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暴躁老父親完
姬玉衡生在和平年代,他對行軍布陣調兵遣将的全部了解都源于歷史書,紀錄片以及模拟經營游戲。
他完全沒有實戰經驗依舊有相當自信,因為他并不普通啊:士兵經過充分訓練,士氣高昂,後勤保障充足,給予前線将領充分信任,再加上本土作戰……這麽多buff疊上去,要是依舊戰敗,那就是老天給東楚開挂,非戰之罪,可怪不了他。
欽點章鋒渡作為先鋒官,帶領一萬精銳騎兵在參加完誓師大會後開拔,前往東南邊關駐守。
姬玉衡帶着叉燒兒子親自送別先鋒軍,回到宮裏他就把叉燒兒子叫到眼前,“咱們父子聊一聊。”
考慮到再下一代順利接班起碼需要二十年,姬玉衡再看叉燒皇帝不順眼,也得先帶帶他——叉燒皇帝腿傷早好得差不多,他現在郁郁寡歡病病歪歪,都是心病。姬玉衡又不求他轉型明君賢君,只求他不拖後腿。
皇帝看着神情溫柔的父皇,委屈得想哭,“父皇您終于又給我好臉色了!”
眼見着傻兒子要激動滾下地,姬玉衡擡手按住兒子的肩膀,“子不教父之過,”叉燒皇帝不是能無師自通的天才,“慧怡太邪乎,當初我感覺她很不對頭,第一反應也是趕緊跑路。我不怨你,知道那并非你真實所思所想。”
這話一出口,皇帝抱着姬玉衡胳膊哇哇大哭,哽咽到完全說不出話來。
叉燒皇帝今年二十出頭,擱在他老家那兒大學都還沒畢業,原主想遠離俗世于是趕鴨子上架……原主當然有資格為傻兒子弑父而暴怒,但賠命還是算了吧。
姬玉衡拍拍叉燒兒子的後背,語氣越發柔和,“做皇帝不需要樣樣皆能,知人善任足夠你成為明君了。你若是想将功折罪,就知恥而後勇,做個好皇帝。”說完,他親自給叉燒兒子擦起眼淚。
此番懇談過後,皇帝果然上進起來。
姬玉衡冬日裏一邊在暖房裏繼續種植他的小草莓,一邊和比較信得過的宗室勳貴世家們讨價還價:通用肥料他肯定會留下一個最簡易版的配方,但絕不可能白給。
太上皇半年內便徹底收服三軍,北城百姓居然在短短半年裏居然都有了些富态相,家家戶戶有餘糧拿去釀酒……老狐貍們真心不敢在這種時候捋虎須當典型。
姬玉衡是個正經生意人,一手收錢一手交貨,賺到的銀錢一部分充盈內庫,另一部分拿出來做科研經費和獎勵基金。
半年的功夫,工部裏的工匠們就按照他的提點搞出了建議版水泥,如今北城擴城以及城牆修補新建用的就是這種水泥,省下的糯米——北城知府提前采買也不能退回去,就全做成年糕,再炸得金黃香氣撲鼻,送給辛勤工作的民夫們加餐去了。
而這些工匠們則被找到宮中,姬玉衡當着百官的面兒嘉獎他們:升職加錢不在話下,更許諾他們挑選一子孫入官學讀書。
Advertisement
這還不算完,姬玉衡下令翰林學士寫上一篇紀實文學,詳細記錄這些工匠們如何研發出水泥,期間經歷多少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終于達成太上皇的要求。
這位翰林學士是原主欽點的狀元郎,寫得一手好文章,姬玉衡看過之後發現論揣測上意,他可能都得認弟弟……反正就是基本不用改。
然後這篇好文章便登上了邸報,傳遍整個北燕。之後姬玉衡特地點評,拿自己搞出增産數倍的肥料當例子,好好誇獎了一下工匠們的探索和實幹精神。
水泥的意義怎麽誇都不為過。
姬玉衡甚至還要求官員們有空寫篇讀後感,說是有空寫,但誰敢不寫?很快百官群臣就意識到太上皇要的不是歌功頌德,而是真搞出些有實用價值新鮮玩意兒。
臘月,姬玉衡欣喜地看到西南督撫送了個新式農具的樣品和示意圖過來。
等他向皇帝以及三個更為驽鈍的兒子講解過科技進步的重要性,已經是第二年開春了。
章鋒渡他們貓了個冬,人馬膘肥體壯正磨刀霍霍向東楚,等這年第一批騎兵兩萬人趕到,立功心切的章鋒渡就和幾位同僚商量:先給東楚來個當頭一棒。
話說北燕和東楚交接之處是一片廣闊平原,十分适合騎兵沖殺;而北燕和西周交接之處就是一處險關,北燕只要固守關隘西周就很難有所作為。
姬玉衡接到了章鋒渡他們的軍令狀,只朱筆禦批了個“準”字。
然而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章鋒渡他們幾個骁勇善戰的年輕将軍——年紀在三十到四十之間,說是要一雪前恥,結果一個不小心“雪”大發了,三萬騎兵其中包括一半輔兵直接打到了東楚都城之外……
姬玉衡還能說什麽,只能嘉獎加增援。
诏令發出去,皇帝雙手合十念念叨叨,“再邪性又如何,在鐵騎之下終究無所遁形!”自此他堅定這輩子都要“行正道用陽謀”。
講道理,原主給慧怡公主選了章鋒渡做驸馬,确實是看在這小夥子是個不一般的天才份兒上。不僅是姬玉衡,只怕原主都沒想到章鋒渡膽大心細還會整活。
話說三萬騎兵堵門看着吓人,但指望騎兵攻城實在是開玩笑,等東楚四處勤王之師抵達,章鋒渡他們必然讨不了好,于是他們就喬裝打扮用銀子開路混進了進都城暫避的那群官宦親族和家底豐厚的士紳之中。
随着慧怡公主身上的女主光環影響力大幅度衰退,不能經常見到她的“裙下臣”們紛紛清醒。慧怡公主別的地方一言難盡,但她眼力着實不差,能讓她看重的情郎個個都是公認的青年才俊。
而才俊們發覺自己被耍了,報複起來也格外兇狠。
東楚和北燕的難兄難弟們在這個時候默契達成一致:章鋒渡直接帶走了依舊瘋瘋癫癫的慧怡公主以及新晉男主戚赫元他弟。
東楚皇帝正為這個傻兒子頭疼不已,所以令他在王府閉門自省,等他發現這個兒子和慧怡公主一起失蹤的時候,章鋒渡不僅等來了援軍還把東楚皇子和慧怡公主打包送回北燕京城。
從最心愛的戚赫元身死,東楚皇帝就常有心力交瘁之感,如今再聽噩耗,年紀不輕的他當衆栽倒:他中風了。
不過東楚皇帝秉性剛強,一場中風并不能打倒他。只是人救回來了,卻留了點後遺症,而且不能再情緒劇烈波動。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章鋒渡都仔細排兵布陣,不停打擊東楚都城附近的駐軍以及前來勤王的邊軍,消耗着東楚的有生力量。
東楚皇帝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卻無可奈何。東楚精銳在一北一南,北面的精銳步軍早讓章鋒渡擊敗,而南方精銳要趕過來需要時間。
就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老天爺似乎在幫助他:北燕南方連續多日暴雨,沖毀兩岸堤壩,淹沒兩岸良田無數,章鋒渡接到命令立即退兵回北燕協助抗災去了。
只可惜東楚皇帝幸災樂禍沒幾天,降雨帶南移,東楚北部一樣成了一片澤國。
在小說中本該死傷慘重的百姓如今早拖家帶口連牲畜都不留一只地遷移到北方盆地生活——再怎麽故土難離,讓你從偏遠山地搬遷到沿海發達地區,包吃包住包培訓還包找工作,你說你來不來?
所以這場洪災對北燕來說,田地淹就淹了,民房沒就沒了,也就是被沖毀的道路和橋梁需要人力重建:畝産千斤不香嗎?就算交給太上皇一半,自家一年收成趕上以往三年,一年攢下的銀錢糧食就夠重新起新房子了。搬到北方的百姓誰還願意回去啊?
而且現在服徭役不是苦差事!因為一天勞作的時間有限制。雖然不給工錢,但包吃包住,發工作服和工具,還有大量的糧食、布匹和棉花做報酬。
一個七八口人的尋常家庭出兩個壯勞力服徭役,一家子一年的衣裳床褥就差不多齊了。
所以南方沒遭災無需搬遷的百姓聽說水退之後要再征徭役修路修橋,家家戶戶早早商量起來要派誰去,積極得不得了。
皇帝和回京述職的官員聊天時聽到這些,笑得燦爛極了,“父皇澤被萬民。”
卻說因為路上也趕上了連日暴雨,慧怡再次回到京城的時候都已經是夏末秋初。
而且她一回來就發動了……順利生下她和戚赫元的兒子後,她看着窗外接連不斷震耳欲聾的驚雷,似有所悟:有什麽寶貴的東西正在徹底離她而去,她以後再也不能讓男人拜倒在它腳下了。
雷聲隆隆,瞬間便蓋過兒子響亮的哭聲。
慧怡從嬷嬷手中接過兒子,看了又看忽然落下淚來:想起在逃命半路上因為風寒而離世的大女兒,再想起高燒不退再不曾醒來的心上人……所以她這一生究竟都做了些什麽!
姬玉衡此時在養心殿也看着窗外,“這雷劈得有點節奏啊。”
正給便宜兒子們批作業的妙妙擡頭道:“老天收人,不對,收外挂呢。”
小光團及時開口,“是的呢。削弱女主光環,主系統才可以迅速回收。”
“主系統再強,也不能跟正值巅峰期的敵對外挂對線硬鋼……是這個意思嗎?”
小光團沉默了一下,“……是的呢。”
姬玉衡笑了,“有原則的主系統,我喜歡。”
小光團再次沉默了一下,“主系統非常開心你誇獎它認同它,但是開後門目前真的不可以呢。”
所以只是目前還不行。
姬玉衡心說:我多拓展些業務,到時候再問呗。
作者有話要說:今天有點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