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突圍

深夜萬籁俱寂,沿岸兵馬調動,甘寧送來了孫權的兵符,從這夜起,整個江東以周瑜的軍事指令為最高指示。

“碼頭清出來了嗎?”周瑜問。

甘寧答道:“朱治将軍、程普将軍已安排妥當,韓當帶兵沿陸路去了江陵。”

魯肅換上铠甲,率領士兵過來,說:“我這就走了。”

“我與你一同去。”周瑜說。

“不可!”甘寧與魯肅同時色變。

魯肅說:“你是三軍統帥,怎可輕易涉險?”

“我不放心。”周瑜擡頭望向長江隐藏在黑暗裏的北面,沉聲道,“飛羽直到現在還沒有回來。”

“你把飛羽放出去朝誰報信?”魯肅皺眉道,“曹營還有內應?”

周瑜一拂袖,深邃的瞳孔裏倒映出岸邊林立的火把。

“熄了光源。”周瑜吩咐道,“全體上船。”

士兵們滅掉火把,在寒冷的碼頭前登船,頃刻間上百艘小船馳出了江岸,朝着黑暗的未來,在冷風中破浪前行。

天頂銀河鋪天蓋地橫亘而過,長江之水川流不息,滔滔不絕。

甘寧手持闊槳,在水面一撥,小船猶如飛一般射去。周瑜身披長袍,咳了數聲,魯肅道:“你回艙內歇着。”

周瑜躬身回到艙內。甘寧三九天仍打着赤膊,一身肌肉瘦削虬結。統帥乘坐的船只遙遙領先,與上百艘小船拉開距離,乘風逆流而上。

片刻後,一聲琴音,回蕩在天地之間。

Advertisement

緊接着,流暢的琴聲叮咚不絕,越催越急,繼而七弦震響,猶如在朝對岸傳遞着某種消息。

甘寧現出痞兮兮的笑容,回頭看船艙內,正要說句話,魯肅卻打了個手勢,示意他聽。

對岸傳來一聲若有若無的笛韻,穿破星空,猶如與周瑜的琴聲交相輝映。江水倒映着諸天星辰,閃爍躍動,兩股音律之力,若有若無地猶如纏絲一般抖開,淩空交鋒。

笛聲中隐約帶着詢問與期待之意。

緊接着,周瑜仿佛帶着一絲不悅,琴聲一震,抖開了對岸的笛聲,那笛聲遙遙低沉下去,複歸于無。

甘寧也聽出來了,問魯肅道:“對岸有多少人?”

魯肅說:“滿打滿算,至少十萬,不到兩萬士兵。”

甘寧說:“這麽十萬人,撤向東吳,主公該頭疼了。”

“看他們吧。”魯肅說,“這次過來,不過是接個信使過去,若能好好談,還是有希望。”

水聲輕響,周瑜的琴聲停在一個若有若無的顫音上。岸邊士兵過來,拉着小船上繩索,一時間上百艘輕舟泊岸,岸邊則是八萬百姓,兩萬軍士就地休息。火把林立,與天上繁星輝映,煞是壯觀。

劉備帶領一衆手下來迎,魯肅躍上岸去,劉備當面就跪,魯肅吓了一跳忙上前去扶。

“皇叔!莫要折煞我等。”魯肅忙道。

劉備長嘆道:“備這一跪,為的是北岸十萬百姓,但求吳侯一發恻隐之心。”

兵士們跪了一地,魯肅說:“各位快快請起,主公派我與甘将軍前來,正是為了與皇叔商量對策。”

魯肅一口一個“皇叔”倒是叫得順溜,周瑜在船艙內哭笑不得,只有魯肅才能妥善解決這種事—劉備無官職在身,叫荊州牧,不妥,只得叫皇叔了。

“今夜,吳侯召集我江東文臣武将,加急議事,如何破曹賊水軍。”魯肅朝一衆人道,“哪幾位與我前去?”

大家都靜了,都想不到魯肅來了這麽一着,萬一被孫權扣下,再交給曹操邀功,實在是得不償失。

劉備笑了笑,說:“我去,哪位将軍陪我渡江?”

“主公且慢。”一名年輕人出面,朝魯肅拱手,說,“亮願前往。”

這個時候,周瑜終于出來了,甚至沒有人注意到他,只有諸葛亮的目光移向他。周瑜與魯肅交換了一個眼色,而諸葛亮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眼色。

“這位是……”諸葛亮問。

周瑜擺手,登岸,問:“你是諸葛瑾大人的弟弟?”

諸葛亮點頭。周瑜又看了魯肅一眼,魯肅點頭道:“既是如此,便請孔明先生随我前往見吳侯一面。”

“趙子龍何在?”周瑜又問。

劉備嘆了口氣,問:“這位先生是……”

“趙子龍不曾見着。”另一名髯須三尺、威風凜凜的壯漢道,“自當陽一戰後便不知所蹤。”

“當陽曹軍主帥何人?”周瑜知道這人多半就是關羽了,又問。

“曹操、夏侯恩等輩!”關羽冷哼一聲,沉聲道,“三日前撤出長坂,趙雲不告而別,眼下就要追到夏口了,你們東吳還如此不痛不癢。”

“就是!”另一名黑面壯漢道,“待得曹軍追來了,奶奶的,你家主公也不必派船來接了!大夥兒抱成一團死吧!”

“翼德!”劉備色變道,“不可胡言亂語,子龍必不棄我而去。”

周瑜大致明白了,飛羽沒有傳信,多半是趙雲身陷敵陣。只是不知,距離曹操追到此處,還有多長時間。

“曹丕來了沒有?”周瑜又說。

無人答得上,就連魯肅也不明白周瑜為何問此問題。周瑜見狀,吩咐人牽馬過來,點了兵,說:“我這就走了,子敬,主公面前靠你了。”

魯肅朝周瑜拱手。周瑜率領兩百騎兵,離開公安渡口,一路北上。

建安十三年冬,當陽,長坂坡。

千萬兵馬彙成一股洪流,湧向餘輝中最後的戰場,趙雲懷抱劉禪,縱馬疾馳,駕馭劉備的的盧馬,一路沖向南面。

“吃我一劍!”橫裏有人沖出。

趙雲奪得長槊,舞起一根丈八鐵槊,吼道。

“攔我者死——!!”

落陽晚照,趙雲一襲白铠上染滿鮮血,披風腥臭難聞,猶如戰神一般單騎沖出了包圍圈!

夏侯恩率軍殺至,趙雲回身一槊挑去,當啷震響,夏侯恩膂力竟是遠遠不及趙雲,趙雲仗着長兵器重槊之威,第一槊擊飛夏侯恩手中青虹劍,繼而回身怒吼!夏侯恩萬未料到,趙雲竟是再次殺了回來,趁着這短暫的時間差,一槊過去!

夏侯恩連人帶馬被挑了起來,一柄長劍在空中閃爍,打圈,趙雲沖前,繼而手一招,握住劍柄。

“謝了!”趙雲喝道。

曹軍大嘩,如此挑釁,見所未見,上萬人疾沖,追在趙雲身後。的盧馬甩開四蹄,仿佛知道稍慢一步,趙雲懷中的小主人就将被碎屍萬段!箭矢如雨下,遠方擊鼓。

咚、咚、咚三聲!

鼓聲将歇,周瑜終于率領援軍前來,卻是駐足山崖之上,無路可下兵道。

剎那間千萬利箭平地而起,劃出一道弧,飛向群山之間,無數箭矢射向長空,又掉頭落地,誓要将趙雲釘死在地上!

“射!”周瑜喝道。

唰唰唰唰四聲,四箭齊出,帶着一道白绫越過山澗,頂住了飛箭,騰出一條道。

“駕——!”趙雲勃然大喝,的盧四蹄淩空一躍,飛躍了山澗。

“到南路去接應!”周瑜道,“走!”

“又有人來了。”

高處,曹操朝下望去,喃喃道:“這次又是誰?東吳的救兵?”

曹丕站在一旁,多年後,這名長身玉立的青年已不複當初稚氣,昔年嚣張跋扈的面容俱化作兩道劍眉,壓着噬人的眼神,猶如一柄出鞘的利劍。

“興許是劉備的兵馬。”曹丕說,“孩兒看,不如不必追了。”

曹操笑道:“劉玄德其人最是怕死,不會去而複返,你想他連妻兒子女,都能棄之不顧,掉頭就跑,哪會為了一名武将再折回來?”

曹丕緘默不語,曹操說:“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把此人捉來,趙子龍當真是一員猛将!”

曹丕回手負劍于背,曹操又道:“想做什麽?”

“孩兒去會一會他。”曹丕答道,繼而躍下點将臺,落在馬上,騎上曹操的愛馬爪黃飛電,疾馳而去。

天色漸暗,趙雲穿過當陽城外山澗,一時間迷失了方向,背後仍有追兵沖來,他隐入了黑暗之中,躬身在小溪前喝了點水,複又上馬,左右四顧。飛羽撲棱棱飛來,趙雲擡頭,跟随白隼前去。

狂風吹過山澗,帶着天地間的怒號。

“你不該回來的,子龍大哥,若不是飛羽來去,我甚至找不到你的蹤影。”

曹丕騎着爪黃飛電,駐留于山澗前。

趙雲勒停的盧,沉默不語。

“讓路。”趙雲說。

“你出不去。”曹丕說,“跟我回去,我以性命做保,家父絕不殺你。”

趙雲勃然怒喝道:“你我各為其主,此話不必再說,要我降曹,除非提我頭去!”

随着那一聲落,趙雲竟是直沖曹丕,兩匹戰馬猶如疾風一般,險些迎面相撞!爪黃飛電與的盧同時長聲嘶鳴,在黑夜中遠遠傳出去。曹丕與趙雲同時抽劍,趙雲出劍,曹丕格擋,兩劍互斬,拉出一聲金鐵清越,在群山中遙遙激蕩!

火星四濺,短短一剎那,兩人已交鋒數下,趙雲青虹劍出,曹丕來不及避讓,劍尖在寒夜中閃爍着光弧,趙雲已擦身而過。

“教了你多少次。”趙雲駐馬,背對曹丕,“空門防守時,必須棄掉馬缰,用雙腿控馬。”

曹丕的頭發唰一聲飄出數縷,在風裏飛散。

“為什麽不殺我?”曹丕遙望趙雲背影,方才那一劍只需再貼數寸,便是脖頸血脈之門,青虹劍削鐵如泥,輕輕一劃就可取他性命。

“走了。”趙雲側過頭,沉聲說,“你長高了,手也有力了,子龍大哥祝你武運昌隆……駕!”

趙雲沖出了山澗,曹丕的胸膛仍在微微起伏,背後,曹軍上千兵士追來。

“世子。”領頭武将道,“怎麽辦?撤?”

曹丕沉默良久,而後道:“追。”

趙雲沖出了山澗,進入自當陽往夏口的官道,上千名曹軍竟是仍然打着火把,窮追不舍,簇擁着曹丕追來。

趙雲胯下馬速越來越慢,的盧已陪伴他兩天兩夜未合過眼,嘴角溢出泡沫,似乎力不從心。曹丕在疾奔中拉開弓箭,朝向趙雲戰馬,然而在最後一瞬間,空中一聲鳥鳴。

飛羽帶着呖鳴,猶如閃電般射去,曹丕大喊一聲,被啄中手背,血流如注。手下登時慌亂,飛羽卻消失無蹤。

周瑜率領騎兵隊從山路趕來,回手就是一箭,将領先的曹兵射落馬下。

“公瑾!”趙雲道。

周瑜橫馬山前,千名曹軍止步,重重保護着曹丕。而山前開闊平原上,樹林中,漫山遍野的火把,看那陣勢足有上萬人。曹丕這才意識到自己中了埋伏。

“你長大了,子恒。”周瑜沉聲道,繼而抽出腰畔赤軍,虛晃一招,曹丕眯着眼,避過月亮的反光。

“經年不見。”曹丕說,“公瑾大哥。”

“孫權也長大了。”周瑜說,“有空到東吳來敘敘舊,人我留下了,若恃強硬追,追到劉軍陣中,別怪公瑾大哥不能給你開脫。”

趙雲橫劍,策馬當道,與周瑜并肩。

“回去罷。”趙雲說,“來日再戰。”

曹丕笑笑,吹了聲口哨,口哨裏卻似乎帶着別樣的意味,千軍對壘時這麽一聲不懷好意的口哨,令雙方尤其趙雲都甚是尴尬。

“也罷。”曹丕懶懶道,“待拿下了江東,大夥兒再喝點酒,敘敘舊。”

說畢,曹丕下令回營。

曹軍撤走,周瑜才松了口氣,朝趙雲說:“玄德公在夏口等你。”

趙雲說:“帶這麽多軍隊,只為了救我一人,公瑾,你不……”

“故布疑陣。”周瑜答道:“曹丕帶人來追你時,我提前點的火把,實則只有兩百人,走了!”

“去什麽地方?”趙雲遙遙喊道。

“回江東等你!”周瑜喝道。

長坂坡前一別,周瑜率軍趕到距公安十裏外的江邊,碼頭處呂蒙的船隊已在等候接應,周瑜帶着飛羽過江,天已蒙蒙亮。

“主公呢?”周瑜下船就問。

呂蒙已牽馬前來,說:“諸葛亮正與文臣對辯,主公讓你速速前往。”

“曹賊擁兵百萬……”

周瑜趕到孫權府外,進去時諸葛亮的聲音正傳出廳堂,周瑜便停下了腳步,在外駐足靜聽。

“擁兵百萬又如何?”諸葛亮自若的聲音在內裏答道。

周瑜朝呂蒙使了個眼色,微微擺手,兩人便站在廳外聽。

“曹操的兵源從何而來?不過都是收編的袁紹敗軍,劉表殘部,一幫烏合之衆,不足為懼。”

虞翻的聲音冷笑道:“不足為懼?劉豫州部将區區數千,棄荊州而走,逃到夏口,唯全軍投江一條路,還不足為懼?”

諸葛亮雲淡風輕道:“正因如此,我家主公方寧死不降,是不懼也,吳侯懼不懼,這便要看諸位了,我想吳侯原本是不懼的,被各位說多了,眼下只怕已懼了。”

聽到這裏,周瑜低聲朝呂蒙道:“這個人,須得留下來,不可讓他走了。”

呂蒙點頭,奉命前往安排。

一時間廳內衆臣臉色說不出地難看,無人敢答話,紛紛看着孫權。

孫權氣得不住發抖,周瑜走進廳堂內,所有人一起坐着欠身,行禮,周瑜一手平撫,便算是回過禮了。諸葛亮見此陣勢,江東見吳侯不必以臣子禮相待的唯周瑜與張昭二人,當即猜到了周瑜身份。

周瑜上階,在孫權左手側坐下,一手按在孫權肩上。

“據你所見。”周瑜說,“曹操兵馬有多少?”

諸葛亮笑笑,說:“滿打滿算,一百五十萬。”

孫權冷笑道:“孔明先生越說越離譜了,怕不是在詐我們罷。”

諸葛亮不顧魯肅的臉色,笑道:“絕無誇大之言,劉豫州軍隊,對撼曹軍,無異于以卵擊石。”

周瑜又道:“既有一百五十萬衆,劉豫州為何還不降?”

諸葛亮淡淡道:“士可殺不可辱也,田橫伍子胥,荊軻要離,亦寧死不屈,我家主公行的是仁,奉的是義,寧死不屈。至于吳侯顧惜一地生靈,我等不敢妄想,将江東拖入戰團。”

孫權終于怒了,回手一扯,抽出周瑜腰畔佩劍,朝着案角一斬,登時木案被斬成兩截!

“誰再說降,有如此案。”孫權站了起來,俯覽滿廳謀士,無人敢作聲。

午後,孫權坐在微風穿堂而過的廳內,雙手按着膝蓋,沉默不語。

“我與孔明談過。”周瑜進來說,“子敬也查清,東吳并未有私通曹營之人。”

孫權點了點頭,問:“劉玄德的百姓渡過江不曾?”

周瑜說:“已派船出去接了,我會親自督陣。”

孫權長籲一口氣,說:“公瑾大哥。”

孫權起身,走到臨江的窗閣前,眺望滔滔江水。

“你說百年千年之後,是否還有人記得這一戰?”孫權回身說,“到了那個時候,江東是否還在?”

“大禹治九州而鑄鼎;秦帝一統六國;項王漢祖逐鹿天下。”周瑜沉聲道,“分分合合,自古以然,以少勝多之戰,不是沒有,少。”

“不到最後一刻,誰也定不了勝負。”周瑜又說,“就像未曾蓋棺,亦無法去評價一個人。但是這場大戰,無論後世興亡,都不會被遺忘,跟我出去走走罷,別在這裏發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