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21.選題開題以及導師

作者有話要說:

大四課很少,我們校還有那麽一周十小時左右的課,很多學校在大四就幾乎放羊吃草了。大家最大的任務,就是完成論文,或者畢業設計。

我是文科生,自然要寫畢業論文。

寫論文的第一步,就是選題。畢竟沒有個大體上的計劃,就不知道該找哪方向的導師。

我選了英美文化方面,或者說的更詳細一點,我想寫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期間将msn名字改為:開題啊開題,到底要寫什麽呢?

那一段時間在混政治論壇,天天和一幫天南地北男男女女讨論或者辯論,好友也頗有幾個的。便有一位位于日本工作的GG跟我說,不要寫這題目。我于是問:那我寫文學吧,動物莊園如何?

該GG把我暴打一頓。

本校英語老師自然不少,但是大多數都和翻譯還有語言學脫離不了關系。我linguistic的課是開卷考試混過去的,絕對不可能再跑去受語言學的荼毒。而且憲法自然屬于跨文化類,可是……老師很是稀少。

努力去找,一名教授外出未歸,估計等他回來黃花菜都涼了。另有老師號稱太忙不帶學生,其實後來發現她帶了好幾個,都是她大一大二教過基礎英語班上的學生――基英老師約等于班任。剩下的跨文化……跨得是語言學。

于是萬般無奈之下,找了一名新鮮人,叫大一的。過去一問之下,人家倒是跨文化,跨哲學和美學……

但說實話,當時已經沒有選擇了。我問她可不可以寫這題目,她說不确定能帶我,讓我寫份開題報告來。

陳軒和我一起找的她,聽說她跨哲學,當即很高興。因為她以前寫過和美學相關的論文,一千五,寫的是伯克的美與崇高。畢論只要求5000字,她填填改改,應該就差不多了。

于是她的導師就算是找成了,我還沒有。我痛定思痛之下,決定不寫美國憲法這麽有意義的東西了,該去哲學。

當即拿出我翻都沒翻過幾頁的西方哲學史,英文的看不下去,到網上找了份中文的來看,想着找一個感興趣的寫了算了――須知找導師其實就是搶人,200名學生也不過那麽三四十位老師,而且其中頗有些太忙不收太牛不收的。能搶到一名就算是天幸了。

那本西方哲學史是羅素寫的,因此一度很想寫羅素。後來覺得這家夥太過雜,在各個時期思想都不太一樣,寫起來肯定成人格分裂,于是含淚放棄他。後來亂找一氣,發現一個叫做伊壁鸠魯的人很合我意,當即敲定是他。

Epicurus這個詞,在英語裏就是享樂主義。雖然我後來研究發現這家夥實在不怎麽享樂,但是發現的時候也晚了。

就這樣掙紮着找好導師,掙紮着開了題,然後發現――我們的新鮮人導師,是個好龜毛的人啊……

靈兒找的是她的那位小蘇,方向則是小蘇本業,翻譯。她本來在上小蘇的課就積極進取,小蘇自然收下了她。而且小蘇是系裏負責大四這些瑣事的,什麽論文之類的都由他管,也只能他多收幾個學生了。小蘇的畢論簡單無比,最後靈兒是兩稿搞定,之後都是在改格式而已。

曾昔找的是高英老師,我們高英老師屬于第三種人――有人言道,世界上有三種人,男人女人女博士――是一個比較沉寂但是很變态的人,和曾昔基本上屬于同類。因此曾昔挑了個什麽女性什麽玩意的,似乎正對高英老師脾胃。到最後的時候死活要給曾昔一個優,害得曾昔成為我們寝室唯一一個需要答辯的人――由于缺乏老師,我們并不需要每個人都答辯,而是抽簽決定。我們寝室RP特別好,一個都沒有被抽中。但是優秀和不及格的都要答辯,因此曾昔還是可憐兮兮地去口頭答辯了。

姜笛那段日子回家去了,因此回來的時候已經找不到導師,只好和我們一起找那位新鮮人,害她辛苦了很久。

所有人裏,只有我們三個被要求在年底之前把初稿交上去,開學交二稿,也只有我們寫了超過五稿的論文。由于我向來是不見棺材不落淚,因此也只有我幹過熬一夜弄完論文早上7點跑出去到剛開門的打印店打出來讓同寝的帶到綜合樓放到新鮮人信箱裏,然後回到親愛的床上睡覺的事情。

直到最後一天下午,該導師仍然讓我們改了三次,該日來回跑打印店,最後一版的時候已經10點多快11點。本以為沒指望了,誰知學校南門那家還開着,外面站着一群人,一看都是打印論文的。不過比起稿數,誰都無法和我們媲美。

由此可見,寫論文是很重要的,找對導師則是最重要的。要訣就是一定要事先搞好關系,有一名教授本來是不帶學生的,但是班上有人和他關系實在很好,常常拜在他門下問這個問那個。結果最後人家也就同意當指導老師了。

還有就是事先一定要調查好該老師忙不忙,不能太忙,太忙的話什麽建議都不給你也是很郁悶的――當然其實指導老師最大的用處就是打分和簽字,但是有些也會給你意見――當然這還是末節,問題是萬一到了導師簽字的時候找不到人怎麽辦。

但是不太忙也不成,不太忙一般就有空高标準嚴要求,一遍遍讓你改啊改。當然了像我們的新鮮人據說很忙,因為她在寫她的博士論文,但也一遍遍讓我們改。而且常常規定時間,因為過了那時間她就要忙其它事情,所以更加慘無人道。

文學和翻譯都是比較好找資料的,學校圖書館就有一堆,再不濟還可以去市面上找網上抄――須知這年頭的大學論文大多是東抄西抄,對我們這種英語學生來說還可以兼作翻譯……

但是美學哲學方面,基本上就沒什麽可找的了。英文書籍都是寥寥可數,何況要找的內容是這麽一個毫不起眼的古希臘哲學家。E大的圖書館盛産七八十年代的古老書籍,外文書本來就不是甚多,自然挖不到。我又很懶不想去遙遠的北圖何況也未必有有也未必能借,于是幹脆在網上找。

自從世界上有了Google和Baidu,大家的各種資料便成極度相似狀生長。害我抄什麽東西都要從第三頁往後翻起,否則肯定會被老師一眼發現。

幸好我寫的題目十分偏僻,而且新鮮人也不是特別經常上網,幾段材料複制粘貼外加中翻英一下,也算是拼湊成功。

然而也有一樣為難,那就是書後的參考書目。須知參考書目有一定格式,不能亂寫。幸好我本業就是編東西的,從網上找的材料裏抄了幾本書的相關信息,又把學校圖書館裏沾邊的書都拿來充數,正文內的腳注則是看哪裏順眼就放哪裏,總算是搞定成一本論文。

其實有的時候也會覺得悲哀,畢業論文應該是一個課題,為什麽我會做成這樣。但是看周圍大家也都沒多大差別,我只能安慰自己說,誰叫我沒有辦法寫我真正感興趣的題目呢。

人生有時,便是這樣無奈。雖然似乎大部分的責任在于混混我。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