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20.改名風波

作者有話要說:

E大的校名其實并不怎麽好看,畢竟帶着個second,怎麽都是低人一等狀。而且其實學校全名是個學院而不是大學,怎麽說怎麽像是後娘帶的,沒人疼沒人愛。

這種情況學生雖也時有抱怨,畢竟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大家也就不太在意,說說算了。不過對于E大的領導來說,此事大約是眼中釘肉中刺,不去不快。

正好這幾年間中國的大學閑着沒事酷愛折騰玩,今天你并我明天我吞你,一所所學校,先為四二一後為九八五,紛紛學院變大學純理科純文科變綜合……誰也不肯落後人家一步,生怕一步慢了,教育部撥出來的大好資金就給別校得去,沒自己的事了。

當此情景,當真只有一段話可以用來描述:“各派可擇武功相近,或是地域相鄰,互求合并。以消隔膜紛争,擴大實力。”于是一時間別說五岳劍派争相合并,嵩山派與少林當仁不讓,就是一個城南一個城北毫無關系的兩校,也找上各種關系吞的吞并的并,一時之間滿地盡是陌生名字。

E大其實不缺錢,至少不怎麽缺。須知這年頭大家都削尖了腦袋往國外跑往外企鑽,外語培訓是永遠不會乏人問津的。因此E大這個合并念頭,并不一定是為了白花花的銀子――君不見,居心叵測如隔壁G大的吞并意圖在謠言N年之後,仍然是謠言;傳說中的牛大學TH說要把我們校吞了當外院,結果還不是失敗――順便說一下,我們學校在北京東南,TH在西北。

但是E大身為外語學院,在綜合院校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我是六百二考上的大學,我們學校那年在黑龍江分數線573,低于這個分數線的很多學校都421的421,985的985,只有我們學校礙于文科類學院這一頭銜,排名老後老後。

校領導大概因此很是郁悶,屢有傳言出來,今天說我們吞這個明天合那個,然後流出一條不知來源,但準确度似乎頗高的傳言。

――E大要改名了。

關于改名,笑話還是不少的。例如我們校、G大還有附近一所煤礦大學總是傳說要合并,于是大家就說合并了之後改名為“國際傳媒大學”,我們學校是“國際”,G大是“傳”,煤炭是“媒”……

然而這一次的傳言不是玩笑,而且內容也實在不玩笑――據說,E大要改名為:中國旅游大學。

于是學生憤怒了震動了,雖然E大不是什麽好名字,可也總比這個什麽中國旅游大學聽起來像回事――中國旅游大學,聽起來就像是哪個角落的野雞大學啊!而且E大又不是只有旅管院,這名字一改,把我們這些外語系的都當做什麽了?旅管系雖然是E大大系,也不見得比英語系大到哪裏去。何況E大的名字本來以語言為主,換成旅游算什麽?我們這些奔着E大名字考進來的學生,出去只能拿着中旅大的畢業證,算不算一種欺詐?

憤怒的大家找了各種方法表達憤怒和抗議,E大是在周總理的光輝下創立的,于是上書領導,曰你們這樣怎麽對得起周總理取E大這名字的心的有之;闡述中旅大多麽像中青旅,改了名字之後人家肯定以為這裏是導游訓練班的有之;分析E大六十年老店眼看就要校慶又要評估,何必放棄校名這無形資産,你出門問問傳大誰知道你是G大啊;威脅學校說那我們這些在校生怎麽辦你要賠償我們損失我們要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有之。

無奈學校似乎是吃了秤砣鐵了心,對學生的反應一概雲手推之出去,口曰這事你們從哪裏聽來的學校不做任何評價。然而從幾位也反對改名的老師那裏,我們得知改名陰謀還在繼續。

民意不可辱。和人民作對的人最終都會被綁在歷史的恥辱臺上。我們是這麽說的。

然後大家動員起來,在學生論壇貼上反對帖子,很快被删掉。向上面反應,官方說法萬年不變。群衆的力量開始爆發,爆啊爆啊,終于成為抑制不住的洪流沖出。

這年頭已經不流行手寫,于是有人打出傳單,挨屋去發。其上內容并不出奇,只是說大家群策群力反對改名,願意為此出一份力的同學們請于星期六早七點半在南門外集合,我們集體去教育部抗議雲雲。

我很懶,沒有動。寝室那幾只都很懶,也都沒去。而且說實話這種抗議行為,其實是沒有什麽價值的,我堅決這麽認為。

結果據說有人去了,在南門看到了N多的老師,将門堵得嚴嚴實實,無人能過。回來便大罵奸細之可惡,就差沒控訴長此以往國将不國了。

那叫教師的人,總有各種方法知道一些叫學生的人的事情,不管多大或多小。即使大學已經自由到一定程度了,也是如此。

何況是這種聚衆疑似鬧事的行動,校方要是不知道,才是奇怪。要知道這種行為,有關方面向來重視。例如半年之後的反日游行,該日老師挨個打電話問我們所在地,生怕有一個擅自去了中關村――其實話說回來,大四學生大多數沒那麽多心思去參與這個,忙。

在大三那一年的暑假之前,改名風波仍然沒有落幕。因此我們經常害怕回來之後一擡頭,發現E大校門口的牌子已經改成了“中國旅游大學”。

幸好回來時,發現還是老名字,謝天謝地。只是英文名改了,和second說告別,改成什麽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y university,簡稱bisu,被我們取諧音稱為――必輸……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