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麥種
打谷場上人來人往忙得熱火朝天,康熙帶着人走走看看,就見小麥被分成了好幾堆分開晾曬。
他好奇:“為什麽要分開?”
工部跟來的一位官員遲疑了下,他雖然在莊子上待了一段時間了,但是關注比較多的也就是産量和小麥的生長情況,為什麽要分開?這個他真是不了解。
但是皇上問話也不能不回答,他硬着頭皮含糊道:“種得時候就是分成了好幾塊種的,想來是不同的品種。”
康熙對這個回答不太滿意,眉頭一皺,那官員額頭上頓時冒出了冷汗,只覺得自己的仕途今兒就要交代了,正在絕望之間,便聽見少年清朗的聲音:“那是為了做對比的。”
哦?
康熙來了興趣。
小毛鼓起勇氣站出來,努力保持冷靜不叫自己失态:“九福晉曾說過,這次種植是為了做實驗,所以要觀察不同品種在同樣環境下的情況,和相同品種在不同環境下的情況,以選出最好的、最合适的品種。”
康熙聽明白了這個意思,但是:“最好的品種不就是最合适的嗎?”
“不是的”,小毛搖搖頭,他最開始也是這麽想的,九福晉說不是他還不理解,後來觀察的多了才漸漸明白。
他道:“有一樣種子在上等田耕種,按時澆水、按時施肥,長得特別好,一眼看過去就比別的産量高。但是同樣的品種,種在差一等的田裏,也沒有人精心照管,它長的反而不如另外一種。”
康熙愣了愣,問:“是因為第二種耐旱耐澇、生命力更強嗎?”
“是的”,小毛點點頭,“九福晉說,第二種就更适合在西北種植,第一種到了西北反而不能好好長,所以不是最好的就最适合。”
康熙笑了笑,問小毛:“你就是劉根的弟弟?”
小毛:“是。”
康熙點了點頭,道:“不錯。劉根不錯,你也不錯。”
Advertisement
才只是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兒而已,況且他明明就很緊張,但是說起話來完全看不出來,條理清晰邏輯分明。他再次點了點頭,問:“你怎麽會在這兒,今兒不是休沐日吧,你沒上學?”
“上學。但是這兩日請了假。”
“哦?為什麽?”
康熙聲音就淡了一些,偷懶湊熱鬧可不是什麽好品性。
小毛察覺到康熙的冷淡,有些緊張地看了李德全一眼,見對方低着頭不看他,撓撓頭道:“奴……奴才是覺得,書什麽時候都可以讀,但是雜交小麥關乎天下百姓,奴才想來看看幫幫忙。”
那位工部的官員這幾天跟小毛也熟悉了,知道他頗得九爺和九福晉的看重,況且方才也算是替自己解了圍,便替他說話道:“劉小哥記賬記得快,幹完活晚上還能看會兒書呢。”
康熙臉色便溫和了很多,笑着道:“你這種想法,看來又是一個工部的好苗子。”
小毛還懵懵懂懂,工部官員卻忍不住飄來羨慕的小眼神。皇上既然說出來這話,那麽小毛日後少不得在工部有一席之地了。
差別不過是官和吏的區別,這就要看他能不能考上進士了。但是說真的,即便考不上,以九爺對他的看重和這小子本身的機靈,還怕沒有前途嗎?
且看劉根就知道了,從前也不過是工部一小吏,還是皇上破格提拔進去的,當初有幾個人能看上他?
如今呢?人家不僅入了漢軍旗,還娶了陳家的女兒,夫妻倆一個跟着九爺一個跟着九福晉,那是屢屢立下大功,升官晉爵近在眼前,誰還能說人家出身差沒文化。
像自己,舉人家的少爺,出身不知道比劉根好多少,也是正兒八經考上進士的,可惜在工部熬了這麽多年,官位卻像王八似的——一動不動。
背靠大樹就是好啊。
饒是他自覺是個心胸寬廣的好人,此刻也難免有些眼紅。
這一走神就跟前面的人拉開了一些距離,等他回過神追過去時,就見皇上正在一堆麥粒前,伸手撈了一把問:“這就是那第二種麥種?”
“是”,小毛指着另外明顯少了些的另外一堆,“那是第一種,一樣的地、一起耕種的,那種的産量就要低了一些。”
康熙又踱步到另外一堆看了片刻,扔下手中的麥子拍拍手問:“這是哪來的麥種?”
他倒是知道和薇從各地都找了不少麥種回來,懷疑這第二種本就是西北那邊過來的,那麽更能适應惡劣的生長環境也無可厚非。
小毛:“各地的都有,這是混合的。”
康熙:?
他腦袋上冒出了個大大的問號。
小毛撓撓頭,他其實也不是很懂,只能把和薇當初說的原理簡單地複述給皇帝,然後道:“所以這些麥種都是融合了兩種或者幾種麥種的長處的。九福晉說這是第一年實驗,以後融合的還會越來越多,麥子的産量就會越來越高,對于環境的要求也就沒有這麽高了。”
康熙:?
他覺得自己聽懂了,但是又覺得沒聽懂。
取幾種麥子的長處融合在一起這個意思他明白,但是怎麽融合……
康熙想了想,很快地決定跳過這個問題。他是皇帝,只要看結果就好了,沒必要明白所有的東西。
說起結果他就有些期待,正巧結果統計出來了,另外一位工部的官員把寫好的冊子給康熙,跪在地上聲音還忍不住顫抖:“平均畝産達三百斤,産量最高的一畝四百斤!”
什麽?
所有人都震驚了,要知道一般麥子的産量最高不過兩百斤左右,平均畝産更是只有一百多斤。
這是什麽概念?
翻倍了呀!
康熙勉強保持鎮定翻開冊子,就見裏面列了幾個表格,按照情況羅列的清清楚楚,上等地每種種子的畝産情況對比、同類型種子在上等地和下等地的畝産情況對比等,力求數據清晰,想要知道什麽都有數據支撐。
康熙的第一反應居然是:這記錄方式真好!
大概是他把想法說了出來,工部的官員愣了愣,道:“這法子是九福晉教我們的。”
康熙點點頭,心說老九媳婦兒真是個人才。
這記錄方式好也就罷了,關鍵是麥子呀!那可是糧食啊!
他叫李德全去跟和薇“商量”,要把大半的種子收到國庫,只道讓她專心研究改良種子,麥子推廣的事情就交給工部來做吧。
和薇能有什麽辦法呢?只能同意了呗。
康熙心滿意足地回了京城,第二天上朝就宣布了這個好消息。
百官齊齊跪在高呼:“皇上聖明。”
此刻他們不管心裏怎麽想的,都是一副感天動地此生無憾的樣子。康熙覺得自己确實是聖明,別的不說,就說讓兩個女子,其中一個還是自己的兒媳婦,長期不回京城,就窩在京郊的莊子上種地。這種事換了別的皇帝,不知道也就罷了,知道了能這麽縱容她們?
可是他可以!
他也是要冒風險的啊!想到這個,他看工部的人就有些不順眼了,要不是他們沒用,他何至于把希望放在兩個女子身上。他冷哼一聲道:“這冊子你們也看下,方法思路都學一學,尤其是工部,人家這種記錄方式就很清楚,你們借鑒一下。”
工部尚書“激動”應是:“皇上聖明,九福晉大才,老臣怎麽沒想到呢?”
那是你沒動腦子!
康熙臉色更不好看,百官一邊感天動地,一邊偷偷觀察他的臉色,心道古人誠不欺我,伴君如伴虎,這帝王的心思真是不好猜啊。
這麽大好的事兒怎麽還是不高興呢?
這個早朝的體驗……不說也罷,但是下了朝,百官卻忍不住議論紛紛。
畝産三百斤的小麥啊!
這意味着什麽?
對有些人來說,意味着天下正式進入了盛世,百姓即将衣食無憂過上好日子!
對有些人來說,意味着他們親眼見證了一個奇跡的誕生。
對有些人來說,意味着一個升官晉爵的好機會!
沒聽皇上說嗎?推廣的事情要選人來幹!
農事無小事,農具推廣的例子還近在眼前,但凡參與到那件事的,誰不是吃盡了紅利?
朝野上下頓時就盯住了這個差事。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1-03-0422:29:32~2021-03-0613:10:55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清紮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