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當趙燕歌選擇把面粉炸彈呈現在世人眼前之時,就已經預料到了熱武器所帶來的滔天後遺症。

就在公孫太尉把面粉炸彈教授給邊關将領時,趙燕歌正在室內接見公輸家和墨家的人。

“陛下,您看這個。”兩家人齊心協力的為趙燕歌制作了一個大鐵盒子。

公輸老家主在這個機關上稍作操縱,大鐵盒子的嘴中就“嘩啦啦”的吐出不少銅錢來。

趙燕歌看着這個與後世自動販賣機幾乎大同小異的物件,問道,“它的防禦力如何?”

“外面包裹着一層鐵皮,裏面則是青銅構造,水火不浸,只能用特殊的方式被打開。”墨家老者道。

“不僅如此,它還能夠識別貨幣,進行等價兌換。”說着,在墨家老者的操縱下,大鐵盒子吐出一小塊金子來。

趙燕歌道,“那紙幣呢?”

如今龍衛內已經進行了紙幣構造,身為能夠代替銅錢而流通于世面的一種紙幣,它的材質自然與衆不同,除了最基本的紙構造,裏面還添加了多種金屬,面額小到一角,和一枚方正銅板價格等位換算,最大一百,無一例外的是上面都印着一張黑龍的圖案。

紙幣通體玄黑色,其上黑龍圖案栩栩如生,紙幣摸上去手感似紙又似布,平滑綿潤,讓人愛不釋手。

趙燕歌拿出幾款不同的紙幣讓大鐵盒子嘗試,公輸老家主則和墨家老者在一旁進行調試。

只是一會,大鐵盒子就像吐鈔機樣,把那些被打散的紙幣分門別類的整理好,準确率高達百分之九十,趙燕歌滿意的點點頭。

這個準确率還可以繼續調控,另還有人工在一旁進行輔助,完全可以彌補機器所帶來的一點缺陷。

如今朝堂上已經漸漸接受了銀行這個提案,只是距離銀行真正面世還有一段時間。

趙燕歌已經讓龍衛親自去那些郡、縣、鄉、村去選址,村建設一個銀行,鄉為兩個,面積越大的地方銀行越多。

除卻這個,趙燕歌還特地從系統內兌換了一份銀行建造圖紙,內部布有機關,設銅牆鐵壁,完全可以讓銀行內部的錢財得到足夠的保障。

Advertisement

公輸家和墨家人見了這份圖紙都不禁眼睛一亮,而後積極建造與銀行建築與之搭配的器械來。

墨家老者把一張和紙幣年紀相若的紙張塞進機器內,紙張又被機器從另一個出口原封不動的吐了出來。

“陛下,儲鈔機已經調試完畢,是否可以開始大量打造了?”公輸老家主和墨家老者向趙燕歌詢問道。

真正的儲鈔機面積肯定比他們現在看的要大的多,等他們建造好以後,就會被運往大秦所有的銀行,而打開儲鈔機的密碼只被掌握在銀行內部的少數人手中,之後就算出問題了也非常容易排查。

趙燕歌道,“開始制作吧。”

至于銀行的第一批職員們,趙燕歌也想到了啓用什麽人。

還不等趙燕歌昭告天下銀行這個國企的出世,那些百家的人和六國貴族還有手中有門路的士大夫們已經隐隐約約的得到了這個消息。

“銀行,陛下這是想聚天下之財啊。”百家的人知道後道。

六國貴族們知道後心裏則不由一緊,兢戰道,“四世不會強迫我們把我們的財富都存進銀行裏面吧?他這是要對我們趕盡殺絕啊。”

比起趙燕歌的銀行來,他們顯然更信任注重自家挖的地窖。

把錢存到別人家裏算怎麽回事。

那些游離在朝廷之外,卻又時刻關心着政事的士大夫們則感到苦惱。

自從四世親政以後,這發生的一樁樁一件件事情都讓他們有些看不懂,朝中動蕩同樣也和他們這些身具才華的士大夫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讓他們不得不對此感到在意。

左相府,有進來一同編書的學子開口問上首的左相,疑惑道,“左相大人,四世陛下開的銀行可有什麽用意?”他們這些學子們只是隐隐得到一些消息,知道的并不全面,現在離左相的距離這麽近,自然想着要一解心中的疑惑。

盡管左相沒有參與進銀行的提案中,朝中卻是專門和他打過招呼的,知道銀行真正用處的左相不慌不忙,聲音輕緩的為諸心裏好奇的學子們解惑。

“銀行的出現可以讓貨幣變得更加流通,也會最大幾率的減少在外被打劫的風險……”

盡管秦朝因為秦律民風管理的很嚴格,可是每年還是會有不少人在外面遇害,因為這個時候的人出門一般都會把來回路程用到的財務揣在身上,可以說每一個出遠門的落單路人都是那些靠打家劫舍為生的山賊們眼中的“大肥羊”。

不僅如此,在金子珍貴少有的現在,一般人用的都是銅錢,大量的銅錢分量可不輕,這無疑增加了出行人的負擔。

“也就是說,只要把錢存進銀行裏,手裏拿着銀行所開的憑證,就可以在任一一家銀行內取錢喽?”等左相為衆學子解惑後,不少學子都眼睛亮起來。

身為貴族和學問人的他們,可以說是最清楚遠行的苦惱了,以往他們都是結伴而行,人多了才一起上路,防的就是那些山間黑戶們的打劫。

如果銀行真的有左相說的這麽便利,以後他們就能走的更遠,去見識大秦更多的風景。

銀行有人期待,有人抵觸,只是不管他們心裏怎麽想的,銀行的出現就像大勢一樣不可阻擋。

紙幣雖然成功被制造了出來,并且儲蓄量在龍衛內穩步增長着,趙燕歌卻不并強迫天下人全都把銅板換成紙幣使用。

不管什麽樣的事情,總得循序漸進的給人留一點接受這個過程的時間,也只有這樣,銀行以後才能更加穩固。

等以後人們意識到紙幣的便利性,不用趙燕歌說,他們自己就會主動去兌換紙幣來使用。

正當趙燕歌手中忙着銀行的事宜時,皇莊上的農家人過來禀報道,“陛下,皇莊內第一批種下去的棉花已經成熟了。”

作為陌生農作物,農家并沒有一股腦就把棉花全給種植下去,而是以月份為分界線,一月種植一批棉花下去,做好記錄,以便找出那些棉花最好的種植時期。

上一次皇莊農家呈上來的棉花還泛着大部分的青色,裏面的棉花得經過曝曬才能把它的水分給去除。

可是這次不同,皇莊上農家所呈上來的棉花已經徹底的成熟,棉花殼變成了成熟的褐黑色,花瓣向四方綻裂開來,花托內是瑩白如雲朵一般的棉花,伸手只要輕輕一拽就能把棉花給剝下來。

“陛下,去掉棉花裏面的棉花籽,再把棉花整理出來,所做成的衣服比之我們現在穿的麻、絲、絹都要暖和。”農家人開心道。

長年在田中累積勞作,讓他們的皮膚變得黝黑,面容溝壑縱橫,刻滿歲月帶來的斑駁痕跡,可是他們現在卻笑的非常開心。

雖然棉花不能當做食物,可是它足夠保暖啊,最關鍵的是,據他們所觀察,棉花擁有極強的生存能力,完全可以展開大面積的種植,這樣一來,他們将會為天下萬民吃飽穿暖的理想更進一步。

農家人,可以說是完全地道的農民,只是不同于那些大字不識的田裏人,他們會讀書認字,會想着把地裏面的那些豐富經驗給總結記錄下來,能夠做的比那些單純的種地人更多。

他們不怕吃苦,只怕吃了苦也看不見未來的希望。

而現在在趙燕歌這裏,他們仿佛看到了曙光的到來,縱使身體疲憊,精神卻是前所未有的滿足。

“聽說皇宮內的雜交項目也有進展,你們要不要去一起看看。”趙燕歌把棉花給收好道。

“雜交項目。”農家人眼睛不由一亮,道,“要去,要去。”

就像他們用玻璃大棚把棉花給“催熟”一樣,皇宮內的玻璃大棚同樣可以調節溫度,讓一些果子快速的開花結果。

距離趙燕歌為農家人示範嫁接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而趙燕歌當初随手進行嫁接的那顆果樹居然頑強的活了下來,被接手玻璃大棚的農家人重點關注,當做嫁接的範本。

兩種不同果樹當初嫁接的地方已經完全看不出傷痕,那枝外來的果樹枝條不比果樹本身的枝條纖細。

皇莊內的農家人走進玻璃大棚以後,看的眼睛都直了,紛紛挑選了一顆嫁接的果樹進行細心的觀察。

“陛下,您來的正好,您看,這株樹已經結果了,不同種類之間的植物的确可以結合,不僅如此,嫁接出來的果子比它們原先的品種還要優異一些。”農家人指着一株已經結出果子的果樹給趙燕歌看。

小巧的果子顫巍巍的挂在枝頭上,和它同一株樹上長出兩個完全不同模樣的水果,特有的果青色顯示着它們現在還未成熟。

“這些都是存活下來的嫁接品種,還有很多不适合嫁接的植物,農家已經記錄在冊。”

“我這裏也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皇莊內的棉花已經種植出來,之後将會在皇莊內的玻璃大棚中進行大面積種植。”

“不出意外的話,我們今年将會收獲一個新的保暖布料,你們這邊的腳步也要加緊了啊。”趙燕歌輕笑道,話中帶着對農家人的勉勵。

“喏,陛下。”農家人擲地有聲的應下,之後就是兩處農家人互相道喜,臉上洋溢着共同的喜悅。

看了看自己身上青色袖邊的衣袍,趙燕歌不由摩挲着下巴道,“難不成我真有種田的天賦?”

騷年醒醒,這分明都是我的功勞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