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章節
,伸手将酒壇子遞給他道:“我請你喝!”小二忙将頭搖得像拔浪鼓一般,道:“不……不,我不會喝酒。”蕭峰一笑,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又喝了一氣,才将酒壇子放下,從衣兜裏掏出一錠銀子往桌子上一放,站起來往外就走。小二在後叫道:“客官,你給多銀子了。”蕭峰頭也不回地道:“那我下回再來喝。”
回到新月公主府,已是華燈初上。蕭峰還未到自己的廂房,早有丫環小雁打着燈籠跑過來禀道:“蕭大爺,瀉玉閣已備下酒菜,公主讓奴婢來請您用晚飯。”蕭峰道:“好,有勞你了。”小雁笑道:“蕭大爺太客氣了,奴婢受不起,請跟我來吧。”邊說邊打着燈籠在前引路。拐了幾個彎,忽聞得前面水聲潺潺,轉過幾株高大的花木,眼前豁然開闊,只見燈火通明處,幾間精巧的房舍建在一個湖裏,湖旁有座山,一股瀑布從山上直瀉下湖裏來,發出淙淙的水聲。蕭峰踏着用白大理石鋪成的小橋走了一半,新月由一個氣宇軒昂的男子扶着接了出來,蕭峰忙道:“公主腿上有傷,不宜走動,何必這般拘禮?”新月紅了臉,朝扶着自己的男子看了一眼,小聲道:“不是我要出來接你,而是他要出來接你。”蕭峰“哦”地一聲,目光流轉,朝那男子看去,那男子拱手,道:“在下忽必烈,乃新月的四兄,舍妹的性命是英雄所救,我無論如何都得向英雄當面致謝。”說畢,向蕭峰長身一揖,蕭峰伸手扶住,道:“不必客氣,要不是我,公主也不會被人擒去,蕭某實在說不上有什麽功勞。”新月在旁說道:“蕭大哥,我四哥定要來見見你,我也沒法子,你不會怪我吧?”蕭峰道:“公主言重了,蕭某的命都是你所救,我對你只有感激,又怎麽會怪罪于你?”
忽必烈攜着蕭峰的手入席,定要讓蕭峰坐上座,蕭峰推辭不得,只得坐了。忽必烈端起酒杯道:“蕭大俠,小王不才,今日卻能結識您這樣的大英雄,實在是三生有幸,來,我敬你一杯!”蕭峰看着手中的酒杯笑道:“請恕我冒昧,我實在不習慣用這種酒杯喝酒,要喝就用大碗來喝!”忽必烈哈哈一笑,将手中的酒杯往地上一擲,道:“痛快!來人,快上大碗,我今天要和蕭大俠痛喝一場!”侍從忙端上兩個大青花瓷碗,正要往裏倒酒,忽必烈一把将酒壇子奪過去,道:“我來!”站起來親自斟滿了兩大碗酒,一碗遞給蕭峰,一碗自己端了,兩人一飲而盡。蕭峰适才雖在酒館喝了幾壇子酒,但無人相伴,實感無味,現見忽必烈豪爽,完全沒有王爺的架子,不由對他心生好感,當下長身而起,道:“今日你我初識,得喝他十斤才罷!”忽必烈也站起身來,笑道:“好!我今天一定舍命陪君子!”兩個青花瓷碗一碰,兩人齊道:“幹!”兩人一飲而盡,齊聲大笑。
第五節 故國今何在(五)
更新時間2005-1-27 8:54:00 字數:1749
忽必烈的酒量竟然也大得很,兩人喝得新月在一旁直皺眉頭,卻一直不見誰有醉意,最後,她終于忍不住了,一把奪過蕭峰的碗,嗔道:“蕭大哥,你的病剛好,別再喝了,喝很多了會傷身子的。”忽必烈也放下碗,笑道:“蕭大俠好酒量,我一直以為自己酒量好,可是和你相比還是自愧不如呀。”蕭峰道:“王爺太謙了,你的酒量很好,蕭峰很是佩服。”忽必烈看了看新月,笑道:“我這妹子有意見了,看來咱們不能再喝了,下次趁她不在時,我們再痛喝它一場。”新月一推忽必烈,道:“四哥!你愛喝酒我不管,但不能老讓蕭大哥喝,他的傷才剛剛好。”忽必烈大笑,道:“你就只關心你蕭大哥,就不關心你四哥了?”新月的臉驀地紅了,嬌嗔道:“四哥!你胡說什麽?!我不理你們了!”說完站起身來,由小雁攙扶着慢慢走了出去。
忽必烈看着新月的背影道:“我這個妹妹自小和我一起長大,她有時是驕橫點,但人是極聰惠善良的。父汗去世以後,她喜歡這城外的月牙山,汗兄就為她在此建了一座公主府,讓她長住在這裏。”蕭峰道:“公主待人接物都很好,我看她并不驕橫,她對下人很溫和,下人對她也很尊重。”忽必烈嘆了口氣道:“她有些癡病,按說她年紀也不小了,可她偏不肯找驸馬,我們蒙古有一位能征善戰的将軍對她頗為傾心,可她對人家總是不冷不熱的,讓人捉摸不透。我看她挺聽你的話的,可否幫忙開導開導她?”蕭峰微一沉吟道:“公主對我有救命之恩,我會盡力的。”
忽必烈站起身來,朗聲吟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liu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頓了一下,他接着道:“江山如畫,真讓人神往呀。我對漢人的文化一直是十分仰慕的,蕭大俠是否也有研究呢?”蕭峰道:“蕭某只是一介武夫,不懂舞文弄墨,不過這首蘇東坡的念奴嬌小時候師父曾教過,詞句很有氣魄,我一直也還記得。”忽必烈笑道:“蕭大俠真是文武全才,自小就已接觸漢人文化,可要比我幸運多了。我們蒙古很多人瞧不起漢人文化,說那是沒用的東西,所以我小時候幾乎就沒有讀過漢人的書,等到十幾歲了,我偶然看了一本《孫子兵法》,才發現漢人的東西博大精深,想要取得天下,就一定要學習漢人的文化。”
蕭峰想起自小受玄苦大師教誨,長大後更是被前任丐幫幫主江劍通所器重,三十年來耳薰目染的,無不是漢人最正統的精忠報國思想,誰知在一夕之間,自己苦心經營的一切卻土崩瓦解。想起當日天下英雄皆與自己為敵的凄涼境況,蕭峰不禁微微苦笑,道:“王爺仰慕漢人的文化,可知漢人最推崇的思想是什麽?”忽必烈道:“多少年來,中原都是以孔子的儒家思想為正統,凡是推行儒家思想的皇帝,都要行仁義之政,大凡行了仁義之政的皇帝大多都能保住了江山。如果有朝一日我蒙古國入主中原,實現天下一統,我必會勸谏我皇兄以孔夫子為尊,以仁義先行,以保江山永固。”
蕭峰聽如是說,嘆了口氣,道:“王爺可曾想過,為了你們的天下一統,有多少人要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戰禍帶給百姓的痛苦,我是深有所感,王爺不會沒有所動吧?”忽必烈回頭看着蕭峰,道:“你是第一個跟我這樣說話的人,我沒有看錯人,你是頂天立地的真英雄。”頓了一下,他接着道:“蕭大俠宅心仁厚,所說的道理,忽必烈雖然不才,卻還是懂得的。只是如要永保太平,我認為天下必須一統。如今即使我蒙古不打別人,難保別人不來打我們,要知道當權者總是有野心的。只有天下一統,四海之內再沒有與你抗衡的力量,天下才會真正地太平,百姓才可永遠地安居樂業。”
蕭峰沉思了一會兒,道:“這種說法我還是第一次聽到,似乎也有些道理。不過蕭峰乃一介粗人,只是不忍目睹生靈塗炭,至于權勢之争,我是沒有興趣過問的。”忽必烈笑道:“蕭大俠乃世外高人,忽必烈今日能識高賢,真乃三生有幸。來!我們再喝三大碗,從今往後,我們就是好朋友了!”蕭峰心想此人生性豪邁,如果不是王族,倒是是一個難得的朋友,當下亦站起身來,道:“既然是好朋友,怎麽能只喝三碗?起碼得再喝十斤!”忽必烈道:“好,今天我舍命陪君子,一醉方休!不過,我的肚子脹得很,待我方便方便再來。”蕭峰道:“在下也有此意,正好一同前往!”兩人相視一眼,不約而同地縱聲大笑。
當晚兩人直喝至深宵,才盡興而散。
第六節 故國今何在(六)
更新時間2005-1-28 22:37:00 字數:1992
第二日清晨,蕭峰剛剛起床,忽見蕭花匠急急忙忙地跑了進來,小聲說道:“大事不妙了,昨日你抓的那三個人原來是契丹人。”蕭峰吃了一驚,“什麽?契丹人?”蕭花匠跺着腳道:“确是契丹人!蒙古人對待敵人一向殘暴,他們連夜提審那三個人,其中一人挨不住嚴刑拷問,供出了詳情,原來他們都是契丹人,因為世代居住在臨潢的契丹人一直不服蒙古人的統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