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春耕

顯然,這一次他們非常順利,由村長帶回來的許可書後,村裏頭的養雞場正式進入籌備階段,闫安将挖回來的五顆枸杞樹分別扡插,密密麻麻種了一小塊地方,準備等養雞場建好了再移植過去。

楊佳賀時常關注闫安的信息,自然是留意到了石頭村的動作。當然了,杏花村的人跟石頭村的離得近,加上年節走動的也多,大家也就都知道了。

顯而易見,這個養雞場開辦起來是非常有好處的。于是,不僅僅是杏花村,連大黃村的村長都開始往鎮上跑。農家漢子的确是寡言,可也分時候,能當上村長的總得有兩把刷子,這事兒都不用提點就給辦成了。

大黃村的人跟風,還是開的養雞場,可杏花村的就不一樣了,他們更有創意些,直接進山逮了懷孕的母兔子回來養,似乎也很不錯的樣子。

闫安的時間都規劃好了,再夏岚回來之後就找到她跟她說了一起學習的事兒。反正她跟知青院的人也不算好,跟着闫安反倒是合适得多,要不是手頭上不寬裕,她都想自己搬出來住了。

于是,在春耕還未開始的這段時間,他們除了每日上工做些應該做的事兒之外,就是湊在闫安這一起看書,楊佳賀偶爾會帶上陳東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科目,互相請教進步就很大。

尤其是闫安的數學,跟她原來的水平相比沒有多大變化,可是要知道她可是換了個芯子的人呢。

闫安自己做好的計劃表裏,除了這樣的學習計劃之外,每三五天都會有一次上山計劃。不拘着是上山幹嘛,反正都要走一趟,她顯然是已經将這座山當作是自己的所有物了,不去巡視一番就會覺得不自在。

對山上的東西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不少的藥材都進了她的計劃表裏,像自己的後花園一樣,只要鎮上的收購處一貼出來,她就能将對應的藥材炮制好送去換錢。

當然了,她也弄了不少的可以培育的品種回到村裏,交給經驗豐富的老農們。沒有占用村裏的農田,穿插在各個角落,一點兒也不會引人注目,悶聲發財的道理誰都知道,吃大鍋飯的年代裏,競争從來都只對外。

“再過兩天就要開始春耕了,翻田播種,肯定沒有現在這麽閑,到時候我們就改晚上吧。”楊佳賀将自己的書本收拾好放在角落裏,闫安收拾出來的書桌分給他們幾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

闫安還拿着書看呢,聽到他的話,不可置否,“行啊,只要你們精力夠,我是無所謂。”反正要趕路的也不是她,從杏花村的知青院到她這兒還要走十多分鐘路呢。

除了他之外,剩下的夏岚和後來加入的陳用都表示一起,夏岚同村,學太晚的話正在她這兒住下也行。陳用笑着說道:“其實我們自已也能學,但志同道合的人湊一起是事半功倍的,遠一些其實也沒事。我跟佳賀一起走也安全。”

他跟楊佳賀的确是好兄弟,可這一次堅持要來也不僅僅是為他打掩護,還有幾分跟闫安兩個投緣的意思。

這樣的消息一般人是不會說出來的,但闫安和楊佳賀沒有瞞着他,哪怕他從其他途徑也會得知,能提前一點知道,被人信任,也是非常值得開心的事情。再則,幾個人一起分享資源共同學習,不用說都知道效果要好很多。

“行啊,我也覺得大家一起學習會更好一些。”闫安聽他們這麽說也挺高興的,心裏盤算着接下來要好好給大家準備些點心才行。

她在山上找到的各處藥材都已經标記,幾乎每次上山都會有收獲,利用教授村裏人的時間自己也抓緊炮制,積攢下來可是不少錢。而且這樣一來,還不耽誤她掙工分,也不耽誤學習時間,簡直不要太合适。

家裏人又一次來信,闫寧順利上了學,七月份就要升高三了,闫爸已經托人幫忙給找了名額,到時候送他去當兵。至于底下兩個孩子的學習成績也保持得不錯,按着她爸爸的推算,能熬到大學再招。

再一次送夏岚回知青院,她欲言又止,“夏岚,你要不要搬出來?”接下來她們肯定是要繼續學習的,但是住在知青院裏是非常不方便,加上那些人對她們似乎也沒有多少善意,多少還是有影響的。

在闫安看來,接下來有望恢複高考這個事情是闫爸和楊佳賀總結所得,并不是已知的事實。像夏岚和陳用這種全心信任他們的人,告知才安全,像知青院那些人,實在是沒必要。

而且,她說的對方不一定會信,甚至可能借此滋生事端。闫安如今跟村裏人處得還不錯,但她并不想冒險。

“我……”夏岚看着她認真的樣子,欲言又止。說實話,她是想的,但是她沒有那麽多錢,囊中羞澀又如何能開口呢。她既不像闫安一樣有額外的收入,又不像她沒有家庭負擔,家裏還等着她稍微照顧些呢,搬出來談何容易呢。

似乎是猜到她的想法,闫安揚起笑臉,“沒事兒,只要确定你是想的就行了,現在暫時先這樣,估摸着接下來還會有一波知青到,看村長是怎麽安排的再說吧。”

如果知青院的位置不夠的話,肯定是要讓他們去村裏借住的。

到時候就看他們怎麽操作了,不過闫安頗有自信,以她現在跟村裏人的關系,尤其是村長,想來開口提這樣的小要求是沒有問題的。

夏岚目送她離開的背影,一直怔怔的沒有回神。想起在家時候發生的一切,想到闫安給自己的那麽多東西,突然就咧開嘴笑了,眼裏卻漾起了淚光。她一定要好好學習,學出個樣子來,考個好成績,才不辜負她對自己的期望。

很快天氣就轉暖了,經驗豐富的老農們甚至只要用一個棍子就能感知到土地的溫度變化。至此,開年至今的所有準備工作都開始有了作用,大家拿着農具,帶着養精蓄銳後的牛開地去了。

婦女們将挑揀好浸泡過已經稍稍發芽的種子都放到劈來育苗的地方,翻好地之後,小苗也長到了足夠種下的大小。

除了水田和麥田之外,還有亂七八糟一些品種,各式各樣的豆子蔬菜紛紛種下,為大家的日常提供選擇。等忙過了這一段,春雨一陣接一陣,就要開始上山采野菜蘑菇,除了彌補餐桌上的菜式之外,還能剩下一些翻曬好,拿去鎮上收購處換錢。

今年情況好了很多,在闫安的主導下,分出來一隊十個人,專門負責上山采摘藥材以及後續處理工作。趁着目前曬谷場沒有其他用處,以及村長吩咐下來的讓會木工的村人做出來的架子,愣是弄出了流水線一樣的工程來。

李村長巡視的時候就發現幾個婦女圍着水井擠擠攘攘的,還有庫房那兒堆滿的麻布袋子,一樁樁一件件都迫在眉睫。等有錢了,這公共設施就得先優化起來,尤其是水井邊上,得用水泥鋪一層,好歹讓她們有個合适的工作地點。

除此之外,村裏的拖拉機也該修一修了,頻繁使用使得原本就已經十分殘舊的二手拖拉機常常會死機,有時候半路抛錨,也确實讓人頭疼。

楊佳賀也漸漸忙了起來,他雖然是知青,可也算是勞壯力,杏花村分了一部分人去照顧養殖場之後,農活人手安排上就更緊張了。尤其他跟石頭村的人走得近,自身本事又不小,還有親戚在農場,杏花村的人盯着他的不少。

倒不是想揪小辮子,而是怕他被拐跑了。

好不容易等忙過了這一陣,闫安帶着寫個家裏人的信件,帶着自己這段時間的收獲,跟着村長和支書,帶着這段時間村裏的成績到鎮上去了。

大宗的收購是需要有書面文件的,以生産隊的名義似乎就能省不少事兒,村長也漸漸了解到,這是李大頭和他的子侄給自己的提點。以後如果有什麽事情,只要是集體同意的,不違反規則的,就是切實可行的。

收購處給的價格不高,不過勝在數量夠多,而且還把一些牆上并沒有張貼出來的藥材也收了。連帶闫安也借光,将帶來的都換成了錢和票。

将剩下要寄出去的包裹放進背簍裏,闫安跟村長打了聲招呼,“叔,我先去寄東西,等會兒在牌坊那邊彙合。”她還得去一趟供銷社,将這些票證和錢都換成東西,能寄的都給寄出去。

“行啊,等會兒我們還都在牌坊那邊彙合,其他人有事兒的先去,看好時間,別太晚了。”李村長自己也提着東西,顯然是有事兒要去辦的,只剩下負責開車的大田叔一邊抽煙一邊看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