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替罪羊 出來吧,大棚!

速達镖局的人挺貼心的, 專門派了十二輛小鬥車将煤石送去了夏晚棠在縣城住的三進小院子裏。

與夏晚棠家住在一條街上的人多數都是些富貴人家,因為煤石不夠而憂心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家的下人或是聽到小鬥車經過的動靜, 或是看着街上沿街掉落的煤粉與煤渣,都循着蹤跡找到了夏晚棠門上。

得知夏晚棠從外地搞來煤石時, 這些富貴人家都瘋狂了,幾乎是全家小厮傾巢出動,拉着馬車、牛車、鬥車、板車等所有能用來拉煤石的車,烏央烏央往夏家莊而去。

守在家裏的陳嬷看着堆在後院的那一大堆煤石,臉上總算有了笑, 她盯着那些煤石嗤嗤地笑了一會兒, 趕緊進雜貨間裏尋了幾張草席出來, 将那些煤石都蓋上, 防止下雪濕了煤石。

“有了這些煤石在,足夠燒到二月了。夫人這麽有本事,定然不會缺煤石的。”

-------------------------------------

朝廷為了選取‘赈災官’而開恩科,可絕大多數讀書人都與清平府府學的山長考慮得一樣,知曉這并不是青雲路,願意參加這次恩科的人寥寥無幾。

負責組織開展這次恩科的主考官看着各地各府彙聚上來的名單, 臉色那叫一個難看。

“若是真将這份名單呈給聖上, 聖上定會龍顏震怒!你我安有好果子吃?不行,不行,這是聖上開的‘恩科’,讀書人卻不願意呈這份聖恩,那哪行?既然這些讀書人不願意承這份‘恩’,那就只能點了,點了誰上, 誰便上!”

主考官匆匆提筆寫了一封折子,揣在袖中便急匆匆進了宮。

他這一進宮,便是大半天的時間。等黃昏時,主考官拖着疲累的身子從宮門走了出來,不久後,一道聖旨便通傳天下官學。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

“為應對此次百年難遇之災情,需集天下讀書人之靈慧,共抗天災。故,敕令各地官學拔取前五籌學子,直接入地方官籍,位列七品赈災官,關鍵時刻可靈活應對。切記需保證一縣之地至少需三一名赈災官協助當地縣令行赈災之事。各地縣令,需與赈災官共謀良計,解決當地災情,庇佑一方百姓衣食無憂。”

“另,于赈災官中施行‘考評制’,每三月一小考,以省、州、府、縣為青雲之梯,三月小考中,成果優異者,可官升一品,以此為嘉獎,激勵天下學子為黎民蒼生共圖生路,共謀福祉。”

這份聖旨加急傳到了各省、各州、各府,然後以府學為單位,便開始選拔欽定的赈災官。

李淳奕在清平府內的學識是一等一的好,莫說只是選拔前五籌,就算是只取前三籌,他都得上,若是只取第一或是取前二,李淳奕尚且有一線推诿的機會,不過他出生農家,并無權貴家族為背景後襯,實乃逃之無路。那些在清平府中有關系的權貴,這會兒想方設法地想将自家子嗣從府學拟定的名單中撤出,就是怕赈災無功,被吏部定一個無能的帽子,終生止步七品赈災官。

Advertisement

唯有入了仕途的人才知道,這以‘考評制’選拔的赈災官有多麽難!

一縣之地的赈災官為七品,那一府之地的赈災官便是從從六品,往上再升一級,一州之地的赈災官為六品,一省之地的赈災官便是從五品,若是向上還有出頭之地,那也只能官拜五品,往後便是哪裏有災就往哪裏走,終年游走在死亡的邊緣,若是能把事情辦好了,或許會得到聖上的一些嘉獎,若是事情給辦砸了搞黃了,指不定哪天就得人頭落地。

這赈災官哪能同安安生生走科舉路相比?仔細算算這筆賬,實在是不值得。

可那些權貴之家又有些擔心,聖上下旨讓天下有才能的士子免考入仕,自家若是後退一步,推诿了這機會,那是不是将來就再也沒機會了?若是讓不對付的人借着這把柄參上一本,怕是全家都得跟着完蛋。

一人完蛋與全家完蛋放在一塊兒對比,就很容易做選擇了。

哪怕心中有再多的不舍,多數權貴之家都選擇放棄自家适齡的士子,讓他們大膽入仕去,放手搏一個錦繡前程。

退一萬步講,這些權貴之家的士子背後有家族做靠山,若是遇到問題,能商量的人很多,這優勢根本不是那些寒門士子能夠比拟的。

-------------------------------------

李淳奕人在家中坐,官從天上來,稀裏糊塗就成了七品赈災官,而且被清平府學與清平府的府衙點為臨江縣的赈災官,主管臨江縣的赈災一事。

這可樂壞了臨江縣的縣太爺。

原本他還愁這災年該如何渡過呢?臨江縣雖然富庶,但也無法同江南比拟,一場天災降下,怕是得損失不少元氣。

可這會兒突然有個本縣學子被點為了赈災官,那不就是從天而降的替罪羊?

只要是與災情相關的事,萬事都聽赈災官的,若是出了事,那自然與自己沒太大幹系,頂多算自己一個監察不嚴,若是赈災官真有那能耐,自個兒說不準還能躺贏一波……這可是天大的美事啊!

縣太爺親自到三進校園來同李淳奕抱了喜,當場就改口稱呼李淳奕為‘同僚’,可把李淳奕給吓得不輕。

縣太爺與這位新上任地‘替罪羊’仔細交流了一番,心滿意足地離開。他在離開時,心裏還在盤算,皇帝密集選拔這麽多的赈災官出來,未必沒有關鍵時刻将這些赈災官拉出來給百姓消氣的可能。

往常都是直接将他們拉出來消氣的,現如今有了赈災官,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地方官員不被牽連,縱使爆發了民憤民怨,有這些赈災官沖在前面,地方官員受到的壓力也會小上許多。

夏晚棠回到三進校園時,還未見到李淳奕,就見長庚滿臉喜色地來同她報喜,“夫人!夫人!老爺做官了!就負責咱們這一縣之地的赈災之事!”

夏晚棠:“……”

見夏晚棠臉上沒多少喜色,長庚還有些納悶,他問,“這可是天大的喜事,夫人你怎麽看着都不怎麽高興呢?要不要擺一桌?我去打酒!”

夏晚棠心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索性也不再糾結了,她叮囑長庚道:“去打酒吧,打點度數低的米酒,我也喝一點。”

看着長庚樂颠颠地跑出門去,夏晚棠失笑搖頭。

長庚到底年紀還是小一些,看不清楚這其中的利害,只知道做官就是好,哪曾會知道,有時候青雲路也會是斷頭路?

讀書人聰明靈慧,人人都想擠上仕途,可又有幾人知道,許多人的仕途就是斷頭路,而且還是一旦自己仕途中斷,可能會牽連全家,甚至是全族,跟着一起受難。

仕途中那麽多的彎彎繞繞,若非讀書人聰明靈慧,怕是走不了多遠就得折戟沉沙。能留下來的,有幾個人是心善手軟的?多數人都在一次次交鋒中練出了冷漠的心腸與狠辣的手段。

夏晚棠嘆一口氣,輕步走回屋中,見李淳奕正愁眉不展地逗弄李知岩,她笑着走上前去,将李淳奕從李知岩面前推搡開,道:“你別苦着一張臉吓着孩子。”

李淳奕嘆氣噓聲,“山長當日勸誡我時,我還未想清楚,這赈災官竟是一個被拉出來擋箭的盾牌。可笑我還真想過在赈災一事上做出點名堂來,為朝廷賣命,為老百姓謀福祉。如今真的被這赈災官的烏紗帽砸中了,才知道這赈災官三字背後的分量,是一縣之地的生民性命。恨自己學識淺薄,心有餘而力不足……”

夏晚棠瞅了李淳奕一眼,似笑非笑地問,“你愁什麽?只要把民心安頓好,拖着等災情過去就行。臨江縣本來就要富庶一些,若是臨江縣的老百姓都撐不過去,那其它地方的老百姓的日子定然更加艱難,沒什麽可畏懼的。有道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既然你做了赈災官,那就好好做。”

“明兒個你就讓長庚駕着馬車載你去縣城,點了衙差現在縣城轉一圈,看看窮困之人可有安頓之法?窮困之家的屋頂是否有需要修葺的地方?千萬不要一場大雪落下來,屋頂垮了,将一家人的性命都葬送在其中。”

“縣城轉完就去鄉裏,找裏正談這些事。老百姓關心的,無非就是衣食住行,這冰天雪地的,行可以忽略不計,那餘下的便是衣、食、住。只要老百姓吃的飽、穿的暖,住的地方勉強能遮風擋雪,應當就不會鬧事。”

“至于來年,這雪退不退,糧食能不能種,看天意。盡人事,聽天命,便足以。我們東魯之地已然不是最冷的,若是我們都撐不下去了,那天下定然會真的亂了起來,屆時有誰會同你這麽一個七品小官計較?你對老百姓好,老百姓自然會念着你的好,就算有人要斬狗-官祭天,也輪不到你。”

李淳奕目光幽怨,“我這還沒上任呢,你就說一些斬狗-官祭天的晦氣話……是怕我心膽太大麽?”

夏晚棠将李知岩放在炕頭,掖好被角,又逗弄了兩下,才說,“再不濟,我們一起想辦法。老百姓家裏沒燒的,有錢買煤石就買,買不起就進山伐木。糧食的話,我最近在想一種在屋子裏種莊稼的方法,過陣子試一試,看能不能成。若是能成的話,這雪災對莊稼的影響也能消減許多。”

夏晚棠想到的是大棚種植技術,只不過想要将大棚種植技術帶到現實生活中來普及,難度太大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