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安家
秋霜陪着老夫人走到村口大槐樹下,跟幾個村裏的老人扯起了閑篇,沒多久,屈羽換了男裝從車上下來,“奶奶,要不要坐下歇會兒?待會兒我跟許先生在外面趕車,車裏寬敞些,您再忍忍,到了鎮上再好好歇息。”
老夫人沒接屈羽的話,拉着他的手,跟剛剛拉呱的幾個老人家說:“這是我的幹孫子,小羽叫人啊!”
這點小事兒屈羽自然不會駁了老夫人的面子,爺爺奶奶地一通叫下來,等屈羽叫完了人,老夫人才接着說:“我兒和大孫子打仗沒了,小孫子也被拉走了。剩下我們老的老小的小,還有一幫子糟心親戚,老婆子我索性撇了家業,回鄉下帶重孫子,省心!”
幾個老人家對老夫人白發人送黑發人表示了同情,又說村裏前些日子也被拉走不少壯丁巴拉巴拉,又扯了一會兒,老夫人笑着說:“家裏平時也沒個人說話,跟老哥哥老姐姐們說說話不知不覺就忘了時間,都不想走了呢!”
幾個老人家立即表示挽留,“不想走就留下來吧,咱淮溪村就是水好,養人!”
“是嗎?那敢情好!”老夫人也當即表示願意,不過轉瞬就苦了臉,“我們沒尋思着會走到這兒來,事前也沒置下田産,如今也沒個地方安置……”
“木事兒,木事兒,”一個牙都不剩兩顆的老頭裂開嘴笑,“村東頭老楊家,剛剛搬到鎮上去了,他家留下五件大瓦房,要村長尋個人家買了,俺看恁家也不缺錢,不如去看看!”
老夫人一聽喜上眉梢。這村子打眼兒看去都是泥胚房,她原想先找個地方住兩天試試,若是覺得好久找村長圈塊地再蓋房子,現在有現成的房子再好不過了。“好好好,不知道村長家怎麽走,我這就去看看房子。”
坐最旁邊的老婆婆,忽然大叫:“栓子,栓子,來!讓栓子領你們去!栓子,領人上村長家去。”老婆婆吩咐完,末了又加了句,“人送去就上俺家吃飯,別擱家裏生火哈!”
“哎!”被叫做栓子的青年咧着嘴笑着應了。老夫人眉角一抽,怎麽有種小孫子的即視感?老夫人當然不會嫌棄自己的小孫子,只是感覺這青年也不是個機靈的。
幾個人跟着栓子去了村長家,村長一聽說來人是想在村子裏購置田産的,連忙要領着人去看房子,臨走的時候囑咐領人來的栓子,“甭走了,今兒在家吃飯吧!”
栓子咧着嘴搖搖頭,“楊阿婆讓俺上她家吃呢!”說着就往楊阿婆家的方向走了。
“那成,明兒上俺家吃哈!”村長沖着栓子的背影吆喝,“天兒不冷,晚上甭在家生火哈!”
栓子回頭咧嘴笑笑,表示聽見了,然後一個拐彎兒沒了人影。村長便領着人往村東老楊家的房子走,邊走邊打聽老夫人幾個人的身份背景。老夫人照着之前跟村頭老人說的,又跟村長說了一遍。村長知道能讓栓子将人領他家去,必定是村裏人了解了的,也就沒細問,有事兒讓自家婆娘串串門子就知道了。
老夫人因為覺得栓子像自家孫子,就問了村長栓子的事兒。
“栓子爹娘早死,自己個是個腦筋不機靈的,原本跟着他阿婆過日子,前兒他阿婆去了,正趕上有人來拉丁,他就被拉去了。當官兒的看他不機靈就讓他去做飯,他差點給人把糧全點了,讓人揍了一頓,又攆了回來!”作為一村之主,面對栓子村長也有些頭沉的。
Advertisement
難怪誰見了栓子都要他不要點火!老夫人想着,要不要讓人給孫子捎個信兒,讓他如法炮制?老夫人還不知道孫子成了二皇子的貼身侍衛,正尋思着,村長一聲“到了”,讓老夫人回了神。
“這房子才蓋了三四年,還新着呢,老楊家有本事,在鎮子上置辦了鋪子,來回跑不方便,這才想把村裏的房子連着十畝地買了。”村長一邊掏出鑰匙開門,一邊給老夫人介紹房子。
這磚瓦房在村裏人是頂頂好的,但是在住慣了帶花園的宅院的衆人眼裏……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渣啊!
無奈這已經是村裏最好的房子了,老夫人猶豫了一會兒還是決定先租一個月,若是住的習慣再買下來。
村長覺得置辦房産不是小事兒,猶豫是正常的,反正老楊家這房子也沒人打聽,給人家白住幾天也沒什麽,更何況人家開口說的就是租,根本就沒有白占便宜的意思。所以村長就做主替老楊家的人應了。
老夫人對秋霜使了個眼色,秋霜立刻會意,從荷包裏掏出一塊大約一兩重的碎銀子,對村長說:“大叔,這些銀子您先拿着,當是定錢!”
“哎呦,這可使不得!”鄉下人大多是用自家東西換點短缺的玩意兒,偶爾用錢也是用銅錢兒,銀子是很少用,秋霜一下子掏出這麽大一塊銀子,完全不當回事兒的樣子讓村長吃驚不小。“給十個錢,意思意思就行了!”
“村長就拿着吧,多的就當是我們買房子付的定銀!”老夫人笑着勸說。村長退讓一番之後終是沒成,将銀子收下,把鑰匙交給了秋霜。
送走了村長,屈羽連忙進屋擦幹淨一把椅子搬出來讓老夫人坐下,“奶奶,您坐!這村子竟然連間像樣的宅子都沒有,不如我們住幾天緩緩就往回走,去柴陽鎮吧?”
老夫人擡手止住秋霜的話,“連年的征戰,百姓身上都背着重稅,哪有餘錢蓋房子啊,這房子也算不錯了。也好,咱們本就是為了避人耳目,真有大宅子還要找人打理,這小房子咱們住剛剛好。”
“奶奶,對不起!”屈羽忽然道歉。
“瞧你,也是個大小夥子了,怎麽動不動就紅眼眶?”老夫人笑着數落屈羽,“這兒也沒什麽不好啊,有那麽多老頭老太太跟我說話,還有個大院子,咱們也養些雞鴨,我也當會鄉下老太婆試試,我瞧着準比我在府裏當個人人供着的老封君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