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創征知書院

在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對明夷的畫處于最高熱忱的時候,明夷發出邀請,更是利落的讓人收起畫。

都沒有看過明夷的畫,沒想到明夷,這就準備離開。

無論是真正想收藏明夷所繪的畫,亦或者是的确好奇明夷所開書院的人,這個時候都連忙道:“既然明姑娘邀請,我們不妨一道去看看,難得大家彙集在一起。這樣的好畫不多看看,實在可惜。”

說來說去,大家更多的是沖明夷的畫,而去想看看明夷要挂這七幅圖的書院裏。

“馬車已經備好諸位願意一道前去,那自然再好不過。”明夷面帶笑容的,繼續邀請這些人。說好的要多請幾位名家大儒,明夷得說到做到。

征知書院,名字都取好,現在差的就是先生,其實前明很多大家都因為對大清的不滿,所以根本不願意為大清效力。

就算玄烨開了博學宏詞,依然有很多人不吃玄烨這一套。可是教書育人,這等事情,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那些人有着和旁人不同的想法,或者說并不一味的接受大清給他們立下的規矩。

心中懷着對大明的敬重,可是他們也不清楚,現在事情已成定局,再不是他們可以改變的。

明夷相信在很多想法上,一旦相互交流起來,一定能達成的共識。

這一切就等着一個機會,如今明夷拜太皇太後所賜擁有了這個機會,定然不能就這麽浪費。因此明夷得把人吸引過去。

畫,這樣畫出百姓不易的畫,就是明夷抛出去的誘餌,只要把人引誘進去,往後明夷自然有辦法讓他們舍不得離開。

“那我們都去,一定得去。”考慮再三還沒看過明夷所畫的畫的人,不約而同的表示,不就是換個地方欣賞明夷的畫作嗎?去肯定得去。

“也好,除了這些畫之外,之前我久居香山寺,也有不少類似香山寺進香圖的畫,一直沒有機會拿出來,諸位不妨一道點評。”明夷覺得這還不夠,看過這七幅畫,雖說有一定的誘惑力,明夷一直沒有拿出來過的畫,反而可以讓他們更加心動。

果不其然,那些還在思考究竟值不值得為了再多看幾眼明夷所畫的這七幅圖,一道随明夷去所謂的征知書院的人,此時此刻毫不猶豫的道:“明姑娘邀請,那我們打擾了。”

誰知道明夷手裏還有多少的好畫,在這個時候有機會能夠多看看明夷所畫的畫,或許能讓人有所得,怎麽舍得就此放棄。

“那就請諸位随我來。”丢出誘餌的明夷,最巴不得越多的人跟着一道去的好。

全部的話都交給七巧玲珑拿着,明夷在前面帶路,引着大家一道走向征知書院。

書院建在城外,地方是明夷一起選定的。馬車停在山下,人從車上下來。

依山傍水是個十分适合讀書育人的地方,門口石碑上刻着的征知兩個字,有人道:“所謂征知,可是選自尚書?”

“正是。心有征知。征知則緣耳而知聲可也,緣目而知形可也,然而征知必将待天官之當簿其類然後可也。五官簿之而不知,心征知而無說,則人莫不然謂之不知。讀書者本就是在不斷探索,追尋問題的道路上,活到老,學到老,當如是。”

“我希望進這座書院的人,無論是學生或者是先生,都有一顆求知的心,能夠多問為什麽?人只有不斷的探索,才能不斷進步。若是止步不前等于退步。”

一群走來的人大體有二三十個,誰也沒有想到明夷會說出這樣的一番話來。

多問為什麽,不進則退嗎?

細細一想極有道理,像他們活到現在的人,比誰都更清楚能夠擁有今天的名聲并不是意外所得的。

那些年裏,他們曾經多麽努力的學習,又是多麽努力提出各種的問題,以讓自己解除心中的困惑。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孔子所雲,亦是我輩學習的楷模。”明夷說到這裏,所有人更是靜默。

很多問題其實大家心裏都有數,沒有提出來,很多時候是因為暴露出來的問題,或許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麻煩。

“如今這天下容得多問嗎?”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大清自入關以來怎麽對待漢人的在場的人都心裏有數。

“留發不留頭。這是想讓我們漢人都和他們滿人一樣。”有人更是憤憤的說出這樣的一句話,神色之間充滿了憤怒。

一陣輕咳聲,算是提醒說話的人都注意點,千萬不要忘記明夷是什麽身份,莫要覺得明夷提出那樣一些看起來好像對他們很友善的問題,就真的和他們是一樣的人,這一位可是滿蒙的結合,并不是漢人。

“大清實施的這些政策的确慘無人道,為此心生不滿,怨恨有什麽不對,但是,讓他們來改變我們為何不想辦法改變他們。諸位也說了,滿人和漢人,漢人幾何?滿人才幾何?”以人數來論的話,定然是漢人比滿人要多得多。

“如果在明顯漢人比滿人多的情況下,都能讓滿人改變漢人的想法,要自我反省的難道不是在場的諸位嗎?”明夷既然打開了話匣,就沒有不說下去的,要是不把這些人忽悠上船,就明夷一個人能幹什麽?

聽完明夷的話,很多人面面相觑,也是拿不準明夷究竟站在哪一邊?

明夷的身份大家都已經知道,分明是滿蒙聯姻的血脈,當年在明朝之前蒙古人一統天下,當時也是令天下人不敢忘懷的欺壓時刻。

真要說起來,滿人也好蒙古人也好,在場的諸位打從心裏差不多都是一樣的态度,并不看好。

“我知道諸位心中的困惑是什麽,無非是我的身份,我一個滿蒙聯姻的蒙古格格,更算是皇帝的女人,在你們看來,雖然我無名無份,不見得我不會是皇帝特意放出來的餌。你們會對我心存防備,理所應當。”

“可是我想告訴你們,對于大清的制度,很多政策我都心生不滿。雖然我不滿的理由和在場的諸位有些差別,但最終說來也算殊途同歸。只要最後能達到的目的一致,原因果真就重要?”

明夷并不畏懼的,把這些人心中的困惑全部都道破。相互之間并不熟悉,很多人心中存着的疑惑,也不會輕易的說出口。

皇家的事本來就不是他們這些普通人應該摻和的。

皇帝的女人有名分也好,無名份也罷,都應該少管。

但是他們從未想過明夷竟然如此的了得。妙筆丹青畫得栩栩如生,如今這諸多大家中,能畫出這樣令人感同身受的話并不多。

都說觀畫如看人,明夷能懂天下百姓的喜怒哀樂。定然不會室內等卑鄙無恥,等同于欺壓他們的八旗子弟。

“先前聽說明夷格格上折狀告八旗子弟,致使朝廷徹查滿州八旗,更是換下一批不作為的官吏,這麽多年來,八旗子弟如何欺壓我們漢人,我們都清楚,不是沒有人上折轉告過,但是都被人壓下了,也讓我們覺得如今這天下已經是滿人的天下,想讓我們這些漢人過上好日子,只有一個可能。”

所謂的可能當然不會宣之于口,落人于柄。

在場的聰明人全都心知肚明,看破不說破,不過如此。

“是啊,誰都清楚什麽叫魚死網破,真要是被人逼到一定的地步,便怪不得旁人拼個你死我活。天下想要安穩,如果不能安撫這個天下的漢人,終将這個天下做不完。元朝為何而亡,前車之鑒,難道不該吸取教訓?”明夷将這些人不敢說出口的話,勁都說出來,言語之中充滿了譏諷,沒有人想到明夷膽子那麽大,這樣的話也宣之于口。

明夷面對這些人詫異的目光,不以為然的一笑,“讓諸位見笑了,一時氣憤,便不由自主的說了這些本不該多說的話。”

“我們什麽都沒聽見。”有人配合無比的說出這一句,明夷笑開了,此時已經來到幾處院落前。

要說山下的石碑看起來十分簡陋,來到書院前,看到偌大的院落,山清水秀的地方,建築看起來也分外的和諧。

站在正門之前一眼看不盡究竟有多少的院落,驚嘆之聲道:“好大的書院。”

“諸位請入內細看。”當然得大,明夷辦起這個書院可不是打的小算盤,要是不想想辦法一氣建成這麽大的書院,怎麽可能支撐得了她将來繼續要幹的事。

這個時候門口也早有人迎着,為首的人,當然就是燕齊。

想起明夷方才所做的畫,一照眼就認出燕齊來。

“這是方才名姑娘畫中所畫的人。”指着燕齊而問,明夷坦然地承認道:“正是。”

“明姑娘将他的氣度畫得絲毫不差,一眼便讓人認出來。”你一言我一語的打量着燕齊,也誇贊起明夷來,燕齊莫名。

明夷并沒有要為燕齊解釋的意思,現在也不是解釋的時候,等燕齊看完的畫自然就會知道,因而明夷給他一記稍安勿躁的眼神,請一衆人都往裏去,她這書院大得很,說來這麽多年畫的畫也不足以讓明夷把書院每個房間挂完。

提到這回事,明夷還顯得有些難過。畢竟沒能把該挂的地方挂完,對明夷來說就算一種失敗,接下來,明夷得參考每個地方專門畫配對的畫。

“果真都挂滿了畫。”一進屋大家就看到屋裏的畫,各自分開湊過去看着明夷的畫。

當然也好奇地詢問明夷,剛畫的這七幅畫,挂在哪兒?

“這一處是征知書院的正院,就挂在廊前。”明夷都想好了,每一個來到書院的人都應該第一眼看到這七幅畫。

承載着大清如今諸多百姓情形的畫,應該讓這些将來的國家棟梁都睜大眼睛好好的看一看,想将來能夠出人頭地來到書院,是不是也應該為國為民多做一些事?

有些東西就應該刻進人的骨子裏,永生永世都不要忘記。

聽到明夷竟然要把畫挂在前面走廊之上,多少人張大嘴巴很想提出反對的意見。

“于諸位來說我的畫算是神來之筆,但對我,我只是想把我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畫出來,也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或許還能喚醒一些人,如此而已。”大抵對于畫的定義不一樣,因此做法也會有些不同。

明夷的話對很多人來說等同于收藏的藝術品,可是在明夷看來,這就是一幅尋常表現大清百姓生活的畫罷了,不必過于看重,若真是畫有什麽損失,再畫一幅就是。

“諸位可以随便看,随便走。若是看累,走累了,前面準備了一應茶點,若不嫌棄,不如一道品茗用些點心。”明夷看到其中的人早就叫她挂在一旁的字畫勾得走了,含笑地說來,讓他們放開去走。

四下的準備,明夷等着他們去發現。

聽着明夷大大方方讓他們可以到處閑逛的意思,顧不上管明夷為何能讓他們到處閑逛,不過,逛就逛,誰怕的誰。

各自散去,想看看這征知書院到底有多大,明夷手中有多少好畫。

一下子人都不見了,燕齊這個時候上前道:“讓他們随意閑逛?”

“随意,裏面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名家大儒,可得睜大眼睛瞧瞧,用一些東西能最快識別一個人,挺好的。”明夷說得意味深長,燕齊有什麽不明白的,佩服的作揖。

明夷的主意正,做事有章程,張馳有度,拿捏着人心,一點都不敢松懈。

“他們逛他們的,我們去喝茶。”早準備把人請來的,一應喝茶的工具自然也備好,各種各樣的好茶,明夷從來不缺,今年最好的茶,從進貢的那一批裏,玄烨早早送到靜宜園,明夷每回瞧着那些茶,就想起玄烨那張臉,幹脆讓人收起,一樣都不要。

自己喝的茶,明夷果斷的讓喬幽準備。

不過,今天請人那麽大的場面,她不想喝,卻必須拿出去請人喝,沒理由丢着茶葉壞了,正好這些好茶,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現對客人的看重,明夷需要這些客人,豈有不多表現表現的道理。

征知書院,幾乎覆蓋半座山,其實此處原本也是一座書院,只是因為經過王朝的更疊,或因人才的流逝,又或是因為戰亂,書院敗落。

明夷讓喬幽找地方的時候,要求地方得大,喬幽讓人找了不少日子,最後選定此處,不得不說,這裏确實不錯,山青水秀,至少明夷很是滿意的。

之後如何在原書院上修起書院,明夷圖樣都畫好了,具體怎麽操作,自有建房的專業人士,哪裏用明夷操心。

而在書院之中,有一處花園,裏面布局的十分雅致,可以讓人在此休息,正值春來,園中有些花開始冒綠,也有一些含苞待放。

園中有一棵大樹,也不知有多少年的歷史,枝大樹茂,坐在樹下喝茶品茗,再是自在惬意不過。

明夷請燕齊坐下,突然地說起道:“像你們男人,是不是有需要的時候,你們就不會把所謂的規矩放在眼裏,反過來,若是不需要的時候,規矩會大如天?”

燕齊怎然聽着一頓,随後連忙地道:“于我而言,規矩不規矩的,不殺人放火,也不曾謀財害人,觸及王法,不守也罷。”

“啊,這個問題不應該問你,畢竟你同他們不一樣,拿你來衡量世上男人給女人定下的規矩,不太準确。”明夷說到這裏,亦是微微一笑。

與燕齊從第一次見面,燕齊看到明夷的時候,燕齊的臉上就沒有見到陌生女子所帶有的獨有審視。

眼下這大清朝,自宋朝朱理學說盛行,幾乎将女子打壓至極致,男人和女人,七歲不同席,動不動就說女人不守婦道,這個不許女人做,那個不許女人。

三寸金蓮,更是惡習,男人說是喜歡那樣扭曲的美,實際上呢?

纏足後的女人,根本連走路都費力,無法是想把女子困在方寸之間,明夷有幸見過三寸金蓮,那完全被折壞生長的腳,明夷想起來都覺得觸目驚心,不過,有些話以前明夷縱然及有不滿,不願意惹麻煩,終究不能輕易說出口。

如今,不一樣了,

既然她僅想太太平平的過日子,沒有人願意讓她過,她便不過這安穩的日子,自保重要,她不能改變她現在的處境,若能改變天下人的處境,有何不可?

但也正是因為朱理學說盛行,男女之別,明夷沒少聽人說,好在滿蒙對這樣的規矩并不算太看重,不過該守的,依然得守。

明夷見過許多的男人,每一個縱然嘴上什麽話都不說,也會用眼神無聲地提醒明夷,男女有別,有男人在的地方,像明夷這樣的女子,就應該注意避嫌。

但直到現在,明夷并沒有從燕齊的眼中看到這一點,因此,明夷想和燕齊論起男人和女人的事來。

燕齊聽着聽着,不能不說,明夷算是在誇贊他了,“或許是因為除了所謂的規矩,其實都不如生活更實際。”

說得也對,富家出生的女子才有資格纏足,像那些一般的窮苦人家,多少人為了吃一頓飽飯費盡心思,家裏能多一個勞動力,誰會作死的把孩子纏足養在家裏,莊戶人家,指着天吃飯,恨不得多長幾手雙,多幹點活,怎麽可能願意白養一個孩子。

明夷笑了笑道:“天下間務實的人不少,也總有太多吃飽撐着的人。”

那麽說更是沒錯,要不是因為有太多吃飽撐着沒事幹的人,怎麽會有那麽多的勾心鬥角和諸多的打壓別人以表現自己能力的事。

“眼下天下百廢待興,有很多事等着他們去做。實在不行,倒不如為他們找點事。”燕齊給出主意,明夷贊賞的點頭。

細細說起一些事情,等到參觀完書院內的畫出來的人,雖是意猶未盡,見到明夷和燕齊,坐在那裏喝茶,頗覺的惬意。打着招呼的走過來,明夷和燕齊都站了起來,“諸位先生看得如何?”

詢問頗是客氣,其中一個五十來歲的男子道:“好,明姑娘不僅擅創作,臨摹得也是栩栩如生。”

“早些畫技尚未有所成,故時常臨摹名家大儒之作,為的不過是身臨其境,學習名家名作的筆法。”明夷坦然承認,那些年來畫技沒有進展的時候,她就是那麽臨摹名家大作,之後慢慢的一點一點的成長,才有今天。

“諸位逛了半天,想必又累又渴,請坐下喝杯茶,吃些點心。”随着明夷的話音落下,自有婢女和內侍上茶,好在這花園之中,雖然沒有桌椅卻可以席地而坐。

都是名士,也不計較那些虛禮,接過茶坐下,你一言我一語地讨論起明夷的畫作來。

不同的畫,畫成之時,明夷的心境想必也是截然不同的。

有些畫一開始表達的情感并非如同他們看到的一樣,現在正主在這豈有不問個明白的道理。

你一言我一語的說的不亦樂乎,和明夷越交流越明白,明夷不僅畫技高超,更是飽讀詩書。當世大儒之作,明夷全都看過,娓娓而談,更表露出對他們的推崇。

“我這征知書院,不同于太學,諸位不介意,往後不如常來此談經論道,著書立作,閑來若是想培養幾位弟子。亦可将你們的弟子帶來。不怕諸位笑話,我這裏不僅僅為育人,也為讓天下人,都能多問為什麽。前明的許多算術,不知在座的諸位有哪些比較精通,我想讨教。”明夷誠懇的表現出想向人學習的态度,希望能夠有一位能夠站出來指點迷津。

“明姑娘也喜歡算術?”聽到明夷竟然還會鑽研這等并不為世人所接受的科目,不少人都有些好奇。

“喜歡的。算術不僅可以用于算賬,如制作武器,建築房子,哪一樣又離得開算數?只是沒有想到這些年來随着朝廷定下科舉,而且固定四書五經,曾經其他科目一都被舍棄,除進士外,竟然不為世人所喜。朝廷不重視贏得天下百姓自然更不願意去學。”說到這裏,明夷頗是嘆息。

“想唐詩宋詞,如今當事可有能匹敵之?帝王專權,只想如何控制這個天下,卻從來不想随着帝王的專權,也會造就整個天下無法更進一步。春秋戰國,雖曰禮樂崩壞,但百家争鳴,現一代文化盛世,諸子百家,至今仍令我輩心之向往。我雖為滿蒙之人,卻一樣極喜于這種燦爛的文化,更希望能再現一代文化盛世之狀。”

提到唐詩宋詞,百家争鳴,不少名學大儒都認同的點點頭,那樣文化的盛況,多少人同樣恨不得能夠身在其中,不到感受那璀璨的文化歷史時期,可惜終是他們生得晚了。

“諸位若是不嫌棄我這征知書院廟小,我想請諸位一道留下,雖不知能否再現諸子百家,唐詩宋詞之盛況,但吾輩只要努力,成與不成,算為天下人開了一個好頭。莫讓這天下的人只以為四書五經最佳,而不知諸子百家,各有所長,皆為我輩當習之經典。”

如果從一開始明夷就和他們提出邀請,希望他們能夠留下一起談經論道未必見得這些人會答應,但是看完明夷的畫,又和明夷剛才有過一番交流,意識到明夷是女流之輩不假,卻也是有真才華的人。

說起唐詩宋詞百家争鳴,明夷神情之間透露出來的向往,情真意切,也讓他們不由自主的為之動容。

其實誰人不想能夠再現一代文學繁華,認認真真做學問的人,也希望能夠讓更多人明白他們一份心意。

“諸位可以放心,在我這征知書院內,諸位的吃住我都包下了,不過,若是來日有了學生,學生求知問解,望諸位不吝賜教。”明夷很清楚人的擔憂是什麽,先一步道出她的意圖,讓他們可以放心。她所圖的是他們的本事,為此,可以做很多事。

“明姑娘一番盛情邀請,我們就當仁不讓了。正好這麽多人都是為明姑娘來此,有緣相聚也是各自的福分。不過我們的有言在先,哪一日我們願意走了,明姑娘不能攔着。”誰也不能說能在一個地方待多久,若是有一天當真要走了,明夷可不能說不讓。

“這是自然,我這書院諸位可以來去自如,我絕不強求。”明夷又不是那種強人所難的人,就算要留人,必須也是憑本事讓人心甘情願的留下,怎麽能強迫于人。

縱然心裏還有些不安心的人聽到明夷真誠的保證,都覺得可以試一試。

“明姑娘的畫我們能不能拿來觀摩?”願意留下的人雖然是被明夷的一番話打動不假,也還有其他的原因,明夷的畫就是最大的誘惑。

“自然可以,我這院中所有的畫,諸位都可以随時拿去觀賞。”畫本來就是給人看的,能夠用這些畫收攏住這裏這麽多的名家大儒,對明夷來說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明姑娘把畫全都挂在書院之中,看樣子是不打算賣的?”其實明夷的畫畫的好,因此也會有人想要收藏。

“雖然不賣,可以贈。”明夷俏皮的說了這一句,把一群本來以為怎麽都不可能得到明夷的畫的人,心都勾起來了,望向明夷。

明夷認真地道:“并非虛言。所謂士為知己死,我這畫贈給知己又有何不可?”

畫是不會拿出去賣的,送人很有可能,明夷倒想看看有多少人把她畫的主意。

但有所圖,明夷自然更容易索取。

相互之間你來我往,各取所需,再好不過。

“果真?”明夷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多少人的心都動了。

明夷很肯定的點頭,“雖非君子,但我一言九鼎。”

要的就是明夷這一句話,一群人笑呵呵的道:“不瞞明姑娘,你的這些畫頗讓我們愛不釋手。許久沒看到像明姑娘這樣能畫出這等讓人感同身受的話,又十分的務實。難過也罷,高興也罷。都能讓人共情。”

誇贊明夷的畫技出神入化,明夷總要謙虛一二,“諸位過獎了,我的畫技應該多學,希望能有機會得到諸位的指點,讓我再進一步。”

總的來說,就算被人捧着,明夷也不忘同樣回捧着他們。

“諸位有何要求,住在書院的期間都可以找這位燕先生,他會盡所能的滿足各位。”再怎麽奉承也不能不把最重要的事情說清楚。

明夷不可能時時刻刻留在征知書院,掌管書院的人暫時定下燕齊,燕齊分明一直只想當一個賬房先生,怎麽也想不到明夷給他的重擔越來越多。

都被明夷推出來了,唯有硬着頭皮上。燕齊見一禮,一群人進來的時候和燕齊僅打了一個打招呼,現在知道燕齊竟然是明夷派來掌管書院的人,也就是說往後他們打交道的日子長着。

各自客氣的打一個招呼,燕齊順勢的道:“各位逛一天也累了,休息了這一會兒,不如一道用個飯?”

大半天過去,雖然在喝茶的過程中吃了點點心,那也不足以填飽肚子,應該上正餐。

“是我考慮不周,一時忘記諸位逛了一天,費力頗多,定是餓了。膳食都準備好了?”飯肯定是有備的,什麽時候吃是另一個問題。明夷問起一旁的豐登,豐登連忙地道:“格格,備好了。”

“正好,諸位一道請。”明夷起身相請,不說餓真沒覺得,被明夷這麽一提,所有人的肚子不約而同的發出一陣咕咕的叫聲。

肚子不争氣的一叫在明夷的面前失了顏面,不少人面上都讪讪。

“民以食為天,若是諸位不懂饑餓,那才是真正的有悖常理。”明夷明白這些人心中的想法,為他們開解一番。不好意思的人聽到明夷的話後又覺得在情在理。

對于明夷能在關鍵時候顧及他們的心情,還能為他們開脫,自然博得不少人的好感。

誰也沒有想到,一個蒙古格格不像他們之前見到的八旗子弟一樣,嚣張跋扈,目中無人,反而飽讀詩書,知書達理。

妙筆丹青,引經據典,連諸子百家也能信手拈來。這樣的人的确有人才,為何不能和她交好?

相互之間各自對視了一眼,不約而同的做了一些決定。

看一看,征知二字取得妙,明夷又似有雄心,雖為滿蒙的血脈,并不一味說大清好話,交談的言語之間更透露出對大清很多制度的不滿。

反正他們可以來去自如,并不在乎明夷究竟為什麽把他們彙集在此處。

所謂日久見人心,無論明夷打什麽主意,早晚有一天會暴露出來,不必急,不必急。

明夷把人請到此處,好畫讓人賞着,好酒好菜讓人吃着,住的地方也安排得妥妥當當,讓人賓至如歸,挑不出半點錯來。

一應安排好之後,明夷才回靜宜園,三個多月不見的玄烨竟然在靜宜園等着她,明夷并不意外玄烨的到來。

今天明夷所作所為,玄烨不可能不知道。知道了更會好奇明夷到底想做什麽?

身為皇帝,明夷突然建起書院,更請這麽多的名家大儒前往她的書院相聚,期間明夷和那些人說的話,可以确保,定是一字不落的傳到玄烨的耳朵裏。

聽到這些話,玄烨要是不來找明夷,那才怪的。

“都退下吧。”明夷吩咐人全都退下去,她和玄烨之間的事,怎麽争怎麽吵,不必牽連旁人。

如今明夷見到玄烨連禮都不行,直接把跟随的人打發,玄烨的臉色看起來好像很平靜,更像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誰人心裏不犯怵?明夷大發慈悲讓他們退下去,一個都不想停留。

期間林興瞄了玄烨一眼,玄烨是同樣的意思,因而林興乖乖的退下去。

“皇上。”明夷打發完人,這才按規矩給玄烨行禮,玄烨凝望着明夷,“明夷,你究竟要做什麽?”

“也沒什麽,只是做一些從前一直想做,但又覺得太麻煩了,會讓我不好過日子的事。”沒錯,有些事有些問題明夷不是今天才發現,在很早之前,明夷就看到了這些不公平,心中有着不滿,可是那個時候想講明白,想要改變太難。

一旦走向那條路,這一輩子明夷都沒有寧靜的日子過。

從本質上來說,明夷是個不喜歡自找麻煩的人,能夠太太平平的過日子,這一輩子明夷也可以肆意過日子,明夷下意識去忽視那些存在的問題。

然而明夷所有安靜日子,快樂的日子都叫玄烨一手摧毀了,既然如此明夷就不想再委屈自己。

改變不了自己的局面,無法捍動皇帝是嗎?她且試試改變那些或許會有很多磨難,卻能夠改變的事,順便,加重自己的籌碼。

明夷不想再讓玄烨因為任何事情,任何原因再有強迫她機會,一點都不再想。想達到這個目的,明夷如果沒有足夠的籌碼又憑什麽?

作者有話要說:明夷:放開思想,一起探讨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