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這火鍋爐不愧是按照系統提供的設計圖紙制作出來的,一雕一刻,每一處設置皆有獨特的用意。
沈玉姝注意到一個之前令她疑惑的地方,爐子正中間按理是放火苗的地方,但是卻特別狹小,如今一比對,恰巧是可以放進一小包發熱包,如此剛剛好。
院裏的丫鬟既疑惑又興奮,聽夫人交代的意思,今晚全院子裏的人都能試上那新奇玩意做出來的食物。
廚娘接到命令時也是一臉疑惑,夫人那爐子可以煮這麽多種食物嗎?實在是沈玉姝交代準備的食物品種太多。
但是夫人的命令不可違,廚娘按照要求準備着,心裏暗自下定決心:今晚還是得靠自己來下廚,只希望夫人趕緊折騰完,她才能吃上熱騰騰的飯。
天色漸晚,傅青璇在聽到沈玉姝交代的話後也過來院子裏了。她和先前的丫鬟一樣,對這個新送來的爐子充滿好奇。
傅青璇微微彎腰研究着這個爐子的構造:“娘,這個爐子是可以用來做菜嗎?”她以為只是這個爐子的構造比較新奇,但是煮菜和炒菜的方式還是那些傳統的做法。
沈玉姝讓人把那爐子搬到桌子上,很是輕便,就只是一個底座加上一個鐵鍋。先前她已經把系統提供的發熱包放到底座裏面了。
丫鬟倒清水進去,沈玉姝和傅青璇落座,一邊給傅青璇講解:“往這個鍋中倒入熱水,等待它慢慢加熱冒氣泡就好了。”所有的丫鬟都站在她身後好奇地看着鍋中的動靜。
只覺得就是那麽一瞬,鍋中清水就開始翻滾,逐漸蔓延出熱氣。沈玉姝親自拿起配好的火鍋底料倒入鍋中,瞬間清水鍋中暈染出火紅。
系統提供的火鍋底料秘方有很多種,例如現代的番茄底料、香辣底料、三鮮底料等。而這次沈玉姝選擇的是番茄底料。她一邊跟傅青璇說道:“你最近不是很喜歡吃酸甜的食物嗎?我估摸着這湯底的味道你肯定喜歡。”
随着鍋中熱氣不斷翻滾,傅青璇在沈玉姝說完之後,也聞到空氣中飄散的酸酸甜甜的香氣,她深吸一口氣,陶醉在其中:“天哪,娘,這也太香了。還要多久才可以嘗一下?”她開始有點期待。
沈玉姝下一步用公筷夾起牛肉片放進鍋中,陸陸續續放了一些食物進鍋中,待到時間差不多時又用公筷夾了一片牛肉放進傅青璇的碗中:“現在可以吃了,不過最好等一會稍微冷點再吃,要不然容易過了火氣。”
這也是吃火鍋的一個必備妙訣,食物出鍋後最好等待一會,等散了熱氣再吃。要不然容易上火。
傅青璇只覺得空氣中飄散的酸甜氣息愈發濃郁,全部集中到自己的碗中。她看着碗中那稍微染上火紅顏色的牛肉,有些躍躍欲試。
沈玉姝見那些丫鬟也是一臉好奇和期待,幹脆讓她們先退下:“行啦,看你們那期待樣,看也看過了,該是知道如何吃這食物,快去吃吧”。
最後還是着重交代道:“千萬記住,食物出鍋後一定要等片刻再入嘴。”
幾個丫鬟一聽互相對視一眼,不敢行動。沈玉姝強調道:“記住我午後跟你們說的食物下鍋的時間,快去吧,天冷了趕緊吃個火鍋熱乎熱乎。”
她們幾個才算是聽話,行禮退下。沈玉姝回過頭,就看見傅青璇正咬着一小片牛肉片如癡如醉的樣子。
她一小口一小口地細嚼着,滿是享受,眼裏是驚豔。直到把一整片牛肉片吃完,她才感嘆道:“娘,這酸酸甜甜的,把牛肉片變得特別香,而且不像平時的飯菜,這熱乎乎的,直暖到心裏。”
現在外頭冷風呼嘯,正是最冷的時候。經常是廚娘做好的飯菜,端到飯桌上時就已經冷得差不多了。火鍋卻能很好地保持入口時食物的溫度适中,簡直就是冬天的一大享受。
沈玉姝又給她夾了另外一些剛熟的食物:“好吃就多吃點,冬天啊,身子暖和最重要。”傅青璇埋首進酸酸甜甜的食物中奮戰。
這一邊內室暖洋洋,暈染着酸酸甜甜的熱氣,另一頭丫鬟的屋子裏也不逞多讓。
幾個丫鬟按照方才沈玉姝演示的步驟進行着,鍋中正冒着熱氣,番茄底料也已經煮開,食物下鍋。她們桌面上的食物也是五花八門,牛肉、魚、豬肉應有盡有。
按理說丫鬟的份例是沒有這麽多的,但是小廚房這邊是沈玉姝私人給銀兩開爐火的。沈玉姝命廚房按照相同的份例準備了一份給廚娘們、一份給丫鬟們。
她們方才是先去小廚房教會幾個廚娘如何煮火鍋,這才帶着食材回到自己的屋裏。不過片刻,方才放進鍋裏的肉已經熟了,每人各夾了一片肉放進自己的碗中。
她們時刻謹記夫人交代的,要過一會散了熱氣才吃。就那麽幾瞬間,心急的丫鬟夾起肉片放入嘴中,先是酸甜的滋味竄上心頭,再然後是翻騰的熱氣暖遍全身,不由得感嘆一句:“當真是好吃。”
這一聲感嘆像是打開了這酸甜氣息中的突破口,另外幾個丫鬟也開始嘗試着咬了一口肉片,無一例外發出感嘆。明明是熱騰騰的室內,卻是無人說話,各自專注于品嘗這新鮮美味。
月下寂靜,院子裏飄散出熱騰騰的香氣,似乎暖化了月亮清冷的臉龐。誰也不知道,未來火遍全天下的冬日暖鍋,第一次是出現在京城傅府的一個小院子裏。而沈玉姝和傅青璇、幾個丫鬟、幾個丫鬟,何其有幸吃到了第一趟火鍋。
全京城的人都聽說了,那十年沒有上新過新菜色的沈氏酒樓今天要上新新菜色了,還是與衆不同的新菜色。
好事者閑來沒事當然要去湊熱鬧,當然也有十幾年的老顧客滿懷期待地來到沈氏酒樓。
老顧客帶着三兩好友一進沈氏茶樓,就看見大廳裏的每張桌子都擺放着一個爐子,上面是一個大鐵鍋,蓋着蓋子。熟悉的小二一見到他立刻迎了上來:“李客官來啦,快請進,還是原來那個位置可以嗎?”
“行。”小二的帶着李客官一行人來到他平時常做的那個位置。李客官一坐下,立刻就問:“你們酒樓要上新什麽新菜色?我這可是來了十幾年了,活久見啊,第一次上新新菜色。”
說完他又指着桌面上的火爐:“我方才進來,就看見這酒樓每張桌子都放了一個爐子,這可是與新菜色有關?”
小二的趕忙介紹,說來他也感到神奇:“這個爐子确實與新菜色有關。此回我們酒樓上新的新菜色名叫火鍋,便是熱着這鍋子,用我們酒樓專門配置的秘方調好湯底,可以放食物進鍋中煮,寒冬中也能吃上熱騰騰的食物。可以由我們來煮,也可以客官自己動手,這樣更有體驗價值。”
李客官聽完一愣還沒說話,他身旁的好友卻是最先提出質疑:“荒唐,這也太荒唐了!不同的食物怎可放進一個鍋中一同煮?”
小二顯然早有準備:“這位客官您可以放心,我們這新菜色方子經過細細的考究,煮出來的味道也很令人驚豔呢。”
李客官起初是驚訝,對于這新菜色倒也沒有任何懷疑,他對這沈氏茶樓信得過。十年了,這沈氏茶樓依舊保持着最初的菜色,外人都說太過于守舊,他卻是相信這酒樓的老實、和負責任。
這酒樓的飯菜,他放心。
李客官遞給幾個好友一個眼神,意思是:你們放心!他轉又跟小二談道:“我們便試試這火鍋,你給我們上一份吧。”
“好嘞。”小二見有人願意嘗試新菜色也格外高興,剛剛已經送走了好幾位因為接受不了火鍋而離開的客官,他細細詢問着:“我們這邊有四種湯底,各位客官看看想選哪種?
番茄湯底,酸酸甜甜的;
三鮮湯底,有着菌菇之類的,天然具有鮮湯味;
香辣湯底,較為麻辣,一般如果不是很能吃辣的話,不太推薦您選擇這個湯底。”
見他們四個人各有考量,而且答案似乎不盡相似時,小二很明智地補充一句:“我們這可以選擇多種湯底間隔開,最多可以選四種湯底。不過湯底多樣的話,每個分隔間都會比較小。”
最終經過短暫的交談,由李客官敲定:“就來兩個湯底吧,番茄和三鮮。”
小二利索地把這些記下,繼續詢問:“那還需要什麽食物?我們這邊有牛肉……”他在報食材的同時也把這幾天新制出來的菜單遞給客官。
他們看完之後,小二利索地記下他們所報的食物,最後彎身行禮:“幾位客官稍等,我們馬上上菜。”他轉身奔向後廚房。
幾位客官坐着聊天時,最先提出質疑的客官反應過來:“等等,按照他那說法,等下這鍋又該如何生火?該不會用柴火吧?”他想着想着自己都忍不住會抖了一抖。
李客官也遲疑了,他沒辦法想象,不用柴火生火,還能用什麽來生火?許久他才開口:“我們且試試吧。”
不過一刻鐘,小二便回來開鍋,打開鍋蓋,倒入清水,着手打開一個棉紗包準備湯底。李客官見他這動作,驚問道:“你這便好了?不用生火?”
小二一邊往鍋中倒着湯底材料,一邊解釋道:“我們這火爐有着特殊設計,放入可以自動發熱的器材,不用生火便可以發熱。”正說着,鍋中的清水開始翻騰,似乎在印證他話中的真實性。
幾個客官全都一臉震驚,如此新奇的加熱方式他們還是第一次見,一個個的全都仔細盯着這火爐,只覺得格外神奇。
研究着研究着,突然一陣香味飄來。循着香味望過去,原來是小二已經把鍋底調好,原先鐵鍋中的清水早已分隔成兩種顏色。一半火紅,一半濃稠。酸酸甜甜的味道和菌菇的香甜混合在一起,格外誘人。
另一個從未說過話的客官開口了:“這是可以吃了嗎?接下來如何我們應該怎麽做?”話語間充滿期待。
小二介紹道:“這位客官,接下來只要把食物放進你想要的湯底鍋中就可以了。”說着,他往鍋中放入湯勺。接着詢問他:“您想要什麽吃什麽,跟我說就好了。我幫您下。”
“牛肉,放三鮮鍋底。”
“好嘞。”小二的麻利地用公筷夾起幾片牛肉放入湯勺,入鍋。再是按照其他幾位客官的要求把指定的食材下鍋。
輪到李客官時,他卻是說:“我自己來吧。”方才他細細瞧着,大概知道小二是如何操作的。
小二把工具都交給了他:“好嘞,客官,您小心點。”
李客官有些許僵硬地模仿着小二方才的動作,一套流程下來動作愈發流暢。他夾了些牛肉片放入番茄鍋中。
此時最先下鍋的三鮮牛肉已經熟了,小二把牛肉片撈出,本打算全部放入那位客官碗中,他卻揮手道:“你分點給他們。”小二分成四份分別放入四個碗中。
幾乎是同時,四位客官嘗到了三鮮口味的牛肉片。許久之後,“鮮!”
“真鮮!”
“非常鮮!”
“真的新鮮!”
四個人同時發出感嘆,是無言的默契,也是被火鍋無言的征服。
他們不是沒有吃過牛肉,他們也不是沒有喝過菌菇熬制的湯,他們只是不知道,原來用沾染三鮮湯後的牛肉是如此的香甜。
幾個人愈發期待接下來的食物。下一次他們嘗的是番茄鍋底的牛肉,又是一陣猛誇,頂天立地的大男人驀然發現,原來女人愛喝的酸酸甜甜是如此滋味,是如此的誘人。
慢慢地,他們吃到興頭處,不需要小二幫他們下菜,自己親自動手,體驗這煮菜的滋味,更加有意思。大廳裏彌漫着酸酸甜甜和鮮甜的氣息,就在這時,沈氏酒樓又來了一批客官,另外一個小二迎了上去。
“各位客官快請進,我先帶你們過去餐桌那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