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深夜私語時

第五十一章深夜私語時

小柔道:“私房錢啊,以備不時之需,比如母親要是告訴我缺錢的事,我不就能拿出來用了嗎?至于為什麽攢銀子嘛,這些銀子都是我娘十年前存的,那時候是以七百八十文換的一兩銀子,現在反過來,一兩銀子可以到九百文了。若是擔心彙豐錢莊賴賬,那就把銀子放家中,也會被盜一個樣的。”

她覺得将來肯定是銀子會值錢的,起碼得到一兩銀子一千文再說。要是有金票,她照樣換,顯然不肯能,千年之後,金子都是稀罕物。想到這,小柔不禁琢磨,以後是不是得俗氣點,對別人說自己喜歡黃金首飾?其實她不懂玉,要不是沈夫人說那玉屏風難得,她還真瞧不出來,只會覺得弄來這麽大一塊玉,很不容易。

沈夫人深覺無奈,這母女兩個,長的都是如花似玉,怎麽都掉錢眼裏呢?餘氏一個女子靠自己給女兒整了兩、三萬貫嫁妝,都夠讓她詫異的了,而小柔這樣子,一旦做起生意來,絕對不比餘氏差。

果然不出小柔所料,餘氏在信中表示,對楊家突加聘禮的行為十分不滿,然後把這份不滿加注到小柔身上。跟她抱怨整整三張紙,雖說毛筆字占地大,但是能寫出三張不帶重樣的抱怨話,可見餘氏的氣憤。

最後感嘆,現在是運氣好,遇到了有錢的姨媽。要不她得為了嫁個女兒,把所有鋪子全部賣掉,然後再從頭賺錢!她就壓根沒幹過這事好嗎?從開始,哪怕她爹娘都去世,她獨自随田小蝶來玉溪的時候,她還是有六七千貫身家的。

信中更大篇幅的是,鑒于自己荒廢了多年的商業才能,她認為小柔也不差,只是總老想着田地,宣講了開鋪子經商的好處,鼓動小柔自己去賺錢,并稱,玉溪的那間小鋪子的收益,她

答應給小柔就會給,不過,以後她再賺多少錢都不再額外給小柔了。如果需要借錢經商,到是可以給,要錢絕對不給。餘氏希望以此來激勵小柔去掙錢,她深深的認為女兒這麽些年也讓她給養廢了,現在絕對需要拿鞭子抽一抽,鼓勵一下。

小柔當然知道經商最掙錢啦。這可是農業為基礎的社會,買田地怎麽了?她要那麽多錢幹嘛?穩定就好。不給就不給,她應該不會太缺錢才是。她以前怎麽沒發現自己的娘有掙錢的樂趣?難道被新認識的親戚給傳染了?不過,任何時代,錢都不是萬能的,沒錢确是萬萬不能的,比如她的嫁妝。何況大恒的商人地位還是提高了一點,起碼能跟“農”一階層了。經商也沒什麽。不過,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姨外祖母,大概是這個稱呼吧,對她來說,關系夠遠的了,靠譜嗎?不過,就算被騙,她和她娘都不吃虧。

餘氏只是告訴她遇到自己的姨媽,沒講姨媽和她外祖母娘家是哪裏,所以她不知。

這日,因沈洛塵已經出嫁,小柔院中只有小柔自己,王安石來找了小柔說事。王安石對小柔道:“妹妹,皇上已經給了我差事,淮南東路節度判官公事,中秋後到任,任職地點是揚州。爹和母親給我定了日子,讓我八月初十成親。你三朝回門過後,我就再啓程回江寧,而後由江寧去揚州赴任。”

小柔道:“揚州好啊,下次我去揚州就有地方可以住了。那沈洛川和沈洛風去哪裏?”

王安石道:“沈洛川暫領國子監博士一職,将參加明年的學士院招試。他年少在應天書院讀書時,晏相在應天任職,深得晏相喜愛。”

晏相,小柔知道,晏殊是也。這麽說來,沈洛川有更大的靠山喽?

王安石又道:“沈洛風領了尉氏知縣。”

這個地,小柔知道,三合鎮就是尉氏縣下面的小鎮。好地啊。轉頭對王安石道:“三哥也不錯,古來狀元那麽多,不是每個狀元都能封公的,為官還是要看政績的,不管在哪裏,三哥記得我們當年在川蜀所見所聞即可,能為百姓做些事,才是最重要的。”

Advertisement

王安石笑道:“看妹妹說的,我能不明白這些?”

小柔道:“我這不是看沈家兄弟的官差都不錯嘛,怕你心裏不得勁。”

王安石道:“在今科進士中,我這差遣是除了一甲之外最好的了。別擔心我了,到是你,我覺得沈洛川不差,你既然連他都看不上,我那未來妹夫,想必有他過人之處。雖說他只是剛到那種高門中生活的,就我在京城這些日子見到的大家子弟,都不怎麽好相與。”

小柔暗道,那是你不會與人相處。。。。嘴上卻道:“三哥就更需要放心了,我在那大宅子裏不會呆很久的。”

六月初三,楊家催嫁,送來催妝花髻和銷金蓋頭。

六月初五,小柔出嫁的添箱之日。林夫人随林老夫人一起來的,送上蝶戀花的步搖兩只,金耳環兩對,金簪兩只,八兩金手镯兩對,金戒指六只。雖然過于貴重,沈夫人還是收了。

添箱的東西,小柔只拿了林家給的東西。大多數人來添箱,本就是沖沈家送的禮,況且,沈家對她幫助很多了,比如花了五千貫錢,在內城邊上買了坐五間三進的宅子,餘媽媽說這種宅子,十幾年前八千貫都不見得能買得下來。

沈洛塵今日未歸王府,王素雲也在。三個人叽叽喳喳的聊着時,沈夫人進來了,趕走了沈洛塵和王素雲。沈洛塵臨走前,還附贈一記暧昧的眼神。

房內,小柔不解道:“母親何事?姐姐剛才的眼神很怪異。”

沈夫人笑道:“這孩子成親了也沒個正行,你別理她,不是她想的那樣。”沈夫人是開心的,女兒能保持在娘家的性情,就證明裕親王待她極好。

沈夫人摟過小柔道:“好孩子,本來今夜得跟你講下圓房的事,可你們暫時不圓房,我也就不跟你說了。跟你說說你入楊家後該怎麽做吧,我要跟你說的,也只是自己的觀點,做不得準。你是個聰明的,到時再自己判斷吧。”

小柔打起精神聽課。

現在楊老夫人姓崔,雖是繼室,她嫁進楊家時無婆婆在世,大姑子已經出嫁,夫君襲爵,她進門三個月就有了身孕,頭胎生的兒子,可謂順風順水。後來楊家變故時,才知道夫君這些年,明知她待前妻所生嫡長子不好,卻不言語。并認為這是對兒子的考驗,只背地裏再親自教導兒子。可以說是為了楊泗睿費盡心思。後來她自己生的兒子,一個考到三十歲,仍沒有考中進士,就因制蔭了個散官。另一個兒子非要去武營,結果十五那年轉北武營時,被拒之門外。再加上楊泗睿娶了龐太師之女,襲了爵,她就歇了點心思。不過,她的親孫子楊應之現在在國子監讀書,據說不錯。

因此,沈夫人認為,楊老夫人會善待田小蝶,不見得會善待她。所以建議小柔進門後,先裝傻充愣,斂了鋒芒。先看看衆人的反應,這個衆人還包括楊二夫人李氏,已經掌管楊家內宅十年的女人。這種有爵位的武人世家,沈夫人進京這兩年接觸的也不多,不過,在什麽都不清楚的情況下,多用心,不出頭就不會有大錯。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