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催促

十年前周家在村裏還只算得上中等人家,周樂康的爹爹便是村裏少有上過學堂的,可惜天資一般,最後沒考上秀才就繼續卷起褲腿去種地了。自從兒子出生就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了,六歲就送去了學堂。

周樂康一共有兄弟三個,他是老大。雖說不算天資聰穎,但也沒有太讓他老爹失望,十三歲那年順利過了縣試成為文童。因為興始王朝規定十四歲以後的文童才能參加院試,他便在家裏埋頭苦讀了一年準備去考秀才。

不過也許周家祖墳注定沒有出讀書人的運勢,就在他要動身去應試時,他爹爹卻意外去世了。家裏剩下沒什麽勞動力的麽麽和兩個剛滿十歲的弟弟,何況又在孝期,周樂康再也沒有走出村子。

寶平村的人都知道周南不是陳喜弟的親生兒子,這也算不得什麽秘密。周樂康拉扯大兩個弟弟才成親,後來也只有周北一個孩子,一時之間是捧在手心裏,寵得比村裏哪家孩子都要金貴。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放任,三歲那年陳喜弟帶着他在村裏耍,一個閃眼就把他看丢了。找了一個月,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卻是有人說見到他往外面走,怕是走出去被花子哄去略賣了。

周家夫夫傷心欲絕,尤其是陳喜弟幾次差點就尋死了,大家說起都是一陣唏噓。這時候誰也沒想到,就在議論漸歇的三個月後,才三歲多的孩子竟然回來了,身後還跟着一個六七歲的孩子。

周家人翻來覆去的問,也只知道自家小子是真的被拐走了。而這個比他大的孩子也是流落街頭的可憐人,卻救他脫離火坑并且将他送了回來。聽說他正好叫周南,陳喜弟覺得也許是命中注定,又感激他救回了自己的孩子,執意将他留了下來,也與周北一視同仁養大。

竈裏還有餘溫,陳喜弟略熱了熱就将菜端了上來。另父子三人都規矩的坐着,等他坐下才齊齊動筷。

“小南,前天你小叔說的事你考慮得怎麽樣?你叔麽本家的孩子你也見過,長得真不錯,又能幹。他中午又過來問了,要是你願意……”吃到一半,陳喜弟還是忍不住朝周南道。

雖說不是從自己肚子裏出來的,可是這個孩子也不賴,他向來也是當自己的親兒子對待的。聽話、勤快,腦子轉得快,賺錢也比他們一輩子地裏尋食的厲害,村裏就沒有拿一家不想結親的。可惜他樣樣都好,就是哪家的哥兒也看不上。偏生周北還幫着他,說什麽城裏許多人都是過了二十才成親。

再等到二十,人家的孩子都能走路了。

“麽麽,我還不想成親。你跟叔麽說,別耽擱了人家。”叔麽介紹的那個哥兒見過他幾面,卻是再也不願意答應家裏說的親事了。周南自認沒有做什麽失禮的事,更沒有單獨與他說過話,也不知道怎麽就讓認定了。不過這樣的話傳出去可不是好名聲,以後萬一要說是等了他多少年就糟糕了。

“這話你都說過多少遍了,你看不上人家沒關系,可你總得找個人過日子吧?”陳喜弟連碗筷都擱下了,打定注意這次一定要好好說道。

“麽麽,你看四裏八莊有哪個哥兒配得上大哥?就說叔麽介紹的明哥兒吧,眼界高又小心眼,娶回來還不得供着?”周南還沒想好這次要怎麽拖延下去,周北又像往常一樣跳出來幫他說話。

“咳咳咳。”周樂康清了清嗓子,難得盯了周北一眼,示意他別再插科打诨。以往他也覺得不要逼太緊,讓他能慢慢找所謂“合眼緣”的對象。可是經過陳喜弟中午一番理論,他也不得不承認周南年紀已經不小了。當年村裏人都說他被兩個弟弟耽誤了,可是在他這個年紀也已經說了親。

“我跟你哥哥商量事情,小孩子不要意見多多。說話這麽刻薄,小心以後娶個醜哥兒。”有了夫郎表态支持,陳喜弟的腰杆也挺得更直了。先呵斥了小兒子,才認真對周南道:“也不是非要你娶明哥兒,但是娶哪個不是娶?明哥兒雖然心眼太實,可是心裏眼裏都是你。要不你說說覺得哪家的哥兒好?麽麽保證給你說成了,今年就能娶回來,冬天還能有個人暖枕被。”

“麽麽。你就再容我考慮一年……”周南沒想到他竟然打着今年就要給他成親的主意,心裏思量着要不再走一趟安南城?一來一回多費些時間,也許他們就能把這事忘了。

Advertisement

“一年又一年,你哪次不是這麽說?現在考慮三年了,你真有什麽主意就跟我們說,我也不給你操這個心了。”陳喜弟也不敢将他說得太急,最後低聲抱怨道。周北三歲那年回來之後就沉悶許多,不再總要往外面玩,大家都說是被吓破膽了。周南也是個省心的,但凡什麽事情說過一次就夠了。雖說多養了一個孩子,其實也沒費多少心思。只是這麽多年散養慣了,一時要強硬的管起來也不自在。

“好了,你說話孩子連菜都不敢吃,又要涼了。”周樂康見說得差不多了,也打斷了陳喜弟的話,又道:“你總是對自己的事不上心,你麽麽也是替你着急。”

周南點了點頭,其實他并不排斥成親,只是想到成親的對象是要共度一生之人,就不免慎重了。這麽多年,他還真沒有見到個性相投的。想到這裏,腦海裏不知怎麽地忽然憶起中午在集市上遇見的那個小哥兒。他的眼神明亮,聲音幹淨如珠落玉盤,乍一看便讓人十分舒服。

田大壯自從見了葉又平兄弟倆無屋可住便對他們的事情上了心,田西凡回去給他傳了話,不等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的過來了。

“安哥兒,那邊的地方大,為什麽要在這裏起?”他對葉小安劃定的位置不太滿意,葉家這塊地前後加起來可有不少地方。別人家建房子都講究要将主屋落在中間,前後可以栽樹種菜,這樣才有個家的樣子。

“那邊的位置大,以後攢了銀子就将兩間老屋拆了,一起再建個八間大屋的宅子。”葉小安早有規劃,這樣一來現在要建的屋子也不用受影響,還能另作他用。

“這次建兩間屋子,有竈屋做飯,房間也夠你們住了,為什麽還要建?”田大壯以前只覺得葉小安悶聲不響不愛說話,現在更覺得他的想法無法理解。建屋子,難道三年五年還能再建一次?何況以後他成了親,屋子只有阿平一個人住。即使成親生子,等孩子成親的時候再建就行了。而這至少還需要十五年的時間,難道這塊地就一直空着等十五年後起房子?

葉小安笑了笑,現代住在商品房裏的人都說古代人家屋大院大,其實農戶人家許多都是一家老小擠在兩三間屋子裏的。就像他大哥家,一家五口以前還有他和四哥七人,就住在三間屋裏。

但他決意要在這裏給四哥留點東西,屋子、田地再實用不過了。

“田大哥,麻煩你了,就按我說的做。這塊地方的用處,你以後就知道了。”其實稱呼一個實際比自己還小點的人為“大哥”,葉小安初時也有點不習慣。幸好田大壯做事實在,倒也着實讓他佩服。他也沒辦法拍着胸脯說很快能賺到錢換大屋,只能這樣告訴他。

“行吧,你說怎麽做就怎麽做。”田大壯的幫忙是出于小時候的情誼,而且他跟葉又平更熟,只是在這事上不好溝通,便只能聽葉小安的。

這一個下午,兩人便劃下了挖牆溝的線,明天一早田大壯就能帶人來動手。等牆溝快挖好,他們再去寶平村買磚瓦。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