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7.戀愛學分
作者有話要說:
7.戀愛學分
在大學裏面,有兩件事是必修:逃課,還有,戀愛。
很遺憾,我只有前者修得比較好。而且說不上為什麽,我們全寝室都屬于尼姑型的,上大學時全部沒有家累,過了近一年大學生活也還是沒有任何傾向。
自然穆靈兒還是一直在發花癡的,時常在出去晃蕩一圈之後回來對我們興奮地說:今天在圖書館門口看到一個帥哥。不過由于本校資源所限,即使她偶爾能發現帥哥,也會在幾天之後驚訝察覺帥哥實際上有點BT——例如穿衣品味奇怪,動作妩媚等等。于是原本的一個個帥哥後來都淪落成BT,例如一位喜好穿黃衣(主要是T恤,還是印着流氓兔的T恤)的帥哥,被稱為黃衣BT,而一位住在北京近郊的男士,得了個外號叫做京郊BT。
開始獲得BT這一殊榮的還是帥哥,後來就把我們認識的男生中的BT統一叫做××BT了。一位本系裏騷擾過姜笛的男生自我介紹時念念不忘自己出生于八四年五月,所以叫做BT845。
E大男生實在太珍貴,因此屬于觀賞性生物,也便是話題中心。不過觀賞性生物向來是“可遠觀不可亵玩焉”,所以大多數女生都不抱有窩邊草的想法。偏偏我們寝室六分之五屬于外地人,即使有男朋友的也在高中畢業那天說分手,幹幹脆脆。
我是多多少少算得上談過戀愛的,盡管談得心力交瘁最後疲憊無比,也是談過。穆靈兒這種花癡自然更是談過,據說高中時期觀察帥哥走火入魔,也曾談過那麽一倆三次戀愛。直到大學入學,還有一位男士常常給她打電話,問起來卻說不是男友。再仔細問下去,據說是高考時坐她後面的男生,承蒙她“關照”——當然不是明目張膽作弊,高考誰敢,只是沒把答題紙擋上而已——考了一所還算可以的大學,感恩圖報,常打電話來慰問。
而其他,卻是沒有。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花癡是花癡,生活是生活。穆靈兒再花癡,也只會大街上跟蹤帥哥,打聽他八卦資料,而決不會抓其來作男友。
姜笛對BT沒興趣,不過她是本地人,因此屬于緋聞最多的一人。光是層出不窮的高中同學就夠多了,何況高中結識大學的,層層鋪過來,倒是龐大人際關系網。因此過生日能捧上101朵玫瑰花的,非此君莫數。
我們女生樓宿舍就在北門旁邊,是整個E大裏最雄偉的建築(後來建的國際交流中心之流的除外)。每到晚上,樓下總有那麽一對兩對三四對的在卿卿我我,我們也只當啥也沒看到,低頭而過。我不知道姜笛是怎麽把這麽大一籃子花拎上來的,只知道樓下男男女女一定都看傻了,搞不好惹得多少女生羨慕呢——雖說肯定很多女生都會說太花錢了不要買,甚或說紅玫瑰俗氣之類的,但我們畢竟都是小平民,絕對不會像小說女豬一樣對花表示出輕蔑鄙夷的态度。
“幹脆就他吧。”我們一寝室女生每人分到了幾朵花,拿人家手短,我們竟欲以一束花的價格賣掉姜笛。她甩了我們一眼:“你們當我廉價甩賣?”
于是最招蜂引蝶的姜笛一直獨身,現代女性有言,寧缺勿濫。女權主義者告訴我們,沒有男人,女人照樣活得好。
于是我們保持着單身寝室的好傳統。
曾昔是寝室中光明好學生的形象,此事自然與她無關,楚潔潔和陳軒倒有幾分網上尋覓的意思。我憑借斑點的真實經歷勸告她們:網上BT比生活中只多不少,請多加小心。
楚潔潔倒是不需要太小心,此人有兩大特點,一曰愛國,二曰崇美。我當時自然從不覺這有什麽不對,直到兩年後開始混政治論壇,才發現這樣的特質原來是矛盾的。
英語系原和喜歡英美無關,我對這兩個國家都沒有什麽感覺,卻還是選了英語。不過潔潔不同,她對美國的熱愛是我難以理解的。
所以她自從上網開始(她上網是在我指導下……),就一直念念不忘和外國人尤其是美國人聊天。後來終于讓她發現還有一個叫做Yahoo massager的東西,可以上聊天室,也可以直接聊天。盡管Yahoo聊天室裏面Indian絕對比American多,但總有那麽幾個美國原裝。
反正上英文聊天室的好處就是絕對不需要有罪惡感,不用想這是不務正業,因為只要是英文,就算正業。我們班上男生還有每天看英文原音電影的呢,號稱也是在學習。以至于我上大四那年看英文配音的日本H動畫,也自稱在學習。
作為湖南人,楚潔潔其實精明,但是作為女生,她在某方面的細心和敏感卻是不如我的。尤其戀愛。我也許是看了太多書的緣故,已經可以成為我們寝室的戀愛指導專家,而她遲鈍得令人心驚。
高中時曾有位男生給她寄賀卡,上書: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她疑惑了一年之後,終于在某晚卧談會上直問:賀馨你古文好像很厲害,這兩句話什麽意思?
我當時暈倒:這是現代漢語比我還高兩分的人應該問出來的問題嗎?
然後言道:人家對你有意思。
潔潔大驚:“怎麽會?”
我和另一文學少女穆靈兒(不過她比較偏向當代文學)異口同聲:“怎麽不會?”
于是潔潔驚詫,努力回想,一無所獲。我和穆靈兒哀嘆:可見這年頭,即使想含蓄表點白,也不能拿古詩詞。萬一對方是個“每個字都認識連一起不知道啥意思”的,那就真是俏媚眼使給瞎子看了。那男生還真不如寫英語啊!
潔潔注定,是看“I love you”比“日日思君不見君”要明白的多的人。
陳軒也聊天,不過不像潔潔那樣唯美,只要說英語,她倒是不太介意其它地方的人。印度新加坡香港臺灣大陸……都是可以聊的。由于有些網友在北京,她另有一個愛好就是見網友,盡管通常,與戀愛無關。
論起見網友,實際上她們幾個見過的摞一起也不會比我多。不過我見的多半都是漫畫或cos中的同好,除了斑點之外,男生都很少,更沒有那方面的意思。當然陳軒也許是有這意思的,對方也有那意思,不過兩方一見大概就沒意思了。
其實陳軒小小巧巧的,非常可愛,怎麽也不該見光死。只能說大概是她失望樣子表現得太明顯,畢竟這年頭男男女女都擅長保護自己,一看對方無意自然是馬上也打消念頭,像斑點那樣死纏爛打的,只是未成年小男生時間過多的表現。
總之,陳軒網友見了一堆,深交的沒有半個。大學裏過的清清白白,唯一的不清白,是和班上男生。
自然這也不該說不清白,只是大家起哄的結果。生活是需要緋聞點綴的,否則也不會有明星和狗仔隊這東西。一幫女生在一起,共同話題自然少不了男生。我們班上雖然只有五名男生,但偶爾也會成為我們的讨論對象。
學校排學號的規律非常奇怪,是按照省份開頭字母排列。所以海南、河北、黑龍江三者挨着,我和陳軒中間插着班上男生楊濱。因為學號挨着,平時有些事情總得湊在一起做。
女生卧談,YY是難免的,班上男生偶爾也會被說笑中分配出去,楊濱不是分給陳軒就是給我。結果臨近期末,老師講解口語考試問題時,毅然舉例:
比如說吧,楊濱和……嗯,陳軒是一對,所以考口語的時候,監考老師會給每人一張紙條,陳軒的上面寫着陳軒想去旅游,楊濱的上面寫着請給陳軒一些旅游建議,然後二人對話……
老師解釋完,拿起名冊:“好,現在我們來按學號分一下組。”
當時陳軒坐在楊濱後面,老師一擡頭正好看到,也便這麽說了。然後按名冊分組:“陳軒、楊濱一組……啊!原來陳軒和楊濱真的是一對啊!”
這句話,成就了415寝室第一謠言。後來我寫小說,常常把這句話用在筆下:××和××真的是一對啊!
盡管,這二位實際上幾乎啥關系都沒有。陳軒一直分不清楚楊濱和班上另一名男生,還是此事之後才漸漸分出來的。
不過——原來陳軒和楊濱真的是一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