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如意寶珠玲珑心
元齊與随侍衆人又在禦苑中閑逛了一會,便回了禁中,往柔儀宮去。
陸貴妃早得了通傳,在宮門外候駕,見元齊一行到來,忙拜道:“臣妾恭迎陛下,臣妾向陛下賀喜!”
元齊笑着示意她免禮:“怎麽,貴妃也知道了?”
“別說臣妾了,宮中何人不稱頌,陛下聖明。”纖雲一邊把那功勞都算到了元齊頭上,一邊向殿中讓去。
殿中一側已然安置好桌椅,如同上次賞蓮消夏之時一般,除了元齊的正座和貴妃的側座,另一邊也多置了一側座。
時辰尚早,那桌上早已備下各色水果幹果、香藥蜜煎、酸鹹脯臘等供陛下閑坐的小食,并上好的茶和各色香飲子。
元齊看罷,道:“小食便如此豐盛,貴妃倒是頗費心思。”
“今日大喜,理當慶賀。” 陸貴妃又見元齊簪着那芙蓉:“陛下亦是好風雅,簪花赴宴,是為大儀,臣妾更不敢怠慢了。”
元齊笑着方要入座,卻見王浩上前通禀:“陛下,鴻胪寺卿曾子英大人求見。”
元齊皺了皺眉頭:“什麽事?知道嗎?”
王浩低首道:“曾大人今日晌午就進宮了,陛下未回,他便一直等到現在,說是有日本國的高僧求陛下召見。”
“日本國的高僧?這裏是後宮,改日吧。”元齊今日,本不欲行公務。
“陛下,晚膳時辰尚早,到底國事要緊,改日說不定又有別的事,還是不要誤了。不如就在此間,妾等回避一下就好。”陸貴妃卻勸到。
元齊略一思量:“也罷,那朕就在這殿上,貴妃在側間稍後。”
元齊回到正殿上,召見鴻胪寺卿,另有宮人在一邊下了紗幔,陸貴妃等人便退在簾後回避。
曾子英上殿,行大禮後禀道:“臣啓陛下,日本國遣魏高僧寂照日前已達京城,欲求谒聖人。只因陛下忙于軍務,臣暫不敢打擾。今日,聞緩水大捷,高僧特意來道賀并獻禮。”
Advertisement
“宣。”元齊伸手示意。
“臣還有一事欲奏。” 曾子英卻不急。
“愛卿何事?”
“高僧并不能言我魏人之語,但可以文述對。”原來那寂照擅識文字卻不通華語。
“以文述對?王浩,準備紙筆。”元齊吩咐道,只是,由誰來寫呢?
“陛下,奴婢可以秉筆。”如意向元齊自薦,本來這些日子,元齊的筆墨抄錄也都是她在伺候。
“你?還是……不必了吧。”元齊一想到如意那手字,平時關上門自己看看也就罷了,現在要是她來寫,只怕是丢人要丢要日本國去了。
可是原先伺候自己筆墨的賞春,今日卻又未曾前來,要不要去叫她呢?
“貴妃,朕欲借你宮中秉筆之人一用,可否?”元齊向簾內遞話。
“回陛下,盧典籍是上回新選進宮的女官,廣覽書籍,又精于書道,可當此差。”陸貴妃薦了盧典籍。
“好。”元齊轉向曾子英:“那曾卿,就請高僧上殿吧。”
寂照緩步上殿,手上捧着一個托盤,行過大禮之後,獻于元齊,拿上面是四卷典籍,皆金縷紅羅标,又以水晶為軸。
“陛下,高增此番前來,為陛下進獻了日本國的《職員今》、《王年代紀》各一卷,另聽聞我大魏多有散佚之書,特搜尋于日本國內,另獻了《孝經》和《孝經新義》二冊。” 曾子英早知寂照所獻之書,便向元齊進言代述。
“甚好,高僧有心了。”元齊點頭稱善,随手翻開了《王年代紀》,原來是介紹日本國王世系之書:“不知高僧,日本國現在是什麽朝代?”
盧典籍聽聞,寫于紙上,出示寂照。
寂照閱後,引筆在紙上寫下:圓融天皇,天祿年。
曾子英拿起紙,代為念奏。
“哦,這是爾國王與其年號,朕還問高僧的是朝代,比如我大魏,或是魏之前的梁代,乃至漢唐。”元齊覺得寂照好像沒有明白自己的意思,又說得具體了許多。
盧典籍又書問寂照,這一回,高僧卻在作答的紙上寫了好多字。
曾子英看完,奏道:“陛下,高僧說:日本國王以王為姓,乃天照大神之子,傳襲至今已然六十四世,朝中文武僚吏也皆世官,并無朝代更替之說,乃萬世一系。”
魏元齊聽完,不免心中萬分觸動,想那日本不過是東夷島國,彈丸之地,竟能世嗣如此長久。
又想到中原之地,百年來兵荒馬亂,朝代交替頻繁,就算是梁帝這樣的曠世明君,得天下也不到十年就丢了,上自君王,下至大臣,子孫能夠承襲父祖之業的寥寥無幾。
于是感嘆道:“這才是上古大道啊!我大魏若也能像日本國一樣,運祚永久,世襲不更,才是無愧于祖宗,朕自當竭力以致之!”
梁如意在一旁聽得,不免心中冷笑:搶起我父皇的江山倒是又快又狠,自己當了皇帝就想着能萬世不更,天下豈有這樣的道理!
魏元齊又問了他一些日本國的詩書儀禮、風物特産等問題,寂照均詳盡地一一筆答。
元齊拿過答紙,看後十分滿意,向曾子英道:“高僧此番前來,甚和朕意,曾卿可安排高僧寓居興國寺,朕另特賜紫袍和刻本《大藏經》一卷。”
曾子英與寂照一并謝恩,又道:“陛下,高僧此來,還進貢了長絹五百匹,砂金、水銀、石流黃各五百兩,另有如意寶珠兩匣,正值黎将軍關南大捷,特以此為賀。”
說罷,有宮人躬身進殿,将那兩匣如意寶珠獻于元齊案上。
“好。曾卿回鴻胪寺後,備香、藥、絞、錦、瓷器等物賜予高僧帶回。”元齊賞賜完回禮,寂照再次謝恩,二人拜退,出殿而去。
元齊方向王浩道:“你隔日差殿中省,去鴻胪寺把貢物取來,那長絹自是不如我大魏絲帛,不過也是特別的紋樣,可叫尚衣庫收了備賞賜用;至于那砂金、水銀、石流黃,皆是修道必用的貴重之材,務必要六尚局好生入庫保存。”
說罷,又低了頭,去看那二匣如意寶珠,福貴忙上前替他打開了一匣,但見那匣中,除了白珠還有粉、紫、金等不同的色珠,皆是渾圓大珠,晶瑩凝潤,華彩耀目,實是難得的珍品。
“這珍珠麽……”元齊還未及想好、開口。
卻見側簾輕起,陸貴妃款款而出,笑拜道:“恭喜陛下,今日又參悟了上古大道,實乃大魏之幸也。”
元齊聞之,自然大喜:“纖雲果然善解朕意,今日筆談,還要特感謝愛妃,借給朕盧典籍呢。”
說着,拿起盧典籍所書之紙,大贊了一回那工整清麗的小楷。
如意聽得,便知方才必是嫌自己寫字難看,切,我還不樂意幹這種抄寫的枯燥活兒呢,于是笑着打趣道:“盧典籍如此才女,陛下何不向貴妃娘娘要了,去福寧宮伺候筆墨?”
“這如何使得,臣妾這兒可離不開她,陛下要人,自己另去六尚局選人罷。”陸貴妃向元齊撒嬌道,心中自然也是舍不得。
“罷了,朕才不奪人所愛呢。”元齊看着纖雲的嬌态,笑道:“對了,纖雲,你出來得正好,朕正要賜這一匣真珠予你,如何?至于那另一匣麽……朕……先帶回福寧宮去吧。”說話間,眼睛又瞟了如意二眼。
“臣妾多謝陛下厚愛,感激涕零。” 陸貴妃柔婉謝恩,話鋒一轉,卻推辭道:“只是臣妾并無德行,可當此重賞,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貴妃這是何故?朕的賞賜你不喜歡嗎?”
“臣妾豈敢,只是臣妾掌六宮之事,這真珠實屬難得,當配有德有能之人。還懇請陛下能否,賜給黎修容?”
“哦,确是朕疏忽了,愛妃所言及是。福貴,馬上送這匣真珠去凝和殿,告訴黎修容,此乃日本國的珍貢,十分難得,朕心中時刻都惦着她。”元齊立刻明白了纖雲的用意,幸虧她提醒了自己。
如意見此景,暗暗贊嘆陸貴妃果然思慮既周全、行事又大氣,又想那元齊用一匣珠就能籠絡一回善戰的大将,倒也是十分劃得來。
“這剩下的一匣……”陸貴妃略有吞吐:“也能否請陛下讓臣妾做主,代陛下賜給一人?”
“哦?卻是何人?”元齊私心原是要把那真珠帶回宮去送給如意的,見纖雲這麽求請,倒不知道是另有什麽特別的德能俱佳之人,會不會貴妃也是想賜給如意?
“陛下一會兒就知道了。” 陸貴妃魅惑一笑,賣了個關子:“現下,是時候,該進晚膳了,還請陛下先入座。”
說罷,又一把挽了如意的手臂:“如意,好久不見,甚是想念,在我這兒,不必拘謹,也一同來進膳吧。”
梁如意已有準備,也不推辭,只道了謝,随着纖雲和陛下進到側間落座,又像上次一樣,一左一右,分坐在元齊的兩邊。
作者有話要說: 1、日本和尚其實是元齊他爹時候的事,借給元齊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