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宋澤友自然認為楊城君在開玩笑。

“……貌似我不吃虧啊。”細細想想,真不吃虧。

“好基友!!!”楊城君雙手拼了一個心形,“一言為定。”

宋澤友想起這一段,突然又覺很好笑,算起來兩個人真正認識不過一個多月吧,從朋友一下子變成好基友了。

所以說,投緣的人,哪怕認識只一天,一個小時,甚至幾分鐘,都能興起做一輩子朋友的念頭,有些人認識了十幾年,都僅僅只是認識的陌生人而已。

“城君,等久了吧。”宋澤友加快了腳步。

楊城君笑道:“幾分鐘而已,走吧。”

“你車子呢?”

“幾步路而已,用不着開車。”

“去哪裏?”

“我家。”

宋澤友驚笑道:“你說的今天帶我去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指你家?”

“是啊,難道不特別,做為好基友怎麽可以沒邀請到家裏玩,說不過去。”

宋澤友心道,這是在暗指我沒有主動邀請你到家裏玩的意思吧。

他笑了笑,假裝沒聽懂。

春田巷過鉑金路有緩行道,并沒有紅綠燈。

Advertisement

楊城君起步,見宋澤友還站在原地,不知道在看什麽,回頭問:“怎麽了?”

宋澤友微笑道:“沒什麽,走吧。”

楊城君看向宋澤友所看之處,是天豪國際的後門,有兩個人朝他們看過來。

“你認識他們?”

宋澤友微怔:“……我弟在天豪當廚師,大概眼熟吧。”

“聽說天豪的菜不錯,哪天我們去嘗嘗……你吃過沒有?”

“算是吃過吧,還不錯。”

天豪國際後門,李浙希和他的攝影師朋友孫志傑正在等司機開車過來。

孫志傑就當日大力稱贊山中湖魚的那位。

這時,司機開車過來,李浙希沒上車,反而用一種表情碎裂的神态望着前方。

孫志傑道:“浙希,快上車啊?在看什麽?”

李浙希抿緊了嘴唇,胖臉上的線條拉直了,一片肅然。

孫志傑順勢望過去,只見緩行道上過來兩位氣質斐然的年輕人。

一位利落帥氣,另一位文質彬彬,兩人笑語宴宴,眼眉盡是親密與歡喜。

看到這一幕,任誰都會覺得,若非兩者都是男人,他們很登對。

兩位年輕人竟也朝這邊望過來了。

是認識的人麽?

孫志傑低聲問:“浙希,是認識的人麽?要不要打個招呼。”

李浙希的眼睛都沒眨一下,沒做聲,視線随着兩人的步伐在移動着,縱然上車,依舊透過車窗,望着走向翡翠灣小區的那雙背影,神情不甘又透着落寞。

孫志傑笑道:“現在的年輕人真洋氣,再看看自己,跟人家真象差距好幾十年。有一次我為了拍白鷺飛過的場景,蹲點守着,三天三夜啊,回家我老婆差點沒認出我來。咱們搞攝影的就這樣,哪裏人跡罕至,往哪裏鑽,都快跟時代脫節了。”

李浙希突道:“老孫,你覺得我這個人怎麽樣?是不是很讨人厭?”

孫志傑驚愕,失笑道:“咱們差了十幾歲,是忘年交。要不是談得來,哪來的忘年交,你說是吧。不過有句話說的好,讨厭你的人不必費心讨好,因為你做的再好,他依舊會讨厭你。喜歡你的人,你更不必做的很好,他本來就喜歡你。”

“……那如果,讨厭我的人,我剛好很喜歡呢?”

孫志傑看他的表情就象在看一個大寫的悲劇。

“小李,人世間有八苦,在我看來,最苦的是求不得。”

“你的意思是放棄?”

孫志傑無言,這樣的人生大事,怎麽可以問他這個外人,就算再好的朋友也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怎麽回答?上雞湯還是毒藥?

放棄與不放棄都直接影響到李浙希的人生啊。

“……感情的事,外人說什麽都沒用的,要問問你自己的心。”

他要是說放棄,以後李浙希後悔了,豈不是被怨恨到死。

三個年齡段,三個不同性格不同職業的男人,給了他三個不同的建議。

阿曉說:愛就要熱烈,就要義無所顧,至少嘗試過,以後不會後悔。

陳規說:強扭的瓜不甜,拿熱臉貼人有冷屁股,不值當。

孫志傑說:問問自己的真心。

他覺得三個人說的都對。

要愛的熱烈,也要愛的有尊嚴,更要對方心甘情願……

問問自己的真心,當他看到宋澤友笑得發此燦爛之時,才發現,原來小宋也可以這樣開心,也可以重彩炫目,所謂冷淡疏離,只是因人而異。

剛剛他感覺到妒忌的毒液在滲出,這是他從未經歷過的情感。

這種陌生的感情令他恐懼。

但他知道,如果他放棄,這輩子一定會活在絕不放棄的自我折磨之中。

車子很快到達目的地,李浙希一路上盡忙着發微信打電話了。

孫志傑做為一名家裏紅旗不倒,家外彩旗飄飄的老司機覺得很欣慰,照目前這火熱局勢發展下去,很快就可以喝到李浙希的喜酒了。

他忍不住想給予一點技術上的建議。

“小李,你有沒有覺得現代人對有錢人的感觀普遍還停留在膚淺、暴發戶的印象之上。”

“沒有。”

“……”孫志傑沒話講了。

出版社的編輯拿出錄音器對孫志傑進行采訪。

孫志傑在做一本游遍新市山水名勝以及當地傳統美食的畫冊,由新市市政宣傳部財政拔款,做為大力宣傳新市本地旅游的附助項目。

孫志傑拍攝了大量的照片,以及美食的制作概要,他知道怎麽拍,怎麽抓住事物的精髓,但是美食的味道,他說不出來。

只有三個字:真好吃。

而李浙希這家夥,十幾年前吃過的美食,只要他覺得好,還能清楚的講出時間地點,以及該食物的口感味道,甚至所用到的食材種類和調味料。

擁有這種才能,等于幾乎将吃過的美食都了然于胸。

如此專業且客觀公道的描述,對他的書幫助非常大。

重複一道菜,李浙希一吃就有對比。

所以只要新發現好吃的地方,幾乎都會叫上李浙希,大家願意聽取他的意見,他說好,那絕對好,他說不好,大家以後不會再光顧。

在美食這方面,李浙希絕對是權威。

編輯采訪的很仔細,問的很全面。

孫志傑感嘆道:“本來我自己來寫是最好的,可惜以前根本沒有想到要用文字去記載,只知道拍照。”

輪到李浙希部分時,畫風一變,問題全部是:

好吃麽?

口感如何?

最好吃的是在哪裏吃過的?

價錢知道麽?

吃過之後的心情如何?

如果這時候有人給他填表格,特長這一欄,李浙希絕對大筆一揮,寫下“吃”。

李浙希自己也有感觸,整天吃喝,難道看起來真那麽俗不可耐,象暴發戶?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