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22章

玉溪跟着舅舅離開這個破敗的四合院,拿了古琴玉溪,還有姥姥的古琴書籍。雖然舅舅不覺着他會有什麽進展,可他卻有一些期盼,或許有一日他也能彈奏玉溪。更何況他年紀還小可以做很多嘗試。

之後一個月,玉溪只要有機會就跟着舅媽學習古琴知識,一個月時間他學會了古琴最基礎的東西,也能簡單的彈上一小段,讓趙麗華一個勁的可惜,覺着他留在京城拜師學藝,或許在古琴上能有些成就。對此玉溪只是笑笑。

很快就要到離開的日子,離開前一晚上玉溪躺在床上,問還沒睡着的二娃,“你想留在這裏生活還是想回家?”

二娃翻了個身,臉對着他認真道,“哥在哪我在哪。”

玉溪笑笑“我們自然在一起。”

“那我還是想回家。”

“為什麽?”

“就是想回去。”二娃也說不上來,總覺着在自己家更自在。這裏雖然好玩,可是不是他的家。

玉溪沒有再問。舅舅舅媽對他們非常好,簡直就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可是他還是覺得這不是自己的家。城市生活不易,他知道舅舅舅媽工作都很忙,他們的到來會打破他們平靜的生活,他們三個進城來生活,生活費用就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這段時間他對城市生活有些了解,舅舅舅媽掙錢還是不少的,在這個城市裏也算是高收入家庭,他們一家也算是中等偏上的人家。如果負擔起他們三個人的生活費學費就有些困難了,城市裏吃穿住行都要錢,他們在老家一個月都花不上二十元,在城市裏二十元也就夠一個星期飯錢的,這還是省一點的情況。

姥姥姥爺留下的房子輕易不能賣,舅舅家沒有多少餘錢,不然他們也不會把老房子空在那裏。他可是知道修那樣的四合院要花費好多錢。

玉溪也渴望大城市,但是他更希望靠自己的能力在大城市生活,他希望能創造自己的家,他和兩個弟弟的家。考慮了許久,他想在等幾年等到他上大學的時候,等他成年。那個時候明志哥的鹵肉店應該發展起來了,就算鹵肉店不能給他帶來多少的收益,他還有其他辦法,在京城玩的這些天,他已經看清楚了,《四海雜記》裏的許多東西都能帶給他財富。

生活不是問題。不過也要成年才能把握住一切。

劉二的事情讓他明白,只有自己強大,才能守護他想守護的東西。他現在還弱小。

火車轟隆隆的離開這座城市,玉溪看着窗外的人窗外的景,看着城市遠去,沒有留戀的移開視線,總有一天我會回來。

Advertisement

回去同樣要用三十多個小時,不過這次出行,還有舅舅一家,比來的時候方便了許多。舅舅拖人買了軟卧票,四個人一個小包廂。

一路上有舅媽姐姐關心着,玉溪總算不用那麽操心了。旅途過的很愉快。

因為直接從齊市下車,所以玉溪沒能去哈市感謝王所長和賓館的老板娘。玉溪想着以後有機會一定來謝謝兩人。他之前已經通過範叔叔跟王所長通過電話了,告訴他弟弟的手術很成功。王所長很為他高興。說了好些話,還讓他有機會到哈市玩。

到了齊市火車站,幾個人下了火車還沒出站臺,老遠的就聽大娃大娃的叫聲,玉溪擡頭一看,大柱和二胖兩人跑了過來,“你們倆怎麽來了?”

“你不是打電話說今天到家嗎?我們就過來接了,從京城到咱們這塊,就這一趟車。這就是舅舅吧。”大柱伸手接過張志輝手上的行李。

“嗯,這是我舅舅舅媽,雲朵表姐。這是我三叔家的大柱哥,這是二叔家的二胖哥。”

“你們好,這倆大小夥子。真結實。”張志輝聽玉溪說了一些親戚對玉溪兄弟很好,也聽他說過許多這倆孩子的事。本來印象就好,現在更是喜歡了,倆孩子都是大個子,虎背熊腰的,伸手拍了兩下,實誠的。

“這,我們也跟着大娃叫您舅舅吧。”大柱憨厚的笑了笑說。

“你們随着大娃叫。叫舅舅好。”張志輝挺高興的。

“行了咱們快點出去吧,到家再說。”趙麗華提醒道。

出了火車站,一行人上了汽車。一到這邊天氣都不一樣了,七月下旬也不會特別的熱,天上的太陽很曬,空氣好萬裏無雲的,但是只要在陰涼的地方就會覺着很涼爽,不會一弄一身汗。也是因為這個,這邊的人皮膚都挺黑的。

“你們這邊還能種水稻嗎?”張志輝看到大道旁邊的水稻有些奇怪。從進了齊市他就沒有看到過水稻,沒想到這裏竟然有一片。

“其他地方是種不了的,缺水都種麥子或者苞米。這山裏有一個影山湖,湖水在山裏,每年雪化湖水就分成幾流從山裏流淌出來,那些水足夠種一些水稻了,不過能種水稻的地,就我們村和旁邊的孫家屯,種出的水稻味道特別好。不知道是不是湖水的關系,水稻成熟期也比其他地方早十五天,正好躲過初雪。其他地方就算有水因為天氣太冷也是長不成的。等到了家,舅舅就能吃到我們自己種的水稻了。你們看那就是我們村。這邊是孫家屯。”二胖給他們解釋,還指給他們看。

“這地方真美。”他們從靠山下的汽車,大柱又雇了一趟馬車,第一次坐馬車,舅媽和雲朵姐姐都挺新奇的,出門的時候沒忘了帶一把傘,倆人遮在腦袋上四處看着,原本做了幾個小時汽車的勞累好像都消失了,到處都是一片綠意,帶着一絲暖意的風吹來,十分舒服。

“那是,咱們這邊偏遠,選林場也沒選到咱們這,現在往南邊去光禿禿的,就咱們這山林一點都沒破壞,聽說那邊有的地方都成沙漠了,放牧都沒地方去。”大柱說着很自豪。他經過了兩個多月護林員培訓,可是知道不少事情。也知道他們這邊的山林保護的多好。與其他地方相比,這裏幾乎原汁原味。

說着話馬車就進村了,大柱讓馬車從外道過去,并沒有從村子裏走。

“舅舅那就是我們家。”二娃看到自己家一下興奮了,站在馬車上指給他們看。

張志輝一家聽了看了過去,那是一個幾乎被山環抱的院子。院子西邊還有院子後邊都是山,院子周圍種了不少樹,現在夏季樹木遮擋,影影綽綽,有些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一條溪水從山中流出,将院子與村子其它房屋隔開,小橋流水人家。

馬車還沒過石橋,好幾個人從大門裏迎了出來。

“三叔三嬸。四叔,六叔,六嬸。”

“可是回來了。來我看看三娃。瘦了瘦了。”三嬸沒管別的直接從玉溪手上接過三娃。看了眼圈就紅了,之前玉溪打了電話,說三娃動手術了,她這心就懸着,現在總算是看到了。

“你是張家兄弟吧。”三叔上迎着張志輝。

“我是,老哥是?”

“先別老哥,我今年三十八你多大?”

張志輝笑了一下“那我比你大,我今年四十。”

“呵呵,我們農村人顯老。不像你們城裏人,看着年輕。”

“這是我們家老四,這是老六。玉溪他爸比我大一年。”實際上林泰年齡是不準的,按照當初撿到他的時候算,比老三大,倒是跟林老二差不多,他當初結婚晚,像三叔十九歲就娶媳婦了,玉溪比大柱二胖小了不少,到是他母親比父親小四歲。

“快別站着了,讓張大哥大嫂進屋洗洗臉吃飯。這是佷女吧,長得可真俊。”三嬸抱着三娃招呼人進屋,順手抓了雲朵的手,誇着,在她心裏雲朵這樣的就是最漂亮的“多大了,有對象了沒?”這話一出口雲朵臉也紅了。

“十六了,現在還上學呢。”趙麗華笑着說。

“你看我還當你們跟我們一樣呢,呵呵。”三嬸爽朗的笑笑,她現在惦記着自己兒子對象的事,一見到這麽大的姑娘就想着問問。都忘了人家城裏姑娘這麽大都上學呢。

張志輝進了院子,看着坐北朝南的四間大瓦房,還有整齊幹淨的院子,心裏想着如果妹妹妹夫活着加上三個孩子,這日子一定很幸福。

“我和你叔聽說你一時半會不能回來,就把西邊院子,種了玉米和黃豆,後園子,種了青蘿蔔。沒種別的菜,反正我們家院子種了不少,你直接上我那摘就行了,大醬下缸裏了,今年發的好。等會你一吃就知道了,還有你們沒在家羊回奶了,現在揣着羔子算算還有倆月就要生了。”

趙麗華有點目瞪口呆的看着三嬸念叨着把家裏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跟玉溪說,玉溪還在一邊點頭應着聽得認真。連羊要生羊羔這樣的事情都說了,她有那麽點接受不能。就算她覺着玉溪這個孩子懂事會照顧人,可是她還是把玉溪當個孩子看,可是現在覺着好像不是那麽回事。明顯的他的這個嬸子就是把他當大人呢。

“真是麻煩你和三叔了。地裏活本來就多,還忙乎我這一塊。”

“忙乎啥,多數是二胖子和我們家大柱做的。”

一行人進了屋。屋子裏門窗都開着,一進東屋門對面的箱蓋頂上懸着一個大鏡子,大鏡子兩邊懸着稍微小一點的相框,裏面放着玉溪家裏的相片,他們照相都到照相館去,多數都很正式。

張志輝一眼就看到了這個大相框,靠炕的那一邊,正中間放着一個四寸的全家福。一家五口坐在一張沙發上,父母坐在中間,玉溪坐在母親這邊,二娃坐在父親那邊的扶手上,母親懷裏還抱着一個嬰孩。看着照片裏那張熟悉的臉,張志輝一下就有些控制不住情緒。

屋子裏的人都有點沉默。

趙麗華走過去,扶着他的胳膊,看了看照片裏小姑子的笑臉“妹妹生活的很幸福。”

張志輝抽了一下鼻子把那股子酸意憋了回去。看着照片裏妹妹的笑臉,他也得承認,妹妹笑的很幸福。這個大相框裏幾乎都是全家福一類的合影。從最上面黑白的兩人結婚照,到抱着玉溪的三人照,四人照,每一張照片的妹妹都很美麗。妹妹妹夫的合影也不少。像他們這樣的農村,一年也照不了幾張相,夫妻更是很少照相,可是他們家的就很多。甚至有幾張兩人在山林中的自子拍的照片,那是林泰租的相機自己照的。

另外一個相框差不多就是幾個孩子的成長照片,幾乎每個孩子的不同時期都有。

“每年我爸都會帶着我們去集上照相館照相。因為他和我媽結婚的時候沒那個條件,只照了這麽一張結婚照,有點遺憾,所以後來全家去集上就照一張。”

“他們家照片最多了。”三叔說了一句。村裏的人都知道林泰帶老婆孩子去集上,經常去照相館。最舍得花錢了。

“等會你把影集給我看看。”張志輝說了一句。

玉溪點了點頭,看了一眼那張全家福,可惜他們只照了這麽一次。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