可不必急于此事,我的兵馬地盤還不就是張無忌的兵馬地盤,有什麽區別。
不過這種掏心掏肺的好,不能拿出來放在明面上說,說得多了人家會覺得不值錢,他以前在這種事情上所得的教訓沉痛。
心思轉一轉,不由又轉到了那個只能‘智取’的問題上,微笑,“韋蝠王所言極是,不過當初徐城縣被明教攻打雖然是出于誤會,可我也不得不領着手下兵丁輾轉奔波,多虧了天完陳元帥收容,他對我們總是有恩情的,不能輕易背棄。這樣吧,只要張教主答應我一件事,我就帶兵歸順明教,我手上的這些地方一分為二,西邊的歸陳友諒,東邊的劃給明教轄制。
韋一笑一喜,“你想要我們教主答應什麽?也封你一個定北将軍?那肯定不成問題。”
Advertisement
宋青書搖搖頭,他自己手中有兵,實力是明擺着的,封什麽都是虛餃,并不在意,只是看着張無忌意味深長道,“十香軟筋散。”
張無忌面色一垮,“你怎麽又想起這個來了,都說那東西很難配制的。”一拉缰繩,“青書,我們該走了,你自己多加小心啊,記得每天吃藥,要早些睡,每日最好睡夠四個時辰,不能親自上陣沖殺,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用內功,九陰爪法可以練,不過要循序漸進,不能總去用那種速成的邪門功夫……”一口氣說完後就縱馬飛馳而去。
韋一笑連忙去追,“唉,唉,教主,你跑那麽快幹什麽?宋公子他想要十香軟筋散?這東西不是郡主娘娘的嗎?咱們可沒有啊。”
張無忌略慢一點,解釋道,“他不是要敏妹的十香軟筋散,是要我們在萬安寺救人時配的那種假十香軟筋散。”
韋一笑想不明白,“他怎麽想起來要這東西了?難道想去下在敵軍的飯菜裏麽?問題是那些小兵們也沒什麽內力,給他們吃下去用處不大啊!不過此事倒不難,教主你就配給他好了。一劑假的十香軟筋散換回宋公子和一批人馬,還有偌大一塊地盤,十分劃算啊!”
張無忌萬分嚴肅的告訴他︰此藥非常難于配制,各種原料都極其難尋,沒有個三年兩載肯定湊不齊不說,而且煉制過程艱難,勞心費力,說實話,本教主有生之年都不想再幹一次這種事情了。
韋一笑不好當面反駁教主,只好在心裏不信,暗自嘀咕︰真有這麽難?那你上次是怎麽配出來的?
一路無話,快馬加鞭趕到了陝西境內的華山,華山派自前任掌門鮮于通在光明頂斃命之後一直未立掌門,由華山派中輩份最高的華山二老主事。
這次由華山二老出面發帖,廣邀江湖同道,大家看在華山派昔日威名以及六大派同進共退的面上,除去昆侖派離得太遠外,未能趕來,其餘能來的都來了,少林,丐幫,崆峒,武當,據說峨嵋派的周掌門也應允親自帶弟子前來。
張無忌帶同韋一笑趕到時,群雄已經齊聚一堂,吵吵嚷嚷的商議了幾日,可惜這些江湖人物除了想出些去暗殺李思齊和他手下将官的點子外再拿不出其他高明主意。
明教張教主一到,頓時成了衆望所歸的人物,大家紛紛道明教乃是當今天下抗元的領軍之師,咱們還是聽張教主的吧。要不然請明教出兵,來剿滅了李思齊一部,華山派日後定能無憂。
張無忌和韋一笑相顧無語,就算華山派和明教真有這般好的交情,明教上下願意為了華山派出兵,那也不可能越界來打陝西啊,除非明教的兵士們都生了翅膀飛将過來。
張無忌站出來,首先誇贊了一番衆豪傑同仇敵忾之情,又再細細解釋一遍,明教起義軍的主力現在都在應天,與陝西相隔甚遠,中間還有數股或大或小的割據勢力,大隊人馬暫時是沒法開過來的,不過華山派的諸位英雄也不必沮喪,建議大家先莫要與李思齊的軍隊硬抗,當避其鋒芒,以明哲保身為主,向華山高處搬一搬,再有人來剿的時候就往山裏躲躲,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等日後明教的起義軍打過來了,再請諸位相助一臂之力,咱們一起拿下李思齊。
此話說得有理有據,大家夥哄然贊成,均道果然該當如此,接下來幾日,各門各派又再商議了一番如何聯絡,危急時如何向武林同道求援的事宜,大家就慢慢散了。
武當派此行派來的是武當二俠俞蓮舟和他門下的幾個弟子。
張無忌許久沒有見這位外冷內熱的二師伯,欣喜之餘又很是擔心,料他必然要問宋青書的事情。
果然,華山派的正事一商議完,俞蓮舟就将張無忌叫到一旁,先是相互問了問近況,又說道師傅張三豐近日出關,和衆弟子講武論道,精神十分健旺。張無忌喜道,“太師傅以一百十餘歲的高齡還能如此矍铄,真是世上罕有。”
俞蓮舟微笑點頭,随後臉色一沉,“無忌,沒想到你竟然救了宋青書?他膽子不小,竟然敢大模大樣的投到陳友諒那奸賊的軍中效力!”
張無忌嗫嚅,“是,是我當時不忍心,從武當離開前去停屍靈堂看了看,發現他還有氣,就……”
俞蓮舟阻住他,“無忌,你不要替大師兄遮掩了,前些日大師兄他已經自己去師傅的面前認罪,是他将宋青書交給你的,師傅正罰他閉關思過。”狠狠出一口氣,“宋青書這小子命倒大!”
“二師伯,宋大哥他其實本性不壞,如今已經誠心悔過,他都已經被…被太師傅處死過一次,能活下來實在是天意,求你們就別再難為他了。”
俞蓮舟看着張無忌一臉的焦急,愕然道,“你什麽時候和他交情這麽好了?費心救了他還要替他說話?他現在可是又投到了陳友諒那裏,陳友諒不是你明教的對頭麽?”
“不是這樣,二師伯,這事起因在我,是我沒有看護周到讓宋大哥在我那裏受了委屈,他才不得不走的。開始時他在外面打的都是明教的旗號,後來也是我們的疏忽,派兵去攻打了他的徐城縣,宋大哥他無路可退,這才撤到陳友諒那裏,我前些日才見過他,他曾保證只會帶兵反元,不會幫陳友諒來和我明教作對。”
俞蓮舟不可思議,“這種疏忽也能有,無忌,你們教中是怎麽調派部下?”
張無忌汗顏,“那些日敏妹忽然走了,我做事有些恍恍惚惚的。”又道,“宋大哥他現在很好,一件錯事也沒幹過,驅除鞑虜之事倒是沒少幹,他其實身體還沒有恢複,是拿命在掙的,我幾次三番的都勸不回他,二師伯,你們千萬別去找他了。”
俞蓮舟哼一聲,“他要是還敢做惡事我們豈能容他到現在!你放心吧,師傅他老人家沒發話,只是罰大師兄面壁思過,那我們自然也要顧着大師兄些。”
張無忌松一口氣,就說了這麽幾句話,背上竟然都出了一片冷汗,不光是怕武當諸俠不放過宋青書,還有一陣陣的心悸,說到太師父曾殺過宋青書一次時,心裏痛如刀割。
那時他是親眼看到張三豐一掌拍在了宋青書的胸口,當時只是十分的惋惜,現在這人在心裏的位置不同,那個情形再回想起來就不是輕易能承受住的了。
第二日一早就想帶同韋一笑告辭,俞蓮舟卻道,“峨嵋派的周掌門說了要來,不知怎麽竟遲了,難得有機會一見,無忌你不妨再等等她。”
張無忌不太好意思,“二師伯,我專門在這裏等周掌門不太好吧,留言請華山派的人代為問候一下就是。”
“問候什麽,你和她怎麽客氣成這樣。”俞蓮舟微笑,“那我還想在華山再留留,華山上蒼松翠柏,景色峻秀,我想玩賞兩日,你就當陪陪師伯了。”
張無忌知道俞蓮舟是好心,自趙敏離開後,知情的人十有八九都認為他日後必然是要娶周芷若的了。
俞蓮舟這是怕他面子薄,不好意思自己說要等周芷若,所以幫他找出個借口,正要推辭,就見崆峒派的唐文亮匆匆而來。
唐文亮在光明頂受過張無忌的恩惠,此人也一直知恩圖報,對明教張教主的事情十分上心。
走到近前就道,“張教主,俞二俠,事情有些不妙啊,有丐幫弟子傳回消息,說峨嵋派的周掌門遲遲未到,是來的路上被陳友諒派人阻在了旬陽附近,周掌門和她的門下雖然個個都武功不弱,但是也頂不住大隊的兵馬,被困住了,據陳友諒的兵丁們叫嚣,說是他們的什麽定北将軍看上了周掌門,這是搶她去做将軍夫人呢。”
張無忌‘啊’的一聲就跳了起來。
俞蓮舟看他一眼,森然道,“我好像聽說宋青書在陳友諒手下就是被封了什麽定北将軍!”
張無忌不答他的話,拔腿就走,只遙遙的道,“我這就趕去!”
……
宋青書吓跑了張無忌後,安心回來準備攻打開封城。
等到第二日,宋蓋世果然帶着左路軍趕到了,與他同到的還有一隊人,是陳友諒的副将康茂才,帶了五百人,壓着幾大車事物來了。
宋青書一聽他來,不由暗呼僥幸,虧得自己提前把張無忌給打發走。
帶人出迎,在大營外迎住了康茂才,“康大哥遠道而來,辛苦了,可是陳元帥有什麽吩咐?”
康茂才身姿矮胖,但十分靈便,一躍下馬,哈哈大笑道,“元帥聽說兄弟你節節取勝,直逼開封,他十分欣喜,這是讓我送給你個好東西,來助兄弟你一臂之力的。”
說着一指身後兵士們押着的一溜大車,喝令,“将上面的油布氈子掀開來,給宋将軍看看裏面的東西!”
宋青書帶同祁天寶等人上前觀看,只見車上裝的都是巨大的木架繩索,皮革之類。
看了一圈,忽然一拍手,驚喜道,“這是呂公車!”回頭望着康茂才,“這可讓我怎麽感激元帥才好。”
康茂才本在洋洋得意的等着他們發問,忽然被宋青書一口叫出了自己運來的物事,一驚之下不由豎起大拇指,“厲害啊!兄弟你當真有見識,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呂公車!”
宋蓋世在後面甕聲問道,“大哥,呂公車是什麽?”
宋青書話中帶着一絲興奮,“呂公車是一種巨型攻城車,此車起樓數層,內藏士兵,外蔽皮革,以牛拉或人推行,與城同高,可直接攀越城牆。我也只是在書上看到過記載,早就聽說陳元帥手中有幾架,一直無緣得見,不想今日我們能用它來攻開封了!”
——未完?待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