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似是隆中明月光(二)

孔明送其二姐去房陵之時,我便好好的參觀了下他自隐居時便居住的草廬。草廬面積不小,雖然簡陋了些,但卻古樸雅致,設計精巧。草廬大門外有一條小小的溪畔,溪畔上架有一木橋,頗有陋室銘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境界。

而整間草廬中最為令人稱贊的便是書房的設計,窗為落地懸窗,在夏天時可以全部打開,正好欣賞窗外的美景。書房中央有一未燃的炭盆,炭盆上懸吊着一鐵質茶壺,應是尋常烹茶使用,而書房內也有一寬闊的幾案放置茶具,我猜測這書房也用做平日接客使用。

書房內還有一稍高的書案,上面放置着硯臺紙張等物,桌角有一燭臺,而書案的地上散落着幾卷攤開一半的書簡。一旁高大的架子上也放置了許多的書簡,擺放的稍許有些淩亂,我随意取了一卷一看,竟是法家代表人韓非所著的《韓非子》。

書案上有一鋪開的紙張上有着字跡,墨跡還很新,許是今早書寫的。

“阿福,這書案上的字跡可是卧龍先生的?”我問向一旁立侍的阿福。

“正是先生的字跡。”阿福答道。

我仔細觀之,上面用剛勁的草書寫着:“是故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衆,非平正無以制斷。” 我記得這句,是出自西漢劉安所著淮南子中主術訓的一段話。看來孔明讀書也是涉獵廣泛,既讀法家韓非,又讀這雜家類經典淮南子,不過淮南子雖說被班固歸為雜家一類,但其本質思想還是偏向道家的。

“你家先生讀書倒是不少,書房裏的書卷都快堆滿了。“我随口與阿福閑聊,想要從孔明的書童中多了解他。

“其實這只是先生一部分的書籍,先生還有比這多好幾倍的書卷呢,只是那些先生都已看過了,便都堆到了草廬的那間雜房了。“

“哦,還有比這多好幾倍的書卷,那你家先生平日又要忙于農活,有時又要出門游學,怎得能記住如此多的書籍?”

“先生本就不同于常人,記書本就容易,而且先生讀書不喜咬文嚼字,更喜觀其大略。”阿福笑了笑,頗有為自己家的先生自豪之意。

看來從這書童口中還是能打聽到不少諸葛亮的習慣的,觀其大略,我細細體會阿福與我所說的這個詞,恍然大悟,此觀其大略非彼觀其大略。略非為大意和大概,而為要義方略。看來孔明讀書比較講究效率,這在讀書務求義理精熟的古代人中還真是與衆不同。

見我思忖不語,阿福忙道:“夫人,你看這把琴是我家先生自己所制。”阿福一副像我安利偶像的迷弟模樣。

“你家先生還會自己制琴?”

“先生不只會制琴,還會動手做許多精巧玩意,鄉人的許多農具都經先生之手改良過呢。”

我撥弄着琴弦,琴音果然格外松沉曠遠,心想這孔明還真是奇才,可以算得上是全才了,上天仿佛把所有的才智都賦予他了。

Advertisement

參觀完草廬後,我便問阿福,家中的事情都有什麽需要我做的,我想着本來諸葛亮做為一千古名人,到了年齡正常的擇婦成婚,卻娶了我這樣一個按此時審美為的醜女的夫人,而且這個醜女還不能與之行房事,還真是有些凄慘。況且諸葛亮對我也算夠意思了,沒什麽刁難責備,反倒是體貼關懷倍至。我若是再不幫他做些家務,還真是過意不去。

“夫人,阿福還真不知夫人應該做些什麽,阿福雖是先生的書童,理應幫先生打理些瑣碎家事,可是先生喜歡事必躬親,平實都自己下廚浣衣,挑水劈柴的,并要求三先生也自理其事。而阿福只是幫先生磨磨墨,打理些有關書房的瑣事,或者等先生和三先生都外出時招待外客而已。”

古代書童不僅要給其主陪讀,還要作些家務,而孔明卻不讓阿福做這些瑣事,反倒是喜歡事必躬親,這倒是讓我另眼相看了。

“哦,那等你家先生回來時我再問問他吧。”

轉眼已近午時,我想着去廚房給諸葛均和阿福做些菜,打開竈臺上的蓋子,卻發覺裏面有着還溫熱着的飯食,看來孔明二姐已為我們留好了午飯。我便将留好的飯食又熱了熱,招呼諸葛均和阿福來用。

午飯食畢,我清洗收拾完碗筷後,便與諸葛均在草堂外打起手毽來,說來我自穿越已來,驚奇的發現原來早在漢代就有類似于羽毛球的運動了,而我為了鍛煉體質,經常與蘭心在黃府裏打手毽。我與諸葛均用的就是我從黃府帶來并經我改良之後的手毽。我在木板上釘了豬脬,增加了木板本身的彈性,毽球也改良的更為精美,且平衡感更好。

諸葛均對這種玩法頗感興趣,躍躍一試,最開始還有些找不到門路,我便耐心的教予他技巧和姿勢,他自己慢慢的摸索出了方法,愉快的與我打起毽求。一旁的阿福也很感興趣的樣子,只是礙于身份,只得立侍一旁,羨慕的看着我和諸葛均。

說來阿福看着比我和諸葛均還要小上幾歲,也是個孩子,我看他有些可憐,便招呼他也過來試一試。阿福怯怯的看了諸葛均一眼,諸葛均向他點了點頭,阿福便滿面笑容的嘗試了一番。

打着打着,阿福一個用力,方向不穩,竟把毽球打到了草廬大門外,他有些不好意思的正要去門外撿。

“我去撿吧,你再向三先生學學動作。”

說罷我去尋找毽球,還好沒掉入門前的溪畔中,我暗自慶幸。擡眼時卻看見木橋外不遠處站着一抹倩麗的身影,手裏提了個竹籃,似是正猶豫着要不要進來。

“前面不遠處的那位姑娘,你是要尋這草廬家的主人嗎?“

那女子聞言,猶豫了一番,還是走到了我的面前。

随着她蓮步而至,她嬌美的面容也越來越清晰。只見她一身藕色曲裾,绾了一個垂髻,鬓邊戴了一朵粉色夕顏花,膚色白皙,美目盼兮。氣質也不似尋常鄉間女子,反倒有幾分仙氣。看來隆中卧龍村還真是滋養人啊,出了個如諸葛亮般似仙人的名士,連尋常的村女都如此貌美,我內心感嘆道。

“你是…..你是孔明先生的新婦嗎。”美人問道

孔明先生,既沒稱呼諸葛先生,也沒稱呼為卧龍先生,我暗暗思忖着,發覺對面美人不善的打量着我,眼睛微微發紅,看得我有些發毛,而我心裏也對這女子的來意有數了。

看來這孔明與這美貌村女有一腿關系,這不人家姑娘來找了。

“我正是諸葛孔明的新婚妻子黃氏,不知姑娘是否要找我家夫君,不巧我家夫君送其二姐回房陵了,不在草廬,姑娘要是有事告知我也無妨。“我一邊說一邊暗暗打量着對面美貌村女的神情,想通過她的神色尋覓出些許信息。

“黃家小姐好相貌,孔明先生還真是會擇婦。”美貌村女咬了咬下唇,恨恨的說完轉身欲走。

這村女還真會說話,這諷刺很是到位啊,也是,這諸葛孔明在隆中應該也是讓不少村女芳心暗許的,誰知天人般的卧龍先生卻娶了一個發黃面黑的世家小姐。這就像自家的白菜被豬拱了一下,對我有意見也是情理之中,我也不想與她多計較。

這時,卻見不遠處,孔明牽馬而至,美貌村女腳步一頓。

孔明見我倆都在門外,對那村女道:“小桃,你又來送雞卵了,真是麻煩你了。”語氣溫柔,目光坦然的看着我,又道:”夫人,麻煩你幫我拿一下竹籃,我先将馬匹拴好。”

喚作小桃的村女一見孔明,雙頰立馬紅了一片,忙将竹籃遞與我,甜甜的對孔明說:“先生客氣了,小桃不是每月都要給先生送些自家的雞卵嗎,先生之前救過家弟的性命,于我家有救命之恩,小桃做這些不算什麽的。”小桃向跟屁蟲一樣,跟在孔明後面進了馬廄。

小桃只自顧自的與孔明說着話,完全忽視了我這個孔明夫人。我不禁有些好笑,便提着籃子準備将這些雞卵放置屋內,阿福見我提着竹籃,忙趕來要幫我拎。

“這小桃是何人啊?看似跟孔明很熟的樣子。”我淡淡的問道。

阿福忙替自家先生解釋道:“夫人別誤會,這小桃的弟弟幾年前差點溺水,幸得先生相救,先生就是自那時與小桃認識的。不過這小桃只是每月按時來給先生送些雞卵而已,先生與她沒什麽的。”

“哦,她長得還挺好看的。”我随口一說,實事求是,小桃确實生的美麗動人。

阿福許是覺得我吃味,複又解釋道:“這小桃卻是有傳言說是卧龍村的村花,不過也只是徒有其貌,比不得夫人你蕙質蘭心。況且夫人與先生的婚事是先生自己決定的,先生品性高潔,既與夫人成婚定不會與那小桃怎樣的,還請夫人寬心。”

我看見阿福惶恐的神情,不禁笑道:“阿福你可真會說話,不過我只是實事求是的誇她好看罷了,并未放在心上。”

作者有話要說: (1):《魏略》記載,孔明在荊州,與石廣元、徐元直、孟公威俱游學,三人務于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

(2):《資治通鑒》記載諸葛亮事必躬親:亮嘗自校簿書,主簿楊颙直入,谏曰:“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

所以某作者感覺,丞相在隆中時,也沒什麽政務纏身,以他事必躬親的性格,應該會喜歡自己做飯了,挑柴了等等,畢竟丞相是個苦娃,16歲以後就沒人照顧不說,還得自己照顧弟弟諸葛均。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