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變形計》
來的時候姜江就發現這地的每家每戶都種着各種各樣的水果,與村民交換食物的可行性不高,交換一些米倒是有可能,但肉這些還是需要他們賺錢來買。
所以姜江提出不同意見:“水果這些只有帶到鎮上的集市去賣才好賣出去,村民們不一定會和我們交換,畢竟我們有的水果蔬菜他們也有。”
她這麽一說,宋以辰覺得也挺有道理,一時之間有些卡殼了,想不出什麽好辦法:“那怎麽辦呢?”
陳南拍了拍手,吸引大家的目光看向他,總結說道:“朋友們,我們目前最缺的是米,米缸裏現在一顆米都沒有了,蔬菜我們有,但不能只吃蔬菜呀,對了,我們還需要肉。當然,我最需要的還是錢,有了錢以後我們想買什麽就買什麽了。”
這才剛開始,大家倒沒想着向節目組尋求幫助,而是開動自己的小腦瓜思考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林戚戚想了想說道:“要不我們先去問問鄰居,可不可以交換,再決定待會兒去不去摘水果?”
這詢問也花不了多長時間,問了還有可能得到驚喜的結果,即便被拒絕了,對自己沒什麽損失。
姜江小雞啄米似地點點頭,贊同林戚戚的主意,“我覺得可以,能行的話,我們先換一點米,如果不行,我們再想辦法掙錢。”
商量好後,一行人決定采用就近原則,直接向鄰居詢問一下可不可以借一些米,差不多足夠一天吃的量就好了。
這離中午吃午餐的時候差不多還有三個小時,想要快速賺錢來買米,這鄉裏鄉村的,難度有一些大。所以大家決定向鄰居借一點米,這是大家能夠想到的比較适合的方法,等家裏買到米後再還回去。
伴随着清晨的微風,臉上迎着一絲絲涼意,幾分鐘後,五人來到了鄰居家。
早就知道旁邊住進了幾個明星,鄰居大姐見到他們來自家串門,很是歡迎,臉上洋溢着熱情的笑容,邀請他們進屋,并高興地端出自家種的水果來招待這群遠方來的朋友。
看着桌子上的芒果、草莓、還有一個沒切的菠蘿,五人對視一眼,好了,用水果交換這條路行不通,還是借的可能性比較高。
互相寒暄聊了幾分鐘的天後,然後能說會道地陳南率先站了出來,臉上帶着親切卻又有絲窘迫的笑容,開始說起他們的來意:“大姐,我們家沒米了,可不可以向您借一點米,等我們買到米後,再還回來。”
“這個……”鄰居大姐有些猶豫,倒不是不願意借米給他們,只是前兩天有個人告訴他們這些村民說,這群明星是來鍛煉自己的,就是要吃苦,要多多為難他們一下,幫助他們就是“害”了他們,對了,這節目似乎叫什麽《明星變形記》。
鄰居大姐沒怎麽看過綜藝,唯一看過的就是《變形記》,說是城裏孩子和村裏的孩子交換地方住,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Advertisement
不過看着這群俊男靓女的,大姐頓時屋子都亮堂了許多,眼前更是一亮,臉上樂開了花兒。內心善良的大姐也不想難為他們,而且她也覺得吧,借點米沒什麽,上升不到“害人”的程度。
鄰居大姐往他們身後看了一眼,感覺其中有一個有些眼熟,似乎就是那天的那個男人。于是大姐用手指了下明星們的“大家長”導演說道:“那個男人說不要我們輕易幫助你們,要為難你們一下。”
攝像師也适時的把鏡頭對準了導演。
聽大姐這麽一說,這群明星們很快反應過來導演和村民們肯定做了什麽不為人知的“交易”,專門為難他們。
“好啊,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導演。”大家怒目控訴導演。
導演沉默。
按着他的設定,第一關缺米這個,要麽是明星們辛苦去田裏勞動摘水果來交換米,要麽是向村民表演個節目再借到米,這些都是綜藝看點,結果什麽都還沒開始,就被鄰居大姐給拆了臺。
宋以辰腦筋轉得很快,連連舉起手裏的盆,又把莊華老師推了出來,道:“導演說的話不算數,莊華老師才是我們的‘家長’。”
雖然出門之前并不确定能不能借到米,但是裝飯的家夥可沒忘記拿。
趕鴨子上架的莊華老師還有些懵,緩了緩神,才禮貌地說道:“大姐,可不可向您借一點米,等我們買到米後,立馬給您還回來。”
“當然可以啦。”鄰居大姐心裏早就答應了,拿着不鏽鋼盆,開開心心地就去了廚房,“等我一下,馬上回來。”
大姐的速度很快,沒過一分鐘,就端着滿滿一盆米出來,見狀,莊華連忙擺擺手,說道:“大姐,不用這麽多,只要兩頓飯的量就可以了。”
另外四人同樣也是這樣想的,齊齊擺手,“謝謝大姐/阿姨,用不了這麽多。”
他們相信自己一兩天的時間還是能夠賺到錢買到米。
又是一番推脫,好說歹說後,大姐才很是遺憾地把米倒回去了一些,“不夠再來找我啊,我家有很多米,管夠。”
臨走之前大家還是一起向鄰居表演了一個小節目,把大姐逗得直笑,也算是完成了導演需要的綜藝KPI。
大姐爾康手狀,戀戀不舍地道:“有空常來我家玩呀。”
中午要吃的飯解決了,但是還差錢買肉。從鄰居大姐那裏得知,鎮上的集市每隔一天才開一次市,正好今天不開市,明天才開,剛好給了明星們一天時間休整以及摘水果,但也就是說今天掙不到錢買不到肉了。
肉食愛好者姜江提問:“那我們今天都吃蔬菜嗎?”
按照這個計劃,不僅今天會付出不少的勞動,還一天都沒有肉吃,時間可能還要持續到第二天中午,想想就令人退縮。
陳南一想只吃素肯定不行,還吃不飽,說道:“是啊,我們兩個年紀大,能熬,但是他們三個小孩可不行,尤其是辰辰還在長身體呢,正是要吃飽喝足的時候,只吃蔬菜配白米飯可能沒一會兒就餓了。”
這一讨論,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十幾分鐘,就在大家愁眉不展的時候,穿着黑衣的導演又從角落裏冒了出來,手裏還拿着一個錦囊。
導演王澤極力維持着一個面無表情的冷漠的神情,嘴巴一張一合地說道:“這裏有一個賺錢妙計,你們需要嗎?”
聞言,大家對視了一眼,姜江問道:“這個妙計能讓我們今天賺到錢嗎?”
導演冷漠點頭:“當然可以。”
大家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莊華分析道:“這個錦囊說今天就能賺錢,那麽明天也有可能賺錢,我覺得可以要,而且我們也想不出什麽辦法了。”
陳南也跟着點頭,“我覺得可行,我們攢着錦囊也沒什麽用……”
宋以辰接過話道:“對,錦囊妙計要用了才是妙計,沒用就什麽都不是了。”
“……”
沒有人提異議,最後大家派出新人嘉賓姜江去拿錦囊。
姜江站起來,來到導演面前,道:“我們的一致決定是——要這個錦囊。”
小小的紅布包裏,只放着一張小小的紙條,姜江捏着紙條念上邊的字:“水塘裏不僅種着荷花,裏邊還養着不少魚,村民們經常去水塘買魚。”
那就是捉魚賣魚咯。
這個水塘是這個小村莊裏唯一的一個養着魚的池塘,村民們要麽會去河邊釣魚,要麽圖方便直接就去池塘買魚。
一開始導演在介紹小屋“家産”的時候就提到過這個水塘,但導演有意沒細細介紹水塘,只說了裏邊種着荷花,嘉賓們能想到水果地裏有水果,倒沒反應過來荷花塘裏還養着魚。
得到了提示後,大家就決定去池塘看看,沒準過會兒就有人來買魚了。
這個池塘離小屋還有點距離,走了約莫十來分鐘,才到達目的地,入眼的是一個很大的池塘,裏邊一片片荷葉,隐約間已經能看見一些荷花露出了尖尖角,十分小巧好看。
來到池塘邊的茅草屋,就見到好些個村民還有小孩兒在這裏等着,似是打算要買魚。
其實嘉賓們不知道,一般大家要買魚的話,就直接下水塘捉魚,然後自覺給水塘主付錢。但來之前,節目組就和這裏的村民商量了一下,讓明星們自己下塘去捉魚,在明星手裏買魚,以增加節目的趣味性。
節目組這麽一說,村民們也覺得很有趣,而且他們聽村裏的大學生說這些捉魚畫面将來還會在電視上看見,也就是說他們能比觀衆們還要先看到,那可真是太棒了。
所以大家早早地就在水塘邊守着,都打算來買魚,順便近距離看看明星,如果能上電視那就更好了。
水塘邊的茅草屋裏早已經為大家準備好了水鞋一體服,五人換裝完畢後,再向村民們簡單了解了一下要買多少魚,然後一起下水。
水有些涼,即便換上了捕魚的衣服,大家還是被這涼水冷得瑟縮了一下。
等适應了這個水溫後,大家各自拿着水網開始了捕魚大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