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諸葛亮正要答應,突然哎呀了一聲,低下頭去,眉尖一擰。
龐統只看到他手上血淋淋的,不知道是不是誤傷了自己,正欲起身:“劃破手了?我身上帶了藥——”
“不是,是這魚肚裏有紙條。”
他湊過去一看,諸葛亮将紙條展開,撥掉污穢,被水模糊了的字跡上依稀能辨認出幾個字:陳勝王。
兩人一同:“……”
諸葛亮面不改色把紙條揉成一團,連同魚腹裏掏出來的血污一并清理掉,只留下黏着魚籽的魚泡,放進碗中用清水沖洗了一遍,暫且泡着。他嘆了口氣:“垃圾營銷真是太多了,連魚都不放過,唉!”
在諸葛亮的堅持下,龐統還是留了下來,看着他煮起了魚湯。
花生油是自制的,鹽是從村頭的NPC貨郎那兒買的,至于配料……
諸葛亮從蜂箱下面扒拉出一個花盆,龐統原以為裏面長的都是雜草,等他挖出來才發現原來是生姜。再用小刀分離出莖葉與姜塊,切碎成片狀,清洗後一并扔進鍋裏煮;他又搬出另一個花盆,也長滿了綠油油的草,這回龐統認得了,那是胡荽。
也就是一般說的……香菜。
“有忌口嗎?”
龐統搖搖頭,表示百無禁忌,搞多點。
總覺得還差了點什麽,諸葛亮想了想,倏然起身,拿起抹布擦幹淨手,說:“你且在此處稍等片刻,我出去一下——”
“去買橘子?”龐統微微警覺。
“去鄰居家裏借點蔥。”諸葛亮補充。
煮魚湯需要時間,他也不着急,慢悠悠地出了院子,就往鄰居家走。
Advertisement
他還在蓬萊山裏轉悠的時候,隔壁180號的主人已經搬進來了,這才幾天時間,就在院子前面種滿了菊花——然而,除此之外,他的田裏空空如也,院子裏也同樣幹幹淨淨,一塵不染。
不食人間煙火,多半是個詩人。諸葛亮下結論。
菊花就菊花吧,總比種了一片海棠來得好。
他在院門外遠遠地望了幾眼,就默默打消了念頭,走向下一家。
179號的“螞蟻莊園”令他欣慰許多。
滿院子都是到處亂跑的小雞,叫人心生熟悉感。
主人不在家,但院門口擺了幾個花盆,蔥葉濃密旺盛,葉尖随風搖曳,誘惑力十足。
——誰能忍住偷菜的誘惑呢?這也太難了!
更何況這個人還自己取名叫螞蟻莊園!
諸葛亮拎着幾條蔥回去,留下了一張便簽,貼在了對方家門口:
“致179號,尊敬的鄰居:九月五日,冒昧借兩根香蔥,滴水之恩,改日定當湧泉相報——181號孔明留。”
送走龐統後,諸葛亮與院子裏的小雞仔們面面相觑,仔細研究了一下養雞場的任務。
【任務介紹:打造一個合格的小型養雞場,配備一百個雞籠(0/100),孵化五百只小雞(0/500),每日拾取雞蛋(0/1000)】
看起來也沒有那麽難。
諸葛亮被幾只小雞仔包圍,懷裏還揣着兩只,摸着絨毛,手感極好。他一邊計算,要制作雞籠,就得有材料,院子裏堆積了很多稻草,但是稻草太軟,不好用,最好還是用竹條編織……
附近沒有竹林,取材之前,還得自己親手種。這又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程。
指引精靈難得有活幹,打起精神來,建議他在屋後的山坡上種箭竹。竹林可以乘涼解暑,竹筍可以挖來炖湯炒菜,味道鮮美。
諸葛亮也覺得不錯,采購了工具,第二天就開始幹活。
小雞仔們吃飽了就圍着他轉悠,唧唧叫,不多時又來了個年輕人,捧着茶杯,也蹲在旁邊觀摩。
諸葛亮覺得他有點面熟,好像是哪個鄰居,将鐵鍬從土坑裏□□,回頭看他。
年輕鄰居自我介紹說,姓陶,住在180號。
原本他也跟着朋友勤勤懇懇練級,向往着大展身手,可總不得要領,在競技場裏多人群架,永遠是挨揍的那一個,一氣之下,決心告別江湖,專心當一個生活玩家……
聽起來還挺坎坷的。《盛世》裏天才輩出,又有大批氪金玩家野心勃勃,嶄露頭角的新人想要在一群老手之中殺出一條血路,自然不易。
陶淵明鄭重道:“向前輩學習,我今天開始就學種菜!”
諸葛亮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勵道:“共勉共勉。”
當下,他便是來學習的,一邊看諸葛亮忙活,一邊四處轉悠,觀察環境。
小山坡上原本光禿禿的,只有些雜草和石頭,諸葛亮花了一個上午時間,才将向陽的半面土坡犁了一遍。松土後,再逐個将細長的竹苗移植栽入土坑中,澆水施肥。這地方并不大,把籮筐裏的竹苗種完也花了兩天時間,還好已經入秋,天氣涼快許多,也不會讓人太過煩悶。
陶淵明也想着幫忙,積極地撸起袖子毛遂自薦。但他一伸出手來,看那毫無繭痕的嬌嫩手心,就知道也是大家門戶裏養出來的孩子,于農活毫無經驗,被諸葛亮委婉地勸到一邊觀摩。
他也不覺得枯燥,興致勃勃地做筆記,走來走去,口中念念有詞。等這個冬天過去,到來年盛夏,一片竹林環繞,蒼翠靜谧,支一座涼亭,悠然安逸地泡茶飲酒,多有意境……
雞仔們到了飯點就開始叫喚:“唧唧唧——”
諸葛亮從兜裏掏出一把谷子,扔過去,它們便一擁而上。
陶淵明問:“孔明哥,這裏為何如此安靜,沒有蟬鳴呢?”
“因為已經九月了。”
“那怎麽山下的小樹林裏依然吱兒哇吱兒哇地吵呢?”
這倒是個好問題。
諸葛亮停下動作,撐着竹竿想,這裏四季變化沒有想象中那麽分明。都說七月流火,本該早就轉涼的天氣,現在已經九月了,卻沒有感到多少寒意,也許是因為在游戲裏的關系。
不然,若是嚴格按照二十四節氣耕種收獲,那也太漫長了,沒有人會那麽有耐心将一年時間耗在田裏的。
陶淵明又問:“孔明哥,那山下的蟬能吃嗎?”
“……可以,蟬和蟬蛹都可以油炸,嘎嘣脆。九月天氣還這麽熱,就是為了把它們騙出來給你們吃的。”諸葛亮煞有介事,不緊不慢道,“你回家的時候,路過村口那棵樹可以留意一下,是不是能看到金色的蟬蛹?營養很好,滋補身體,還可以壯陽。”
不僅蟬蛹可以,只要人敢想,萬物皆可以壯。
陶淵明:“……啊,那還是算了。”
但消停沒一會兒,他又把主意打到了這批箭竹上。
“這種竹子是不是也可以吃?”
“箭竹可以食用,不過一般是給食鐵獸吃的。”諸葛亮看了他一眼,“你如果是食鐵獸化形,那想必沒什麽問題。”
陶淵明當然不是,牙口也沒那麽好,撓了撓臉頰:“那竹筍呢?我看茶樓裏都喜歡用這個炒菜。”
諸葛亮颔首,卻說:“竹筍麽,是留給小白的。”
大熊貓吃竹子,小熊貓吃竹筍,完美。
陶淵明嘆了口氣:“那我還是老老實實種點給人吃的東西吧。”
諸葛亮以過來人的經驗口吻給出建議:“對新手而言,豌豆和黃豆都不錯。我覺得黃豆更好,豆苗可以入菜,黃豆可以做醬,還能留着種豆芽——最重要的是,長得快,簡單。”
年輕人點點頭,眼睛亮了起來。
“好,我這就去學!”
……
諸葛亮回家翻了翻日歷,這幾日忙着照顧小雞,許久沒有看書了,翻出白起送的那套兵法。
古籍最早都是竹簡用的,後來謄抄時才用上好一點的紙張,重量輕,好攜帶,也便于流傳。他拿到的便是先人謄抄後的書卷,也許并不完整,還需整理,重新抄寫。
秋季白晝短,諸葛亮才坐到桌前,翻了開頭,天就徹底暗了下來。
一只紙鶴顫悠悠地從尚未合起的窗縫裏鑽進來,停在書桌。
諸葛亮撿起來,是周瑜從學宮那邊給他發來的。鄒衍先生神出鬼沒,并沒有固定的授課時間和場所,目前也就收了三個學生,來去自由。這一只紙鶴,就是為了通知他明日開課的。
“順便見一見你的二師兄。”他調侃道。
諸葛亮:“……誰呀?”
周瑜也沒見過,想了想:“好像是叫,**什麽的。”
“……”
“不是這個意思!”周瑜回複消息很快,“他是姓司馬……叫什麽來着?哦,司馬德操。”
好家夥,一個名字裏有三個字是會被屏蔽的。
太慘了吧。
周瑜深以為然:“确實挺艱難,所以他取了個名號,你可能聽說過……大家都叫他水鏡先生。”
好像是有些耳熟。
諸葛亮回憶着:“我家附近……好像也有個司馬先生。”
此時此刻,179號的屋門口,司馬懿正長久地陷入沉思。
他剛回到家,踩在自家的土地上,同一時間就收到了家園系統叮叮當當的提示。本來嘛,這塊地就是随手抽到的,獎勵什麽的,他也不放在心上,随意地看了一眼,一條條信息翻滾而下:
【九月六日,晴,您的小雞太餓了,去181號偷吃,不幸當場被抓,挨了一頓揍,嘤嘤嘤地跑了回來。孔明留言:你可以偷我的心,但不可以偷我的飼料!
九月七日,多雲轉晴,您的小雞又去181號偷吃,被揍了。小雞哭着對您說,主人,不是我想偷吃,實在是隔壁家的飼料太好吃,哥哥太好看。從今天起,我一定深刻反省,再也不會出去偷吃了!
九月八日,偷吃,被揍。
九月九日,偷吃……】
這也就罷了。
雖然他知道家園系統裏相互偷菜是國際慣例,有來有往才是鄰居之間的良好傳統美德,但……
這和他想象的不一樣啊!
司馬懿手裏拿着院門口撿來的便簽條,再看看那份回禮:整整齊齊紮成一捆堆在門邊上的八尺高兩尺寬大蔥,一時間無言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