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李側妃
更新時間2012-3-27 10:32:43 字數:4135
她嘆息一聲,便擡眼看向這位李氏的行事。
只見先從後面的青綢小車上下來幾位穿金戴銀的嬷嬷和丫頭,有幾個是愛羊平日裏見過的,也有幾個生面孔,卻不知是何時調上來的。
這些服侍的便走到大車前,扶着一個頭挽着牡丹髻、穿着石青色十樣錦妝花襟子和一條娟紗金絲繡花長裙的少婦下來,愛羊定睛一看,原來竟是黃鹂,不由有些恍然,這一個聰明清俊的女孩兒也做了通房,從此她的人生也會像李愛善的生母吳姨娘一樣,受信任時幫着主子固寵,不被信任了便被丢棄一旁任之自生自滅!但兩個女人為了同一個丈夫,這樣的信任又能持續多久呢?何況黃鹂已經二十三了,已經算過了女子最美的年華,即便長得貌美如仙,又能受寵多久?
難道這世間的女子無論貴賤竟都是命苦的嗎?如無根的浮萍,随着水流飄到哪裏是哪裏!難道就沒有一個能掌握着自己的命運嗎?
不,我李愛羊絕不是這樣!這一世我的命由自己掌握!她眼睛裏露出堅定的神情:我命由我不由天!
李愛善和李愛蘭也認出這就是上次陪着側妃一起回來的大丫頭黃鹂,看裝扮也知是開了臉做了通房,便暗自點頭:很是,姑媽已經三十五六了,風華不再,又無子無女,極該在自己貼身伺候的丫頭裏挑一個來固寵,既好拿捏又顯賢惠,若是能生得一子,便養在自己名下,真可謂一舉三得!
李愛羨亦在觀察這個少婦模樣的女子,她天性聰明,即使是待字閨中的少女,仍很快猜出這就是屋裏人了,不由驚嘆:連一個通房穿着氣度已是不凡,那這個從未謀面的姑媽又該是如何的景象!
黃鹂從車上下來,随即轉身從車廂裏接出一女子,這便是姑太太李側妃了!只見她大約三十歲的模樣,眼若明星,膚如凝蠟,兩腮上染着如朝霞般的紅暈,梳着倭堕髻,上插着一支累絲嵌紅寶石金鳳簪、一支青金石并蒂蓮海棠的修翅玉鸾步搖簪和一對鑲黃玉的黃楊木梳篦,上穿镂金絲鈕大牡丹花紋蜀錦寬袖衫,下着縷金百蝶穿花雲緞拖地長裙,整個人看起來雍容華貴,端的是富貴逼人!
大太太忙上前虛扶着,笑着說:“姑太太今個兒可回來了,您侄女侄子兒天天在家念叨着您呢,總說不能為您盡盡孝道,枉讀聖賢書!”說着便對一旁的幾位姑娘和三哥兒說:“今個兒姑媽回來了,你們可得好好拜見才是,免得人一走想要再見又不知是何年月了!”說着便掏出絲帕拭淚。
李側妃原是笑着的,但聽着聽着臉色就不好了,這胡氏分明是在諷刺她失了寵,連見一見娘家人都不能随意了!想要發作,但想到這兩年在那府裏過的日子和這次回來的目的,又勉強笑道:“大嫂不用擔心,侄子侄女想要見我便去王府遞個帖子,算什麽大事!又不是見不到了,快收了淚吧!”
李益聽了胡氏的話,他一個做官的男人哪裏知道這內宅的歪歪繞繞,想到這兩年打聽到的情形,也覺得心酸,正要掏帕子拭淚,就又聽到妹妹的這番話,頓覺大不吉利,忙呵斥胡氏:“側妃娘娘回來省親是多大的喜事,就你在這裏唧唧歪歪,把好好的氣氛都弄壞了!”
胡氏被李益當着這麽多人的面訓斥一番,尤其是當着和自己不大對盤的小姑與庶女的面,頓時又羞又氣,臉漲得通紅!
李愛蘭見母親尴尬,心裏暗怪父親不給母親留顏面,便忙攜着弟弟趕上來行了個福禮:“侄女愛蘭拜見姑媽,姑媽萬安!”
三全兒也跟着行禮:“侄兒仲賢拜見姑媽,願姑媽身體安康、青春永駐!”全哥兒只有九歲,穿着一身大紅色立蟒袍,越發襯得唇紅齒白,看起來煞是喜人。
李氏忙笑着拉過三全兒,慈愛地說:“全哥兒都長這麽大了!啧啧,越發長得好了,看着就像年畫上的金童一般!”又問李益:“全哥兒念書念到哪了?可有專門請了西席來教?”
Advertisement
李益忙躬身答道:“回側妃的話,已念到四書了,請的是咱們老家族裏的舉人,下了幾次場都時運不濟,便以教館為生了!”
“這很是!”李氏邊說往前走,衆人跟随:“原是一家子的親戚,他又有真材實料,咱們能救濟的就救濟,也算是功德一件!但若才學不行,可得重找一名有才的賢士,哥兒的讀書是大事,其他的竟可以先不理會!”
李益忙點頭稱是。
李氏又說:“回頭我再問問王爺,看能不能薦一個好的來!”
胡氏目光閃了閃,到底沒吭聲。
到了上房,衆人迎着李氏坐在上座,又重新跪下行禮。李氏忙叫“快起”,命看座,又叫了四位姑娘到跟前,細細看了。
大太太坐在地下兩溜椅子的右邊第一席,她瞟了眼站在姐妹中第三個位置的李愛羊,心裏很不舒服:若不是這次老爺想起李愛羊這個庶女,專門說了要帶她出來拜見,就她那幅騷模樣一輩子都別想出來見客!
李氏早在下車時便一眼看見一個眉宇間有痣、特別精致漂亮的姑娘,瞅瞅人數年齡,就知這是大嫂口中說的身體極虛、長年卧床的那位五姑娘了,可今看來除了有些弱不禁風外,并不像有病的樣子!饒是她聰慧過人,也一時沒想出這其中的奧妙來。
待又看到胡氏和李愛蘭的相貌,兩下一對比,便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接着又暗自慶幸,真是天助我也,這個容貌最好的是庶女又最不得寵,将來若是能成功,定是和自己一條心的,不怕她偏了娘家!
因而此刻她贊過其她姊妹後,就拉着愛羊的手,啧啧嘆道:“這天下竟有這般标志的人物,我今個兒才算見了!早前聽人說原恪靖侯的千金歐陽仁珊是京城第一美人,可今看來這五姑娘竟不差什麽!大嫂你也太不夠意思了,這麽個天仙兒似的女兒還藏着掖着,是怕我拐跑了還是怎麽的,直到今個兒才讓我見!”
大太太臉上擠出一絲笑:“她自幼身體弱,又沒學過多少規矩,平日淘氣着呢,怕她沖撞了姑太太,不敢讓見!”說着又斥愛羊:“沒眼力價的東西,側妃娘娘只不過說着客套話,白誇誇你罷了,你就當了真,還不快下來坐着,那上面豈有你站的地兒!”
愛羊忙惶恐地低頭行禮:“是愛羊莽撞,還望娘娘勿怪!”
她垂着如扇子似的睫毛,貝齒微咬着嫣紅的唇,一副溫順的模樣。李氏看了大為憐愛,忙笑嗔道:“大嫂真是,看你訓得那麽大聲,把孩子吓的!”說着便拉了愛羊和愛蘭坐在自己兩旁:“這兩個我都喜歡,就讓她們坐我旁邊吧!大嫂不會舍不得吧?”
胡氏見女兒也坐在上面,雖不滿愛羊得獲殊榮,但只得笑着:“姑太太喜歡,那是她們的造化,哪有什麽舍得不舍得的!”
李氏便似笑非笑地睨了胡氏一眼。
胡氏僵笑了一下。
李愛善恨恨地瞪了一眼愛羊,不甘地和李愛羨坐在胡氏的下席。李益和全哥坐在左邊的椅子上。
這裏李氏又問愛羊:“你這額頭怎麽了?青了這麽一大塊!”
愛蘭便淩厲地看向愛羊,似笑非笑:“是啊,五妹妹,我剛就想問你呢,你這額頭怎麽了?莫非是有人罰你跪不成,竟青了這麽大一大塊兒!”
愛羊忙起身恭聲回道:“回娘娘和四姐姐的話,是我早上出來的急,不想一頭碰着了門板,這才腫了!”接着又賠笑:“四姐姐說笑了,難道在自己家裏,老爺太太疼着寵着,姐姐們讓着,還有人敢罰我不成!”
愛蘭這才冷哼一聲:“我說呢!你也太不小心了,連給母親請安都這麽毛毛躁躁的,怪不得早上那會兒遲了呢!我還說你身體弱,必定起遲了!下次可得小心了,別再撞這麽大個包,帶個幌子出去!別人見了不說你不小心,只說你在家竟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呢!”
愛羊陪着笑:“不敢不敢!”
李氏冷眼旁觀了一會兒,這才重拉着愛羊坐下,又轉過身笑着擰愛蘭的臉兒:“我瞧瞧蘭兒這小嘴怎麽長的,嘴皮子那個利索!幸虧是在家裏,若是在外面也這麽厲害可怎麽得了!不過姑媽我就喜歡你這爽朗性子!”
愛蘭捂着嘴笑:“這是姑媽疼我!若是遇到外面那起子人,見了我這樣不定怎麽編排我呢!”又笑着問李氏:“姑媽你評評這個理兒!難道我見妹妹做得不對,就當沒看見不成!不然我這個姐姐也白當了!”
李氏笑着點頭:“你說的很對!”
愛羊注意到她并沒有直說“你做得很對”,不由暗笑,這個李氏說不聰明吧,小聰明一大堆!說聰明吧,一遇到正事就犯糊塗!不過看李府這種教導子女的方式,李益和胡氏的為人,倒也覺得這樣很正常!
李氏也算是一個有福氣的人了,遇到了風流成性的明南王,平日只看容貌,其餘一概不論,她才能在吃人的明南王府後宅安然活到今天!
不過,愛羊微皺眉頭,或許李氏的愚蠢正是她能得以保命的根本!自己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像明南王妃那般精明冷酷、“巾帼不讓須眉”的女子,怎麽會容忍李氏這個敢當面和她撒潑、私下用金楠木的側妃!現在想來,這也只是後宅常用的手段罷了!
竟可恨自己為明南王妃和……他……抱了那麽久的屈!原來人家甘之如饴啊!
愛羊苦笑,她竟白活了一世!
李氏又拉着愛羊的手細細地問可曾上過學?都讀過些什麽書?又問她身上的荷包是不是自己繡的?平日裏在家裏都幹些什麽?
愛羊忙打起精神回答。
李氏耐心地聽着,待聽到她說“只識得幾個字,不曾上過學”時,便正色對李益說:“雖咱們李家舊俗皆是‘女兒無才便是德’,但現下京城的大戶人家都以“女兒能作詩、會射箭”為榮,竟是将女兒當做兒子養的!不說其他,單說世子正妃榮華郡主,那才學、騎術、箭藝都是頂尖的,就連太後她老人家也誇呢!大哥你如今也是個京官了,怎麽就不知‘變通’二字,生生耽誤了姑娘們的大好前程!”
李益臉色漲紅,唇嗫嚅着不知說什麽好。
胡氏見狀忙開口:“側妃娘娘容秉,家裏早請了夫子在那兒放着呢,因她們幾個都不願學,只蘭兒一個還知上進,這才上了幾年,這娘娘也是知道的!不是我們不願,實是怕孩子們受苦!”
李氏自然注意到她稱呼上的變化,面上不露分毫,只假意斥道:“胡說!這種事關一輩子的大事哪能由着孩子們的性子決定!該學的哪怕再苦再累也得學了!不然一輩子的前程就全毀了……”
李益到底是做官的人,聞弦而聽雅意,忙激動地問:“可是有人問……”剛起個頭,又見四周坐的全是未出閣的姑娘和稚子,再說這事自己和姑太太提也不合适,便忙閉了嘴。
李氏笑着點點頭:“所以呀,以前你們怎麽管教女兒的我不管,但今個兒務必傳了我的話:讓這幾位姑娘從明個兒起都跟着蘭兒上學,雖晚了些,但好歹能學上一些!這就不錯了!回去我再送來一個從宮裏出來的教養嬷嬷和女騎箭師傅!咱們李家在京城也算是數得上的人家了,姑娘們不論嫡庶都不能比別人家差了!”說完她便意味深長地看了眼大太太。
大太太眼皮子一跳,忙端正坐好,笑道:“還是娘娘想的周到,這真是擡舉她們了!”說着便看向幾位姑娘:“你們幾個還不快謝過姑媽!”
愛羊自剛聽到李氏提起世子君易清和郡主譚容玉,就一直處于恍惚狀态,聽到大太太的聲音,便忙收拾好思緒随着衆姊妹一起給李氏行禮。
*****************************************************************
喜歡的親們多多推薦啊!新人新書,急需大大們支持!愛你們!