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章節

就說:“清宗主,如果沒啥事,我就回念雪堂了哈?”

她揮揮手表示同意,我就離開了。剛跨進念雪堂大門,張晶就慌裏慌張的跑過來:“你可回來了,唐圓都找你好半天了。先是打電話,後來親自過來了呢!”

我也緊張了,問:“我不是被清宗主派去IT部找人了嗎?”

張晶說:“我跟她說了。她那人你還不知道嗎?純屬沒事找事,尤其最近藥宗完成了最新的研發,剛交上去審,左右是沒什麽事了,有些人就無聊了呗!”

我問:“到底她找我啥事啊?”

張晶一攤手說:“我不知道。她還在大廳等着呢,你趕緊過去吧!”

我原地跑了起來,張晶詫異的看着我,問:“你幹嘛?”

我沖她眨眨眼:“你懂的。”跑了一陣,才往大廳跑去。

我氣喘籲籲的跑到唐圓面前,跟哮喘發作了似的邊喘邊擦汗邊說對不起,讓大師姐就等了。

唐圓瞟了我一眼,轉過臉不理我,我就瓜兮兮的站在那扮演哮喘患者。等我喘的不那麽厲害了,她才不鹹不淡的開口:“哪去了?這麽半天不見人。手機也不接!”

我解釋說到IT部請人來給宗主修電腦,手機因為沒電了放這邊充電呢沒帶在身上。

她眼皮一耷拉,喝了口水說道:“打個電話不就得了?還用得着跑過去?”

我趕緊把來龍去脈說一遍,“師姐你也知道清宗主脾氣比較急,打過電話了,人家也派了人過來,但好像沒能解決問題。清宗主就叫把唐部長請過來,結果唐部長比較忙,就讓孫部長過來看看。”

唐圓一聽到這,立馬問我:“你是說孫靖過來了?”

我點頭:“是啊!我回來的時候還在清宗主辦公室呢!”

唐圓“騰”站起身就往外走,邊走邊埋怨我:“你怎麽不早說!”

早說什麽?這不一回來就來跟你老人家報道呢嘛!嗯,有情況。這唐圓表現的也太明顯了,我預感該妹紙前途堪憂!

我望着唐圓迅速消失的背影搖搖頭,無比感慨,要是孫大人天天來就好了。不知道能不能跟孫大人盤上點點關系,讓我脫離唐圓□□的魔爪吧!

我忙着手裏的活兒,張晶過來看唐圓是否給我留了全屍。我跟她說原本該有的狂風暴雨,在“孫靖”兩字面前都成了浮雲。

“什麽?你說你把孫靖請來了?”張晶聲音何止高了八度,拉着我強烈要求聽完整版。

我怪異的看她一眼,十分不解為啥她對“孫靖”的反應也這麽大。但她是師姐嘛,我還是應她的要求把經過詳詳細細的講述了一遍,包括如何迷路,如何兩次巧遇付兵,付兵如何話多……當然,最不可少的唐部長的耍嗲是一定要重點介紹隆重推出的。

末了,張晶還要求我再講一遍唐部長那個奇葩。我只好又講一遍,然後問她這個孫靖怎麽了,不就是個副部長嗎?雖然人是比較高比較帥啦,但是怎麽個個都對他不一樣似的。他很特殊嗎?

張晶一副“受不了你”的表情:“拜托你不要一天到晚只知道當你的跑腿打雜小妹好嗎?你看看哪個女的像你?一點都不八卦!”

這倒是。唐門的傳統歷來都是女性當家做主的,門內女性占大多數,男的多半都在外面掙錢呢,各部門裏唯一一個男性多于女性的部門就是IT部。八卦是女人的天性,三個女人一臺戲,可想而知唐門每時每刻不知道要上演多少臺戲了,八卦新聞更是漫天飛了。孫靖那種長相就很有八卦賣點,不成為女人們的話題人物才怪。但如果光憑長相就這麽熱的話,也沒道理啊!唐門的女人,眼界可高呢!

張晶為我答惑,神秘兮兮的說:“孫靖,是朝廷的人!”

這下,我的“惑”更大了。朝廷?啥東東哦?

我一副求知若渴的樣子,很是滿足張晶的八卦講述欲望。她開始滔滔不絕的傳授這個基本常識,說得嘴角都翻白泡子。

唐門始建于何時具體已不可考,一說是最早的史實在明朝末年,當時八大王張獻忠自陝入川後,在開縣黃陵城設伏兵,一舉殲滅了明朝在四川的主力,繼而攻克開縣城。當時,張獻忠的部分人馬駐紮在城外老關嘴至南河一帶,一些軍士過南河到三中村砍甘蔗吃,與一唐姓看守蔗林人發生口角,軍士依仗人多又有兵器,一擁而上,企圖降伏守甘蔗主人,此人雖是長工,但為唐門中人,他用鋤頭左鈎右攔,不幾回合便繳了幾位軍人的械。落荒逃回的軍士被統兵仗責,請來唐姓長工切磋武藝,不料,堂堂總兵競不能敵。佩服之餘薦于八大王帳下,但此人不願參軍離家,于是被封了個地方武官。現開縣城郊富厚村就有該武師墳地,其墓碑上有封號可考。

另一個說法只在唐門內流傳,唐門的始建年代要比史料記載的早的多的多的多。春秋時就已經有了唐門,只不過那時唐門也不叫“唐門”,只是一個唐氏家族罷了。規模小得可憐,就是一戶人口稍微多點的人家,而且也不在蜀地而在中原。那時也沒有後世赫赫有名的制毒用毒之術,跟別人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種土地。因為當家人的英明,族人的勤勞,唐氏家族慢慢興盛,到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富甲一方,要說是豪強稱霸一方也是可以的。

由于自身的強大,唐門主事者權利欲也前所未有的膨脹,也有了逐鹿天下的想法。這種貪婪的執念在隋末得到了最淋漓盡致的展現——李淵。世人所見的史料上都說李淵把國號定為“唐”,是因其當初封地在“唐”曾為“唐公”。然而,歷史是人寫的。史料究竟能還原多少真實的歷史,這是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問題。據唐門的史料記載,其時李淵為唐門外姓弟子,是為唐門置業的衆多男人之一。因其在官場戰場都表現突出,成為唐門重點扶持對象。隋末農民起義政局打亂,李淵乘勢而上經過艱苦卓絕的戰争和權謀,最終稱帝,國號為“唐”。

聽到這裏,我震驚了。

唐朝!陸路對外交通發展的鼎盛時期,也是海路交通得到長足進步,并取代陸路交通在對外交往中的地位的時代。唐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在海外,一直将中國或與中國有關的物事稱之為“唐”。不僅以“唐”作為“中國”之地的代稱,而且稱中國人為“唐人”,中國姓氏為“唐姓”,中國衣飾為“唐衣”,中國商船為“唐舶”或“唐船”,從舶上轉販得到的中國貨物則被稱為“唐貨”,現代習稱的“漢語”被宋代海外諸國目之為“唐語”。沿襲至今,有些流寓海外的華人仍然自稱為“唐人”,華人在海外都市中的聚居地被稱為“唐人街”,而華僑則将祖國稱之為“唐山”,歷時千載,綿綿不絕。唐朝在海外的影響可見一斑。

唐帝國哎!那是多麽強盛的朝代,竟然是唐門的!唐門勢力至此達到頂點。

中國老祖宗的智慧裏早就有講究凡事循環往複終至平衡,極盛之後必然極衰,可惜,當時的唐門掌舵人沉浸在百餘年盛世的自豪與滿足之中,沉浸在谄媚阿谀之中,沉浸在權力無極限的快感之中,無法自拔,絲毫沒有意識到作為幕後操手的唐門與臺前那個傀儡的間隙已經越來越大。誰不想天上地下唯吾獨尊?誰願意成為九五之尊後還要聽命于人?安史之亂,便是李氏為擺脫唐門而設的計。七年戰亂,不僅讓強大的唐帝國損失嚴重,也讓唐門元氣大傷。窺出端倪的各藩鎮地方勢力鼓動農民起義,終究是将大唐撂倒,從此擺脫唐門的制約,紛紛崛起,一邊争權奪利,一邊屠戮唐門中人。

被圍追堵截的的唐門衆人為躲避各方勢力的追殺,只得往更遠更偏僻的地方逃。及至來到蜀地,成都平原的富饒和群山環繞的安全感讓唐門停住了腳步,在這裏安定下來。

蜀中氣候悶熱潮濕,毒物毒蟲遠多于其他許多地方。自唐末唐門人陸續遷至蜀地以來,閑暇之餘對這些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東西産生了興趣,試圖變害為寶。經過若幹年的反複實驗,才有了後來的用毒技法。

請不要把唐門與苗疆巫蠱毒術混淆,兩者是有着本質區別的。唐門養毒物為的是淬取毒液,或塗抹于器物上,或直接使用。傷人還是救人,端看使用者而已。苗疆養毒,卻不單單為了取毒液,更重要的是培養蠱,講究的是蠱毒之術。如果說唐門用毒在于“器”,那麽苗疆就在于“術”了。話又說回來,蜀地與苗疆相隔不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