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贈君羽扇
孔明歸來後,我猶如困溺在蜜糖情網中的飛蟲,雖知繼續沉淪會萬劫不複,溺斃其中,但是卻舍不得離開。
每時每刻都處在極其矛盾的心态,行為舉止也越來越扭捏,總試圖壓抑自己對孔明的愛慕之心,但越是壓抑,那愛慕之心就越為強烈。有時想讓自己表現的冷漠乖張一點,想讓自己表現的對我和他的關系漠不關心,可是當那人對我溫柔一笑時,一切都是徒勞。
目前我選擇得過且過,今早有酒今朝醉。暫時不去想與他的未來,暫時不去想如何與他張口提和離。我如每個陷入情網中的平凡女子一樣,情緒變得敏感而細膩,矯情又天真,世界中心就是他一人而已。
與他親密相處時間與日俱增,對他的感情也越來越炙熱,越來越濃烈,可是我也越來越讨厭變得如此戀愛腦的我,只想風花雪月的我。
有時更會異想天開,懷疑自己穿越到了某個平行空間,這個平行空間恰好也是東漢末年的亂世,恰好有個叫諸葛亮的青年才俊,他不會出山,不會病死在五丈原,只會與我在隆中過着快意如神仙般的日子……
他去西川游學的那一年,我在黃府為他親手做了一把羽扇,印象中的他總是會儒雅的拿着一把羽扇,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之外。
羽扇主體為白羽,扇底用少量黑羽拖襯着白羽。每片羽毛都精心挑選,選用形狀和顏色都完美的鶴羽,扇柄由扶南紫檀所制,親自用心雕刻打磨,并細細的用小篆刻上“明”“亮”二字。
羽扇雖已制完,卻不知怎樣交予他,他從西川回來好幾天後,我才趁他外出時,悄悄的将羽扇放置在他的書案上,等他回來自然便能看到,他樂意用就用,不用扔在一邊也可以。
而他歸來時,沒有提及過羽扇的事情,也沒有使用那把羽扇,而我放置在書案上的羽扇也不知所蹤。看來他将那把羽扇當作礙眼之物随意擱置了,心裏還是有些許的沮喪。
羽扇再現之日,竟是孔明好友徐庶和石韬來訪之日。
徐庶,字元直,本名徐福,颍川人士,董卓作亂時與其同鄉石韬避難于荊州。說來徐庶其人頗有俠義之氣,早年為人報仇,殺人後被官吏抓捕後又被其黨羽救出,逃脫後便痛改前非,專心致學。
而其在求學途中因以前做過賊盜之事,還殺了人,同舍的學子都對他頗為不齒。但是孔明卻極其認可徐庶的才華和品行,并與他交好。
而我與孔明的新婚之夜之時,徐庶沒鬧成洞房,孔明當時允他來草廬一敘時會備足好酒好菜做為補償。而新婚沒多久孔明就去西川遠游了,所以當孔明兌現諾言之際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
“孔明啊孔明,別人都道你娶了個醜妻,誰知你小子在草廬中卻藏了一位賢惠美貌的佳人,倒是有當年漢武帝金屋藏嬌之風。”徐庶向來不拘小節,跅弛不羁,尤其是跟孔明,說話總是帶有戲谑之意。
孔明何許人也,面不改色,羽扇輕搖,語氣仍是頗為平靜:“元直又拿亮說笑,不過你也老大不小了,倒也未見你成親娶妻,也該上心了。”
徐庶聞言,笑着擺了擺手,語氣中有些無奈:“不急不急,再說我無拘無束慣了,若突然有了家室,反倒受制。”一旁的石韬見徐庶難得吃癟,也揶揄了徐庶幾句,三人大笑。
Advertisement
徐庶自然不肯讓孔明占了上風,趁孔明不備,一把奪走了孔明手中的羽扇,把玩着道:“想不到你也附庸起那些名士的文雅之風了,不過這把羽扇倒是極好,可否借我一用?”
出人意料,孔明硬生生的從徐庶手中又奪回了羽扇,悠悠然道:“這羽扇還是與我更為相配,你要是想用便自己另尋一把。”
徐庶沖孔明甩了甩食指,頗為不滿:“怎的一年不見竟變得如此小氣,我又沒說要拿走,只是用用而已,還真是對這把扇子寶貴的緊。”
孔明聞言不語,羽扇一搖一搖的,我竟覺得嘴角輕揚的孔明有些得意之情。
布好菜肴和美酒之後,便覺自己應該退下了,便施禮道:“貴客用好,月英于此恐各位說話不便,就先退下了。”
徐庶聞言,頗為客氣道:“嫂嫂不必拘束,我與廣元都與孔明熟識交好,沒有那麽多的瑣碎之禮,嫂嫂大可與我們一起把酒言歡,清議暢言一番。”
一旁的石韬也忙附和,我有些為難,便看了孔明一眼,孔明沖我微笑點頭道:“無妨,元直和廣元不是外人。”
我糾結了一會兒,還是選擇留下聽他們喝酒議事。
石韬痛飲完一杯酒後,手拿酒爵道:“我三人中元直是第一個得其主的,不過元直的眼光卻頗為獨特,沒選擇北方的曹孟德,也沒選擇江東的孫仲謀,反倒是選擇了客居新野的劉玄德。”
徐庶言:“玄德公弘雅且有信義,禮賢下士,且為漢室後裔,是吾之明主也。”
孔明不語,淺笑靜觀徐庶和石韬的談話。
石韬又言:“可是劉備其人半生漂泊,四十有六,卻只占得新野一處小縣,元直此番選擇也當真冒險。”
劉備?我為石韬斟酒的動作頓時停住,看來我之前的都為臆想,事情還是再按照歷史的軌跡行走,分毫不差。心裏有些慌亂,孔明還是要随劉備出山,只在這一年中……
此後三人的談話我都沒有細聽,恍惚間只記得三人倡議了一番劉備其人的往事。比如屢敗屢戰,四處流竄,五易其子,四失妻子。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拼搏半生寄人籬下之人,卻在亂世中還有着仁義之心。比如于北海救被黃巾所困的孔融,又于徐州從曹操之手解救陶謙,其間陶謙三次讓徐州于劉備,劉備不得已才擔任了徐州牧……
我趁孔明三人言談甚歡時,默默退下,剛剛隐約還聽見了徐庶要向劉備推薦孔明,孔明既沒應承也沒推脫,不做任何表态。
劉備其人,我前世并不了解,大體上就是對他的仁義有個印象,可是在我的那個年代,還有人評價劉備是假仁假義,本質與曹操無異,也是個亂世枭雄。
可是史料甚少,一家之言又怎能完整的概括一個人,不過聽聞剛剛徐庶與石韬的對話,我對劉備也是有敬佩之心的。畢竟屢敗屢戰就是一種難得的品質,有多少人僅經一次挫折就再起不能了,而劉備每次都能重振旗鼓,看來此人毅力絕非常人能比。
況且劉備已經四十六歲了,大可避亂,安于一隅尋求茍活,可是他心中卻仍有着一番野心,不管他這番野心是否是為了光複漢室,都難得可貴。
夜風微寒,我站在草廬外,擡頭仰望着空中的那一輪明月,思緒萬千。明月何皎皎,卻出戶獨彷徨,愁思無人相告之。
肩上忽然一暖,原來是孔明給我披上了披風,語氣有些許的責備:“怎的自己站在外面這麽久,也不知道加衣,染上風寒怎麽辦?”
“你不陪客來尋我做什麽?”我緊了緊披風,轉過身面向他詢問。
“元直和廣元早就歸家了,你站着得快一個時辰了,賞月也沒有如此賞的。”孔明身上略有酒氣,但是語氣如常,仍是未醉。
一個時辰了,這番傷懷苦思竟不覺時間流逝,真是傷春悲秋,矯情萬分。
“這可如何是好,我沒與你一同送客,失了禮數,他們可有怪罪。”
孔明笑着将我擁入懷裏,聲音輕柔:“元直和廣元都與我熟悉貫了,不會計較此等小節。再者他們豪飲一番已經酩酊大醉了,不會在意你有沒有送客的。”
我靠在他懷裏,于夜風中又溫暖了許多,沉溺于此刻的溫情,少頃又開口道:“那徐元直要向劉備推薦你了,你怎麽想?”
作者有話要說: 腦補小劇場,不喜可跳:
徐庶:扇子不錯,借俺耍耍。(一把搶來)
孔明:不借!(複又奪回,內心OS:我媳婦給我的怎能借你用)
此處受軍事聯盟的橋段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