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章節
害怕,很有些鐵木真子孫的氣慨,他指着蕭峰恨聲道:“好!我今日和你拼了!我要讓這城上所有的賤民給我陪葬!”
身後忽傳來一個冷冷的聲音道:“垂死掙紮,還如此狠毒,實是死有餘辜!”
失烈門大驚,驀然轉過身去,卻見一身穿粗布長袍的漢人立在身後,風從城頭上掠過,吹得他的衣衫獵獵而動,其中一只袖子空空如也,和着衣衫一起迎風飛揚,正是楊過。他趁着守軍被蕭峰吸引了注意力,無暇放滾石之時,從城下借着柳如浪在中途相承之力,躍上了城頭,這城牆很高,縱使是蕭峰與楊過這等高手,要不借助任何東西一躍而上,也是不可能之事,所以蕭峰借了楊過之力躍上城頭,而楊過又借了柳如浪之力。他剛從失烈門身後掠上來,失烈門當然不知,衆軍見他如幽靈般掠上,一時吓得連驚叫都忘了,哪裏還敢上前。
蕭峰朗聲笑道:“楊兄,這個惡賊就交給你了!”
楊過笑道:“好!”左手一翻,一掌朝失烈門淩空擊去,忽覺身後風響,他頭也不回,右邊的袖子向後一拂,只聽得兩聲慘叫,兩個人同時倒地,一個是中了他一掌的失烈門,另一個是在身後向他舉刀砍來的阿不魯花。阿不魯花護主心切,顧不得危險,揮刀就朝楊過砍來。當即被楊過右袖一拂,整個人重重地跌在地上,再爬不起來。失烈門就更慘了,中了楊過一掌,摔在地上時,門牙盡數摔斷,口吐鮮血,眼睛翻了一翻,暈了過去。
蕭峰手指一伸,點了腦忽的膻中穴,腦忽立時動彈不得,身子軟軟地倒在地上。膻中穴乃人之大穴,蕭峰點穴的力道只要稍重一些,立時就會要了腦忽的性命,只是他想還是把這兩兄弟交給忽必烈處置,畢竟是他們蒙古的內部之争。
衆守軍見三個首領都已倒地不起,不知生死,一時群龍無首,驚慌之下也顧不得什麽人質,紛紛松了手中所抓的百姓,轉身逃下城去。蕭峰也不管他們,躍下城頭,開了城門,忽必烈的大軍浩浩蕩蕩地開進城裏,剛巧遇上四處潰逃的叛軍,忽必烈一聲令下,他手下的将士沖上前去,将叛軍攔住,若是不肯跪地投降的,一律射殺,所幸失烈門與腦忽的叛亂并不得人心,許多蒙古兵都跪地投降,歸順了忽必烈。
蕭峰一手一個,将失烈門和腦忽從城頭上提下來,扔在忽必烈面前道:“王爺,兩個罪魁禍首在此,你們自己的家事,還是由你自己來處理吧!”
忽必烈大聲道:“好!此次攻城全仗蕭将軍和楊大俠、柳公子神勇無敵,這一記大功,我必會向大汗詳細禀報。”他回頭喝道:“來人,給蕭将軍和楊大俠牽馬來!”從隊伍裏奔出兩名千夫長,為蕭峰與楊過牽上坐騎,兩人躍上馬背,與柳如浪并肩而立。此時圖亞奔到忽必烈馬前,她被失烈門與腦忽左右開弓,打了幾大巴掌,嘴角上還留着血污,她叫了聲“王爺!”淚流滿面。忽必烈右臂向馬下伸出,道:“上來!”圖亞伸手握着他的手,忽必烈一用力,将她拉上馬背,坐于自己身前,圖亞依在他寬廣的胸前,伸手環住忽必烈的腰,直如小鳥依人一般,和剛才在城頭上凜然之氣判若兩人。忽必烈大手一揮,大聲道:“也速将軍帶領你的部下在城裏搜索,将餘下的叛軍一網打盡!阿藍答兒帶領你的部下将失烈門和腦忽押到大牢,嚴加看守!其餘的人随我回京兆王府!”
此時原來關門閉戶的人家都打開了門,兩旁街上站滿了百姓。蕭峰與楊過、柳如浪跟在忽必烈身後按辔徐行,衆百姓夾道高呼:“王爺千歲!東遼将軍千歲!”有些人還在門前燒香跪拜。蕭峰這一舉蕩平了一場大禍變,使城裏幾萬百姓和蒙古無數軍士保全了性命,當城頭上出現城裏的百姓作擋箭牌時,蕭峰一聲斷喝,命令撤軍,這是人人有目共睹的事,漢人從來沒想過蒙古人會對他們如此顧惜,所以他們都記住了東遼将軍蕭峰這個名字。忽必烈統治京兆以來,雖然起用漢臣,适當減少賦稅,百姓的生活還算安穩,但畢竟是蒙古人的統治,忽必烈部下的将士對待漢人有時難免殘暴,所以衆漢人對忽必烈并無太多的好感。忽必烈一般駐軍在爪忽都,因京兆是西北重要的戰略要地,他每年必要親自來視察三四回,幾年以來,從來沒有受過城中百姓如此的禮遇,當下高興得合不攏嘴,向蕭峰笑道:“蕭将軍,這次實是太謝謝你了,不僅平定了叛亂,還為本王贏得了民心,不愧是蒙古第一猛将!用十個臨潢城換你都是值得的。”
蕭峰微微一笑,道:“王爺過獎。”聽到臨潢兩字,又勾起了他辭官的心思,想起忽必烈此次之後,必定更加器重于他,要辭官更是困難,當下暗自苦笑一下,索性不再去想。
楊過湊過頭來,小聲道:“此次為了城裏的百姓,幫了鞑子一次,從此之後,忽必烈必更加器重你,你要辭官就更難了。”
蕭峰忍不住笑道:“楊兄真是與蕭峰心意相通,我也剛想到此節,但有得必有失,我也認了!今日能與楊兄、四弟攜手殺敵,實乃生平一大快事!”
楊過笑道:“蕭兄神技,楊過佩服之極,柳兄弟年紀輕輕,就有如此修為,實是大出楊過的意料之外。”
柳如浪笑道:“小弟不過是出了微薄之力,今日能一睹兩位兄長的絕世風采,也算不枉此生了!”
蕭峰哈哈大笑道:“你們別再酸溜溜個沒完了,到了王府,咱們痛喝一場是正經!”
第一節 萬人膜拜
更新時間2005-9-28 10:35:00 字數:3241
衆人進駐京兆王府,忽必烈犒賞三軍,全城歡慶。不僅衆百姓對蕭峰感激不盡,連忽必烈手下的軍士也對他心悅誠服,蕭峰、楊過與柳如浪三人攻陷京兆城一時成了城裏人人傳誦的佳話。
忽必烈派人八百裏快馬向蒙哥傳報喜訊,失烈門與腦忽繼續關押在大牢裏,等候蒙哥的處置。
阿紫每到一個地方總覺新鮮,纏着蕭峰和她出去看看,柳如浪也于京兆的歷史甚為感興趣,蕭峰、楊過反正閑來無事,于是也陪着柳如浪和阿紫在城裏四處轉轉。
京兆曾有過大唐盛世的光輝歷史,後經歷代戰亂,唐末皇帝放火燒了大明宮,如今所剩的都已是殘坦敗瓦,但從那殘垣中依然可見當年雄偉的氣勢。柳如浪踏在那廢墟之中,不禁甚為唏噓,嘆道:“盛極一時的大唐天朝,就這樣掩埋在殘垣敗瓦中,想當年李隆基開元盛世之時,國泰民安,雖有吐蕃虎視于西方,突厥複興于漠北,契丹崛起于東北,大唐卻從未懼怕過。唐玄宗開立屯田,鞏固邊防,其時大唐的聲威遠達波斯,各國使者和商人往來不絕,衆邦臣服,四海升平。不想後來還是被不肖子孫亡了國,可悲可嘆啊……”
阿紫撇撇嘴道:“四哥哥,你怎麽變得這麽多愁善感啊?這不過是一堆破磚頭罷了,用得着這麽感慨嗎?”
蕭峰讀書不多,但聽了柳如浪的感慨,想起了他的故國大遼,不禁也甚為感慨,舉目向東北遠眺,道:“亡國之恨,自古最為難堪,可是歷史滾滾前向,誰也無力回天。”
阿紫跺跺腳道:“姐夫你怎麽也這樣啊?說是出來玩,卻跑到這個破破爛爛的地方來,也不知道有什麽好看的!”她邊說邊索性坐在一斷牆上,“我不走了,累得要死,老在這兒轉!”原來出來之時,柳如浪就說要到大明宮的遺跡來看看,楊過小時候跟着黃蓉讀書,也讀過大唐的盛世,所以當即表示贊同,蕭峰雖然于歷史知之不多,但兩位兄弟要來,他當然也是贊同的,阿紫見三人都同意到什麽大明宮來,以為是個極好玩的地方,所以興高采烈地随着來了,誰知一看之下,卻是這麽個破地方,心裏頓時愀然不樂。
楊過道:“我們三個看了再有感慨也沒用,應該讓那在臨安城裏醉生夢死的皇帝和大臣們來這兒看看,可惜現在京兆在蒙古人手裏,趙家皇帝要來恐怕得等到收複京兆之日。”
柳如浪接口道:“這一日恐怕會很遙遠。”他見了忽必烈,今日又見了蒙古軍隊的攻城,在心中與臨安城所見的達官貴人和老弱殘兵一比,真是相差十萬八千裏。他身為漢人,雖盼能收複淪喪的土地,但瞧着兩國的勢頭,要保住江南不失已十分困難,更何況是收複失地?他又嘆了口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