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突破
韓師修一邊做着這間大學實驗室裏的課題,一邊也沒忘了之前與周莫群合作的那篇論文。
他陸陸續續地拜訪過好幾個教授,向這些人請教問題究竟出在哪裏。
其中有兩位德高望重的學者對韓師修這個研究挺有興趣,給了不少很寶貴的意見。
一位是韓師修的老鄉,二十幾歲的時候帶着妻兒來美國讀博士,一開始始終找不到教職工作,但卻不願迫于生存壓力而去業界工作,只得一個一個的博士後做下去,一年一年地苦熬着。全家的收入來源就只是他博士後的那一點點補助,所有人都勸他放棄,但他的妻子卻支持他追求夢想。據他後來說,那時候,妻子每年只買一兩件不超過三十的衣服,從不要求去旅游,也不會下館子,只買些便宜的菜,卻能炒的非常美味。有一次,他突然對妻子說,我還是決定去公司,這樣生活,孩子太苦,但說這番話的時候卻哭了,說,我真的想進大學。當時他的妻子告訴他別想那些有的沒的,然後第二天開始,她就出去打工,給人當保姆,幫餐館刷碗,直到丈夫的夢想終于實現。可惜,這位教授的妻子壽命卻不長,50歲還沒到便重病去世。此後10年,老頭從沒想過再娶,一個人孤零零,看着有些落寞。周圍朋友都勸他找個女人陪伴,他每次也只是“嗯嗯嗯”地應付幾聲,時間長了也沒人再提。不過這老頭卻開始拉上了二胡,沉迷于此,聽說在家裏有一大半的時間都在拉二胡。有中國學生去他家裏做客的時候聽到過,說聲音傷感凄涼,總是讓人不自覺地想起金庸小說《笑傲江湖》裏面的那個莫大,再加上這教授行止卻頗為正派,但身材瘦小,長相普通,比起研究所,看起來更像是混跡市井之人,于是愈發地與莫大有相似之處。從此以後,所有的中國學生都稱呼他為“莫大”,時間長了,還都紛紛傳言這老頭每天拉的曲子就是潇湘夜雨,其實這群學IT的學生裏面,又有幾個知道潇湘夜雨是個什麽調子呢。
韓師修一開始并不知道莫大是誰,直到同實驗室的學生描述了一番之後,才依稀有了點概念。
而另一個幫過韓師修不少的教授呢,是個白人老頭,早年一直在業界打拼,經歷也頗為傳奇。在公司做了幾年之後,自己創業,其中辛苦不談,經營狀況也頗為慘淡。接着因為操心太久,一場大病,欠了幾萬美元外債,信用卡還不上,醫院還有賬單。在跌倒谷底的這時候,老頭反而潇灑起來,不再像以前那樣每件事都反複思索,果斷申請破産,當時還說破産就破産,七年之後又是一條好漢,一些中國學生也在背後偷偷地說,他是“不破不立”,同時也告訴別人,沒錢別硬扛,早破早超生。這之後過了幾年,老頭第二次創業,極為成功,迅速賺到了千萬。40歲左右的時候将公司賣掉,進到了大學裏面。一直到現在,他還經常對學生說,要不是經歷過最凄慘的狀況,一下子看開,他以後也不一定能夠成功。
這兩人都挺喜歡韓師修,在韓師修去問那些問題的時候都認真地提出了意見,給予了教導。
就這樣一點一點,漸漸地,韓師修對這個與周莫群共同研究的背景有了一個更清楚的認識,整個問題也呈現出了更加清晰的輪廓。
……
—— 自從周莫群離開之後,韓師修每個星期都會給周莫群發送郵件。一開始,他還期待着會收到周莫群的只言片語,将所有信件都勾選了“發送回執”這一選項,想着,這樣的話,如果周莫群打開了郵件,自己就可以得到消息。當然,前提是作為收件人周莫群同意發送回執。但是,似乎也是在意料之總的,韓師修一次都沒有得到過回音。後來,他也不再奢求會從周莫群那裏得到答複,就只是一廂情願地彙報自己這個禮拜的各種大事小事。
本來,每個星期發郵件的目的是要說說學術進展的。可是那些實在太少,韓師修覺得沒有臉面,總不能真的只寫一句話:還是啥也沒做出。想到兩個人還是要好的朋友,那……說說自己的近況,總是非常應該的吧。
于是就變成了這樣:
“周莫群,我現在好像也有了兩個關系不錯的朋友,他們是我的室友,也都是非常努力的學生。從旁人的眼中看來,應該也是只知道讀書的書呆子。這兩個人并不覺得我很奇怪,也沒有嘲笑過我一天到晚都在實驗室裏這件事情。我們相處得不錯。”
還有:
“周莫群,今天認識了幾個美國人。這幾個美國人問我,中國對網絡的使用是不是有限制。我如實回答說,是有的。他們似乎非常感興趣,繼續追問我,有什麽樣的限制,情況是怎麽樣的。我不太明白,他們解釋說,意思是,政府采取了哪些手段,懲罰方式是什麽,我們有沒有不滿,是不是正試圖沖破障礙,要我細細地說。我告訴他們,就是,不花錢不能上網。他們的表情就變得很奇怪,好像沒有得到希望的答案。我只知道不花錢不能上網。難道還有其它的東西嗎?我平時上網只收發郵件,還有下載論文,實在不清楚這些事情。”
“今天在教學課裏等電梯的時候連按了很多下,旁邊一個黑人說,你們中國人好像覺得按的次數越多電梯就會來得越快。還說,過馬路等綠燈的時候也是一樣的,每個中國人都會連續地戳那個小鈕。我說,我一直都是這麽以為的呀,不但是按的次數越多電梯就會來得越快,而且,假如一直按着不撒手,電梯就會來得最快。”
Advertisement
“周莫群,今天又聽到中學的同學說,畢了業找不到工作,大學沒有教知識。讀書無用,揮霍了青春,浪費了時間,因為完全不能保證前途。我覺得這些人說的不對。進大學呢,只是擁有了一個更高的平臺,僅僅是對中學時期努力的回報,因為高考成績優秀的學生,都付出過很多的汗水。而畢業之後好的工作,則是對大學時期努力的回報。很多人都上了大學,怎麽可能得到同樣的結果?那樣不是很不公平嗎?我知道有一些人,整整四年,都在逃課,或是游戲,或是戀愛,或是喝酒,這樣的态度怎麽還能夠去抱怨學校和教師呢。我在T大讀本科和碩士的時候,周圍很多同學都在拼命地汲取知識,抓住一切機會去公司實習,這些人找工作的時候,并不會太不走運。也許一開始也會比較困難,但是最後都有了收獲。”
——除了這些瑣事之外,更重要自然是有關論文的進展情況。
“周莫群,今天我又用了一個方法,數據還是毫無規律。圖标就是附件裏,你可以看一下。”
“周莫群,我今天又和一位教授讨論了一下我們的論文,他給了一些不錯的意見,可是關于具體操作的問題,我還是沒有頭緒。不過我是不會認輸的。”
“我又想了想,可能有兩種解決辦法,一是……,二是……,我覺得應該先嘗試第一種。”
有的時候,韓師修會想,真的,只剩下我一個人了啊。
孤軍奮戰的滋味兒真不好受。
他會打開自己的發件箱,看着那一排“收信人:周莫群”,想,周莫群,你到底為什麽一點消息都沒有呢。
——這是你最重視的一項研究吧,我正在詢問你的意見,你怎麽一句話都不回,全都交給我一個人來進行這種難度的選擇嗎。
——就連我,你都不想聯系嗎。
然後,韓師修就會翻一翻之前已經完成的那一部分,裏面分明有着周莫群的心血,于是韓師修又會覺得,周莫群一定不會放棄的。
他也像之前一樣堅信着周莫群一定會回來。
——一定會看到這篇論文的發表。
這篇論文的發表的時候,就是周莫群獨特的想法終于具現化的時候。
韓師修在出發前往美國之前,還去了B市的寺廟。當時只有一個心願,讓周莫群趕快好起來。
作為未來的科學家,韓師修當然一直都不相信求佛這種沒有根據的事情,但是當周圍的人都說那間寺廟有多靈多靈的時候,也不知道怎麽回事,突然就動了心,乘了兩個小時的公交車,許下了那個心願。
這件事誰都不知道,連鄒思久都不知道。
……
——就這麽折騰着,折騰着,有一天早上,韓師修在叼着從中國城買來的豆沙包看書的時候,突然就感覺,自己好像想到擊碎第一道難關的法子了。
連心跳都跟着加速的韓師修立刻穿上衣服沖到了實驗室。
一行一行代碼地寫着,一直寫到第二天早上。
回去躺了一會兒,便又開始繼續。
幾夜沒睡的結果就是——一行一行整整齊齊的數據,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的數據。
真的有結果了……
終于可以向下一個階段推進了……
這之前,韓師修和周莫群無數次地想過放棄,但最後都堅持了下來。兩個人都不可控制地想過,也許不行吧,可能是在我們能力之外的東西,要不然,就算了……但最後韓師修和周莫群依然覺得,這就是自己想做的東西,抛開的話,以後一定會異常後悔。
—— 看着電腦上呈現出來的東西,很莫名地,韓師修突然想起了自己第一次來到B市的那一天,在T大的校車上,他曾經對前來接站的學長說:“‘不放棄’這種東西,最美的瞬間,并不是在你做出這種選擇的那一刻,而是當目标一個一個實現,夢想一步一步走近的時候,回首這一路,想起那一個個前進路上的障礙,憶起那一次次堅持下去的決心,然後暗自慶幸,感謝上天,多虧,我當時沒有輕易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