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第一個故事完

皇帝只要想起太醫跟他回禀,說那小姑娘脖子上的青痕有多觸目驚心,火氣就上來。

太子竟然連自己後院的女人都管不住,讓侍女欺壓到太子側妃身上,還差點弄出人命,簡直就是給皇室丢人。而尚書嫡女下嫁皇子,是太子跟他求的,他才下的旨。結果連帶他一起丢人現眼,這婚也不用結了。

不過為着皇室的顏面,這尚書府小姐,還必須得當他的兒媳婦。

于是第二日,滿朝文武都聽說皇帝為了補償尚書嫡女,取消了太子和她的婚事,把她許給了二皇子做正妻。除了尚書府,幾乎所有人都對二皇子抱以十二分的同情。沒娘的孩子就是可憐,又做了太子的接盤手。

李姑娘最是可憐,她前一刻才死裏逃生,還沒緩過神,第三日就聽說自己又被定親了。這次定親的對象還是有鐵面王爺之稱的二皇子,幾乎魂都要吓沒了。尚書大人和尚書夫人也心疼女兒,可惜根本沒辦法。抗旨一次,皇帝不追究已經是大幸,總不能跟皇帝說,他們看不上所有皇子吧。

另外那邊,二皇子卻是提前一天就已經知道,他對這事,也并非多情願,也不抗拒。

昨日,父皇招了他,問他願意不願意娶李姑娘,還必須給她正妻身份。父皇說,如果他不願意,也不勉強他,但是他會問其他皇子。他當時猶豫了一會,就同意了。

為什麽要答應?因為他并不認為自己能娶到更好的。也許太子會嫌棄李姑娘身份不夠,但作為不受寵的皇子,能娶到尚書嫡女,這是平時求都求不到的。而且他和這姑娘的經歷多相似,都是皇帝為了給太子善後,被牽扯到的無辜者。

更何況母後是太子的親生母親,他不過是母後抱養的,就算是為了報答母後多年的教養之恩,他只能接手皇兄留下的爛攤子。

只希望,這種事,再也沒下次了。

同樣對于這件事,太子一開始惶恐不安,跑進宮在禦書房前跪了一個時辰,終于等到皇帝松口。

皇帝把太子招進書房,頭一次用寵溺的語氣跟他說話:“我兒,是否在怪父皇一直對你太過嚴厲?”

太子趕緊搖頭:“父皇多想了,兒臣怎敢。”

不敢不就是有怨,只是迫于無奈不敢頂撞?皇帝心裏老大的不高興,他雖然看似更寵愛三皇子,但是真正寵的一直是這個大兒子。這畢竟是他的第一個皇子,也是他發妻生下的唯一的孩子。

但是這孩子總怪他對他嚴厲,說他太過寵愛三皇子,由着三皇子納了個舞娘當侍妾,都不許他碰男子。但是這一樣嗎?三皇子只是皇子,将來不會成為國君。太子是未來國君,是儲君,自然要做萬民表率。

此事也算是引火石,一下點燃了皇帝對太子的諸多不滿。他們父子隔閡早有,幾個月前他就動了換太子的念頭,但兩個月前,太子為了給他送賀禮差點丢了命,讓他對太子心懷愧疚,才熄了這個念頭。

現在對比老給他惹麻煩,被他暗中關愛,被皇後明着寵愛養大的太子,二皇子剛出生就喪母,被皇後教養長大,一直沉默寡言,為朝廷兢兢業業做事。很多外人以為是太子做的大事,其實都是直接摘了二皇子的功勞。

皇帝以前覺得太子是将來的儲君,又不能像二皇子一樣代表他前往危險之地,很難獲得功績,摘摘果子也沒什麽。只要等将來他登仙,太子成了國君以後好好報答他這位好弟弟就好。而且如此兄友弟恭,是他這個當父皇最樂意看到的事,是好事。

直到近兩年看太子越來越過分,才會對太子不滿。特別是在最近太子連着鬧出醜事後,皇帝越發感覺到二皇子的好。那孩子從不多話,只做實事,替他這個當父親的分憂,還老要替太子背黑鍋,比仗着他寵愛胡鬧的三皇子和太子都省心。

皇帝想,既然大兒子這麽言不由衷,是期望他對他放任寵愛,他便順了他的意。以後他就由着太子胡鬧,再也不約束他做一個品正端方的君子,對他和三皇子一視同仁。誰叫這兩個孩子,一個是他的第一個兒子,一個是他最寵愛的愛妃誕下的,都是他的心頭寶。

但他不但是個父親,更是一個皇帝,不能把天下也送最寵愛的兒子玩。所以這江山社稷,本需要長子來承擔,現在長子能力不足,就交給老二好了。

心中打定了主意,皇帝是真心開始對太子放任寵愛起來:“放心,就算你怨父皇,父皇也不會生你的氣。你不是喜歡那姓唐的小子嗎,你可以把他帶在身邊,以後也不會有人再說你。誰要敢再參你,父皇給你壓着。就是侍妾,你想收幾個就是幾個,父皇也不管。”

這樣慈父面孔的皇帝,吓得太子整個人都不安了:“父皇,您要生氣,就讓人打兒臣一頓都行,兒臣真的知錯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你何錯之有,是父皇以前對你太嚴了。”皇帝對太子越發滿意,果然是孝順的孩子,就是不太合适當太子,在他身邊當個孝子就行了。

心情大好之下,皇帝給太子賞賜了兩個美人,一堆珠寶。他這大兒子,就好這些,以前被他管得太嚴,才會鬧出喜歡上男子的事,大概他真的不該把責任壓在大兒子身上,以後要好好補償。

太子本來還擔心皇帝是明褒暗諷,等收到了這堆賞賜,就知道皇帝是真的對他既往不咎了。這簡直就是意外之喜,連帶着讓他對這次惹下禍事,昏迷了兩天還沒醒來的唐堂都順眼了。

那李姑娘,聽手下都說長得太過平常,要不是是尚書嫡女,他才不願要,現在能讓二弟接手,他求之不得。

不過很快太子就笑不出了。

才領了封賞的第三天,皇帝就在每月一次的大朝上親自念了聖旨。宣布大皇子德行有虧,不能勝任太子,撤銷儲君身份,改立二皇子為太子。

此事猶如晴天霹靂,一下把大皇子炸暈了。二皇子同樣覺得是在做夢,他一沒母族,二沒黨羽,一直活在幾個兄弟的陰影下,離皇位本該是最遠的一個,竟然就意外中選了?

尚書大人同樣覺得意外,他差點以為是皇帝惱怒他抗旨,故意給他穿小鞋,要毀了他的女兒,沒想到竟然讓他寶貝女兒當上了太子妃。

從前太子準側妃,變成現太子準太子妃,這地位,簡直就是一地下一天上,喜得尚書大人和夫人整天樂呵呵傻笑。只有李姑娘,還沒出嫁呢,又得開始擔心未來夫婿變成皇帝,以後還得跟一群女人明争暗鬥。

***

大皇子失去了太子的身份,對躺在床上昏迷不醒的唐堂恨之入骨。都恨不得把他丢出去算了,但是唐堂一日不醒,他就一日無法出氣,只能讓太醫盡全力救治他。

另一邊,羅成仁和詹卓易已經隐在暗中觀察了一段時間,确定不會連累到樓家、唐家,準備離開這個世界。

至于唐堂,早在被李姑娘推開撞破頭的時候,就去掉了半條命。又因為他違背了交易規則,主動動手殺人,被羅成仁舉報到了規則那,剩下半條命也被規則回收了。

所以太子大概永遠是等不到唐堂醒來的那天,只能永遠守着一個活死人。

在羅成仁詹卓易離開幾年後,老皇帝覺得自己身體大不如前,無法應付朝堂,提早退位讓賢,帶着他的皇後和愛妃逍遙去了。

二皇子登基後,立李姑娘為皇後。大概是他認為李姑娘是他的貴人,所以對李姑娘一直非常敬重。再加上尚書大人是第一個站在他這邊支持他成為太子的,他自然又對李姑娘高看三分。

就如同前任皇帝所言,二皇子是最合适當皇帝的人選,整日除了忙國事,對其他并不感興趣。就連選妃,也取消了。他覺得後宮就應該清靜,正好可以在忙碌後偷得半刻閑。

這事在朝堂上并沒引來一堆人抗議,大家都樂意省事。反正皇帝和皇後已經有了兩個皇子一個公主,并不需要皇帝再把精力浪費在後宮。再說前兩任皇帝都好排場,國庫并不充盈,能碰到一個勤儉的皇帝,真的太不容易了。

戶部尚書兼當朝國丈,就皇後一個女兒,為了給自己外孫看好國庫,更是巴不得只進不出。其他六部有事還得到戶部批條子拿銀子,自然都不敢得罪。所以新帝非常舒服的過了十幾個又忙又清閑的年頭。

當十多年後,國庫充盈,前任戶部尚書退任,終于有人動起了歪念頭,想讓皇帝充實後宮。不過又被皇帝駁回了,皇帝的理由依然是浪費錢財,更不想讓後宮變成多事之地。

皇帝早就打定了主意,現在大皇子都十幾歲了,已經開始跟着他聽政。再教幾年,他也能提早退位讓賢,帶着皇後游山玩水。

想他那位父皇,在皇宮的時候這痛那痛,一堆太醫圍着都治不好,出宮幾年,越活越年輕。他現在不到四十,再過幾年也不到四十五,在死前足以走遍自己統治下的這塊領地。說不定他的身體也能越來越好,還能看到曾孫出世。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