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秋收(三)

ps:

感謝“林棱”童鞋的聖誕帽帽

李氏看劉氏夫妻走遠後,便抱着雲舒去了主屋,一推開門,見水志誠正坐在床上發呆。

“他爹,發什麽呆了?太陽都快落山了!”

水志誠皺着眉看向雲舒母女,“她娘,你說我現在要不要去幫三弟幹活了?”

李氏無奈的搖搖頭,知道他老毛病又犯了,便故意板起臉道:“你要去就去,不過晚上可沒你的飯!”說完便轉身出門去了廚房。

雲舒還留在主屋裏,她歡快的跑過去,“巴巴,姑姑、肉肉!”

水志誠下床來,捏捏她的小鼻子道:“有沒有謝謝小姑?”

雲舒搖搖頭,水志誠皺起臉,摸摸雲舒腦袋道:“舒舒不乖,收了別人的東西就要說謝謝,知道嗎?”

雲舒點頭,水志誠抱起她往廚房去,“她娘,小妹真的送肉來了?你收了嗎?”

“為什麽不收?你中午不也吃了!”

水志誠幹笑兩聲,“那明天…?”

“明天我帶雲舒去幫大哥收稻子!”

“那我了?”

“你…你不是要去幫你三弟嗎?”

水志誠聽出李氏是在說氣話,自然不會計較。他尴尬的摸摸頭,嘿嘿兩聲,“那明天下午咱們怕是回不來了,家裏的雞和豬怎麽辦?”

Advertisement

李氏一聽,是啊,雞倒好辦,将吃食準備好放那裏,它們餓了自會去吃,就算一兩天不喂,也會上山找蟲子!但是豬怎麽辦?兩頭豬食槽不大,裝不了多少,一頓要添好幾次,就算先煮好了。總得有個人幫忙添食吧?

李氏将周圍可以幫忙的人過了一遍,附近還真沒有,只有作坊院子有幾個關系還不錯的,可是這大熱的天兒,家家都忙着收稻子,誰有空跑來跑去給你喂豬啊?

夫妻倆坐着發愁,雲舒也轉着眼珠子使勁想,李氏道:“要不…我去問問周伯娘,看她能不能抽空幫幫忙?”

“上午收稻子時我還見志昆了,他們也是今天開始。要收四五天,周伯娘要忙着做飯,還要曬谷子。估計沒時間!”

夫妻二人大眼瞪小眼,莫非真要留個人在家?留水志誠在家,李氏不放心,怕劉氏又拉他去做苦力,何況收稻子畢竟主要還是男人的活兒。自己一個人去也幫不了多少忙;可自己很久沒回娘家了,早就想回去看看,這可怎麽辦?!

“姑姑、喂豬,姑姑、喂豬!”雲舒突然喊道。

李氏轉頭看她,眼珠一轉,對啊!湯氏家有兩個人不用下地。一個人抽空來一會兒應該沒問題的。可是現在自家跟湯氏關系鬧得那麽僵,剛才又那樣落劉氏面子,他們能讓小妹來嗎?再說誰去找小妹說了?

李氏看看水志誠。搖搖頭:不行,他不會說話,湯氏更不待見自己。她又看看雲舒,唉!這丫頭要是再大點兒就好了!

雲舒看李氏那表情,稍微一想就明白她的意思。主動道:“媽媽,舒舒去、謝謝姑姑、肉肉!幫忙、喂豬!”

李氏一聽大喜。把雲舒拉過去,抱到膝蓋上坐好,“舒舒,知道怎麽跟小姑說嗎?”

“恩!”雲舒點頭。

“那舒舒先把娘當成小姑,說一遍好不好?”

雲舒想了想道:“小姑,爹娘去、舅舅家,明天、幫忙、喂豬!”

李氏很滿意,點點頭道:“你偷偷去找小姑,別讓奶奶看見了,她要是答應了就請她過來一趟知道嗎?”

雲舒點頭,從李氏膝蓋上滑下來,叫了聲“汪汪!”,小黃便立刻跑過來,搖頭擺尾的舔她的小手。

雲舒扶着小黃搖搖晃晃嘻嘻哈哈的往湯氏院子跑去,李氏夫妻站在廚房門口伸長脖子張望。雲舒先在湯氏院門前轉兩圈,院門沒關,院中空地上晾曬着今天收回來的谷子,小姑正拿着一把谷耙推推翻翻。

雲舒躲到大門邊,教小黃對着裏面叫兩聲,小姑聞聲看來,雲舒伸出半個腦袋,小手放在嘴前,比出個噤聲的手勢。正要出聲的小姑趕緊捂住嘴,往湯氏屋裏看看,喊了一聲:“娘,我給三哥送壺水去!”

“恩,去吧去吧!”

小姑跑進屋子一陣搗鼓,然後提了個小水壺跑出院子,雲舒早在院外等她了。

小姑跑過來,樂呵呵道:“小舒舒,幹什麽了?”

雲舒對着小姑招招手:“來、來,姑姑,我就告訴你一個人!”

小姑樂了,幹脆蹲下來,摸摸她的腦袋“小丫頭,丁點兒大,就學會咬耳根子了?!”

雲舒湊到小姑耳邊将方才的話說一遍,小姑想了想,“好,反正這兩天大姐二姐也不來,沒多少事兒!”于是她牽着雲舒的手來了她家。

李氏自雲舒走後一直站在門口尖着耳朵聽湯氏院子那邊的動靜,生怕雲舒摔着了,或是被湯氏欺負了。直到看到姑侄二人牽着手過來,心裏的石頭才落了地!

李氏幾步上前将小姑迎進屋裏,将事情前前後後說了一遍。小姑倒也爽快,絲毫沒有推诿,應諾道“二嫂,你放心,不就是半盞茶功夫的事兒?我給三嫂送趟茶水都要兩刻鐘了!”

有了小姑這話,李氏放下心來。第二天早上四點鐘,天還沒亮,雲舒一家便趕往舅舅家。

舅舅家一共有五十畝水田,五十畝旱地。每次農忙,特別是插秧、收稻子的季節都會請幾個短工,說是短工、其實就是李家大院裏那些地少的人家。

外婆鄭氏做事向來公道,插秧活兒不算重,每天每人五十文不管飯,收稻子每人每天六十文管午飯,且保證有肉有湯有茶水。李氏夫妻去,老爹水志誠自然是要下田的,李氏卻是不用,只需在家做飯或曬谷子。

曬谷子這活兒看似簡單,實際上除了少使些力氣外。并不輕松。曬谷子太陽越大越好,越烈曬出來的谷子越脆,碾出的米做飯就越香。因此大家必須頂着大太陽不停的将谷子攤開、鋪平、堆攏,谷子漸幹後推攏、加厚,騰出地方晾曬新收回的谷子。

李家大院中外婆家屋前的曬壩只有一百平米左右,還是由外婆家與小三子家共用的,肯定不夠。因此外婆家大部分谷子都是挑到晾曬場去的,就是小姨房子門口的那個大曬場,那地方至少有兩千平米大,曬個上萬斤谷子沒問題。

因此外婆給衆人分了工。舅舅負責割谷子、大姨父和老爹負責打谷子、二姨父負責挑谷子,外婆、舅母、舅母的娘負責做飯、燒水,大姨和李氏負責曬谷子。二姨雖已懷孕六個多月,還是跟着來了,她便負責看着幾個孩子和晾曬場。

這樣分工是有原因的,每個人負責一個環節,一是跟他們幹活的速度有關;二是要留意那些幫工。這些人雖都是鄰居,可正是因為是鄰居,對彼此脾性都很了解,偷雞摸狗、愛占小便宜的大有人在。

這些并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有前車之鑒的:比如有的打谷子故意随便打兩下就将草把子扔掉,晚上自己提着籃子背着簍子去收還剩不少的谷穗子;還有的幫忙挑谷子。挑到半路就用事先準備好的工具舀一小半出去,過後再來拿的;花樣繁多、不勝枚舉。

小姨懷孕已經五六個月了,天氣熱。她懶得動,便沒回來;孫武本就不會幹農活,自然也不會來。不過晾曬場邊上小姨的房子卻是管用,外婆早早的把那大大的堂屋整理了出來,晚上将谷子收在那裏倒也方便。不用挑來挑去。

只是這晾曬場并不是外婆一家的,而是整個李家的。李家的人可就多了。周圍幾個山溝幾乎都姓李,按理說這晾曬場大家都可以用。

幸好那些早早分出去的旁支,自家蓋房時,不管有沒有院牆,都會在門前整塊平地出來當曬壩。他們的田地一般也不多,最多不過十幾二十畝,晾曬自家的糧食夠用了。

可凡事都有例外,比如說李家大院裏的某些人家。他們都是李家五代之內的旁支,盡管家家門前都有曬壩,但有的人就是不想讓外婆家順心,比如說李如鐘家、唐多智家、癞子李家,還有就是張嬸的兒子李如斯夫妻。

李氏三姐妹帶着孩子們辰時才出發往晾曬場去,一到那場子,衆人就傻眼了。

只見近兩千平米的晾曬場上牽起數條長長的布繩,将大大的晾曬場分成一塊兒一塊兒五十至一百平米大小的區塊,每塊正中擺着各式各樣的東西:有凳子、椅子、衣服、籮筐、背簍等等,甚至還有一把夾火鉗!

三姐妹看呆了“這是在幹什麽?”

一旁唐多智的媳婦李如香抱着個半歲大的女孩笑嘻嘻的迎上來,“大姐、二姐、三妹,你們才來啊,看看、看看,地方都被他們占完了!我要不是跑得快,說不定也只能幹望着了!”

“如香姐,這都什麽意思啊?什麽占完了?”

李如香瞪大眼睛,驚訝道:“哎喲,你們還不知道啊?這晾曬場是公用的,大家為自家有個地方曬谷子,早早來就占了位置。喏!圈起來的地方就是已經被占過的地方,這樣大家都不用搶,和和氣氣各曬各的,免得以後又有人說誰偷了誰家的谷子!”

李如香說到最後一句話時,語調變得陰陽怪氣,那表情神态明顯就是故意說給李氏三姐妹聽的!

大姨一聽,立刻瞪大眼,雙手叉腰厲聲道:“李如香,什麽偷谷子?你可別沒事兒找事兒?”

李如香顯然有些怕大姨,趕緊調整表情,讪讪的笑道:“哎呀,大姐,別生氣嘛!我也是聽別人說的,不關我的事!我先回去看我的地界去了啊,你們忙、你們忙!”說完便一溜煙的跑了。

雲舒注意看她去的位置,正是晾曬場上最平整最大的那塊,哦!不,是兩塊!且離得老遠,但位置都是最好的!看樣子最先占位置的多半就是她了!切~~這李如香,真不愧是唐多智的娘子,夫妻倆一樣奸詐狡猾!

怎麽辦?三姐妹站在晾曬場邊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是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