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宴會
宮裏的宴會,福惠醒來後第一次參加。也不知道有什麽好玩的,跟随着純妃、三阿哥、六阿哥後面,入坐、看歌舞表演,還以為有什麽新鮮的東西,這些歌舞表演在這個現代人看來,太過木讷了。只聽見好多人在拍手叫好,唉,這些人一看就是沒有看到過真正的歌舞表演了。服了他們,跳得這麽木讷還稱贊,沒勁。福惠坐在純妃旁邊,顯得很無聊。
乾隆正在各嫔妃、大臣飲酒對奕,訴道中秋的祝願。看見福惠發呆着看着歌舞表演。放下酒杯說道:“惠兒,最近學問漸長。朕來考考你。”
正在發呆的時候,被乾隆叫道:“皇阿瑪,您要考兒臣。”聽到皇帝要考她,突然站了起來,很期待。
“朕,考考你,說中秋的習俗有關中秋一切來源。”當皇帝要考公主的時候,一切的歌舞都已停止,靜靜聽皇帝的問題。
“皇阿瑪,您真要考我嗎?”反複肯定。
“當然了,說說吧。”乾隆微微一笑,等待着女兒的答案。
“皇阿瑪,那惠兒就說了,如果說錯了皇阿瑪可不能責怪我。”先把防預針打好了。
“好,說錯了不罰,說得好有賞。”看看到底女兒的學問有多好。
“惠兒,你有把握嗎?”純妃在一旁靜靜看着她,那樣的眼光很擔心。
“純妃,你先別說話,讓惠兒說說看。”老佛爺在一旁好好聽着惠兒的答案,想讓純妃安靜、別擔心聰慧的孫女會答不出來。
惠兒走來走去,讓周圍的人好似擔心公主不知道有關中秋一切,特別是福隆安,拳頭緊緊捏着,恨不得自己替她來回答。就在着急的時候,惠兒的聲音從了過來:“中秋節,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叫“秋節”、“八月節”、“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叫“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叫“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我朝傣族有拜月習俗,蒙古族有追月習俗,西藏有尋月習俗,苗族有鬧月習俗等,中秋有賞月、觀潮、燃燈、猜謎、賞桂花、玩花燈等習俗,而我滿清有祭月習俗。衆多詠中秋的詩詞,我最喜歡蘇轼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婵娟。皇阿瑪,惠兒只知道這些,其他就不知道了。”說了一連串,讓嫔妃、大臣吓一大跳。
“公主,好學問。”紀昀第一個起來稱贊惠兒的人。
乾隆拍着手,驚喜的表情讓人嘆為觀止:“好,惠兒,你的學問真是漸長。”
“好,純妃,你教導得好。”老佛爺聽得惠兒的一番解釋與詩詞的了解,為惠兒叫好。
“謝老佛爺、皇上的誇獎。”純妃立刻替惠兒答謝。
福隆安看着老佛爺、皇上的誇獎,真心的替惠兒高興,這樣的女子冰雪聰慧,又有這樣好的學問。
傅恒與福晉看着福惠、看着她的表現讓他們從內心裏高興。
“皇上,老佛爺,四公主真得冰雪聰慧,又有一雙巧手。”令妃賦上自己的想法。
“是呀,四公主的桂花糕還讓本宮記憶如新。”皇後也趕緊接過話題。
“是呀,臣妾也得很好吃,而且小巧玲珑。”愉妃也趕緊說道。
“好,好,有賞。”乾隆聽着各位的誇獎。
“惠兒,你想要什麽?什麽都可以?”皇上看着惠兒,不知道她要什麽恩賜。
“兒臣什麽都不要,兒臣只想出宮玩一天行嗎?”試着把想法說出來。來到這個皇宮這麽久,都沒有出宮過。好想看看這宮外的環境,宮外的人□□故,宮外的熱鬧。
“你想出宮玩?”聽到公主想到宮外玩,皇上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驚訝。
“是,兒臣想出去看看。”那種眼光,那種期待。
“皇帝,你既然答應了惠兒,就給她一天出宮的機會。”老佛爺看着惠兒的期待與眼神。
“好,老佛爺都同意,朕也沒有什麽意見。”看着老佛爺都幫着惠兒,只好同意。
“皇阿瑪萬歲!”惠兒高興的跳起來。
“不過,你要出去的話。讓隆安陪着一起去,隆安會保護好你的,你可以好好玩。”同意她出門,正好培養一下他們之間的感情也好。
“好。”福惠看了一下福隆安,很高興。
“臣遵旨。”福隆安很高興的接受了。
“好大家,看歌舞表演吧,賞月,喝酒。”乾隆又發話了。
看着歌舞表演,禦花園串了一連串燈謎、河邊放着花燈。中秋的夜晚,煙花燦爛絢麗多彩在夜空綻放着,也許所謂的熱鬧、所謂的宴會、所謂的團圓就是這樣的。雖然很簡單、雖然很單調、雖然沒有現代的節目豐富,但是能夠看着月亮、看着煙花。快樂、幸福也有另一種味道。福惠雖然在這個團圓之夜,很想念現代的父母,很想念現代的一切。也只能看着月亮和煙花,祈禱着他們一切平安和幸福。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