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堤潰
且不說紫禁城裏得了消息的那位如何應對,先回到河堤大壩之上。
這場春夏之交的豪雨來得不是時候,讓剛剛修築道一半的堤壩半數都浸在水中數日,再堅實的夯土也有些浸泡得軟了,河岸多處田地裏已經出現了管湧——有經驗的河工都知道,若是再這樣下去,這大堤怕是就要保不住了。
于成龍已經連續數日帶病巡視,暈倒了被送回來兩次,醒了之後灌碗姜湯下去又繼續跑去巡河。
救災如就火,官道上書信往來一來二去耽擱不少時間,所以其實老爺子那邊聽到告急的時候,其實大堤已經岌岌可危數日了。
胤禩在河督府等了十數日,仍然等不到京城那邊的消息,他此刻并不知道四哥到底能不能幫上忙,然而河堤的險情已經不能再拖下去了,胤禩摸出懷中的珍珠耳墜子在手中摩挲了一陣子,沉吟着。
罷了,既然重活一世,便不能再瞻前顧後無所作為!
主意一定,胤禩沉聲吩咐高明去把于成龍,江浙巡撫已經當地衙門管事的全招了來總督府。
彼時于成龍正在河堤上,頂着大水可能随時沖垮大堤的危險,與工人們一道抓緊時間加高減壓堤,力保安徽境內不被水淹,聽見來人的傳信根本來頭都沒回一個。
一炷香時間過後,胤禩在河督府見到了除于成龍之外的所有官員,讓各位入座之後,便将近日來的險情簡略講述幾句,便開始詢問在場諸人的意見。
衆人皆沉默了良久,眼前諸人都是這次老爺子南巡時伴君左右的,自然知道不久之前,皇上對這條河的期望有多大,他們中間不少人,也拍着胸脯向老爺子保證過堤在人在,堤毀人亡,然而眼下……
衆人心中無限感傷,他們都是親眼看着大堤築起來的,也清楚這樣拖下去的後果是什麽。他們倒是想要對得起皇上南巡時的信任,要死守大堤,但沿河百姓又怎麽辦……
胤禩沉默良久,站了起來,緩慢的,似有千斤重擔再肩一般。
衆人也都擡起頭來望着胤禩,見他素來溫雅帶着淺笑的臉上,如今只餘了沉重。片刻之後,胤禩将雙手籠于袖中,沉聲開口道:“有勞各位大人安排沿河百姓撤退到高地上去吧。”
“八爺——”在座中有人忍不住出聲。
“萬事有我擔着。若是以後上面追究起來,你們只需說是聽我命令行事便可。”胤禩揮揮手,嘴角又微微牽起一個令人安心的笑來。
幾個當地河工道臺,頓時跪在胤禩面前,他們深知河堤即将不保,但誰也不敢說出棄堤的這樣的話來,胤禩這樣做,是為了那數以萬計的黎民百姓,為了他們能活下來,自己将所有可能的罪責一人攬下。
Advertisement
……
于成龍是在堤岸上聽到胤禩的‘後撤’命令,頓時暴怒,氣勢洶洶得問清楚了胤禩還在臨時河督府內,連忙趕了回來。剛一進門,便劈頭蓋臉朝胤禩咆哮了過來,配合着他撸到胳膊肘的袖子,別在腰間的的衣擺,目眦盡裂的神情,活脫脫一個上門尋仇的架勢。
胤禩正在給康熙寫請罪折子,見于成龍沖了進來也不給自己行禮,倒也沒怎麽在意,不過掃了他一眼便繼續低頭斟酌着遣詞用句。
于成龍見胤禩不理他,氣的什麽都不顧了,心道‘好哇,原來你在治理渾河時候的謙遜勁兒都是裝出來的’,幾步走上前去,一把将胤禩手中的筆奪過,抛在牆角。因為抽的太快,胤禩不及放手,右手手心化了一道粗重的墨跡。
高明攔阻于成龍不及,是跟在他後面近的屋子,一進屋便看見這一幕,頓時氣得七竅生煙,這于成龍也忒托大了,居然敢對堂堂皇子阿哥如此無禮!正要讓守在屋外的侍衛進來将這個不知好歹的家夥請出去,此時胤禩開口了:“高明去給于大人看茶。”
于成龍跳腳:“誰要喝茶!我今天來,是要問你愛新覺羅*胤禩一句話——可是皇上下旨棄堤的嗎?”
胤禩沉聲道:“非也。皇上并未下旨。”
于成龍頓時血沖腦門,怒斥道:“那麽我倒要問你,是誰讓你棄堤的?”
胤禩看着他的眼睛,緩緩道:“是我——愛新覺羅·胤禩親口吩咐下去的。”
于成龍大怒地往前一步,咬着牙道:“八爺,你既然是帶着皇上的口信來,你便知道他老人家當初是怎樣寄希望于這個工事。你如此擅作主張,就不怕我參你一本嗎?你快馬上給我派人回去守堤!”
胤禩正了臉色,對于成龍道:“于大人,授業上,我尊你一聲師傅于大人,但不管怎麽說,我也是阿哥,是皇上親自委派的欽差,于大人這番言行,怕是不合适吧?”
于成龍一怔之後,負氣一般的一甩袖子,給胤禩行了個馬紮,一板一眼道:“微臣懇請八阿哥,看在數萬黎民的份上,收回回撤的命令。”說罷朝胤禩一跪,伏在地上帶着顫聲道:“請八爺代替天下黎民百姓,守住這大壩呀——”
胤禩揮手讓高明和跟着進來的侍衛都出去,起身親手去扶于成龍,誰知于成龍鐵了心,死死跪着口稱如果胤禩不答應就不起來。
胤禩仰天長嘆,估計當年靳輔也是這樣被氣得半死吧,這家夥可不是一般頑固可以形容的。嘆了口氣,胤禩用更大的力氣去扶于成龍,看着他的眼睛,沉聲道:“于公,我知你冒死死守大堤,是為了黎民百姓;然于公你可曾想過,今日我胤禩這番舉動,可是也為了黎民百姓?”
于成龍聞言一愣,一不留神被胤禩扶了起來,兀自咀嚼着胤禩剛才的話,那字裏行間的意思讓他不願去承認。他是晝夜巡于大堤之上的第一人,眼下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大堤的險情……只是,如論如何……他也不願承認,自己竟然從一開始便錯了麽。
低下頭,于成龍雙肩繃緊得如同一張扯到極致的帛,随時都會裂開,他不肯擡頭,口中喃喃道:“三年的心血啊……真的……不成麽……”
胤禩也覺胸中苦悶不已,只能将扶着于成龍肩膀的手緊了緊。
許久之後,于成龍突然想起了什麽似地擡起頭來,反握住胤禩的手道:“八爺,若是皇上怪罪起來——”
這事真是可大可小啊,但按照過去的慣例來說,大水經過摧垮堤岸之後,必然有人會被抛出承擔責任,比如當年的靳輔。這也是為什麽,即便很多河工都知道大堤不日必然不保,也不敢真的開口說出‘棄堤’這樣的話來,若是事後龍顏大怒,第一個說這話的人必将被冠以禍亂軍心的罪名,頂上烏紗不保倒是小事,重了只怕人頭落地禍及家人。
胤禩此刻也重拾溫煦的笑意,拍拍于成龍的肩,道:“于工莫要擔憂這些,萬事有我。”
萬事有我……
萬事有我……
于成龍嘴唇抖了抖,第一次看胤禩的眼中,沒有了抗拒的意味。
……
最大的阻礙排出了之後,官府行動順利了很多,僅兩天時間,下游低窪處的百姓便被轉移的七七八八。因為不知道大水什麽時候會退,當地知府也騰出手裏着人開始搭建一些草棚,四處收集一些常用的藥材。
結果就在當天夜裏,大壩終于決了口。滾滾濁流夾雜着上游帶來的沙土,一夜之間将安徽周邊境內變成澤國,無數人的家園被毀,田地被淹。
萬幸的是,因為轉移的早,境內百姓除了個別誓死不肯離家的之外,皆安然無恙。
百姓們看着自己家園一夕被毀,幾乎哭都哭不出來了。而此刻胤禩卻憂心另外一件事,因為住在草棚的百姓人數衆多,這幾日藥材和米糧都耗的很快,再過幾日,可能來粥都喝不上了。
……
不巧的是,這場大水也沖毀了三裏多長的官道,致使他手中寫好的奏折送出去便石沉大海杳無音信,胤禩心急如焚,但又必須面上鎮定自若,一來是他歷經兩世,早以處變不驚慣了;二來他若是露了怯,引起百姓恐慌便真是大罪了。
因此他仍然泰然自若地坐鎮總督府,心中卻不免猜測這場大水京城是不是已經有了可靠的消息?老爺子會派誰來赈災?靳輔是否能活着來的安徽?陳潢是活着還是重複了過去的命運?
他的努力,到底能不能抗争過這命運的輪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