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普通老百姓吃的飯菜是什麽樣的?

黑雜糧餅、窩窩頭、外加沒有多少油水的粥水,再多一點,就是那些配合餅馍一起吃的鹹菜。

能吃的飽的百姓生活條件就能算的上不錯,大部分的百姓們的日子其實都是饑一頓飽一頓這樣過來的。

這也就導致底層的百姓們面黃肌瘦,身上沒有多少肉,很少會出現胖子。

一般人看身材就能看的出日子過得如何。

就比如那些士大夫們,風不風流倜傥不知道,只看大腹便便的畫像,就能知道那是一個肚子裏面有油水的富貴人。

胖子一般都是社會頂層人士才有的特權,民間可難尋。

老太太身形幹瘦,面容黝黑,看了看幹淨的鍋底,再一看被存放良好的葷油,手中握着兩枚不大不小的雞蛋,驀然一咬牙,心一橫,“更珍貴的雞蛋都能舍了,難道還在乎這點油不成。”

說是這麽說,鍋裏面油一放多,老太太心裏還是直抽抽,可是不管是什麽菜,不放油都炒不香,她都下定決心炒雞蛋了,總不能就用幾滴油炒菜吧。

等雞蛋打碎下鍋,爆炒出香味以後,那味道香的老太太直用鼻子去嗅,炒菜的香味傳到外面,不少街坊鄰居都聞着味道看了過來。

“是誰家在炒菜啊?味道真香!”眼看就要到飯點了,衆人聞着炒菜的香味肚子紛紛叫了起來,嘴巴裏直分泌口水。

這香味雖然比不上陛下開的食樓味道,卻也比他們水煮清蒸的飯菜噴香。

炒菜好吃,現在整個鹹陽城內誰還不知道,只是炒菜好吃歸好吃,關鍵是它費油啊,誰能舍的下那麽大的本。

“這味,會不會是雞蛋啊?”有人猜測道。

他們之中有人以前吃到過雞蛋,可是炒雞蛋和水煮蛋的味道那區別可大了。

“說不定還真是呢。”周圍的街坊四鄰們羨慕的說道。

他們這一片的人都或多或少的養了雞鴨,可是也沒幾個人立馬就把雞蛋鴨蛋拿出來吃,而是放起來,偶爾才會給家裏面的孩子們解解饞。

Advertisement

老太太的家人們剛一回來家,就聞到一股不一樣的味道,家中老漢鼻頭不由嗅了嗅,“這味,真是太香了。”

只是,他們家能有什麽好吃的啊?留下來的那只雞還準備讓它再長長肉呢,這味總不可能是雞肉就是了。

走進屋裏,老太太已經擺好的碗筷,家裏面回來溫度剛好能入口。

那盤炒雞蛋被一個陶碗蓋着,确保溫度不會流失。

衆人紛紛落座,而後眼帶期待的看着桌子中間的那盤菜,被陶碗扣着他們不知道那裏面是什麽,可是那股香味是好吃的無疑了。

老漢坐下,道,“聽說陛下讓咱們把雞蛋給留下來了?”消息已經快速的傳到了地裏,就連在地裏幹活的他們都知道了。

“是啊,雞蛋都給咱們留下了,給老街坊拿了幾個,她說想給孩子嘗嘗雞蛋的味道,我尋思着咱家就有雞蛋,怎麽着也得讓一家人嘗嘗雞蛋的味道吧,就打了兩顆雞蛋。”說着,老太太麻利的打開陶碗。

炒雞蛋的香味立馬就包裹住了衆人,讓一向嘴中清淡的家裏人都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兩顆雞蛋搭配着蔥花,再經油一炒,又能有多少分量。

好在老太太把雞蛋攪的細碎,一筷子下去,衆人都能吃到。

鹹味正好的炒雞蛋是下飯利器,老漢夾了兩筷子炒雞蛋嘴裏留味後就埋頭喝飯,眼眶不自覺的也跟着紅了起來。

“我的父親,也就是你們的爺爺,一輩子都沒吃過雞蛋。”看到兒子吃的開心,老漢聲音不由哽咽道。

雞蛋對老百姓是珍貴的,可是也不至于買不到,只是比起那一兩嘴改善口感來說,把買雞蛋的錢存下來更劃算。

百姓們手裏的錢就是他們一點點克服口腹之欲,辛勤勞動,慢慢積攢出來的。

不是吃不起雞蛋,而是把用來買雞蛋的錢用來買更多能活下去的糧食,細水長流。

“爹,你也吃雞蛋啊,把我爺爺沒吃的那份雞蛋給補回來。”兒子眨眼道,眼眶不自覺的泛酸。

如果說他父親小的時候是吃過雞蛋的,可是自從他成為父親以後,就再也沒吃過雞蛋了。

老太太心裏亦酸楚不已,連忙出聲道,“看你們這一個個的,別忘了咱們家這只可是老母雞,還會繼續下蛋的,等到時候破殼的小雞給陛下送過去,不能破殼的雞蛋就是咱們的了。”

說着,老太太往自己老伴的窩窩頭裏夾滿了炒雞蛋,說是看不慣他這窮酸樣。

那位借了雞蛋回家的老太太則給家裏面的孩子做了水煮蛋,把雞蛋分開,每個小孩子都分到了一點,滑嫩的蛋白,軟糯的蛋黃。

孩子們懂事道,“奶奶也吃。”

“吃了吃了,奶奶已經吃過了,這是給你們剩下的,趕快吃吧。”

家裏有雞蛋的鴨蛋的,不少人都選擇給家裏面改善生活,至于百姓們家裏的雞鴨們,自然還是養着,都不舍得殺。

而去了食樓的雞鴨們則走向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命運。

雞頭、雞脖、雞胸、雞肉、雞腿、雞爪……鴨舌、鴨頭、鴨脖、鴨肉、鴨腿……,它們的每個部位都被食樓給安排的明明白白。

尤其是雞腿,沾上特殊調料腌制入味後裹上面粉,放進油鍋內炸的金黃酥脆,沒有雞肉鴨肉身上的那點腥味,可以說是備受好評。

只是炸雞腿的數量有限,食樓只能限量供應,越是這樣,就越有人想要品嘗它的味道。

趙燕歌懷裏抱着乖巧的媳婦,正在查看食樓的賬目。

“玉研閣和墨齋的營業額穩定,食樓的營業額卻呈爆發式的增長?”公孫起眨眨眼睛,有些不明白。

“那是因為不管是胭脂水粉還是筆墨紙硯,都需要人們用時間去消化,而食物則不同,人必須每天都進食才行,這就保證了食樓每日的營業額。”

“再加上食樓內的食物不計成本,花樣繁多,口味一流,這就能保證那些不差錢的客戶們成為咱們食樓內的回頭客。”

趙燕歌從那些貴族們的手中賺錢,用以支付那些修路百姓們的報酬,這樣一來貨幣就形成了一個流通環節。

而那些最底層的百姓們手裏有錢了,那最基本的鹽糧銷售也就有了保證,也能側面帶動其他産業的流動和發展。

貨幣一旦暢通起來,那麽繁華也就随之而來,那個過程也許還會有一段時間,趙燕歌有這個耐心等下去。

“其實最賺錢的還是銀行,一旦天下萬民都認可了銀行的存在,那麽整個大秦所能調動的財富将會超乎人的想象。”趙燕歌道。

公孫起,“這就是你所說的“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二成的上層人士掌握天下八成財富,剩餘的八成底層人平分剩下的兩成財富。

比起那些貴族士大夫們,百姓們的錢財一對比的确顯得單薄。

銀行已經在民間漸漸打起名頭,但是趙燕歌所推出來的紙幣卻還沒有多少人選擇去接受,人都是不喜歡改變的,比起新式沒有呈現出價值的紙幣來,人們還是更喜歡舊式的銅錢,只是比起以前腰纏銅錢上路,現在的人們已經習慣把錢存在銀行裏,而後從另一個地方的銀行取出。

不得不說銀行的出現讓那些依靠打家劫舍的強盜們瀕臨失業,現在的百姓們走在外面也更安全了。

随着百姓們的接受,也逐漸有一些底層商人把家中的錢財存進了銀行中,比起百姓們,他們家裏顯然更值得讓賊光顧,可是自從銀行出現後,底層商人們先是旁觀一陣,自覺估摸清楚銀行的體系以後,這才放心的把家裏的錢都存進了銀行裏。

不得不說錢在一個保險的地方放着,不用擔心賊來家裏光顧,商人們晚上睡覺都變得踏實了。

這個現象看的讓那些貴族們心裏不是滋味,誠然,他們家裏有衆多仆人守衛,不用擔心錢財丢失問題,可是把錢帶來帶去的,它不方便啊。

銀行的确很方便,可那是大秦的産業,先不說兩者立場相對,貴族們隐隐覺得如果真把錢存進了銀行裏面,他們可能就要受制于人了。

貴族們不知道“經濟制裁”這個詞,卻隐約的知道銀行對他們的錢財并不是一個好去處。

趙燕歌真要想打開貴族們的缺口,還有一段路程需要走呢。

恩,貴族們的确沒把錢存進銀行裏,他們只是貢獻給了食樓而已。

鹹陽城內的貴族比例不到百分之一,可是就這些人,卻把食樓的營業額給推到了“鹹陽之最”。

如今食樓已經成了貴族們經常聚會吃飯的地方,哪怕它是秦四世的私産也沒能阻擋住他們這群人對美食的熱愛。

是他們把食樓的賬目流水給吃出來的,可是食樓內的食物又何嘗不是大秦最巅峰的菜色。

不管是炸、炒、煎等烹饪方式,明明都是一樣的原材料,食樓就是能玩出花樣來,更有鹹陽宮內的太醫坐鎮,給客人們進行身體健康診斷,以防止吃出毛病來,你讓他們如何不成為食樓內的常客。

就在冰淇淋成為了貴族們在食樓中必點的夏日冰品,民間也開始有人頂着大太陽賣起了冰棍。

民間的冰棍口感自然不如食樓的輔料多種多樣,只在裏面添加了糖水,白白長長的一根,吃上一口,又涼又甜。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