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高考前

闫安并沒有特別避人,于是石頭村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她打算高考。在消息還未傳來的時候,大家都是靜靜看着,偷偷在背後嘀咕幾句,等到消息流傳出來之後,大家看她的表情就都變了。

将闫安視為石頭村所有物的人自然是不希望她離開,一些理智的知道她只是知青早晚會回城的人則是旁觀着,喜歡她為她着想的人自然是高興。

荷花嬸當然也是高興的,但想到一直在跟着闫安練功且小有成就的兒子,她又忍不住有些擔憂。這不,等夏收告一段落,大家趕着播種後,閑下來的她帶着剛剛收回來的豆子過來找闫安。

“這是你叔種在自留地的黃豆,你不是讓人做了個小磨盤,有空泡了磨豆漿,加點酸水還能點豆腐呢。”荷花嬸手将一袋子黃豆放下,看着正在打掃衛生的闫安說道,“這豆子比村裏的味道好些呢。”

是她娘家人送來的種子,加上李開泰的悉心照顧,長得是非常好,顆顆飽滿,豆香十足。

闫安放下手上的東西,走過去将東西提了放到隔壁廚房,順帶給荷花嬸倒了杯水果茶,“您嘗嘗,這是山上早熟的野梨熬制的,潤喉清肺的,最适合這個季節了。”她還摘了許多曬成梨幹,保存好的話,過了季也能泡水喝。

當然了,這個對炮制的技術要求有點高,而且儲存也需要方法,估摸着也就能放個小半年的時間而言。

“說實話,來了石頭村當知青是幸事兒,你們對我這麽照顧,跟親人也差不遠了。”闫安想到荷花嬸和寇奶奶他們,忍不住慶幸,來到這個世界之後,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真的是很感謝的。

她不是個擅長表達情感的人,倒不是口拙,只是覺得有些難為情而已。不過實際行動回報似乎更合适,所以她才會對村裏的事兒這麽上心,才會對幾個孩子這麽好。

倒是荷花嬸,聽了她這話,再看看她真摯的眼神,想到自己的小心思還有少許的愧疚。“其實今天來找你是有事兒,我聽說你要高考了,安吶,嬸知道你成績肯定不錯,之後回城了,肯定能有好工作的。”

雖然知道要好好維持這段關系,日後是不錯的資源,對于孩子而言。但是她還是忍不住有些奢望,希望她對兒子也有好的安排。

荷花嬸分明很清楚,兩人之間的關系其實沒到那個份上,她要求人家對兒子負責是挺過分的。她在來之前已經盤算了很久怎麽開口了,但是真的面對闫安的時候,原本醞釀了很久的話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聽着她一直誇自己,闫安從開心到稍顯尴尬,已經能聽出來她是想說其他的,但是一直沒等到重點。

好不容易等荷花嬸話音一轉提到了最近才開始在養殖場工作的豆丁,闫安才反應過來。“您是擔心我走了之後豆丁的武功會耽誤了?”她倒是真的沒怎麽想到這個問題,“其實他現在已經把基礎打好了,接下來就是苦練基本功。”

一些基本的招式學會之後,融會貫通是需要很長很長時間的。當然了,實戰經驗是有助于功力增長,但和平年代機會是不多的。想來豆丁他想要有進一步的發展,需要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努力,還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幫助。

看着荷花嬸有些尴尬的神色,闫安解釋道:“他是我徒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跟你對他的期待都是一樣的。”她沒有推诿,“等我去上學了,他就在家按着我的計劃表聯系,以後我總會回來的,或者他也能走出去。”

說實話,她更傾向于讓豆丁走出這窮溝溝的大山裏。

外面可不僅僅是機會多,等恢複了高考,依照闫爸的推測,國家對各個方面的人才需求肯定也是很旺盛的。這樣的國情下,賺錢絕對不難,機遇也會有很多。而只有走出去,才有可能遇到。

以豆丁的資質,應該能考個不錯的學校,之後或許她可以考慮将人帶在身邊,只是不知道荷花嬸他們舍不舍得。

這會兒當然也不會提,沒影的事兒呢,她只是安慰荷花嬸,“等他上學了,可以給我寫信,放假了可以讓他到我們家來玩兒。”說着,她笑了笑,調侃了自己一句:“我這都還沒考上呢,就先想在前頭了。”

兩人就這個問題聊了許多,荷花嬸也稍稍透露了一些村人的口風,包括村長。闫安還是需要先知道一點心裏有底,畢竟她之後要走人的話,檔案之類的東西如果他配合的話會更方便一些。

這不,就在荷花嬸找了她的幾天後,村長就尋了個合适的機會,将闫安拉到村委辦公室裏,準備跟她深談一番。

“闫安,你覺得村裏頭最近這幾件大事兒辦得怎麽樣?”原本藥材加工的小作坊就是闫安提議之後才成立的,而村裏的養殖場雖然是他自己牽頭,可啓發也是靠着闫安這些人。他一直想找機會跟闫安談談,可是總是太忙,這才抽出空來。

他不會承認,是因為聽說闫安要高考,而且考上的機會很大才終于付諸行動了。

對于這些知青們,他的心情是十分複雜的。一開始的無視,到中間的倚重,最後怕他們搶功勞開始隔開,總歸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至于闫安,他當然也不願意得罪,誰知道這孩子日後能走多遠。很多确切的消息傳來,國家發展道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很快就不是現在在這個樣子了,村長自然也要跟着變才行,不然的話恐怕是要出問題。

他作為石頭村的村長,該有見識什麽的也是有的。現在他就是要将闫安的作用壓榨出來,好好借着這個機會跟她請教一番,讓對方心甘情願地為石頭村的未來發展出力。

其實李村長只要願意放下架子,還真的是個能通過言語打動人的人。不過是三言兩語就把石頭村未來發展的困難都擺在闫安面前,也沒有說什麽對她頗為照顧,甚至也沒有用職務施壓,只是心情平和地請教。

顯然,這種方式是闫安喜歡并且能接受的。已經将她的性子摸清楚的李村長滿眼期待地看着闫安,等着她的回答。

“我請教過很多人,關于養殖場,”闫安當然也沒有藏私,也沒必要,一些總結歸納所得的理論知識,分享了也沒什麽關系,“除了衛生安全之外,銷售途徑也是一個重點。除了要擴展銷售渠道之外,還可以變通自家的産品,深加工。”

只是這些現在還沒有實現的條件,她一股腦地都說了,等着以後李村長他們一步步往這個方向發展。

一個簡單的養殖場,如果真的深入發展,能産生一整條的生産線。從上到下,別說是石頭村,就是附近的幾個鎮都會因此受益。

畢竟,生态循環的養雞場肯定不只是單一品種的産出,深入加工,可以有無數的産品。而一條生産線就能提供不少的工作崗位,帶動的不僅僅是當地農産品的價格,還能養活這一片的所有人。

她其實只是門外漢,講的都是簡單的理論知識,卻給李村長提供了很多思路。他感嘆道:“真的是要讀書,偉人說知識改變命運,果然是沒錯。”

“也不是,書只能借鑒,實際上還是要靠大家多多實踐,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标準嘛,不做一做,怎麽知道行不行。這可不僅僅是要有眼光,還要有魄力,村長你已經做得很好了!”她不是為了讨好他才這麽說,而是真心實意的。

對于闫安而言,看多了各種世态炎涼,對正直且願意為村民謀福利的李村長是非常有好感的。雖然對方在其他方面稍顯不足,但是有這麽一份心,比什麽都重要。能力可以培養,思路可以依仗能人,但是心思不正的話,其實是很讓人絕望的。

她能在石頭村留下來并且留着麽久,适應了這個世界的生活,石頭村的人功不可沒。其中當然也有村長的一些功勞,雖然他女兒是“罪魁”。

想到自己來到之後就甚少出現,似乎是因為當初給自己挖了坑之後非常心虛而沒有任何行動的村花,闫安搖搖頭。事實上,人生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這句話真的是有道理,在李村長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您就放心吧,有您帶領着,大家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闫安給予了最大的肯定,“以後我們就是考回去了,這兒也是我們另一個家鄉。別忘了,我還收了徒弟的呢,可不得盯着不叫他們墜了我的名聲。”

最後這個小玩笑逗笑了兩人,差了一輩的兩人對視而笑,似乎從對方的笑容中看到了彼此的意思。

闫安是個聰明人,她知道自己接下來該怎麽做,也明白村長找她來一趟的原因,欣然接受并且開始籌備。她得在接下來的時間裏,盡快将手上的事兒脫開,能教的都教給他們,安頓好才能去高考。

畢竟,她一旦考上去上學,跟石頭村可就沒多大聯系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