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第二日是新婦“拜堂”的日子,即後世的認親。辰時差一刻,楊允之和小柔二人才從他們所居住的“桃源居”中走出。

小柔道:“允之哥哥,你當時為什麽挑這個院子?”昨天小柔沒機會見到院中情形,今兒早上起來後,順着窗戶往外看,是一株起碼三十年的桃樹,結了滿滿一樹的桃子。綠油油的葉子,讓這炎熱的夏日都涼爽了不少。

院子很大,小柔目測了下,一共種了四十棵左右的桃樹。除了青石路就是桃樹了,院子也沒有其他的建築物,她真想不出楊允之挑這裏的原因。

楊允之道:“這院子是我姑祖母住過的。據說我姑祖母的功夫比我祖父還高,曾祖父十分疼愛她。這院子裏的練功房建的很好,因姑祖母喜歡桃花,因此種了一院子的桃樹。我見了這院子,就知道你會喜歡。我又需要練功房,這分明就是為我們倆準備的院子。”

“練功房在哪裏?”小柔剛才沒看見有別的建築物啊,總不會是從側門進去的吧?一般後院是只有小庫房的啊,難道大宅院中不是?

楊允之神秘的道:“回來我帶你去。”

說話間,到了忠義堂---楊家正房。

堂內五服內楊家人已經到齊,就等新人了。小柔端端正正的随着楊允之,在董媽媽的指引下一一跪拜。董媽媽是楊泗睿十二歲前的小厮董運之妻,現跟着二夫人一起管家。

楊老太爺是個慈祥的老人,接過小柔遞上的鞋,微笑的回了見面禮。楊老夫人眉眼間高傲之态盡顯,拿過小柔送來的鞋子道:“比大兒媳婦手藝強多了,只是遠不及你身上的嫁衣,哪個才是你自己做的?”

小柔今日穿的衣裳,也是餘氏送來的。聽到老夫人的問話,柔聲的回道:“回祖母,孫媳年幼不知事,以為穿最好的衣裳,比穿自己繡的嫁衣更合适,因此才穿了他人所繡嫁衣。鞋子是孫媳做的。”

不待楊老夫人再說話,楊老太爺出聲道:“你怎麽老盯着這些地方?孫媳年紀不大,已經不錯了,我們這樣的人家,還需要自己動手做衣裳不成?”

楊老夫人微笑道:“我沒別的意思,只是見孫媳身上的嫁衣繡藝确實出色。”邊說邊讓身邊的媽媽送上見面禮。

楊老太爺将近花甲之年,楊老夫人五十而已。沒想到都這歲數了,楊老夫人還挺顧忌楊老太爺的,有所顧忌就好辦。

田小蝶和楊泗睿是除了老太爺之外最高興的人了。待小柔跪下甜甜的叫過爹娘之後,兩人更是合不攏嘴。

楊二老爺一副書生模樣。楊二夫人李氏接過鞋子後,極其誠懇的誇贊道:“允之媳婦未及笈呢,這繡藝比我當年出息多了。又是這麽個可人,大哥大嫂好福氣。應之媳婦能有允之媳婦一半,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相對二夫人李氏的熱絡,楊三夫人信氏就顯得冷淡的多。楊三老爺打着圓場:“你三嬸話不多,允之媳婦莫怪。”

Advertisement

小柔道:“三叔言重了。三嬸雖然話不多,卻讓侄媳有種一家人的親切感。”楊三比楊泗睿還要俊朗,和三嬸的确是璧人一對。

楊老太爺本來因三兒媳的清冷而不滿,聽到小柔的話後,滿意道:“孫媳所言不錯,都是一家人了,自然親切。”

楊允之曾祖父是獨子,祖父兄弟兩人。因此五服內楊家親人,其實只有兩房人。楊二老爺有四子。最漂亮的那個女子,就是他的四兒媳婦,确實沒大小柔他們幾歲,今年是成親的第三個年頭。

長輩一一拜見過後,就是平輩了。

先見的是長房二叔家兩子,長子楊應之,次子楊景之。楊三家只有楊予之一女。接着是二房中弟弟妹妹。

隊伍的最後是個和小柔一般高的女子,眉清目秀的,小柔納悶,不是楊家無這歲數的女子嗎?而且為什麽把她放在最後?楊允之也不解,看向董媽媽。

董媽媽卻看了楊泗睿一眼,楊泗睿臉色不變,眼神卻極為犀利。因此董媽媽停止了介紹,雖然她現在人在二夫人那裏,認的主子,确是楊泗睿。

這時,老夫人接道:“那是允之舅公家的孫女,允之表妹崔景珍。在楊公府住了五年了。”

小柔聞言,故作不解的道:“爹外家不是姓傅嗎?”當她真的什麽都不懂啊,只有繼室之子認發妻娘家為外家,哪有發妻之子認繼室娘家為外家的道理。現在的楊老夫人才是崔家人!

此話一出,眼前姑娘羞紅了臉,低下頭。不待老夫人說話,老太爺道:“不用見禮了,本不需要認識的。孫媳知道府中有這麽個人暫住就行了。早晨起的太早,我有些倦了。其他的事你們安排吧。”

楊老太爺走後,男女分成兩撥,女眷這邊,二夫人扶了老夫人走在最前,旁邊跟着的是二老夫人。田小蝶和三夫人在後,小蝶則在最末,一行人浩浩湯湯的去了流觞閣。

流觞閣竟然是個極大的院落,還有一處活水。河寬五米左右,河岸兩旁種滿了楊柳,河道中間處搭建了一座平橋,加上岸上擴建的面積,組成了一個大概10*10的亭子。亭子的紗簾此刻攏起,收在圓柱旁,一束束紅紗随風輕輕飄動,和大紅的圓柱相互輝映,仿若一個窈窕的女子依偎在男子堅實的胸膛。

被美景稍稍震懾了下的小柔,忽然臉紅了。仿佛那束紅紗就是她,那圓柱就是楊允之一般。

一行人卻沒進亭子,反而去了院中正房廳中。

待坐下後,十幾人散落坐着。不一會老夫人和二老夫人聊了起來,下面各個妯娌也随便聊開了。小柔站在田小蝶身旁,兩人輕聲聊着。三夫人獨子坐在一處,不同任何人說話。除此之外,二房的四夫人張氏也獨自坐着。好嘛,一共妯娌七個人,若是她不在,那就分成四幫人了。

小柔覺得四夫人張氏一直盯着她看,有些不自在。果然,沒一會張氏過來道:“大侄媳婦身上的衣服,可是出自蘇州宋家第一繡娘——宋玉娘之手?昨日的嫁衣我就覺得是了。”宋玉娘做的東西,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她和楊泗海成親時,她爹出兩千貫,都沒能給她定到嫁衣。

小柔聞言道:“四嬸叫我小柔就好。小柔衣裳是娘親準備的,出自哪裏小柔道是不知。四嬸全套衣裳都是錦繡閣做的吧?”

張氏真心道:“你年紀不大,見識道是不少。”京城的織坊以汴繡為技的,不止錦繡閣一家,最大的汴繡繡房乃是甄繡閣。小柔進京不過三個月竟然能分得出來誰家做的。

小柔道:“只這一樣罷了,小柔娘親在江寧,也是開成衣鋪子的,只是無法跟京城成衣鋪子比。所以知道些。其他的金銀玉飾,小柔都是什麽都不懂了,我娘只愛花草,也不懂這些。四嬸得空可要多教教小柔。”雖然小柔繡藝不是很行,但是架不住她記憶力好,九成九的繡技,她基本都能分辨出來,她身上的繡工,她還真不知道是哪裏的。

張氏笑道:“好啊,只要你婆婆不嫌我越俎代庖就好。”

田小蝶接道:“我怎麽會嫌你?你到時候別嫌小柔鬧騰就好。那年她相中我種的紫牡丹,剛成活了一盆,就讓她給搬走了。趕明她跟你要東西,你又不舍得的時候,可別怨我沒事先告訴你。”

“她喜歡,我給了就是,還能那麽小氣不成?我最不缺的就是錢。”

二房二嬸道:“商人就是商人,眼皮子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