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景行難以做出決定,一邊是私人感情的牽絆,一邊是家鄉開發的最佳契機,對于他來說實在太難選擇。最重要的是景行不想直接面對梁昊權,十年感情糾葛并非說不當一回事就可以自動抹掉。且他的順從成了習慣,一時之間很難更改,上次的拒絕已經可謂能量大爆發,現在他需要時間緩緩。因此景行幹脆手機都沒開機,做個縮頭烏龜。
姜爺爺雖然說的是只讓景行去大爺爺那邊串門,卻是整個大家子都過去了,把景行從城裏帶回來的東西,勻了不少過去當禮。就連姜高山他們一家也回來了,這是這幾十年來都沒有過的。堂伯伯家那邊也是全家上下能回的都回,一大早就開始那忙活着。雞鴨魚不消說必須會有,姜高山還帶回了一只香豬。
這香豬也算是大坪鄉一個特産,農家自然放養,吃的都是山藤野菜,薯雜豆等粗雜糧,從不用飼料喂養,味道十分鮮美。只是這香豬養殖并不成規模,這家養幾只那家養幾只的,形成不了很大的氣候,所以名氣也僅僅局限在柳平縣裏。
姜高山帶回的香豬只有6公斤左右,是最佳的食用階段。香豬雖小可被宰殺的時候那聲音也不比大肥豬聲音小,兩家的小孩子都捂着耳朵站一邊看着。農家的孩子見慣大人宰殺家禽,所以也沒人覺得害怕,心裏那點舍不得一想着一會有肉吃了都消失不見,還那笑嘻嘻的打鬧成一團。
在壽河村平時下廚做飯的一般都是女性,可遇到大節人多的時候就是男人操刀負責殺雞鴨魚豬,大掌勺一般也是男人。女人則負責做些細碎的事,負責燒水布筷洗碗等等。
這次聚會對姜家人來說意義非同一般,所以殺了四只雞兩只鴨和一直香豬,一群小夥蹲在院子裏忙着拔毛,一邊那唠嗑。年輕人沒有老一輩恩怨概念,只是以前兩家生疏所以被影響着不愛湊一塊,現在融為一家很快就能打成一片。
“景行哥,聽說你把後邊那荒山全包了,是真的啵?”說話的是大爺爺家的姜高武。大爺爺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就是善于釀酒的姜貴,二兒子姜福以及說話人的父親姜和。姜和有一女兩兒,姜高武是姜和最小兒子。這次聚會大爺爺家的年輕一輩男丁,都是姜和家的,兩個兒子一個女婿。女婿江海就是本村的,平時就經常過來幫忙。
姜高武跟姜高山一樣都當過兵,兩個人關系不錯,姜高武對景行家的人也沒其他人那麽生疏。相處下來又覺得景行不像他們想的清高難相處,殺雞拔毛幹得一點不比他們差,所以大着膽子問起。
其他人對這也十分感興趣,就是與景行不太熟,不太好意思問,現在有人開口耳朵都豎了起來。
景行笑着點頭:“是真的,過幾天我還要放火燒山把地整出來,你們誰要是有空過來幫忙搭把手。”
雖然大家夥知道這事□不離十,可從景行嘴裏說出來都忍不住唏噓起來,又聽景行說要人幫忙,更是個個拍胸膛,說到時候提前說一聲,他們肯定會來。
“哥,您可真能耐!這包下這麽大片地得不少錢吧?可咱們這山旮旯有啥可以弄的,你別撈不回本啊。”
這話雖然不動聽,可确實幾人心裏的真實反應,其他人也一臉擔憂,就怕景行吃虧。
景行知道他們是好意,所以大致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但是發展旅游業弄莊園農家樂沒細說,就跟開玩笑似的帶過去,這東西太玄乎,說出去也沒人信誰傻了跑到他們這山旮旯裏來玩。
江海猶豫了半響才開口:“那啥,這麽一來景行兄弟,你應該需要不少人手吧?”
江海的老婆姜大妮以前出去打工不小心把手絞進了機器裏,一只手都沒了,從此兩口子都沒出去找活幹。江海偶爾會在縣城裏打打零工,縣城裏打工工資很低,包吃住一個月才六百塊。家裏有地吃喝不愁,可想手裏沒啥餘錢。他們的兒子三樂就要上小學,今後開支會越來越大,江海不免有些着急起來。他又不太想出遠門打工,希望能在附近找到工,柳平縣經濟不發達,能做的工很少,糖廠每年倒是需要不少人,待遇在柳平縣算不錯的,可惜是季節性的。
Advertisement
景行早就等這句話,經他觀察以及姜媽媽的評述,這三個兄弟都很實誠能幹,能過來幫他的忙是最好不過了,在農村裏幹活離不開親戚朋友的幫襯。
“當然需要啦,就是全機器耕作也得找人開。我這次就是想趁這個機會問問你們有誰願意過來幫我,不過事先得給你們提個醒,剛開始待遇不會太好,因為這種菜收果子都需要一定的周期,我錢不多給的工錢也不多不了。但是你們要相信我的人品,後面要是搞起來了,必是不會少你們的。”
“這不多是多少?”姜高松是三個裏邊頭腦最靈光的,人和名字正好相反,長得瘦瘦小小的,比人高馬大的姜高武矮近一個頭。姜高松在縣裏夜市擺攤子賣鹵菜炒螺蛳烤魚,生意還算過得去。
“哥,你這人真是的,咱們是兄弟,算這麽清楚讓人笑話,景行哥還能虧待咱們啊。”姜高武不悅的嘟囔。
壽河村的男人都講面子,像姜高松算得這麽清楚的總讓人覺得太不講情分,姜高武覺得自己也跟着失了面子。
姜高武微紅着臉,“那啥,景行,我真不是信不過你人品,就,就想弄清楚。”
景行不在意的笑說:“高松問得好,親兄弟也要明算賬,今後才不會因為誤解鬧矛盾。每個月一千兩百塊,年底有獎金,不過具體要看當年的收益定。”
這下三人都瞪大了眼,“這麽多啊。”
姜高武給一個小作坊做門衛,一個月才八百塊。村裏人千裏迢迢到D省打工,一個月也不過一千多兩千來塊,除非有些特殊技能才會多些。
“這不算多,剛開始很辛苦,每天都跟秋收一樣。只是我現在沒啥錢,所以只能先這麽着了,今後真能做起來了,肯定會漲的。”
“哥,我回來跟你幹!”姜高武特豪爽的說,他現在還沒結婚,所以比較自由想幹嘛幹嘛。再說了這待遇讓他十分心動,說實話他早不耐煩在那給人當門衛了,一旦丢個啥就要扣他工錢,經常被扣得莫名其妙。
江海有些擔心,“景行,你不是唬我們的吧?這種地能賺多少錢啊,你請人每個月都花銷這麽多,這能賺得回來嗎?你要是只為了照顧咱們兄弟,那就算了。”
姜高武仔細一想也覺得不靠譜,也開始為景行擔憂起來。
景行心裏暖暖的,“說實話我現在也不好說一定能行,但是只要有機會我就要試試。咱們壽河村人傑地靈,就不信一直是這麽個窮旮旯。”
江海見他這樣,也下定決心,“成,那我也跟你幹。剛開始不要你錢,等有收益再說,我相信你為人,不會賴賬的。”
姜高武也跟着附和,姜高松想了想說:“我也回來跟你幹。”
姜高武愣住了,“哥,你咋也回來?你那攤子不是幹得好好的嗎,還挺來錢的丢了可惜。”
姜高松搖頭嘆了口氣,“縣裏夜市那一片要鏟除重新再建,這還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弄好呢。而且這麽一來攤位據說更難找了,且租金更貴了。現在啥都貴,我這小本生意很難維持下去,幹脆也回來跟着景行幹。”
姜高松做東西用料足,而且不喜歡用那些亂七八糟的調味料以次充好。比如腌酸需要放糖,他都老老實實放白糖,而不是像別人用糖精。這樣一來成本就上去了,可價格又和人家差不多,中間的利潤很薄。雖說他那生意挺紅火,可也架不住成本太高,現在攤位費又要漲起來,其中利潤就更低了,辛苦還賺不到錢。
景行很高興,“有你們幫忙那就太好了,你們放心今後要真搞起來不會虧待你們,只是我這工錢還是會一月一結。你們都是有家有口的,都靠這點錢過日子,我不能讓你們日子都過不下去跟我幹。”
幾兄弟都很高興,嚷嚷着一會要痛痛快快的喝一杯。
一大桌菜在大家的忙活下很快就收拾了出來,因為人多就分成了兩桌,一桌都是男人,一桌是老弱婦孺,菜色都是一樣的。
一大家子正要上桌,姜福的兒子姜高遠匆匆忙忙的從縣裏趕來了。
“就你一個人?”二堂嬸向後左顧右盼,見沒人一臉失望。
姜高遠讪讪的點頭,“婷婷最近有點不舒服,劉香在家裏照顧她,她們兩個就沒來。”
姜福哼了一聲,臉色暗沉。二堂嬸連忙圓場:“小孩子就是容易惹個頭暈感冒的,咱們吃咱們甭管他們。”
大家沒說啥都一一入座,可宴席正準備開始,姜高遠接到了個電話,臉色為難的就要告辭。離開時候跟大家夥客氣的說了句,今後有需要就到縣裏去找他,然後也不顧姜福臉色難看就走了。
姜高遠離開後,姜福灌酒搖頭,“真是家門不幸啊,大伯,你說得對,這生男生女都一樣,最重要的看誰是真孝順。這高遠我們辛辛苦苦把他養大,啥好的都緊着他,結果呢,有了媳婦就忘了家裏邊的,每次回家都跟應付一樣,站都沒站穩就走了,連我們家二妮一根頭發都比不上!”
=================================================
作者有話要說: 接到編編通知,15號本文将會入V,入V當天會連更三章,非常感謝大家一路支持!希望大家能支持正版,謝謝,鞠躬。
這是我的專欄,拜托大家幫忙收一下,不勝感激:
我的專欄:知名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