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

這個顧八代從名字上看雖然很像漢人,但他卻是實實在在的滿人。歷史上說他是雍正的老師,可見他還是很有本事的。

他一進來,書房馬上靜了下來。可見還真是沒有人背書背的忘乎所以。書上說讀書會入迷至少這裏不會發生。

各自行禮,顧八代開始檢查各人的作業。

查到胤禩,胤禩便把剛才看過的都背了出來,顧八代大驚,直呼:“奇才,奇才。”

胤禩暗道不妙,他本不想出風頭,現在看來這個風頭是出定了。在這個時代,像自己這樣過目不忘的人估計不多。

他忙道:“胤禩只是背的快些,裏面的意思還不是很懂,需要顧師傅多多教導。”

顧八代摸着胡子笑道:“八阿哥年紀還小,不明白裏面的意思很正常。不過在病中還不忘功課,今天能将論語全篇背下,真是難能可貴啊。”

說完去考小九小十了。

他們兩個,小九是聰明但不愛學習,小十壓根對文科不感興趣,所以他們旁邊的哈哈珠子又可憐的替他們挨了打。真可憐的娃啊!幸好他們每人有八個哈哈珠子,要是只有一個,那還不被打死了?

人家永琪的伴讀爾泰陪着五阿哥到處游玩,泡妞,你們這些伴讀卻得挨打受罵,誰讓你們不投胎到乾隆朝呢?胤禩在心裏暗暗吐糟。

顧八代給各位阿哥布置好今天的任務,又走到胤禩的面前。胤禩暗暗叫苦。

“八阿哥既然說不是很明白,能把你認為不明白的說說嗎?”

胤禩苦笑,他是招誰惹誰了?突然想到在現代看到很多網友對論語做出的不贊同的話語,自己不也可以拿後代人的精辟分析來問問顧八代這個大師嗎?

于是他咳了一聲說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顧師傅,孔子這樣的聖人到了七十歲才能從心所欲,那我們這些凡人不是要更久嗎?可是人生七十古來稀,也就是說我們的一輩子都不能從心所欲是嗎?”

頓了頓,接着道:“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是說君子對工作謹慎認真,不出差錯;和人交往态度恭謹而合乎禮節。那麽普天之下到處都是兄弟。這就是說要讓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條件是要達到君子的條件。那達不到條件的就沒有兄弟了嗎?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問。”那就是說在家裏要孝順阿瑪和額娘,在外要敬愛各位兄長,辦事情要謹慎而且講求誠信,要對所有人充滿愛心,要親仁德的人,在行為裏實踐了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其他經典的著作。真的要對所有人都充滿愛心嗎?可是額娘說過世上有好人也有壞人,難道也要對那些壞人充滿愛心嗎?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其他經典的著作。什麽是有剩餘的力量啊?讀《詩經》和《尚書》這些經典的著作需要用很大的力量嗎?可是看書不需要很大的力量啊?手一捧不就夠了嗎?真奇怪?

“哈哈哈,年紀輕輕,膽子倒不小,這麽小就敢質疑聖人的言論了?”

來人一進屋,屋裏的人便都跪下了。

“參見皇上!”

“見過皇阿瑪!”

胤禩的心情非常激動。康熙啊!這可是千古一帝。又是在這麽關鍵的時刻。

康熙的問題,顯然是針對他的話而問的,他忙說道:“回皇阿瑪,兒臣胡言請皇阿瑪恕罪。”

康熙挑眉笑道:“哈哈,可很好,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他都可以質疑尚書了,你懷疑一下《論語》也沒有什麽。趙普還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裏面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胤禩一開始只是為了應付顧八代的提問,并沒有想到康熙會插入,現在聽了康熙的話,心裏不禁想到:“不愧是康熙大帝,竟然敢懷疑《論語》。這可是古代的聖典啊。自己是現代人敢于懷疑,是自己受到思想解放運動的影響。康熙一個古代人能這麽想真是太不容易了。”

不禁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康熙接觸到胤禩的目光,心裏不禁一軟,便說道:“小八的身體可好了”

“謝皇阿瑪關心,兒子身體已經大好了。”康熙叮囑了幾句又看了看其他阿哥的功課,便去處理朝政了。

胤禩松了口氣,過關了。

作者有話要說:裏面的好多觀點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人的看法哦。其實我對論語并不是很熟悉,是沒有辦法自己評判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