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變天(下)
胤禩自然知道,三阿哥在不久的将來便會給虎落平陽的直郡王致命一擊,對于這樣的行為,他前世也做過,不過更漂亮些罷了,倒是沒多大反感。天家兄弟從來不是真兄弟,都會在背後捅人刀子。
既然他都看得出來,上面那位沒有理由看不明白,相信那位也只是想借了這把刀,讓自己的長子這塊磨刀石真正從雲端落下罷了。
帝王也是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的。
張明德一案,拉拉雜雜扯出了無數官員,以鎮國公奇普首當其沖,落馬者無數。大阿哥已經被圈禁,康熙便在朝堂上羅列直郡王罪狀數十條,斥責其心高陰險、為兄不悌、為臣不忠。
就在這個時候,康熙下朝之後,病倒了。
這一病,讓原本壓抑而不明朗的朝廷局勢雪上加霜。大臣們紛紛意動起來,也難怪,良禽擇木而栖。不過因為廢太子在朝中樹敵太多,許多大臣等不及了,怕上面那位回過神來,又舍不得這麽多年栽培的兒子,于是幾個大臣聯合起來,參了現內務府總管淩普一本。
淩普本是廢太子胤礽的奶公,康熙派他做內務府總管,更多是疼惜太子從小沒了額娘,怕下人怠慢,淩普既然是太子的奶公,因為太子的原因坐上了這個位置,自然會更好的照顧太子。誰知淩普一開始還兢兢業業小心謹慎,但日子長了,太子的勢力越來越大之後,便學會依仗太子權勢,貪得無厭,橫行不法,幹了不少髒事兒。
康熙看了折子,第二日便認命胤禩為內務府總管事,徹查淩普一案。大臣聞言,紛紛心思又松動起來,內務府總管事的位置頗為重要,每逢宮中重大事件,比如帝崩後崩一類的,便由皇子或是親王擔任。如今朝堂局勢不明,皇上圈了好幾個成年的阿哥,卻不讓主持禮部多年的三阿哥擔次重任,而是推出了前幾年離京的八阿哥……這背後的心思,很值得琢磨一下啊。
胤禩面色如常的接下了這個位置,沒什麽特別的表情,渀佛這次升遷跟他沒什麽關系一般。三阿哥看在眼裏不禁有些不滿起來,下了朝便陰陽怪氣地叮囑了幾句,無非是讓胤禩莫要徇私、賣人情一類的。
胤禩心中苦笑,之前好不容易把自己摘了出去,這麽一來,又給人惦記上了。
因為胤禩接手了淩普一案,因此大阿哥與張明德那邊自然便不用再去了,全權交由三阿哥負責,繼續審理。幾日之後,三阿哥呈上兩本折子,折子裏将張明德何時來的京城,又給何人看過相算過命一類的雜事寫了一整本;而另一本密折中,便詳細地記述了張明德如何結識的奇普,又如何在得知奇普層被太子追打之後自告奮勇提出“謀刺太子”一事,以及事後奇普又是如何拉攏順承郡王布穆巴,到後來如何将此人引薦給了大阿哥。
康熙看罷頓時氣得手足冰冷、面如死灰,狂怒着咆哮讓人用重刑,一定要讓這個張明德将參與謀刺太子的相關人員全部供出,并且讓三阿哥去胤褆府裏搜查物證,看看都是誰與直郡王往來密切、對太子圖謀不軌。
再說胤禩這邊。
淩普以為這個八阿哥是出了名的大善人,早年在京城的時候,便以賢德仁孝聞名,之前雖然被化為大阿哥一黨,但這幾年大家都看得出來,八阿哥與直郡王并不親近,反倒是與太子一黨的四貝勒走得很近,連帶着太子也對他另眼相看起來——那麽自然會對自己手下留情的。
誰知他完全猜錯了,胤禩是半點情面也沒給淩普留下,連個單獨見面的機會也沒找到,便被打得皮開肉綻,不管他如何咬牙威脅,那面目溫和的八貝勒始終是高高坐在上位不為所動。每每他擡出太子之時,胤禩便會冷笑着斥責他敗壞太子聲明,狐假虎威狗仗人勢,背着太子犯下這許多打錯,如今還不思悔改想要攀扯太子。
幾次之後,淩普完全絕望了,心知若不是上面的意思,就是這個八貝勒是鐵了心要公事公辦、整死自己了,但他養優處尊多年,如何受得住這些酷刑,不久便撐不住,斷斷續續地将自己做過的事情,避重就輕地招了些。
胤禩看過供詞之後,冷笑幾聲,劈頭朝他扔下幾頁寫滿了字的紙來,都是以往淩普得罪之人寫下的狀子,甚至有幾份血書混雜其中,淩普趴在地上掃過幾張之後,頓時冷汗濕透了衣衫,先去僅剩的一絲僥幸也沒了,委頓于地。
……
如今朝堂上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大臣們摸不準上面那位的心思,只能步步試探着上折子,一時間也沒人敢當庭給幾個被圈的皇子求情。
這樣的氣氛,一直持續到幾日之後,三阿哥與八阿哥分別将審問的結果遞了上去。
八貝勒一反常态,收起了溫和的面目,一張折子事無巨細得将淩普參了個體無完膚,附上簽字畫押的供詞以及各色物證人證——雖然八貝勒明面兒上是說淩普瞞着太子做下這些個勾當,但衆人心知肚明,這是明擺着不顧及太子的情面了。
于是,直郡王被斥責之後,那些害怕太子東山再起的大阿哥一黨們,立刻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邊,紛紛不約而同的以八貝勒馬首是瞻。
于是……許多人,自以為看明白了八貝勒此舉的意圖,既可以表面自己的立場,又能接受大阿哥一黨的勢力,何樂而不為呢?
只是不過兩日,相比于三阿哥呈上的折子,八貝勒這點動作也就不值一提了。
張明德一案查清楚了,所有與之相關的人都為之獲罪。張明德本人更是被立刻拉到菜市場門口淩遲處死,而大阿哥也因此被革去了郡王頭銜,改降為貝勒。
也許是想給大阿哥最後一個辯駁的機會,胤褆被從圈禁的地方提到了乾清宮,被康熙當着衆人的面大罵其陰險不臣之心。胤褆自然是拒不承認,口口聲聲道張明德所作犯上之事他并不知情,定是有人在背後搬弄是非。
此刻張明德已經伏法,康熙認定大阿哥是詭言狡辯,因為張明德已經無法活過來說話了,更是怒極,咆哮着要讓侍衛進來将大阿哥鎖舀下獄,嚴加審問。
五阿哥胤祺溫厚,連忙帶頭跪下求情,被康熙一腳踢開。剩下的阿哥也連忙跪下紛紛抱住康熙大腿,為大阿哥求情,胤禩自然也包括在內。不管結果如何,面子上的兄友弟恭是一定要做的,否則今日沒有出面的人,便是下一個直郡王。
康熙氣急了,将所有的兒子都大罵一遍,更是命侍衛将五阿哥帶下去重責二十大板,以示懲戒,不過終究沒再讓人鎖舀大阿哥,只是命人将其帶下繼續看管起來。
這件事情如同一場鬧劇一般,就這麽過了。幾日之後,康熙下令,将四貝勒解禁,仍回戶部供差。就在衆人以為事情快要告一段落的時候,更大的事情發生了。
幾日之後,三阿哥在一次請安之後,趁着衆人告乏退下,偷偷得又從袖子裏摸出一本折子呈上。這本折子裏面寫着在搜查直郡王府邸之時,查獲的各種越制用度,以及在直郡王府中一間偏僻的屋子裏,所獲的祭祀器皿,疑似大阿哥曾以“魇勝”巫術謀害太子,以至于太子漸漸癫狂。并且呈上了手下官員順藤摸瓜,在毓慶宮找到的,由直郡王授意,喇嘛巴漢格隆在廢太子寝宮放置的“鎮物”。
至此,康熙終于被打擊得一病不起。
一代帝王,徹底崩潰了。他沒想到自己文治武功、戎馬半生,生出的孩子卻是這樣的。
想起多年前大阿哥與太子意氣風發的樣子,又有些不肯相信這些折子上的字字句句。于是,康熙在病中做了最後一搏,遣了兩撥人去毓慶宮詳查核對,果然找出了十數件“鎮物”來,多半都是透過大阿哥手下門人的渠道流進來的。
人證、物證皆在,至此,康熙對大阿哥徹底絕望,長嘆一聲:“朕……真是小看了朕的這些兒子啊!”嘆罷面若死灰,蒼老了許多。顧念着最後一絲父子之情,康熙沒再撸去他的貝勒頭銜,只下旨封閉大門,将其永生圈禁起來,遇赦不赦。
權杖本喋血,與太子鬥了數十年的大阿哥,在他以為終于要翻身的時候,倒了,并且永不翻身。
他弄明白,自己到底得罪了誰,又成了誰的踏腳石。
大阿哥一倒,衆人的視線都聚集在了這次“出力”最多的兩個皇子身上:三貝勒、八貝勒。
這兩人在這次“大阿哥”與“淩普”案中,做法都是一反常态,某些敏銳見長的大員們,猜測着:也許有人要上位了……只是,上面那位,到底是什麽個意思呢?
康熙病了。
康熙這次病得來勢洶洶,一發不可收拾,加之他心氣郁結再內,每次夢回,都能想起當年這兩個兒子優秀的點點滴滴;但每當他夢醒回到現實,便無法相信,這樣兩個令他驕傲的兒子,如何就成了今日這番摸樣。
那個威武年輕的将才、統帥,沒有了;那個手把手教導出來的繼承人,沒有了。
到底是誰……毀了他們?
康熙日日夜夜诘問自己,得不到回答。于是,一代帝王陷入了自怨自艾的境地,拒絕太醫院的診脈,拒絕服藥,就這麽日以繼夜地自我折磨着。
……
就在朝廷衆人心急如焚、整個後果束手無策的時候,一向做人規規矩矩言行絲毫不差的三阿哥出面了。
如今太子大阿哥被圈,三阿哥胤祉便
成了長子,有他出頭,與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以及胤禩,還有胤祉的同母姐姐二公主,一起帶着太醫院的所有太醫,甚至還從理藩院尋來了通醫術的洋人,跪在康熙乾清宮門外痛哭陳請,懇請康熙就醫。
康熙閉門不見,也不理會,誰知幾個兒子女兒都鐵了心,誰也勸不走,就這麽跪了整整兩天三夜,期間二公主身子弱,暈倒過兩次,不過都是醒了便回來繼續跪着。
第三日的時候,聽說連胤禩也昏倒了,康熙才回過神來,終于想起這些孩子也是自己的兒子來,于是宣了幾人入殿。
接下來幾日,幾個阿哥公主,為康熙冒死擇醫,輪流精心伺候病中的皇帝父親,終于讓這個倍受打擊的老人,從另外兩個兒子帶給他的傷痛中,漸漸恢複過來。看着面色青白的幾個孩子,康熙總算略感欣慰,至少這幾個孩子還是孝順的,不似他們的那兩個兄長……
一切似乎慢慢開始好轉起來,被圈起來的十三阿哥也被放了出來,整個宮廷也從“廢太子”與“鎮魇太子”的噩夢中漸漸走出來。康熙病勢慢慢好轉之後,看待幾個兒子,尤其是胤祉與胤禛的眼神尤為和善,對胤禩态度也緩和了許多,少了些防備,但有一個人确是除外。
胤禩發現,康熙看向胤祥的目光裏,少了先前的慈愛,多了些防備。事後他問了胤禛,那日在塞外行宮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胤禛似乎也很疑惑,他只知道十八殇了的那日,下午只有他進過帳子,是太子那邊來人說十八弟問他要本書來着的,誰知他去了卻看見十八弟正昏睡着。當時他也沒多想,放下書冊就走了,還交代了門口立着的宮人好好照顧十八阿哥,誰知到了晚上便聽見十八弟沒了。
後來不知從何處傳來十八弟死的蹊跷的流言,似乎有黑貓作祟,又有人提到了黑貓是下午有人放進去的,午膳的時候還沒有。一查之下,當日午膳過後進去過的只有胤禛,于是胤禛被傳去問話,卻發現沒人能證明自己的只是放下書就走,那日的宮人全部自盡了,當日太子那邊遣過來傳話的小太監也矢口否認。
其實這件事只是蹊跷,因為十八弟這麽小,礙不着他們任何人,他殇了對旁人并沒有好處,就走康熙尚在猶豫各種供詞之時,十三弟卻突然闖進來,說是聽見了太子與手下合謀陷害自己的話。
當時康熙便是大驚,屏退了衆人,只留下了胤祥在內殿,因此胤禛事後并不知道胤祥到底說過些什麽,只知道沒多久,老爺子便咆哮着讓人将自己與胤祥先分別看管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